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升云 楊帆 王攀 駱海波 周利琳 望勇
二斑葉螨(Tetranychus urticaeKoch)又名二點葉螨、白蜘蛛,蜱螨目葉螨科葉螨屬,其寄主植物廣泛,有50余科800多種,除為害茄科、豆科、葫蘆科、傘形花科、百合科等蔬菜作物外,還為害草莓、玉米、高粱、棉花、蘋果、梨、桃、杏、李、櫻桃、葡萄等作物,以及多種花卉與雜草。二斑葉螨是一種世界性害螨,廣泛分布于世界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國外主要分布于美國北部、英國、土耳其、地中海沿岸、南非、澳大利亞、摩洛哥、原蘇聯(lián)、新西蘭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qū),我國在1983年首次于北京一串紅上報道后,迅速向四周擴散,先后在河北、山西、山東、甘肅、遼寧、陜西、河南、安徽、江蘇、新疆、海南、湖南、湖北、上海等地區(qū)擴散與為害,已成為全國性害螨之一,主要對果樹及經(jīng)濟作物等造成為害。
二斑葉螨在湖北省曾于2003年進行過防治,近年來成為西瓜上主要的有害生物。2022年筆者在位于武漢市黃陂區(qū)的武漢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西瓜種植基地對其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6~7月為發(fā)生高峰期,于露地或保護地內為害,以保護地發(fā)生較為嚴重,造成葉片失綠,植株大片死亡。參考相關文獻,結合田間調查,利用顯微鏡(KEYENCEVHX-J20T)對二斑葉螨進行了各齡期形態(tài)特征等的觀察與描述。
幼螨、若螨和成螨以刺吸式口器刺吸汁液為害西甜瓜葉片、嫩芽和嫩莖等,以葉片為主,初期出現(xiàn)失綠斑點,逐漸擴大,除葉脈外全面變黃,呈黃綠相間狀,最后變?yōu)楹稚珘K斑,直至全株枯死。
①成螨 雌成螨體長0.41~0.54 mm,橢圓形,生長季節(jié)淡黃、黃綠色,取食后呈濃綠、褐綠色;體背兩側各具l塊黑色長斑,其外側三裂,內側接近體軀中部,極少有向體末延伸,體背有6橫排24根剛毛,足4對;密度大或種群遷移前體色變?yōu)槌赛S;越冬代滯育個體呈橙紅色或橘紅色,背部斑點消失。雄成螨身體略小,長0.35~0.42 mm,菱形,體末端尖削,體色與雌螨相同;背毛13對,最后1對是從腹面移向背面的肛后毛;陽莖的端錘十分微小,兩側的突起尖利。
二斑葉螨與朱砂葉螨(T.cinnabarinus)常混合發(fā)生,二者外部形態(tài)極為相似,僅有以下區(qū)別:前者體色為淡黃或黃綠,后半體的膚紋突、呈較寬闊的半圓形,卵初產(chǎn)時白色,雌成螨有滯育現(xiàn)象。
②卵 圓球形,直徑0.12~0.14 mm,有光澤,初產(chǎn)時乳白色略透明,后變成淡黃色或紅黃色,孵化前出現(xiàn)2個紅色眼點。
③幼螨 長0.15~0.21 mm,近半圓形,透明,取食后體色淡黃綠,體兩側出現(xiàn)深色斑塊,眼紅色,足3對。
④若螨 橢圓形,足4對,分第一若螨、第二若螨2個時期,雄性第二若螨期比雌性的短得多。第一若螨長0.20~0.29 mm,近卵圓形,色變深,體背出現(xiàn)黑色斑;第二若螨長0.31~0.39 mm,淡橙黃色或深綠色,形態(tài)與成螨相似,但無生殖皺褶紋。
我國1年發(fā)生10~20代,自北向南逐漸增加,世代重疊,以滯育型雌成螨在寄主枯枝落葉、土縫、樹皮縫隙內等處越冬,也可在綠肥、蠶豆及雜草等寄主上吐絲結網(wǎng)潛伏過冬;翌年3月下旬,氣溫10℃以上時開始出蟄,4月中旬為出蟄盛期,南方溫暖地區(qū),出蟄時間可提早到2月下旬3月上旬,4月中下旬陸續(xù)轉移到茄子、辣椒、瓜類等蔬菜或西瓜、甜瓜上為害;6~8月為為害高峰期,若遇干旱常暴發(fā);10月上中旬出現(xiàn)越冬型成螨,11月上中旬入蟄。湖北省為害高峰期與春夏季西甜瓜生長季節(jié)相吻合,一般為6~7月,露地種植如遇梅雨季節(jié)其發(fā)生可受到抑制,是否存在與果樹轉主越冬,需進一步觀察。
二斑葉螨個體發(fā)育包括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和成螨5個時期,幼螨和每個若螨之后都有1個靜止期。繁殖方式以兩性生殖為主,也可孤雌生殖,兩性生殖后代雌雄性比約為3∶1,營孤雌生殖后代全部為雄性。卵散產(chǎn),多產(chǎn)于葉背,每次產(chǎn)卵量50~110粒,最多可達216粒。成、若螨活潑,行動迅速,常于葉背為害,在葉面或沿蛛絲爬行或下垂在株間蔓延,也可通過農(nóng)事操作由人、工具以及流水、昆蟲、鳥獸、人畜等傳播,高溫季節(jié)還可借風力擴散蔓延。由于體形小、繁殖力高、寄主范圍廣等特點,其能夠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中很快建立種群。
二斑葉螨喜高溫低濕環(huán)境,發(fā)育起點溫度7℃,上限為40.1℃,發(fā)生最適溫度25~31℃,最適相對濕度為35%~55%。多雨或暴雨對種群具有很強的抑制作用。棚室栽培由于溫度較高,小環(huán)境穩(wěn)定,發(fā)生較早;前茬或間套種棉、豆、玉米、油菜、綠肥及麥類等作物常發(fā)生較重,地勢越高、干燥的田塊,或靠近道路、溝渠、房屋、灌木叢的地塊常發(fā)生較重。
捕食性天敵有東亞小花蝽、南方小花蝽、塔六點薊馬、深點食螨瓢蟲、巴氏新小鈍綏螨、巴氏鈍綏螨、智利小植綏螨和尼氏真綏螨、擬長刺鈍綏螨等。蟲生真菌有白僵菌、綠僵菌、輪枝菌、擬青霉及頂孢霉等。
①農(nóng)業(yè)防治 作物收獲后及時清除殘株敗葉;干旱時,適量灌溉,增加田間濕度,并進行氮、磷、鉀肥的配合追施,促進植株健壯;棚室夏季休耕時深翻曬土;將苗房和生產(chǎn)田分開,田間定植無螨壯苗。
②物理防治 大棚栽培可在夏季換茬時進行高溫悶棚處理,或及時掀除棚膜,利用雨水進行沖刷。
③生物防治 發(fā)生密度較低時(平均2~3頭/株以下),按照益害比1∶(10~30)釋放智利小植綏螨進行防治。胡瓜鈍綏螨、尼氏鈍綏螨、擬長毛鈍綏螨等具有優(yōu)良的捕食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jù)商品說明書釋放。發(fā)生早期可以選擇植物源農(nóng)藥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或0.5%藜蘆堿醇可溶性液劑500倍液進行防治。
④化學防治 有螨株率在5%以上時,立即防治。選用43%聯(lián)苯肼酯懸浮劑3 000倍液、240 g/L螺螨酯懸浮劑3 000倍液、240 g/L蟲螨腈懸浮劑2 000倍液、20%丁氟螨酯乳油3 000倍液、11%乙螨唑懸浮劑3 000倍液、20%三唑錫懸浮劑1 500倍液、2%甲維鹽乳油1 500~3 000倍液或5%噻螨酮乳油2 000倍液,對葉片的正反面進行均勻噴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