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升降同用”論治向心性肥胖癥理論探討

2022-12-27 10:56:58韋漢卿蔡定均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周流清陽氣機

韋漢卿,蔡定均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 針灸推拿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5)

肥胖是體內(nèi)脂肪堆積過多或分布異常導致體重增加,是包括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在內(nèi)的多種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謝性疾病,向心性肥胖患者病后往往腹部肥胖較為明顯,腰圍大于臀圍。查閱2015年公布的《肥胖的藥物管理:美國內(nèi)分泌學會臨床實踐指南》[1],西醫(yī)對此病的治療主要以手術、行為學干預及藥物治療為主,常常使用芬特明、奧利司他、氯卡色林、利拉魯肽等藥物,大多療效欠佳,不良反應居多且肥胖易反彈。對比之下中醫(yī)因為其治療效果持續(xù)、副作用小等特點開始受到廣泛關注及推崇。檢索CKNI數(shù)據(jù)庫中與之相關的文獻,針對此病中醫(yī)治療相關文獻總共有777篇,其中384篇學術期刊論文,在這384篇論文當中,從脾論治的相關論文108篇,治則上以健脾化濕、健脾祛痰為主;從腎論治的43篇,溫腎、補腎為主要治法;從肝論治的38篇,治法上重在疏肝理氣、清肝利膽;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從清利三焦的角度出發(fā)論治肥胖。筆者通過歸納分類發(fā)現(xiàn),這些論文之中針對肥胖病的治療,醫(yī)家大多采取于單一臟腑補瀉的治療思路,例如程波敏[2]、鄒靜[3]、虎喜成[4]等人以健脾化濕祛痰為主;盛昭園[5]、王雪[6]等人則重在疏肝。針對“氣機升降”“升清降濁”相關思想,檢索文獻之中涉及較少。本文借鑒《黃帝內(nèi)經(jīng)》“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以及《四圣心源》“一氣周流”等觀點,引出“升降同用”的思路,從調(diào)節(jié)機體五臟六腑氣機升降角度出發(fā),以期為臨床治療向心性肥胖提供新思路。

1 “升降同用”理論溯源

1.1 “升降同用”與“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云:“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清陽者,多數(shù)人將其代指身體內(nèi)部的精微物質(zhì)。而筆者認為清陽是一種統(tǒng)稱,根據(jù)“陽化氣、陰成形”“陽主動、陰主靜”的觀點,清陽應該是一種運動狀態(tài),這與陳永燦[7]的觀點相合,即“清陽應該是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濁陰則是機體新陳代謝的產(chǎn)物?!薄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撈吩唬骸扒尻枮樘?,濁陰為地。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故清陽出上竅,濁陰歸下竅……”引用“天人合一”的觀點將人體與自然相合,借此引出清陽可以代指五臟之陽氣,升發(fā)向上;濁陰代指六腑之陰氣,趨勢向下。因此“升清降濁”概念不應再局限于“脾主升清、胃主沉降”的層面,應當從“五臟陽升、六腑濁降”考慮。目前針對向心性肥胖患者的治療,不論是萬紅[8]運用加減消積保中顆粒聯(lián)合刮痧治療腹型肥胖胃熱濕阻證,或是惠嚴夕[9]以開郁清熱、化痰降濁法治療肥胖2型糖尿病,還是周曉燕[10]、鄒靜[3]、張文峰[11]等人從健脾、補腎方面論治都存在一定瑕疵,針對肥胖患者存在 “清陽不升”“濁陰不降”的復雜兼證時常常療效欠佳。本文提出的“升降同用”基于“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的理論,延伸了“升清降濁”的概念,側(cè)重于調(diào)節(jié)五臟六腑氣機升降,可為臨床治療復雜肥胖兼證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1.2 “升降同用”與“一氣周流理論”

《素問·六微旨大論》針對氣機的運行規(guī)律有過相關記載,言之“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己;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痹诖嘶A上,黃元御創(chuàng)立出一套“一氣周流、升降回環(huán)、如環(huán)無端”的理論[12],進一步揭示五臟六腑氣機升降運行的規(guī)律:“左路木火升發(fā),右路金水斂降,中焦土氣斡旋?!彼赋觥捌⑸齽t腎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則心肺亦降,故金火不滯,火降則水不下寒,水升則火不上熱,平人下溫而上清者,以中氣之善運也?!焙笫泪t(yī)家,不論是清末彭子益提出的所謂“圓運動”思想,還是劉華為認為的“脾胃為氣機升降之樞紐,但氣機調(diào)節(jié)在于肝,而氣化之總司則在膽[13-14]”,都進一步說明“百病皆由于氣”,只不過人體內(nèi)部氣機升降應是五臟六腑的氣機升降,而非局限于脾、胃、肺、肝等單一臟腑的范疇。同時氣機升與降應當同時存在:“五臟升”則“六腑降”、脾升則胃降,不可將其分離,單獨論治,若是針對脾胃氣虛型或者胃腸食滯型肥胖患者,長期單用“健脾升清”或者“通泄腸腑”的治療方法,往往收效不夠理想。本文借鑒“一氣周流理論”,從五臟六腑氣機升降的層面出發(fā),治療上以脾升帶動腎陽升、以肝升協(xié)助脾升;以肺降助于胃降,以膽降協(xié)同胃降;同時兼顧“升降同用”,整體論治,如此兼顧周全,或許才能取效滿意。

2 “升降同用”與向心性肥胖癥

2.1 向心性肥胖癥與五臟六腑氣機升降的聯(lián)系

2.1.1 脾胃升降為樞

《醫(yī)學求是》曰:“脾為陰土而升于陽,胃為陽土而降于陰,土位中而火上水下,左木右金,左主乎升,右主乎降,五行之升降以氣不以質(zhì),而升降的權衡又在中氣,升則賴脾氣之左旋,降則賴胃氣之右轉(zhuǎn),故中氣旺則脾升而胃降,四象得以輪轉(zhuǎn)?!?黃元御的《四圣心源》中亦有關于“中土斡旋”的論述,他側(cè)重強調(diào)脾胃,將其作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脾升則五臟陽升,胃降則六腑陰降。脾氣不升,則“脾主升清”功能障礙,一方面可導致脾主運化功能失常。《素問·經(jīng)脈別論篇》云:“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比绱藢е滤捍x失紊,清陽精微無法氣化,四肢百骸失其濡養(yǎng);濁陰之物無法排出,停滯日久化濕生痰,形成痰濕水蘊型肥胖。另一方面脾氣不升,則肝氣不舒,形成土壅木郁,造成氣機停滯?!皻鉃檠畮洝?,氣行則血行,血行則水暢,因此氣滯者多痰多瘀,而肥人病因不離瘀痰,故治肥當調(diào)以氣,當采用盛昭園[5]的疏肝健脾治法?!捌⑽干低瑓ⅰ保⒉簧鍎t必然影響胃氣降濁,胃氣不降者,“濁陰不可出其下竅”,久之必壅?!墩摵狻酚醒裕骸坝瞄L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傷寒論翼·陽明病解》亦認為 “陽明乃三陰實邪之出路”。長期胃腸壅滯,會導致氣郁化火,灼燒津液,形成脾胃食滯型肥胖,此即為“氣血有余,化為膏脂”。同時胃氣不降亦會導致膽氣不降,膽氣不降影響飲食物消化,使得胃腸壅滯加重,加劇肥胖。故治療上以脾升胃降為樞紐,中土斡旋方能帶動四象輪轉(zhuǎn),使得“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

2.1.2 肺腎肝膽為助

2.1.2.1肺氣肅降,濁陰可降 《臨證指南醫(yī)案·腸痹》曰:“肺主一身氣化,天氣降,斯云霧清,而諸竅皆為通利。”肺為華蓋,位居五臟六腑之上層,肺氣肅降,下行之勢“高屋建瓴”,無往不利,??赏苿尤須鈾C順行趨下,使“濁陰出下竅”?!妒颐劁洝吩唬骸按蟊汩]結(jié)者,人以為大腸燥甚,誰知是肺氣燥乎? 肺燥則清肅之氣不能下行與大腸。”[15]《素靈微蘊》亦提到:“肺與大腸表里同氣,肺氣化津,滋灌大腸,則腸滑而便易?!边@些都表明“肺氣肅降”與“腸腑通順”密不可分,故臨床上醫(yī)家從此角度另辟蹊徑,往往能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

2.1.2.2 肝膽升降,氣機調(diào)達 《醫(yī)學衷中參西錄》謂肝“能宣通先天之氣,以敷布周身,而周身之氣化,遂無處不疏通也[16]”,肝主情志,七情六欲都會對人體氣機造成影響,肝郁者橫克脾土,肝氣升發(fā)受阻的同時、脾氣上升亦受限,進一步影響五臟六腑的氣機升降,因此也可以說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影響脾胃升降調(diào)控全身氣機的升降?!蹲x醫(yī)隨筆》曰:“醫(yī)者善于治肝,乃善治百病”,通過近代陸迪菲[17]、Lee[18]等人的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肝氣郁滯會干擾機體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及下丘腦-垂體-性腺軸水平,造成機體內(nèi)分泌激素代謝紊亂從而誘發(fā)肥胖[19],因此臨床上疏肝之法確實值得參考。而膽臟內(nèi)藏膽汁,不僅具有促進飲食物消化、吸收的作用,在“一氣周流”理論框架之中,膽氣還能隨胃氣下行,一定程度上使得濁陰出下竅。反之膽氣上逆則會導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使得內(nèi)部氣機升降失紊,這可能也是“凡十一臟皆取決于膽”的一方面論證。少陽膽經(jīng)是三焦陽氣升降出入的樞紐,膽氣不升則陽氣無從司令,膽氣不降則六腑之陰無從所降,因此肝膽升降就是一個局部的“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這一點在臨床上需要細細品味。

2.1.2.3 腎陽,五臟陽升之源 “脾胃之氣雖充于脾胃之中,實生于兩腎之內(nèi),無腎中之水氣,則胃之氣不能升騰……惟有腎水火二氣,而脾胃之氣能升騰而不降也…… ”。腎陽作為五臟六腑陽氣之根,腎精化陽則水火共濟、陰陽互交、氣化無窮,臟腑陽氣化升源源不斷,為體內(nèi)“一氣周流”運行提供源動力。若腎無此則不能作強,“脾陽根于腎陽”,若腎陽虛,則脾陽受損,“火不暖土”,腎陽蒸騰受阻,地氣升發(fā)無力,則諸臟之陽氣不能發(fā),諸腑之陰氣不能將。“陽化氣、陰成形”,長此以往下焦水液代謝失衡,停滯局部致氣滯、血瘀、繼而聚生痰濕化為膏脂,形成脾腎兩虛、寒濕痰濁型肥胖,因此腎陽對控制人體肥胖起決定性作用[20-21],正如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有所提及:“五臟之病,雖俱能生痰,然無不由乎脾腎,蓋脾主濕,濕動則為痰;腎主水,水泛亦為痰。故痰之化無不在脾,痰之本無不在腎?!?/p>

2.2 “升降同用”論治向心性肥胖癥

2.2.1 以“升降同用”為指導思想,針藥同參

臨床上以“升降同用”為指導思想,參考圖1之中描述的五臟六腑升降思路,治療上首當恢復機體脾升胃降之功能?!爸型廖有?,大氣周轉(zhuǎn),一氣周流方能五臟陽升、六腑陰降。治療上常以太白、公孫、三陰交配伍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虛、沖陽等,主要選取脾胃二經(jīng)穴位,再以中脘、關元、氣海運化中焦氣機,達到脾升胃降、“中土斡旋”的目的。在中藥組方上則常見黃芪配大黃、黃芪配茯苓等升降組合,亦遵循脾胃升降之理。除當恢復脾胃氣機升降之外,肝木郁滯者當采用合谷配太沖“開四關”,再以柴胡、香附等藥,或者選用柴胡疏肝散升發(fā)肝氣,條暢肝木。膽胃不降者可用半夏瀉心湯、溫膽湯;抑或者針刺陽陵泉、丘墟、內(nèi)庭等穴清胃降膽。而針對腎陽虛損,寒痰閉阻使得“清陽不升”的肥胖患者,臨床上常以“元陽針法”激活腎見動氣,針刺命門、神闕、關元、陰交、太溪、腎關、盲俞等穴,或以加味升降散[22]加減亦可取得不錯療效。

圖1 “一氣周流”氣機升降圖

2.3 驗案舉隅

初診:張某,男,40歲,初診:2021-09-10。主訴:暴飲暴食后體質(zhì)量增加6月余。病史:患者因近年來飲食不節(jié)、常常外出酒席應酬,導致體質(zhì)量快速增加,至今約95 kg,患者自身不喜運動,肥胖之后更加倦怠懶動,遂來就診。現(xiàn)癥:患者自訴胸悶氣短、稍微活動后大汗出,同時自覺口苦、口干、口臭,平時不敢近距離與人正面交談,大便多質(zhì)黏味臭。四診合參:患者形體豐腴、腹部肥胖明顯;聞之臭雞蛋味;觀之舌厚、苔黃膩、切之脈滑數(shù)。中醫(yī)治未病科??茩z查:患者腰圍110 cm,臀圍100 cm;身高170 cm,體質(zhì)量95 kg,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32.8。

辨治:飲食不節(jié)為主要誘因,辨證以胃熱壅盛為主,肺脾氣虛兼見;治療上當以升降脾胃為主,肅降肺氣為輔。

治療方案:①“中土斡旋”之法恢復脾胃升降功能,使得大氣周轉(zhuǎn),一氣周流;針刺順序選取太白(右側(cè))→公孫(右側(cè))→三陰交(右側(cè))→陰陵泉(右側(cè))→關元→氣海→陰交→中脘→合谷(左側(cè))→足三里(左側(cè))→上巨虛(左側(cè))→沖陽(左側(cè))→內(nèi)庭(左側(cè))。②肅降肺氣協(xié)調(diào)腸腑:選取雙側(cè)太淵、列缺、曲池、中府穴。

治療方式:脾經(jīng)穴位采取捻轉(zhuǎn)補法進行操作,其中捻轉(zhuǎn)補法以九為數(shù),重復3組;留針期間每10 min行針1次;胃經(jīng)穴位采取捻轉(zhuǎn)瀉法進行操作,其中捻轉(zhuǎn)瀉法以六為數(shù),重復3組,留針期間每10 min行針1次。其余穴位平補平瀉,采取捻轉(zhuǎn)提插每10 min行針1次。針刺治療1次/d,5次為1個療程。除此之外辨證脾腎陽虛、寒濕中阻者神闕穴給予隔鹽灸15 min,1次/d,5次為1個療程,無其他特殊治療。治療期間囑咐患者切忌暴飲暴食,禁止過食生冷酒飲,避免久坐久躺,同時盡量保持每周適當運動。

2021-09-20二診?;颊咦杂X身體較前輕便,乏力倦怠較前改善明顯。??茩z查:腰圍100 cm,臀圍95 cm,體質(zhì)量87 kg,較治療前下降8 kg,治療效果明顯,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改變?yōu)?0.1?;颊邔p肥療效滿意,故繼續(xù)按照原有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經(jīng)4個療程治療后,2021-12-03進行隨訪,患者自訴體質(zhì)量較最開始下降約15 kg,達到“穩(wěn)定期”,同時最初的胸悶氣短、大便黏稠味臭、口苦口干口臭等癥狀明顯減輕甚至消失;決定暫停治療,故囑咐患者此后注意飲食有節(jié),并保持適當?shù)倪\動以加強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

按語:患者病機為食滯脾胃,蘊而化熱,且熱久傷陰,多食傷脾、導致患者兼有脾虛痰濕等證。同時肺氣虛損,肅降無力,無法協(xié)助陽明大腸通泄?jié)彡?,加劇了代謝產(chǎn)物在體內(nèi)積聚,進一步加重肥胖。治療上以“升降同用”為核心思想,將“脾胃升降”作為主要治法,同時兼以肅降肺氣協(xié)助通調(diào)腸腑。該組針刺處方先根據(jù)“左陽右陰”的觀點,選取右側(cè)足太陰脾經(jīng)與左側(cè)足陽明胃經(jīng);再根據(jù)“脾升胃降”,選取右側(cè)足太陰脾經(jīng)的原穴-太白穴作為針刺起始點,按照上述順序依次針刺,寓以原穴激活脾經(jīng)經(jīng)氣,再通過公孫、三陰交調(diào)氣行血、引導并加強脾經(jīng)經(jīng)氣上行之勢,經(jīng)氣充沛最終匯聚于脾經(jīng)合穴-陰陵泉。之后再以關元穴為腹部區(qū)域針刺的起始點,寓意激活下焦元氣,同時氣海穴可協(xié)助匯聚元氣、陰交可協(xié)助培補真元、激活命門之火;最后針刺中脘培補中氣的同時,亦重在引導下焦元氣上行中焦,采用倒“引氣歸元”的方法,借此打通下中焦氣機上行通道。之后選取左側(cè)足陽明胃經(jīng)針刺引導處在上行趨勢中的經(jīng)氣開始下行,形成氣機升降回環(huán)。合谷穴因其位于手陽明大腸經(jīng),與陽明胃經(jīng)“同氣相求”;同時合谷穴被稱為“功能”調(diào)氣作用強大,因此作為左側(cè)胃經(jīng)起始點。再依次按照上述順序向下針刺,足三里穴通調(diào)陽明氣血、加強經(jīng)氣下行之勢;上巨虛穴屬大腸下合穴,有通調(diào)腸腑的作用;再配合胃經(jīng)原穴-沖陽、胃經(jīng)滎穴-內(nèi)庭達到使胃氣沉降、“濁陰出下竅”目的。針對肺經(jīng)經(jīng)穴太淵、列缺、曲池、中府的選取,側(cè)重于調(diào)補肺氣,加強肺氣肅降之勢,協(xié)助完成“中土斡旋”之法,臨床亦不可忽略。

3 小結(jié)

總之,雖然針對目前向心性肥胖患者的疾病證型,根據(jù)孟令杰[23]、王琦[24]、楊露[25]等人的研究,可歸納分為脾虛痰濕型、胃腸濕熱型、肝郁氣滯型、脾腎兩虛型等四種主要證型,但臨床上所遇的肥胖患者常常多種證型兼見,加大了臨床隨證立法的難度,以此所選用的針灸、中藥處方往往數(shù)量巨大,而療效仍不理想。針對這種情況,臨床上以“升降同用”為指導思想,從“五臟六腑整體氣機升降”“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一氣周流”的角度出發(fā),立法明確且療效令人滿意,臨床上當著重參考。

猜你喜歡
周流清陽氣機
汽車發(fā)動機機械故障的非接觸式檢測技術研究
從氣機升降失調(diào)探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機制
黃元御“一氣周流”理論在針灸臨床中的應用
基于“氣機升降”理論探討思慮過度所致失眠癥
“一氣周流”理論與針灸補瀉手法思路探討
福晉與王爺?shù)膼矍檩p喜劇
女士(2017年8期)2017-08-08 18:39:14
《金匱要略》氣機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現(xiàn)狀
生命存在的基本形式
——一氣周流新釋
江蘇清陽機器有限公司 原江蘇清淮船舶機器制造有限公司
中國船檢(2014年9期)2014-05-26 06:28:56
論中醫(yī)氣機升降出入
子长县| 德令哈市| 石屏县| 岗巴县| 花莲市| 景谷| 三亚市| 高淳县| 永仁县| 高唐县| 罗甸县| 库尔勒市| 渭南市| 北辰区| 大厂| 龙陵县| 蒲江县| 钟山县| 营山县| 盈江县| 永昌县| 桂平市| 岳西县| 保德县| 麻江县| 栾川县| 二连浩特市| 哈尔滨市| 庆城县| 嘉义县| 金山区| 临高县| 东光县| 嘉鱼县| 特克斯县| 尚志市| 临颍县| 松江区| 垣曲县| 乌海市|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