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張玉勝
兒子不肯好好上學,父親帶他體驗了在工地搬鋼筋的生活,不到兩天兒子就后悔了。在廣東深圳工作的楊先生這樣教育9歲的兒子,在網(wǎng)上引發(fā)熱議,不少人表示點贊。10月8日,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教育專家,他表示這種方法是值得商榷的,不但是對孩子進行 “恐嚇式教育”,而且在給孩子灌輸鄙視勞動者的不健康價值觀。 (10月9日 《極目新聞》)
父親帶厭學兒子到工地體驗“搬鋼筋”,既是體驗式勞動教育,也是家庭教育行為。透過父親 “兒子哭著跟他說要回去繼續(xù)讀書”的描述,此次家教似乎收到了預期效果。不過,這種以勞動 “苦累”治愈孩子 “厭學”毛病的做法,的確存在不妥,值得認真商榷。
從楊先生上傳到網(wǎng)上的一段視頻可以看到,兒子哭著對他說砸到腳了,楊先生則說:“上工地誰不砸腳”, “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奔彝ソ逃哪康模且獙⒆拥恼J知進行積極、正向的疏導和引領,但面對 “厭學”兒子,楊先生的教育顯然存在偏頗與誤導:對于孩子的“砸腳”哭訴,他缺乏對其注重勞動安全的教育、安撫與提醒;對于勞動 “生活”的價值引領,他言外之意卻流露出對體力勞動的 “鄙視”之意。很顯然,他就是要用這種苦累式的懲罰性體驗,把 “厭學”孩子“逼”回學校。專家給予其 “恐嚇式教育”的定性,無疑擊中其實質(zhì)。
社會勞動雖有 “腦力”與 “體力”之分,但這種區(qū)分只是基于社會分工的不同需要,其本質(zhì)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都是在實現(xiàn)勞動者自身價值和為社會創(chuàng)造財富,都是不可或缺、無上光榮和值得尊重的。那種只想當管理者、卻不愿當執(zhí)行者,只熱衷于做 “白領”、卻不屑于為 “藍領”,只重視腦力勞動、卻輕視體力勞動的認知,不僅有失客觀公正,更是不正確和不健康的錯誤觀念。楊先生的所為,顯然有悖勞動教育的本義。
至于說到矯治 “厭學”,有人更是給予此舉 “治標不治本”的評價。人常說 “師傅領進門,學藝在自身”。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根本的學習驅(qū)動力。 “望子成龍”的樸素希冀可以理解并值得尊重,但矯治孩子 “厭學”癥卻需要找準病根、對癥下藥。以勞動苦累的 “恐嚇”可以把孩子的 “人”逼回學校,但未必能夠把孩子的“心”拴到學習上。不從根本上引導孩子明確學習目的、掌握學習方法,就很難真正調(diào)動其讀書熱情。抱著以躲避勞動 “苦累”的思維去讀書,勢必會導致混時度日、心不在焉的學習態(tài)度。
應該說,一些網(wǎng)友為楊先生的行為點贊,是基于對體驗式勞動教育的肯定。但勞動教育不能只是讓孩子體驗勞動艱辛和掙錢的不易,更當培養(yǎng)孩子尊重勞動、尊重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價值觀。 “覺得勞動苦就要好好學習”,這樣的教育會扭曲孩子的勞動價值觀。家長應花時間多陪伴孩子,尊重、理解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尤其是要以學習型家庭的氛圍和學習型父母的 “榜樣”效應感染熏陶孩子,這種以身作則和率先垂范的無聲引領,才是讓孩子效仿的最好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