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張瑋斌
數據、大數據、數據湖、數據資產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必談話題,從國際到國內、從政界到學界、從互聯網企業(yè)到勘察設計企業(yè),世界范圍內都掀起了一股數據熱潮。
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第二大國家,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fā)展。2017年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實施國家大數據戰(zhàn)略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要制定數據資源確權、開放、流通、交易相關制度,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制度?!?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提出將數據作為生產要素。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公布。這是國家出臺的第一份關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兑庖姟贩诸愄岢隽送恋?、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改革的方向,明確了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具體舉措。
勘察設計行業(yè)是數據產生地、大數據的匯集地、數據資產的展現地,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對于勘察設計行業(yè)意義重大。僅以建筑物為例,人們在建筑物里面生產、生活的時間占人類時間的80%以上,從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看,勘察設計企業(yè)要從項目策劃、設計、施工、運維、拆除等環(huán)節(jié),全方位、全過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地參與到其中,在這個過程中會獲取巨量的數據。
數據如何轉化為數據資源,數據資源如何轉化為數據資產,數據資產如何帶來效益,是值得勘察設計行業(yè)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就勘察設計企業(yè)數據資產進行一些戰(zhàn)略思考。
數據資產是指被企業(yè)控制或者擁有的,以電子數據形式在網絡空間存在,其成本和價值能夠可靠地加以計量,預期會給資產控制或持有者帶來經濟利益或具有潛在經濟價值的資源。
在以技術為先的勘察設計行業(yè),一直以來存在重技術、輕管理,重生產、輕研發(fā),重業(yè)務、輕數據的現象,仍然依靠著傳統(tǒng)的畫圖方式生存,對新環(huán)境、新時代的思考有限,特別是對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對數據資產還存在疑問。新時代下,我們要轉變觀念,順應新形勢、把握新趨勢、抓住新機遇、邁向新未來。
一是靜態(tài)觀點轉變?yōu)閯討B(tài)觀點??辈煸O計企業(yè)擁有大量的數據,按照數據的不同維度可以分為內部數據、外部數據;經營數據、技術數據等。如我們設計一棟建筑物,建筑物表現為一個物理結構,從數字經濟角度看是大數據的集成,從外表到結構,長度、高度、寬度、強度、剛度、照度、溫度等都是數據計算的結果。一般認為,數據是靜態(tài)的、不流動的,對數據的重視程度不高,從而忽視了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的經濟價值,也就是數據資源化。實際上,數據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它隨著政策、時間、業(yè)務、技術、管理、甲方需求等維度的影響,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只有在動態(tài)中、在變化中、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才能發(fā)現數據的價值,才能讓數據變成資源。數據變成資源的前提,就是數據要有使用價值。按照政治經濟學原理,勞動二重性決定商品二因素,具體勞動決定使用價值。要通過人的勞動,讓建筑數據流轉起來,在流轉中體現出數據的價值,讓數據變成資源。
二是壁壘觀點轉變?yōu)榛ネㄓ^點??辈煸O計企業(yè)雖然都在不同程度地邁向信息化、數字化,但是因為理念、技術及組織構架等原因,技術、生產、經營、管理形成“多張皮”,導致部門與部門、專業(yè)與專業(yè)、總公司與分支公司之間的數據不能互通、各自為政,形成公司內的數據壁壘、數據煙筒。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要匯通、渠道要互通、數據資產要流通,只有這樣,勘察設計企業(yè)擁有的大量數據才能活起來,數據的使用價值才能被發(fā)現,數據變資源、資源變資產就成為可能。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建筑設計院”)已經建立600多個設計云桌面,支持行政辦公、三維設計、AI運算等所有設計相關的生產活動,同時正在加緊實現企業(yè)全方位上云,現已建立起的公司級私有云平臺打通了數據壁壘、數據煙筒,實現了數據的大互通。
三是成本觀點轉變?yōu)樵鲂в^點??辈煸O計企業(yè)進行信息化建設、數據管理,一定會增加必要的、基礎性成本。不少企業(yè)認為,在經營困難或是經濟環(huán)境下行的背景下,進行信息化建設、數據管理會增大成本,把信息化建設、數據管理當成負擔、包袱,不愿意進行投資。這是因為沒有認識到數據就是新的生產要素,新的生產要素能夠產生使用價值、帶來經濟價值。數據資產與實物資產相比較,有著不同的特征,具有數量大、重復使用、零邊際成本的特性,數據資產使用得好,創(chuàng)造的價值會大于實物資產。近5年來,中南建筑設計院高度重視數據資產的知識管理,一方面,已經把建院70年來共計252萬張紙質版設計資料全部轉化為電子資料;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投入,通過打圖系統(tǒng)自動形成電子底圖68萬張,通過電子印章系統(tǒng)實現各類文檔線上簽章與紅章打印。目前,中南建筑設計院正在與華為、商湯等AI頭部企業(yè)溝通,快速提取電子資料中關鍵信息,自動錄入數據庫,為數據變數據資源、數據資源成為數據資產,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我們相信,這些數據資產將與實物資產一樣能夠為公司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增加公司效益。
數據要成為數據資產,首先要對數據進行確權,也就是數據資產的權屬歸誰擁有。數據資產具有時效性、可以重復利用性、多樣性等特點,決定了其與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的不同,同時權屬也不相同。通過法律辯析,當務之急是解決數據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和經營權的歸屬問題,是三權合一還是分離的。經過法律確權,可減少或避免法律的糾紛。同時,數據資產的確權也有利于會計的核算工作。目前在法學界對數據資產的問題有四種不同的觀念。
第一,著作權+數據庫特別權利說。其屬于知識產權法范圍。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是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將數據資產權利歸為知識產權說的學者,較多關注的是數據的表現形式?!吨鳈喾ā芬?guī)定了17條權利,其中4條與著作人身權相關,13條與著作財產權相關。作為與勘察設計行業(yè)相關的建筑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件等均屬于保護范圍。
我國勘察設計行業(yè)創(chuàng)作的作品一般分為三類:一是中標的作品,即按照甲方的要求創(chuàng)作的作品;二是未中標的作品;三是參加國際或國內比賽創(chuàng)作的作品。第一類中標作品,是受甲方委托創(chuàng)作的作品,著作權的歸屬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過合同約定;合同未作明確約定或者沒有訂立合同的,著作權屬于受托人。對于這類作品,從數據資產的角度出發(fā),勘察設計企業(yè)要力爭在合同中約定著作權歸屬設計企業(yè)。對于第二類和第三類作品,其著作權歸屬勘察設計企業(yè)所有。
建筑作品、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等圖形作品和模型作品、計算機軟件等是由設計師主要利用設計企業(yè)的物質技術條件進行創(chuàng)作,并由勘察設計企業(yè)承擔責任,屬于職務作品,設計師享有署名權,著作權中的其他權利由設計企業(yè)所有,與甲方已經約定的著作權除外。
勘察設計企業(yè)的數據資產在著作權上除了可以體現自身的優(yōu)勢外,還可以在編排數據庫和數據集上下功夫。
編排獨創(chuàng)性的數據庫和數據集,可以按照著作權保護。我國《著作權法》第15條規(guī)定,匯編若干作品、作品的片段或者不構成作品的數據或者其他材料,對其內容的選擇或者編排體現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為匯編作品,其著作權由匯編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權時,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權。這里的獨創(chuàng)性不是指內容上的獨創(chuàng),而是選擇和編排上的獨創(chuàng)性。
編排無獨創(chuàng)性的數據庫和數據集,只要數據庫和數據集的持有者對數據收集、編排和數據庫的形成,付出了大量勞動和資金,也可以按照數據庫特別權利保護。數據庫特別權利包含提取權、再使用權、重復提取和再利用權。
如果勘察設計企業(yè)將上述不論是歸屬甲方的著作權作品,還是本企業(yè)的著作權作品,經過本公司收集、整理、排序等,完全可以構成一個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數據集作品。若再將數據進行收集加工,并使之成為具有可復制、可加工、可轉移的形式要件,就可成為現行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客體,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排他權利。同時,可以激活勘察設計企業(yè)沉睡的海量數據,找到相關的應用場景,成為具有商業(yè)價值的數據資產。
第二,商業(yè)秘密說。商業(yè)秘密越來越被國家法律所重視,商業(yè)秘密保護制度規(guī)定通過《民法典》《反不正當競爭法》等得到體現。《民法典》第123條將商業(yè)秘密作為知識產權的客體,提到和專利權等知識產權一類的權利。這是我國民事實體法律對于商業(yè)秘密權的立法肯定?!斗床徽敻偁幏ā返?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的商業(yè)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具有商業(yè)價值并經權利人采取相應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p>
商業(yè)秘密具有商業(yè)價值、非公開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這三個特征又緊密聯系。商業(yè)秘密由于具有占有控制上的非排他性,一旦公開,公眾知曉,它對于原權利人的商業(yè)價值就會消失,所以,它與傳統(tǒng)的知識產權不盡相同。數據可以作為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的載體,具有經濟價值,并且作為商業(yè)秘密得到保護。數據一旦被他人掌握,即失去了原本的價值。
勘察設計企業(yè)數據權利原則上歸屬于企業(yè)所有,與甲方約定的除外。根據企業(yè)數據來源不同,可分為企業(yè)自身的數據、企業(yè)合法收集的數據(收集個人或其他企業(yè)數據)、企業(yè)存儲的清洗過的數據、企業(yè)經合法交易所獲得的數據、企業(yè)共享的數據等。勘察設計企業(yè)針對上述數據來源的不同,確認數據的權屬與規(guī)則。企業(yè)自身產生的數據歸屬于本企業(yè)所有。企業(yè)合法收集的數據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一是數據資產的全部權屬(不含個人信息數據)在支付相應的價格后,全部權屬(所有權及使用權等)歸屬本企業(yè)所有;二是包含個人信息的數據(非清洗或可顯示特征化個人數據),在經個人同意收集后,其數據使用權歸企業(yè)所有,但應支付相應的對價,且在未經允許的前提下,不得與第三方共享或交易等。
第三,新型人格說。人格權是傳統(tǒng)的民事權利類型,包括姓名權、肖像權、隱私權等具體的權利,屬于民法范疇。
許多數據包含了個人信息,涉及到個人的尊嚴與自由,具有精神利益的屬性。把個人信息數據進行分類管理,區(qū)分為敏感數據和一般數據。對敏感數據進行脫敏化處理,一方面保護了隱私權;另一方面可以對脫敏化處理后的數據,開發(fā)其商業(yè)價值。
多數民法學者傾向于將數據權與個人信息權相聯系,作為一種新型人格權進行規(guī)制。目前,勘察設計企業(yè)的數據資產管理處于初級階段,數據資產由于更多地涉及企業(yè)大數據,與個人信息相關性不大,不是勘察設計企業(yè)研究的重點。未來,隨著數據資產的發(fā)展,將會衍生出與個人信息相關的內容。
第四,數據產權說。屬于民法范疇,關于數據所有權、數據權的討論有很多,目前學理上尚未定論,立法上也無明據,不是一個已經被立法認可的法律概念。
法學界關于數據資產的四種學說,前兩個在實踐中具有操作性,可以在勘察設計行業(yè)進行運用,也可以作為勘察設計企業(yè)開展數據資產工作的法律依據,進行數據確權。后兩個需要立法,時間漫長,實用性不強。
扎金索斯島(Zakynthos)面積402平方公里,人口約3萬。其西部為荒涼的石灰?guī)r山地(海拔200—500米),有許多下沉山洞和陡立海崖,最高峰弗拉希奧納斯海拔756米。中央為肥沃平原,東部有低丘。主要城市扎金索斯位于東岸。南岸海灣深曲、懸崖峻拔。島名取自一位阿卡迪亞(Arcadia)首領。公元前5世紀歷史學家修斯提底斯稱此島是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亞該亞人(Achaean)開拓的。
數據資產的發(fā)展離不開科學技術,從廣義上講,需要元宇宙、區(qū)塊鏈、NFT的技術支撐。
元宇宙的概念最早出自于30年前的科幻小說《雪崩》,把元宇宙描述為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數字世界,人類在現實世界中想擁有的一切或者無法完成的事情都可以在這個虛擬數字世界里實現。
元宇宙是指將5G、VR、AR、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qū)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前沿數字技術和信息技術充分集成,與互聯網、游戲、社交網絡融合在一起,衍生出來的下一代互聯網形態(tài),也被稱之為第三代互聯網(Web3.0)。元宇宙實現了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的融合,有兩種層次的表現形式。
一是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可以理解為“數字孿生”?!皵底謱\生”就是把物理世界映射到虛擬世界,先建物理世界再建虛擬世界。在勘察設計行業(yè)一般是先運用CAD設計一個建筑物,由施工企業(yè)建成建筑物,后期使用BIM技術建立模型,形成一個三維的建筑物。如華為公司利用傾斜技術、BIM技術對已有建筑物進行數字處理,快速建立起一個虛擬建筑物,達到以虛控實的目的。
二是從數字世界到物理世界,可以理解為“數字原生”?!皵底衷本褪窍冉ㄒ粋€虛擬世界,再根據虛擬世界建造一個物理世界。中南建筑設計院在武漢氣象塔項目中,一開始就采取PLM(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采用三維技術,建立一個虛擬的武漢氣象塔,施工企業(yè)再按照虛擬氣象塔來建造物理氣象塔,實現了從設計到施工無一張紙質圖紙,并實現了一模管到底,是全球首個從設計到建造無紙質圖紙的建筑項目。虛擬的武漢氣象塔是一個龐大的數據模型,也是設計院的數據資產,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
隨著技術的逐步成熟,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和從數字世界到物理世界的路徑逐步暢通,兩個世界可以實現共建共生。元宇宙并非數字烏托邦,而是可以讓現實社會變得更美好,并賦能實體經濟的下一代互聯網。
無論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還是從數字世界到物理世界,只要能體現出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元宇宙就成為實體資產通向數據資產的新空間。
區(qū)塊鏈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使用密碼學方法相關聯產生的一串數據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一批次加密貨幣網絡交易信息,用于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并生成下一個區(qū)塊。
區(qū)塊鏈在元宇宙經濟體系中將發(fā)揮基礎設施作用,推動數據資源高效率確權、流轉、分配和交易,形成數據資產,將實現價值(資產)流轉趨向于零邊際成本,推動元宇宙資產自由流動。
勘察設計企業(yè)要在區(qū)塊鏈中構建元宇宙中數據資產的經濟系統(tǒng),發(fā)揮勘察設計優(yōu)勢,以設計產品為依托,將數字藏品交易打造成為重要2C應用場景。例如,北京天壇首推建筑群系列數字藏品,每件數字藏品價格9.9元,八大經典建筑數字藏品每款限量10萬份,可以帶來792萬元的營業(yè)收入。又如,上海以百年建筑之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為藍本,推出全國首個百年建筑數字藏品,區(qū)塊鏈為此搭建起實體資產與數據資產的橋梁。
NFT的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s”,即非同質化代幣,主要用于證明數據資產的唯一歸屬權,目前主要應用于游戲、藝術品、收藏品、虛擬資產、身份特征、數字音樂、數字證書等領域。
元宇宙的建立將帶來豐富的數字場景與數據資產,NFT為元宇宙內數據資產的確權、定價、交易等環(huán)節(jié)提供了底層支持。每個NFT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分割的,因其利用區(qū)塊鏈技術發(fā)行,具有權屬清晰、數量透明、轉讓留痕等特征。NFT的價格主要受市場對其NFT價值的共識、稀缺性及流動性等因素影響。
勘察設計企業(yè)的每一個設計產品都是定制產品,每一個產品都是唯一的,與NFT有天然的相似性,每一個設計產品都能成為NFT。
勘察設計行業(yè)的設計作品都是可以成為NFT的首選對象,不論是歷史建筑還是現代建筑,特別是有歷史價值的建筑物。我國是文化遺產第一大國,龐大的文化遺產建筑物為NFT提供了應用空間。以20世紀建筑遺產為例,全國就有600棟,包括紀念建筑、觀演建筑、會堂建筑、教科文體建筑、住宅與住區(qū)、辦公建筑、賓館建筑、交通建筑、商業(yè)建筑、工業(yè)建筑等十多種門類,時間跨度百余年,都可以成為NFT。這些設計作品將進一步促進元宇宙由實到虛、由虛到實的相互映射,加速元宇宙經濟系統(tǒng)落地。
作為一種新型資產,數據資產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會計處理上也存在不同,要處理好資產估值、科目設置、會計核算、會計披露4方面問題,解決完善數據資產在會計方面的事項。
數據資產作為信息技術發(fā)展起來后新產生的一種資產形態(tài),具有自身的特點。對數據資產的估值將直接影響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對數據資產評估方法的選擇,也會影響到外部采購數據購買價格的合理性、自行開發(fā)的數據成本精確性、減值測試的科學性、企業(yè)整體價值評估的準確性等方面。在進行數據資產估值時,要充分考慮數據資產的特性,進一步細化操作。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的《資產評估專家指引第9號——數據資產評估》,明確了數據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場法三種基本方法及其衍生方法。要利用好數據資產價值的評估方法,對勘察設計企業(yè)的數據資產進行評估。
目前,現行會計核算系統(tǒng)中沒有數據資產的會計科目,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數據資產與實物資產、無形資產具有不同之處。一是特點不同。數據資產的屬性及特點,與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的區(qū)別,導致無法將數據資產歸屬于現有會計科目之中;二是范圍不同。無形資產的范圍無法包含數據資產。由于無形資產的確認范圍太小,如果把數據資產納入無形資產范圍內管理,就會出現第三方數據所有權無法確認,同時無形資產評估方法無法對數據資產的價值衡量;三是方法不同。數據資產所具有的稟性決定了其在生產、銷售、儲存等環(huán)節(jié)與實物資產有著較大的不同,數據資產在確認、計量、成本費用及收益的確定等方面,導致與實物資產不能采用完全相同的方法。以上三個不同決定了數據資產難以納入實物資產、無形資產的核算范疇。
依據數據資產的屬性及特點,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單獨設置數據資產一級科目進行確認和列報,并進行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同時,根據數據來源的不同,設置“企業(yè)自開數據資產”“企業(yè)外開數據資產”“企業(yè)并購產生的數據資產”3個二級科目。在實際操作中,每家勘察設計企業(yè)可以根據自身特點,設立相應的數據資產相關會計科目。
在企業(yè)內部的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數據,并不是所有數據均應當確認為數據資產。數據確認為數據資產,還需要符合“能夠為企業(yè)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條件。
會計核算要把握確認、計量環(huán)節(jié)。會計確認是指會計數據進入會計系統(tǒng)時確定如何進行記錄的過程,即將某一會計事項作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或利潤等會計要素正式加以記錄和列入報表的過程。
會計計量。數據資產成本計量,勘察設計企業(yè)應區(qū)分數據資產研究階段和開發(fā)階段加以計量。以自行研發(fā)的數據資產為例,在研究階段,將數據變?yōu)橘Y產具有摸索、探索、試探的特性。數據能否成為資產、資產是否能帶來未來經濟利益,具有不確定性。研究階段開發(fā)的項目,涉及到的有關費用支出,在發(fā)生時全部費用化,計入當期損益,確認為研發(fā)費用;在開發(fā)階段,研發(fā)項目產出成果的概率較大??辈煸O計企業(yè)如果能夠證明有關費用支出,符合數據資產的定義及相關確認條件,就可以確認為數據資產,發(fā)生的費用支出,可以采用資本化確認其為開發(fā)支出。假設項目開發(fā)失敗,就可確認其為研發(fā)費用。
對數據資產的披露要準確。前文已說明要設置數據資產的一級會計科目,可以在資產項下單獨設置數據資產報表項目予以反映,以揭示數據資產的貨幣價值。
由于數據資產具有特殊性、多樣性、復雜性,會計報告要全面客觀披露數據資產的相關信息,增強財務報表使用者對數據資產的認知程度、識別程度、接受程度。信息披露要包含數據資產的形成來源、產生方式、交易對手信息、定價規(guī)則信息、研發(fā)支出、減值參數選擇以及數據資產面臨的各種風險及對策分析,還要重點對數據資產風險信息進行準確披露,使報告使用者能夠全面了解和掌握數據資產存在的風險。
勘察設計企業(yè)天然與數據、大數據、數據資產有著緊密聯系,要從觀念、法律、技術、會計上對其進行充分理解與運用,唯有此,才會由傳統(tǒng)的設計企業(yè)邁向數字經濟下的新型科技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