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紫薇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江蘇南京210023)
指導:霍介格
化療所致周圍神經病變(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抗腫瘤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臨床表現為典型的“手套-絲襪”樣分布,以麻木、疼痛、感覺喪失等癥狀為主,可伴有精細運動協調障礙。CIPN的發(fā)生與化療藥物的選擇、劑量強度、輸液持續(xù)時間及累積劑量等因素有關,約68%的患者在化療后第1個月出現,30%的患者化療6個月后仍有癥狀[1],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且目前尚無有效治療藥物[2]。CIPN可歸屬于中醫(yī)學“痿證”“痹證”等范疇,常與絡病共議,中醫(yī)藥治療CIPN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霍介格教授為江蘇省名中醫(yī)、江蘇省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長期從事腫瘤相關臨床工作,治療CIPN經驗豐富?;诮j病理論,霍師提出絡脈虛滯為CIPN的核心病機,治療上應以通為用。筆者待診在側,觀其用藥極具特色,收獲頗豐,現整理如下。
絡脈的概念首見于《黃帝內經》,《靈樞·脈度》言:“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脈道可細分為經與絡,兩者縱橫交錯,共同構建了遍布人體的龐大網絡,如《類經》所言:“經即大地之江河,絡乃原野之百川?!苯j脈又可分為別絡、浮絡、孫絡,內及臟腑官竅,外達周身肌腠,是交通機體內外的重要樞紐,可灌滲周身氣血,營養(yǎng)四肢百骸,如《靈樞·本臟》曰:“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也?!敝翝h代,張仲景首創(chuàng)絡病證治先河,提出活血化瘀通絡之法,并創(chuàng)鱉甲煎丸、大黃?蟲丸等通絡名方。清代葉天士提出的“久病入絡”理論,進一步完善了絡病理論的基本框架。葉氏在《臨證指南醫(yī)案》中指出:“初病氣結在經,久則血傷入絡”,揭示了絡病發(fā)展由氣至血、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規(guī)律,其創(chuàng)立的絡虛通補、辛味通絡、蟲類通絡等法,使治絡之法更為系統完善。
CIPN以肢體麻木、疼痛、感覺障礙等為主要表現,具有病程纏綿、頑固難愈等特點,這與絡脈病變有諸多相似之處,可認為CIPN歸屬于絡病范疇[3]。結合絡病理論,霍師認為絡脈虛滯為CIPN的核心病機。
2.1 CIPN之絡虛不榮 絡脈具有灌滲氣血、溝通營衛(wèi)的作用,氣血陰陽是其發(fā)揮生理功能的基礎。若氣血充盈,則絡脈灌滲輸布正常,五臟百骸得以充養(yǎng);若氣血虧虛,則絡脈虛而不榮,五臟六腑亦失其養(yǎng)。腫瘤患者機體虛衰,正氣不足,無力祛邪抗癌。經過化療藥物治療后,正氣進一步耗傷,無以充養(yǎng)絡脈,絡脈空虛,四末失榮而致病。臟腑百骸不得絡脈氣血榮養(yǎng),陽氣化生無源,可出現四末麻木,遇冷加重,或身倦惡寒等癥。
2.2 CIPN之絡滯不和 絡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營衛(wèi)不和密切相關[4]。《傷寒論·辨脈法》云:“榮衛(wèi)不通,血凝不流?!睜I衛(wèi)作為氣血流通之體,行于絡而通達周身,維持人體正常能量轉化及物質代謝;絡脈遍布四末,作為樞紐,輸布貫通營衛(wèi)之氣,為機體氣化活動提供了必要條件。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毒損脈絡、勞逸失度等均可導致營衛(wèi)功能障礙[5]。CIPN患者內生癌毒滯絡,外受陰寒藥毒阻絡,營衛(wèi)不和則氣、血、津液運行轉化障礙,進而產生痰濕、瘀血、毒邪等病理產物。痰瘀互結,阻滯絡脈,毒邪蘊結,損傷絡道,幾種病理產物與癌毒、藥寒之毒相互膠著,進一步耗傷營血,成為絡病繼發(fā)致病因素,最終形成痰瘀毒互結、絡脈受損的惡性循環(huán)。
2.3 CIPN之虛滯轉化 絡脈從經脈別出,逐層細化,通行周身氣血,具有易虛易滯的病理特點。CIPN病程纏綿,初起患者氣血不足,絡脈空虛不榮,可出現四末麻木不仁、感覺遲鈍等表現?!白钐撝?,便是容邪之處”,絡虛至極,則因虛致實,導致營衛(wèi)功能失調,產生痰瘀毒等病理因素阻滯絡脈,出現肢端刺痛、燒灼感等表現。絡滯血行不暢,影響機體正常氣化活動,又可導致機體進一步衰敗,且藥毒、癌毒、痰濕、瘀毒等病理產物再度耗傷正氣,形成絡愈虛、邪愈滯的惡性循環(huán)。
絡虛不榮是CIPN發(fā)病的基礎,絡滯不和是CIPN發(fā)病的關鍵,“虛”與“滯”二者相互轉化、互為因果,共同貫穿CIPN的全過程。
3.1 健脾化瘀,榮脈通絡 化療藥物在發(fā)揮抗腫瘤作用的同時,亦會傷及脾胃,致使患者脾虛運化無力,不能腐熟水谷,進而氣血生化無源,絡脈空虛,發(fā)為CIPN,出現四肢痿軟無力、神疲乏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舌淡、苔薄白等表現?;魩煶R运木訙訙p,健脾益氣,顧護中焦,榮養(yǎng)絡脈,并配合炒麥芽、炒谷芽或焦山楂、焦六神曲開胃消積,緩解患者食欲不振等癥狀。在顧護患者正氣的同時,亦應兼顧絡脈易瘀易滯的特點,根據患者痰、濕、瘀偏重,采用化痰、燥濕、祛瘀等治法以通絡。若患者痰濕偏重,表現為肢端麻木或伴有疼痛、身倦乏力、大便溏泄、舌質淡胖或邊有齒痕、脈弦滑,可加用陳皮、姜半夏健脾燥濕,炒薏苡仁、白扁豆化濕止瀉。若患者瘀血偏重,表現為肢端麻木刺痛或皮膚干燥脫屑、舌質紫黯、舌有瘀點、脈澀,可加用赤芍、桃仁、川芎、紅花、片姜黃等活血化瘀。
3.2 溫經散寒,行滯通絡 痰濁瘀血皆為陰邪,化療藥物亦多為大寒之品,單用化痰或活血之法恐難以祛除積滯于絡脈的陰寒邪氣,從而導致病情纏綿反復,難以痊愈?;魩熤鲝堅谥委烠IPN時加入溫經散寒之品,振奮周身陽氣,通過陽氣的溫煦作用,推動氣血運行,達到行滯通絡的目的。若患者臨床癥見手足麻木,四末冷,或伴有疼痛,遇風加重,得溫則緩,舌質黯,脈微而緊,霍師常選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加減,益氣溫經、行滯通絡。通過黃芪、桂枝之甘溫,通達陽氣于四末,緩散絡中積滯之寒邪,并加赤芍,增強活血散瘀之效,使邪去不留瘀。我們前期納入60例腸癌根治術后行輔助化療的患者,隨機分為黃芪桂枝五物湯實驗組及安慰劑對照組,結果顯示口服黃芪桂枝五物湯可顯著減輕CIPN發(fā)生程度[6]。若患者寒邪深重,臨床癥見手足冷痛,遇寒加重,婦女可見經行腹痛、月經量少,舌紫黯,脈細澀,可選用當歸四逆湯加減,溫陽通絡、散寒宣痹。當歸、白芍養(yǎng)血和營,榮絡而通絡;桂枝、細辛散寒止痛、溫陽通絡;通草暢通氣血、通利行滯;配合大棗、甘草健脾養(yǎng)血、調和諸藥。全方共奏溫經通絡之功。另外,在運用溫通藥物時,可適量加入柴胡、桔梗、枳實、陳皮等調暢氣機,達到補而不滯的目的。
3.3 解毒散結,化滯通絡 癌毒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魩熢贑IPN的治療中,將抗癌解毒貫穿于全程,常用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貓爪草、冬凌草、澤漆、山慈菇等解毒散結,清解久滯絡脈之癌毒,通利四末,抑制病情進一步發(fā)展。此外,霍師亦擅長運用蟲類藥物以毒攻毒。絡脈病邪易入難出,而蟲類藥物走竄之性頗佳,可搜風剔絡、攻毒散結,使伏于絡脈之邪得以消散,如葉天士所言:“搜剔經絡之風濕痰瘀莫如蟲類,藉蟲蟻血中搜逐,以攻通邪結。”同時,蟲類藥物亦有通絡止痛之效,如全蝎、蜈蚣、地龍、僵蠶等在CIPN的治療中應用廣泛,能使患者氣血宣通,絡脈得暢,從而緩解肢麻疼痛的癥狀?,F代研究表明,全蝎提取物不僅具有鎮(zhèn)痛功效,還可通過誘導細胞凋亡、抑制癌細胞增殖、調控離子通道等機制達到抗腫瘤目的[7]。在運用蟲類藥時,霍師強調應注意蟲類藥有小毒,藥性較強,應量少而專,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周某,女,59歲。2021年10月21日初診。
主訴:四肢麻木半年余?;颊?015年2月16日確診為胰腺癌,2015年2月27日于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后予“吉西他濱+奧沙利鉑”化療4個周期。2021年3月患者復查腹部CT,發(fā)現胰腺體部占位,考慮復發(fā)。又于2021年4月起行“奧沙利鉑+卡培他濱”方案化療,期間出現四肢麻木感。2021年8月至9月行胰腺病灶放療。目前口服“替吉奧”維持治療?,F患者四肢麻木感明顯,為尋求中醫(yī)治療,至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腫瘤科門診就診??滔拢核闹槟?,遇寒則甚,身倦惡寒,納谷不馨,夜寐一般,口稍干,舌質紅有裂紋、苔薄少,脈細。西醫(yī)診斷:胰腺癌放化療后;周圍神經病變。中醫(yī)診斷:痹證(瘀毒阻絡、絡傷失榮)。治以溫經通絡、養(yǎng)陰益氣、解毒散結。予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烏梅丸加減。處方:
黃芪15g,桂枝6g,赤芍10g,陳皮6g,太子參15g,白術15g,麥冬10g,蜀羊泉15g,厚樸6g,炙甘草3g,冬凌草15g,烏梅15g,花椒3g,黃連3g,石打穿20g,雞內金15g,白花蛇舌草15g。14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
2021年11月4日二診:患者自訴肢麻減輕,納谷改善,口不干,大便正常,仍有胃脘部冷感,舌質稍紅、苔薄少,脈細。予初診方去麥冬,加干姜6g、香附6g,14劑。
2021年11月18日三診:患者連續(xù)服藥2周后,四肢麻木明顯緩解,胃脘冷感已除,偶有便溏,納谷可,夜寐安,舌質紅、苔薄少,脈濡。予二診方去花椒,加山藥20g、炒薏苡仁20g、柴胡6g、八月札10g,14劑。
后患者定期至門診復診,繼以三診方隨癥加減,病情穩(wěn)定。
按:本案患者胰腺癌復發(fā),目前口服化療藥物維持治療,其基本病機為瘀毒阻絡、絡傷失榮,病性屬本虛標實?;颊咭蜷L期化療導致藥毒積滯絡脈,絡道不暢則瘀毒內生,進一步痹阻絡脈,故見四肢麻木不仁;化療藥物多為大寒之品,與痰瘀毒等陰邪共同阻滯絡道,耗傷機體陽氣,故見惡寒,若外受寒邪侵襲,絡道痹阻加重,則可見麻木更甚;瘀毒阻絡日久,氣血津液運行障礙,絡虛失榮,脾失其養(yǎng),運化無力,故見納谷不馨、身倦乏力;絡虛津液不能上承,故見口干;舌質紅有裂紋、苔薄少、脈細,均為絡傷失榮、氣陰虧虛之象。故治以溫經通絡、養(yǎng)陰益氣、解毒散結。方選黃芪桂枝五物湯合烏梅丸為基本方。方中黃芪、桂枝溫經益氣,和血通絡,配合赤芍活血不留瘀,共奏溫散藥毒通痹之功;烏梅斂陰補血,花椒溫陽祛寒,二藥合用共復肝絡陽氣;少佐黃連調其寒熱,防止溫復太過;太子參、白術健脾益氣以榮絡;陳皮、厚樸燥濕化痰以通絡;雞內金消積開胃,助通脾絡;麥冬養(yǎng)陰生津、補益胃絡;考慮到本病虛實夾雜的特點,輔以蜀羊泉、石打穿、白花蛇舌草、冬凌草清熱解毒抗癌,并佐少量炙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消補兼施,共奏榮通絡脈之功,使諸癥得緩。二診時,患者四肢麻木減輕,口干已除,故去麥冬。患者仍有胃脘冷感,考慮脾絡陽氣未復,加用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絡;加用香附理氣寬中,疏肝通絡以和胃。三診時,患者四肢麻木明顯緩解,胃脘冷感已除,故去辛燥之花椒,防止久用傷陰。患者偶有便溏,為化療藥物損傷脾絡所致,故加用山藥、炒薏苡仁健脾止瀉,輔以柴胡、八月札疏肝理氣和胃。治療過程中,霍師以絡病理論為基礎,根據病情虛實側重,選取溫經通絡藥,酌加清熱抗癌藥,使全方攻補并用,寒熱兼施,療效顯著。
CIPN是化療常見副反應,目前西醫(yī)尚缺乏有效治療方法,而中醫(yī)藥在防治本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魩熣J為CIPN是腫瘤患者正氣虧虛、氣血不足的同時,癌毒、痰濕、瘀血、藥毒等病理產物膠結成毒、瘀滯絡脈、損傷絡道而形成,核心病機為絡脈虛滯。治療上,霍師以通為用,根據患者臨床癥狀,配合健脾化瘀、溫經散寒、解毒散結等治法,處方用藥時靈活運用蟲類藥物,屢收良效,為CIPN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