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順儀 李霞
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的主觀問答題,歷來是具有較大挑戰(zhàn)性的題目。梳理近幾年的考題,其考查內(nèi)容不外乎詩意理解、形象(意象)把握、情感分析、詞句玩味、技巧賞析等方面。2022 年全國已問世的7 套語文高考試題,全國甲卷、全國乙卷、新高考Ⅱ卷和浙江卷四套題的設置皆為比較鑒賞題,占據(jù)了大半壁江山;這提示比較鑒賞的題型已成為熱點,或許也昭示了未來古詩鑒賞主觀題設置的可能走勢。
一“生”一“熟”,就是要求考生作比較賞析的兩首詩,一首是已經(jīng)學過或接觸過的熟悉詩歌,另一首則是考生鮮有接觸的陌生詩作,一熟一生,兩相輝映。如新高考Ⅱ卷,選考了李白的兩首詩作,一首是已被選入教材,人們熟知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另一首則是考生鮮有接觸的《送別》??疾辄c設定為比較詩中著名句子在表達方式上的異同。全國乙卷,考了王勃的兩首五言詩,一首是被選入初中教材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另一首是考生多半陌生的《白下驛餞唐少府》,比較點為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何不同。這樣一熟一生的詩作搭配,其實在往年的高考題中也多有出現(xiàn)。
所謂二“生”并考,就是進入考題要求比較的兩首詩,都是考生在教材中未接觸過的陌生詩作,對考生來說也許更具有挑戰(zhàn)性。如2022年全國甲卷選了兩首同題材詩作,一首是歐陽修的《畫眉鳥》,另一首是文同的《畫眉禽》,后一首對考生來說尤其陌生;比較考查點,為“畫眉”意象在詩中的不同作用。浙江卷所選的兩首詩,均與“千秋節(jié)”相關,一首是中唐王建的《樓前》, 一首是晚唐杜牧的《過勤政樓》,這兩首詩考生也是陌生的,比較點為分析兩首詩在情感與寫法上的不同。追溯起來,二“生”并考的詩歌比較鑒賞題也是多年前就曾出現(xiàn)過,比如2014 年的新課程甲卷,選入韋莊《含山店夢覺作》與郭震《宿漁家》兩首詩,前一首詩有“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句,后一首詩有“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句,考查點就設置為要求考生分析兩個“燈前”句揭示的情感有何不同。
相比較而言,一“生”一“熟”模式考生可能更容易適應,而二“生”并考模式也可以通過詩作選擇和考題設問來調(diào)整難度。所以,對這兩類比較鑒賞題都應有充分關注。
高考詩歌鑒賞考什么?2019 年以前,《考試大綱》在古詩文閱讀的“鑒賞評價”一項曾列出明確的兩條:⑴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⑵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也就是說,對于古代詩歌的鑒賞而言,詩作的內(nèi)容、情感,以及形象(意象)、語言、手法技巧等皆可考查,自然也都可以進入比較鑒賞的視野,不存在禁區(qū)。
2022 年的四道詩歌比較鑒賞題,全國甲卷比較詩中意象的作用,全國乙卷比較詩作抒情的不同方法,新高考Ⅱ卷比較詩中意思相近的句子的表達方式,浙江卷比較同題材詩作的情感、寫法上的不同:比較點是靈活設定的,并沒有一定之規(guī)。而且,有的題目著眼于全篇,有的則透視局部,也因詩因題而異。高考詩歌鑒賞考查采用比較閱讀的方式,應該是對課標和教材的一種呼應與回歸。無論是已使用多年的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還是近年開始使用的統(tǒng)編必修與選擇性必修教材,群文式的比較鑒賞閱讀都司空見慣、不勝枚舉。考題使用比較閱讀方式來命制,使“教”與“考”的結(jié)合更為緊密,考題也增大了思維含量,更為鮮活,因而代表了命題的走勢,值得提倡。
2022 年高考的四道古詩比較鑒賞的主觀題,或考查核心意象的不同作用,或分析表達情感的差異,或比較情感表達所用的不同手法和方式。具體解析如下:
1.全國甲卷比較鑒賞題
畫眉鳥
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畫眉禽
文同
盡日閑窗生好風,一聲初聽下高籠。
公庭事簡人皆散,如在千巖萬壑中。
這兩首詩中,畫眉鳥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解析】此題比較核心物象(畫眉鳥)在兩首詩表達情感時所起的不同作用。詩皆借以“言志”,詩人在詩中想要寄寓、表達的情感不同,所使用的手法、所刻畫的形象以及所營造的環(huán)境也就各不相同。兩首詩描寫畫眉的作用都是要借鳥傳情,歐陽修寫畫眉鳥的手法是托物言志,他描寫了兩種不同的畫眉鳥,一是在“林間自在啼”的畫眉,可以穿行在花叢紫樹之間,高樹低叢,隨意鳴唱,自由自在。另一種是“鎖向金籠”的畫眉,因被拘縛失去自由,鳴唱聲遠不如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地歌唱那樣動聽。借助物象的對比,歐陽修抒寫了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情懷。文同描寫畫眉禽,未曾過多留意鳥兒自身的境遇,而是重在描寫因畫眉鳴唱所生的幻覺。詩中先著意營造人空樓靜、閑窗生風的環(huán)境,此時畫眉高叫一聲飛下高籠,使詩人頓生自己也如畫眉一樣在千巖萬壑間自在飛翔的幻覺。這里,寫鳥是為了映襯詩人自己高潔、散淡的情懷。
【答案】歐陽修托物言志,通過畫眉鳥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叫聲的對比,將畫眉鳥作為寄托情懷的對象,抒發(fā)詩人欲歸隱山林,掙脫羈絆、向往自由的情懷。文同則使用側(cè)面描寫,捕捉“公庭事簡人皆散”后聽畫眉啼鳴的獨特感受,仿佛聽見了于千巖萬壑間的自由鳴唱的靈魂,襯托出了詩人高潔出塵、閑散淡泊、襟懷灑落的形象。
2.全國乙卷比較鑒賞題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xiāng)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本詩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別之作,但詩人排遣離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請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解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選入教材的名作,其“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的名句膾炙人口。而選入試題的《白下驛餞唐少府》是王勃的一首餞別詩。詩題之“白下驛”,在江寧白下門外,“少府”是對縣尉的別稱。首聯(lián)交代詩人與唐少府餞別于驛站昌亭,“窮交”,即患難之交,主客皆逢窮途末路,仕途不達,為職所擾,旅食他方,惺惺相惜。頷聯(lián)設問抒情,言二人均窮困潦倒,但聲息相通,都有拯濟天下的懷抱,所以不必在意相知的早晚。頸聯(lián)回寫?zhàn)T別晚景,一寫浦樓夕陽越來越低、越來越晚,時間無情,難留友人;遙望前方,山高路遠,隔斷了家鄉(xiāng)風煙。尾聯(lián)自問自答,自此相別又往何處去?“長安在日邊”,“長安”乃都城,為帝王所居之所,寄寓著士人的希望與幸福,詩人以此表達自己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參考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的后四句直抒胸臆,“海內(nèi)”兩句,表現(xiàn)了詩人廣闊的襟懷;而“無為在歧路”的“無為”既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排遣離愁的情懷吐露,表現(xiàn)出詩人志向高遠、樂觀豁達的情感。
《白下驛餞唐少府》,詩人以相同的經(jīng)歷、相通的情懷來寬慰朋友,尾聯(lián)“去去”兩句則表達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借以排遣離愁。
3.新高考Ⅱ卷比較題
送別
李白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請判斷本詩最后兩句與教材所選《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表達方式是否相同,試結(jié)合內(nèi)容簡要分析。
【解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這首《送別》都是李白的贈別詩。送別了友人,留給自己的是形影相吊的孤獨寂寞,這兩首詩傳達的正是這種難耐的離愁。但是,以浩瀚的長江江流為背景來抒情,其中又帶有李白獨特的浪漫氣質(zhì)。兩首詩的寫法都是寓情于景、以景襯情?!饵S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句,寫孟浩然乘船由水路而去,漸行漸遠,已至水天相接處,連孤帆的影子也看不見了。下句寫江水奔涌而來,又向遠方奔涌而去,友人離去,唯有一江春水陪伴自己,孤單落寞之情溢于言表?!端蛣e》詩“云帆”句也是寫友人所乘之船行去已遠,極目遠眺也看不見了,傳達的是對友人的牽掛與依戀。“日暮”句也是以景襯情,以“空自流”的長江水映襯自己的惆悵失落。當然,這兩處寓情于景、以景襯情的句子還是存在細微差別的?!霸品h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直寫“空”“無”,抒情較為直接;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寫出了“孤帆”漸行漸遠,從“有”到“無”的過程,比較纏綿且余韻悠遠。
【答案】表達方式相同。上句都寫友人乘船遠去不得再見的別離場景,下句以水襯情,以流淌的江水來映襯詩人的落寞心情。但相比較而言,“孤帆”兩句寫得比較纏綿而余韻悠遠,“云帆”兩句則寫得比較斬截鮮明。
4.浙江卷比較題
樓前
[中唐]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過勤政樓
[晚唐]杜牧
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②。
【注釋】①千秋節(jié):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為千秋節(jié)。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馬。飛龍,馬廄名。士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②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形的門環(huán)底座。
試分析兩首詩的后兩句在情感、寫法上的不同。
【解析】要求進行比較閱讀的兩首詩,都關涉勤政樓與千秋節(jié)?!稑乔啊返拿鑼憣儆凇艾F(xiàn)在時”:每逢千秋節(jié),勤政樓前的廄中老馬聞聲則舉頭欲舞。詩的一、二句點明千秋節(jié)慶典的時間、地點,三、四句描寫馬廄中的老馬因曾受過訓練,一聞樂聲響就總是昂起頭,要飛騰表演。借一“點”來反映“面”,表現(xiàn)千秋節(jié)的熱鬧;《過勤政樓》為“過去時”:到了晚唐,千秋節(jié)已僅??彰缫咽r不再,士庶間互贈承露絲囊的情景也看不到了。詩人此時走過勤政樓,只見紫苔沿階而生、緣樓而長,布滿門環(huán)的底座。以今日一片荒涼破敗的景象,烘托、敘寫人世的盛衰,寄寓了詩人對昔盛今衰、盛衰難定的慨嘆。
從情感看,“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體現(xiàn)的是對千秋盛日的懷念,“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體現(xiàn)的是對盛衰難定、繁盛不再的感嘆。從手法看,一寫馬,是寫物而不寫人,以老馬聞聲總舉頭之細節(jié),襯托千秋盛日的熱鬧;一寫草,是寫景而不寫人,以草之“稱意”侵樓,反襯人去節(jié)廢的凄涼破敗。
【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詩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嘆息玄宗的驕侈淫樂,諸多感慨見于言外。②杜詩借眼前“上金鋪”的紫苔,表達昔盛今衰的悲嘆。
寫法不同:①王詩運用細節(jié)描寫,凸現(xiàn)老馬聞聲“總舉頭”的習慣動作,以點帶面;②杜詩運用擬人手法寫紫苔的“偏稱意”,突出其任意滋蔓,以景映情,以盛襯衰。
附:古詩比較閱讀鑒賞訓練題三例
(一)
南軒竹
曾鞏
密竹娟娟數(shù)十莖,旱天蕭灑有高情。
風吹已送煩心醒,雨洗還供遠眼清。
新筍巧穿苔石去,碎陰微破粉墻生。
應須萬物冰霜后,來看瑯玕【注】色轉(zhuǎn)明。
【注釋】瑯玕:翠竹的美稱。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人抓住南軒竹的特征,融物與情為一體,使這首詠物詩清新雋永、意韻豐富。
B.頷聯(lián)表面寫風寫雨,實則寫竹,詩人調(diào)動多種感官,從不同角度描繪南軒竹形象。
C.頸聯(lián)形象地描繪竹筍破土而出、竹影斑駁投在粉墻上的搖曳姿態(tài),意趣盎然。
D.尾聯(lián)既實寫了眼前的南軒竹,又虛寫回憶、想象中的竹子,虛實相生,韻味悠長。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编嵃鍢蛟谶@首詩中也描繪了竹子的形象。請分析兩首詩中竹子形象的異同。(6分)
答:
(二)
賣花聲·題岳陽樓
張舜民
木葉下君山??账?。十分斟酒斂芳顏。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陽關。
醉袖撫危欄。天淡云閑。何人此路得生還?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
【注釋】張舜民是北宋文學家、畫家,為人剛直敢言,詞作與蘇軾風格相近。元豐六年(1083),詩人獲罪貶往郴州,途經(jīng)岳陽樓,登樓后寫了這首詞。
3.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起首兩句勾畫出一幅洞庭葉落、水空迷蒙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
B.詩人因遭貶來到此地,又將離此南行,內(nèi)心十分苦悶,聽曲自斟全無半點笑容。
C.“醉袖”用借代的修辭,以衣飾代人,不言醉臉、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
D.詞的上闋寫樓內(nèi)宴飲,下闋寫樓外遠望,詞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結(jié)構(gòu)安排自然。
4.“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边@是杜甫登臨而作的《登岳陽樓》。結(jié)合具體詩句,比較兩首詩詞所表達的情感的異同。(6分)
答:
(三)
洞仙歌·瀘守王補之生日①
黃庭堅
月中丹桂,自風霜難老。閱盡人間盛衰草。望中秋、才有幾日,十分圓,霾風雨,云表常如永晝。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②,誰念云中上功守。正注意、得人雄,靜掃河西,應難縱、五湖歸棹③。問持節(jié)馮唐幾時來,看再策勛名,印窠如斗。
[注]①本詞作于北宋紹圣四年(1097 年)。王補之,時知瀘州,作者謫居黔南時,多蒙其眷顧。②防秋:古代每至入秋,邊關常發(fā)生戰(zhàn)事,朝廷令邊防軍隊特加警戒,稱為“防秋”。③五湖歸棹:據(jù)史書載,越大夫范蠡佐越王勾踐滅吳后,功成身退,泛輕舟于五湖。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首句寫“月中丹桂”,既可呼應“中秋”,暗扣王補之生日,又以“丹桂”喻友人,寓意美好。
B.“霾風雨,云表常如永晝”,表面寫月亮蒙風雨而不減清光,實際是寫自己雖遭貶謫而忠貞不渝。
C.“正注意、得人雄,靜掃河西”交代朝廷征召將才、廓清邊境的時代背景,為結(jié)尾抒情作了鋪墊。
D.本詞雖是一首祝壽詞,但構(gòu)思不落窠臼,由祝壽而及國事之思的寫法,使全詞有了慷慨激昂之氣。
6.本詞“問持節(jié)馮唐幾時來”與“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都用了“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但借此表達的情感卻有所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答:
(一)1.D(言“虛實相生”有誤。尾聯(lián)“應須萬物冰霜后”二句是想象冬天竹林的景象,屬于虛寫而非實寫?!皯殹薄皝砜础眰?cè)重將來,不是敘寫當下實景。且“回憶”二字,也于詩無據(jù)。)
2.相同點:兩首詩中的竹子都有著無懼困難的勇氣,曾詩中的竹子雖遇冰霜,但愈顯晴明動人;鄭詩中的竹子面對肆虐狂風的千磨萬擊,卻還堅勁挺拔。
不同點:①曾詩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脫俗,無論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現(xiàn)出瀟灑的姿態(tài);②鄭詩中的竹子更頑強不屈,展現(xiàn)出昂揚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巖”石縫中,環(huán)境惡劣,但依然堅定不移。
(二)3.B(選項歧解原文。上闋“十分斟酒斂芳顏”句寫歌女前來殷勤為詞人斟酒,顯得羞澀內(nèi)斂,而選項歧解為詩人“內(nèi)心十分苦悶,聽曲自斟全無半點笑容”,多有訛誤。)
4.相同點:兩首詩詞都表現(xiàn)了詩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報國(忠君)無門的苦悶。
不同點:①張詞抒寫了對君王的期待和內(nèi)心的迷茫,又有對自身遭貶的怨憤。②杜詩有初登岳陽樓的喜悅,年老多病漂泊異地的孤獨感傷,以及對國家動蕩時局的關切與不安。
(三)5.B(這首詞是黃庭堅為恭賀友人王補之生日而作,所以“霾風雨,云表常如永晝”是贊賞王補之的品格,而不是寫詩人自己。選項移花接木、張冠李戴,故有誤。)
6.①本詞中,作者將友人王補之比作魏尚,表達了對王補之“白首防秋”、勞苦功高的敬佩與贊賞;又借“持節(jié)馮唐幾時來”之問,暗含了對王補之重獲重用、再立功勛的美好祝愿。②蘇詞中,作者以魏尚自許,一方面表達了衛(wèi)國守邊的豪邁氣概和報國熱情;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的憤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