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江平
《短歌行》創(chuàng)作于建安十五年(210),也就是赤壁兵敗之后。曹操赤壁兵敗之后,回到北方,休養(yǎng)生息,希望重整旗鼓,所以急需大量的人才。功業(yè)未就而又充滿智慧的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就有了《短歌行》的以歌明志、以歌助興。詩歌如同一曲真切感人的求賢歌,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曹操對人才的急切渴望與誠摯用心。
關(guān)于《短歌行》中人才觀的解讀,大多文獻資料只是籠統(tǒng)概述它是曹孟德的招賢納士詩,是《求賢令》的詩化表現(xiàn),說了求賢這一共性,并沒有指出更多。筆者認為,曹孟德其實求了三種不同的“人才”,也表達了對三種“人才”的不同迎接方式。
第一種人才是讀書人,就是放眼當時的士人階層,詩人對待他們,彰顯仁德,攻心為上,給予最隆重的禮儀。
引用《詩經(jīng)》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把自己對賢才之盼形象化地表現(xiàn)為一個姑娘對心上人的思盼。然而,《詩經(jīng)》中表達思念情人的句子篇章那么多,如《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澤陂》“寤寐無為,涕泗滂沱”,《伯兮》“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等,都是表達對情人思念的佳句,為什么只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這兩句呢?眾多《詩經(jīng)》美言,為何又獨獨選“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這兩句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源自《詩經(jīng)·鄭風·子衿》,其中的“青衿”指青色交領(lǐng)的長衫,是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在詩中代指天下讀書人即士這一個階層。并且從周代之后,“青衿”就成了古代學子和明清秀才的常服,成了讀書人的代稱。士人這一個階層,無論任何朝代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中堅力量,占著統(tǒng)治集團內(nèi)部的半壁江山,他們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把握著整個社會的輿論導向?!坝朴莆倚摹保隊繅衾@之狀;“沉吟至今”,憂愁傷感之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人才的渴盼。而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后是“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這省略的一句似乎更包含著曹操對人才的期待與渴求。因為在現(xiàn)實中,曹操不可能去一一尋找天下讀書人,而是期待這些人能夠在敬仰自己的同時,主動地投奔自己。“我不來找你,你們就不可以主動來找我嗎?”話語責怪當中包含著求才的真情,“只要有才,你就來,不要因為我未親自延請就不來!”整個表達含而不露,耐人尋味。由此不難看出,曹操心懷大志,志在一統(tǒng)天下,他需要贏得全天下讀書人的心,才能獲得他們的敬仰。沿著這樣的思路,他設(shè)想在自己的麾下已有賢才來投,引出自己如何對待這些投奔自己的賢才們。借著《詩經(jīng)·小雅·鹿鳴》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兩句,把自己對待這些人才的禮遇也表達得情真意切?!奥埂迸c儒家文化淵源頗深,在儒家文化中,“鹿”是帝王仁德的象征,白鹿的隱現(xiàn)常常被附會為檢驗帝王德政的好壞和上天意志的表征?!奥锅Q”更是代表了“仁厚”,《毛詩序》解釋說:“《鹿鳴》,宴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竺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痹谘鐣埃趺鼧穾熥囗憽堵锅Q》之樂,表達了自己的仁厚之心,同時賜予士人以厚祿,以此達到收歸民心的政治意義。李佳在《中國古代詩文“鹿鳴”意象淺析》中提到,“鹿鳴”在漢代已經(jīng)引申出樂賢、求賢、養(yǎng)賢之意。這些無不表明曹操要向讀書人昭示“我會是一個仁德君王”,而這也是儒家學子最看重的“仁德”,可謂攻心為上。《鹿鳴》是周天子宴群臣嘉賓的宴會詩,曹操借此傳達的也是要以最高規(guī)格——國宴來接待天下讀書人,表達對讀書人的極大重視與尊崇。那一句“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更是寫出了主人心意之誠摯、歡迎之熱烈,宴會氛圍之熱鬧、格調(diào)之高雅,大有普天同慶之感。
由此可見,曹操用人之仁之誠。
第二種人才是賢才,就是如明月般高懸天空,獨一無二,可匡天下的人才。詩人對他們表真心,回歸人性之初,以知己交之,真摯樸實。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中,把人才比作天上明亮的滿月,不知何時可擁有。用明月比人才,乃真奇特:“明月高懸天空,可望而不可即,道出人才之難得,難于上青天;明月于夜空照亮大地,道出其可照亮曹操統(tǒng)一天下之大道,才智無人能及;明月之亮,純白而無雜質(zhì),道出人才情操之高潔,讓人欽佩;明月之天空獨有,也道出人才的唯一性,非其他人才可比;日月輝映,明月與白日相輔相成,道出君臣之和諧?!痹娙税阉袑γ篮萌瞬诺脑妇岸技耐性诿髟律砩狭?,他就是郭嘉、諸葛亮、龐統(tǒng)等神一樣的人物,如水鏡先生所言,得一可安天下。這樣的人才,百年難遇,全天下也是難找。這樣的人才求而不得,所以才會有“憂從中來,不可斷絕”之情思,猶如滔滔江水不止。這樣的天才人物,不同于一般的君子在鬧市。亂世中,他們大都隱居,耕讀傳家,卻可以知天下事,運籌帷幄!所以才有了“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即穿越田間小路,屈駕前往探望,多么的生動形象呀!
“契闊談?,心念舊恩”,筆者以為是暗化《詩經(jīng)·擊鼓》。“契闊”教材釋為久別重逢,但《漢典》的解釋為“生死相約”?!稘h典》引清紅頤煊《經(jīng)義叢鈔》釋“契闊”:“言以生死相約為久遠之辭?!迸e例就是曹操《短歌行》。把“契闊”解釋為久別重逢當然通順,但是忽視了曹操善于暗化典故的特點,忽視了詩句背后的原汁原味的原詩原句。學生閱讀整首原詩,理解了“契闊談?”含有賓主“死生契闊,與子成說”之意,就更能夠理解曹操把遠道來訪的客人視為生死知己的殷殷情懷,在營造的賢主嘉賓歡聚一堂的深情氛圍中暗伏了自己將信守承諾,“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這一言外之意。沒有豪華的場面,卻更見真情真心真誠,不是君臣而是知己朋友,是一輩子同患難、共享樂、生死與共的朋友,可以攜手與之共圖天下。
由此可見,曹操讀人眼光之毒之辣。
第三種人才是徘徊不定的人才,只要是有才之人,多多益善,詩人對待他們,效仿周公,真誠尊重,包容所有。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烏鵲到底指向什么樣的人才呢?是不是公認的賢才?
首先必須找到“烏鵲”的出處。有人檢索過《四部叢刊》,發(fā)現(xiàn)“烏鵲”一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竟達324次之多,其中大多數(shù)指烏鴉和喜鵲兩種鳥。
關(guān)于時人對鵲鳴聲的理解,我們可舉《三國志·方技傳》的例子。傳載術(shù)士管輅“至安德令劉長仁家,有鳴鵲來在閣屋上,其聲甚急”。輅曰:“鵲言東北有婦昨殺夫,牽引西家人夫離婁,候不過日在虞淵之際,告者至矣?!钡綍r,“果有東北同伍民來告鄰婦手殺其夫。詐言‘西家人與夫有嫌,來殺我婿’”。管輅是否善解鳥語我們不得而知,但他認為喜鵲鳴叫所報乃是兇殺事,應(yīng)該代表了時人對喜鵲征兆的一種觀念,即喜鵲報憂不報喜。
在古代文獻中,《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稱:“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于烏?!鄙坛陀小盀貘f報喜,始有周興”的說法;“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說殷商的始祖契是玄鳥變成的。這里的“玄”便是黑色,同時也是北方的意思。其中,烏都是吉祥的意思。
三國魏人張揖《廣雅》嘗言:“古有《鴉經(jīng)》占吉兇,南人喜鵲惡鴉,北人反之,師曠以白項者為不祥?!?/p>
綜上所述,文中曹操所說的“烏鵲”應(yīng)該包含“烏鴉”和“喜鵲”兩種鳥,并且在北方的曹魏烏鴉反而是吉鳥,喜鵲是惡鳥。同時“烏鵲”喻指人才,而且這里烏鵲指向的人才不僅有道德情操與才能都具備的賢才(烏),還包括有道德瑕疵的人才(鵲)。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道出了兩種人才南飛的局面;“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更是寫出了兩種人才猶豫不決、徘徊不定的心理。清人沈德潛在《古詩源》中說:“月明星稀這四句,喻客子無所依托。”實際上這是指那些猶豫不定的人才,他們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一時無所適從。
對于道德情操與才能都具備的賢才來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生逢明主,施展才華,有所作為,是他們的愿望。然而在“三國鼎立”的局勢下,勝負趨勢不明,很多賢士還處于觀望狀態(tài),一時難以做出決定,所以徘徊不定。對此,曹操從來不放在心上,這從他對待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guān)羽、徐庶就可見一斑。
對于有道德瑕疵的人才來說,當時人才多慕孫劉,可是西蜀和東吳選拔人才的標準看重德才兼?zhèn)?,甚至可以說德在首位,然后再論才學,君臣的雙向選擇導致他們徘徊不定。如當時龐統(tǒng)僅僅因為長相不佳,先在東吳碰壁,后經(jīng)孔明兄長諸葛瑾舉薦到蜀,也經(jīng)歷一番曲折才得以被重用。曹操的《求賢令》中說:“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借助姜子牙的身份低微和陳平的道德瑕疵來表現(xiàn)自己的人才觀:道德瑕疵并未影響曹操對人才的選擇和任用。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化用《管子·形勢解》中的“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士不厭學,故能成其圣”,以山海比興,所以后面省略的詩句尤為重要:“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北砻髁嗽娙俗鳛榻y(tǒng)治者對自己的要求,要唯才是舉、虛心納才;“士不厭學,故能成其圣”,也委婉地要求人才在才德方面不斷進步與提高。我們看到,詩人能善待人才、包容人才,更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人才。所以結(jié)尾才會昭告天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敝灰闶侨瞬?,你就來吧,我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我要像周公一樣吐哺握發(fā)(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發(fā))來善待各位,絕不怠慢,愿天下人才都來我曹魏的陣營,我們一起治理天下!正是這種不拘一格的人才觀,讓曹操在晚年給魏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由此可見,曹操包容人才心胸之闊之大。
縱觀全詩,一個惜才愛才、知人善任、志向宏偉的政治家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