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津津
在福建,有一種茶叫茉莉龍珠茶,是一種汲取了山中靈秀、草木幽芳的花茶。它是福鼎大白毫殺青后揉捻出花珠,再用七月正午間采摘的鮮嫩茉莉花一起窨制七遍以上制作而成。茉莉和龍珠的制作工序是全然分開的,龍珠還未和茉莉一起窨制時,當?shù)氐娜藗兺芩胁柚椤?/p>
打我記事起,母親便在制作茶珠了。
揉搓茶珠是一項極吃耐性的細致活,龍珠成型的“好”“歹”聽由制珠者的手藝。這活計上手快,茶農家的婦女和小孩幾乎人人會做。陽春三月到入秋白露,長達半年的時間,城里一些賦閑的女人及上了年紀的老人,幾乎都通過這揉珠的手工換取些生活的零用。可是要想制得精致漂亮的龍珠卻頗費“巧藝”的功夫。
殺青后烘軟的針芯,散裝在塑料薄膜里,一個眼明手快的女工不間斷搓揉上八九個鐘頭,也只消得下兩斤半左右的量。小山包一樣鼓起的茶芯剛捏在指頭時往往是熱熱軟軟的,可隨著時間的推移,茶芯蒸發(fā)了水分和熱氣,便漸漸僵硬起來,此時繼續(xù)揉搓耗時且費手勁,還影響珠子的成型。
因此揉珠的設備要成一套。母親將小桌子中間的木料掏空,露出一個直徑約莫15 厘米的圓,剪一塊桌面大小的鐵皮平貼在桌上。小方桌肚內點一盞煤油燈,豆點大的暖光勻成一縷,輕盈地往鐵皮上熏燒,舊衣物上剪下的棉料平鋪在鐵皮上,用水澆濕,“吱啦”一聲,水汽迅速往上蒸騰著,小山包一樣高的茶芯堆在布塊上,再用一塊濕布把茶芯包裹起來,只露出揪茶針的小洞口,這模樣像極了一個背拱得高高的小隧道。為了保證一天漫長時間里揪到的茶芯都是柔軟溫熱的,揉珠人還得捏準時刻往煤油燈里添油,鐵板上灑水。
有趣的是,家家戶戶揉珠的設備并不統(tǒng)一,大多就地取材,怎樣合用、習慣就怎樣做。好比泡茶,有人喜歡“濕泡”,有人則心儀“干泡”,但無論如何,出得一杯香醇清冽的好茶才是殊途同歸,茶珠的揉搓亦復如是。
揉珠的手勢和捏著細針縫補衣服差不多,只是沒那般精巧、秀氣。右手食指和拇指輕碰并攏,三兩根茶芯葉尖對齊,隨著指間的回旋舞動,針芯從頭仔仔細細卷曲旋轉起來,暗棕而粗糙的根部被層層疊疊埋進了內心,針尾的白毫裹在最外一層,卷成螺圓形。揉搓成型的茶珠轉到左手,在搓捻和滾動中變得緊實,四五圈后黃豆大小的圓珠才被利索地吐出。這時一顆漂亮的螺紋圓珠才算是定型了。
三五兩的小茶珠,均勻地鋪開晾在竹篩上,最外層銀色的白毫最先光鮮亮澤起來,遠遠望去,似蒙上了一層細細的雪。隨著晴光灼燙,小珠子慢慢緊縮堅實。曬了兩三小時后,輕輕抖動竹篩,茶珠身上透明的小絨毛便從細漏的孔隙里鉆出,篩子一起一伏,空氣里似乎浮著蒲公英,而此刻,白茶特殊的豪香會隨微風輕輕飄起,纏繞著鼻尖與心頭。
好茶珠是有眼睛的,聚神于整顆珠子的中心一點,并于螺身卷起銀白色的尾鰭,精神而秀氣。有了這點神韻,才能稱得上是“龍珠”。小時揉搓,我常常會悄悄藏起幾顆這般的得意之作。
我開始揉珠時年紀尚小,但是手巧異常,往往揉的十顆珠子里,八九顆都有漂亮的眼睛。母親貪快,原是兩三芯攆成的一珠,上手便風馳電掣般五六芯一起滾攆,遇到硬的芯頭也顧不得摘去,所以母親揉的珠子呢,往往毛糙扁圓,碩大如蠶豆,粗硬的芯頭揉圓后便從中彈蹦出來,整顆珠子像扎了刺的熱帶魚。而茶珠的加工價依據(jù)品相而定。20 世紀90 年代末,一斤茶珠的價格4 元到7 元不等,小而精致的茶珠,工錢要比大而糙的珠子高出兩三塊。母親揉大珠一天能揉兩斤半,而我揉小珠,一天也能揉出半斤。母親因此想了主意,把我們的珠子分開晾曬,等晚間交貨時便把我的小珠子鋪在她的大珠子上。老板自然也是精明的,但因為交貨的小工實在太多,場面一時混雜,常常手一抄,沒看個真切,就給我們的龍珠定下一斤6 塊的價值。母親歡喜地捂嘴笑。鄰居家的女人、阿嬤見了我揉的小珠子,常嘖嘖稱奇,“喲,你家的小妞仔,出奇地乖啊,一整天竟然都能坐在椅子上和你一起揉茶,怪了哉!”每每這時,我總能從母親沉靜的神色里捕捉一絲平日里為數(shù)不多的歡喜、光彩。
孩童時代,父親打散工,收入不穩(wěn)定,喜怒無常,對母親的感情是冷漠而疏離的。家里三天兩頭爆發(fā)爭吵,有時吵兇了,這個剛勁有力的男人竟會對才出月子的女人大打出手。吵罵過后,他常常離家出走,一連幾天消失得無影無蹤。母親因哺乳幾個月大小的妹妹,又要兼顧3 歲的我,無法出門掙錢,每遇上這樣的境況,我們母女三人常被逼到斷食的邊緣。有一回,父親又消失了。乍暖還寒的三月,北風凜冽。小屋門前瑟縮了一個嚴冬的枝丫還未抽出新芽,生硬地交叉于灰暗的陰天里。窄長的巷子是冷的,望眼欲穿的盡處,卻沒有等到熟悉的腳步。屋子里沒有火的灶臺似也蒙上了層薄薄的冷霜。
“撥茶針揉茶珠咯……”悠揚有力的嗓音從巷子里竄出,讓冷的屋子突然有了煙火的氣息。母親說,那時的我聽了這一聲聲吆喝,便興沖沖地提了紅色的米桶,邁著蹣跚的小步子追隨那“吆喝”去了?;貋淼臅r候,桶里裝滿了青翠欲滴的茶青,茶青上壓著一斤塑料薄膜包好的茶珠原料。那時我嘴里一直念著:“媽媽,我們趕快撥茶葉、揉茶珠,做完這些就有錢了,有錢就能買米粉吃了,肚子不會餓!”母親聽完這話,本強忍著的眼淚當即沖刷下來。多年后,每提及此事,她總是眼泛淚光,面容愧疚。因著年代久遠,幼年的這些話我已經忘卻干凈了,但模糊的記憶里,一個小女孩的身影在深處躲躲閃閃,她抱著大而鮮艷的紅色桶子,趔趔趄趄地跑過悠長冷清的小巷,擠在又高又堵的人堆里,花了很大的力氣往桶里裝茶青,卻因手掌小,怎么也填不滿。漫無邊際的沮喪如同冷夜里抖碎的霜色,稀稀疏疏鋪在心底隱秘的角落。那一天,是一個好心的大人幫我裝滿了一桶的茶青,還幫我登記了一斤揉茶珠的原料。
我5 歲時,母親自食其力,重新做回她的裁縫師,結束了向父親伸手乞錢的日子。她帶著3 歲的妹妹,到離家三四公里外的菜市場擺攤,專做些縫補衣服、換拉鏈、剪褲腳的小活計。沒接活的空當,母親便坐在小木桌旁揉搓茶珠。春天時,母親一天要領一斤半的茶芯,暑假時,她每每要領兩斤的茶芯。因為幼兒園放了假,我可以幫她一起揉。她總笑嘻嘻地對我說:“阿妞兒,你揉二兩,其他的媽媽來揉?!薄岸墒嵌嗌侔。俊币娢也唤?,媽媽從袋子里抓出兩大巴掌的茶芯,在方桌上堆成小山高。她努努嘴巴,狡黠一笑說:“喏,這就是二兩。”“?。磕敲炊喟??”孩子總是愛玩的,我也不例外,雖然極不情愿,但也無可奈何地應下這份差事。
奇怪的是,剛開始母親抓的那兩巴掌茶芯我五六個小時便完工,往后的時間里,越揉時間越長,母親卻總說,那是二兩的量。有一回,我賭氣讓母親用家中的秤稱好給我,母親笑呵呵地擺好秤砣,叉著兩巴掌的茶芯放在灰土色的秤盤上,她那粗大黝黑的手輕輕挪動秤砣,小心翼翼地移到一粒米白色的花點上,她半瞇著眼說:“喏,這個是二兩,看清楚了嗎?”年幼的我根本看不懂秤,但還是牢牢記住母親指著的星點的雪花,往后的時間里,常嚷著讓母親稱給我看,每天只完成“二兩”的量。
妹妹小我兩歲,但是她揉茶珠不對茶芯頭尾,速度慢,形狀也黑扁,像一顆顆老鼠屎。母親每天把她帶在身邊,卻不強迫她揉珠。我常心里懷著妒意,噘著嘴生氣反抗,母親安慰我說:“大妞乖,等你16 歲,媽媽給你打條金鏈子,只有你有,妹妹沒有的?!币苍S是母親口里的那條遙遠的金鏈子讓我有了向往,也許是燈下看著母親因常年擺攤日曬雨淋而變得黑黢黢的臉讓我難過,我的抗議從來只是停留在口頭,而母親當時允諾我的“16 歲的金鏈子”也只停留于時光深處的口頭之上。
揉茶珠的第一天,雙手的食指和拇指會發(fā)紅。你想啊,一天幾千顆珠子從你指肚里細嫩的皮膚滾落而出,珠子成型的好壞吃的都是手勁。到了三四天時會長水泡,水泡剛出現(xiàn)時如一粒出汗的水珠,軟軟的,半透明,附于紅腫的皮膚上。不揉茶時,晚上睡覺只覺得手指微微酸脹,很快就忽略了這水泡兒。等到第二天要開始揉珠時,綿軟的茶芯螺旋般滾過指腹,撞到了那小水泡,一股扎心的疼痛便如電流般鉆進心里??擅刻斓墓r必是要完成的,只得齜牙咧嘴時時忍著痛楚揉珠。米粒大的小泡兒越發(fā)鼓了氣,脹成綠豆大了,往后一兩天會破裂。拇指的泡破裂了,只得換指腹里稍好的皮肉繼續(xù)揉珠,速度慢些但也不能停。食指的泡破裂了,這時中指、無名指甚至于小拇指都可以輪流頂上。等到泡泡干癟新長出肉來,皮膚的繭又厚了一層,再揉珠便沒有那么容易出泡了??扇嘀槟菐啄辏业哪挲g太小,手指要比大人的嬌嫩許多,每年制茶季節(jié),手指上的泡兒總是干癟了又起,一直到秋天完工以后,才真正消失了。一年又一年的時間堆疊,那些原以為消失的泡兒卻悄悄地留下印記,肉粉的指肚里細細地看,點綴著零星一點兩點的白。生活原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兒時的揉珠時光讓我的心底生出堅韌的勇氣,痛楚只是一時的,面對它,哪怕是齜牙咧嘴也要堅持下去,忍過了痛,才能磨出厚厚的保護繭。
時光似那鼓起的小山包,在分分秒秒流逝的時間里一針一芯被啄盡。清晨的陽光會悄悄移至屋后,游弋成夕陽的余暉。我的茶珠也會完成由茶芯到龍珠的蛻變,芳香四溢。
長大后的我終于看懂了秤,原來中間一粒米色的星點不是二兩,是半斤。而那時,家里的經濟有了明顯的好轉,我再無須用一整個盛夏來揉茶珠了。我也明白,多數(shù)揉珠的人,只為在短的時間內揉出最多的錢,肯花細細的功夫把茶珠揉出“眼睛”和“螺紋”的更是少數(shù)。艱辛生活的喘息間隙里,往往只是做完手上的工,就要花去全部的力氣。
茉莉花開的夏天,茉莉龍珠茶的故事還在延續(xù)。如今揉珠的小孩幾乎沒有了,閑散帶娃的女人們玩起了直播或者微商,無論何種掙錢方式都要比揉珠簡單、輕松許多。唯有那些因時代快速發(fā)展而被遺忘的老人們還在日復一日堅持著揉珠的生計。龍珠的揉搓是痛楚的,沒什么效益可言,但它又何嘗不是一種對社會弱者的包容與接納呢?它不要求工作證,不要求勞動者年齡,甚至不要求工作地點,只要你肯踏實地在它身上花費功夫,把芯滾成一顆珠,就可以獲得酬勞。
回憶像一枚枚烘軟的芽芯卷進拇指與食指搓揉回旋的渦里,滾成一顆香澤的茉莉龍珠。再回想,已滴成心里溫潤的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