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白俊艷,張云飛
(1.內蒙古赤峰市元寶山區(qū)平莊鎮(zhèn)人民政府,內蒙古 赤峰 024076;2.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豬的育種目標最初很簡單,即降低背膘厚度和提高生長率,但隨著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轉變?yōu)樘岣呱L速度、飼料效率(主選日增重)以及母豬的繁殖率和育成率(主選母豬年育成仔豬數(shù))等。如今,這種育種目標仍然應用于許多歐美國家。李千軍等[1]研究表明,現(xiàn)在豬的育種目標是結合生物學和經濟學方法而定義的,通過系統(tǒng)的育種措施使培育的豬能夠在未來預期的生產條件下獲得盡可能高的經濟效益。
杜洛克豬原產于美國東部的新澤西州和紐約州等地,是當今世界上著名的瘦肉型豬種之一,以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以及產肉性能強而著稱。目前我國飼養(yǎng)的杜洛克豬大多是臺系杜洛克和美系杜洛克,它們不光具有杜洛克豬種的主要優(yōu)點,同時還具備各自的特點。例如,臺系杜洛克軀體豐滿度較好,瘦肉率較高,而美系杜洛克繁殖性能較突出,生長速度較快。杜洛克豬體格結實健壯,能在各種環(huán)境下生長,作為雜交商品豬的終端父本具有較強的雜種優(yōu)勢,可明顯提高雜種后代的生長速度和胴體性能[2]。
本研究包括2007—2010年4年間的3 890頭杜洛克豬的記錄資料。
性狀分別是日增重、體重及相對生長。各個性狀的測定以及計算方法如下[3]:
體重/kg:育肥結束時體重;
日增重/g=(結束體重-起始體重)/育肥日期;
相對生長/%=(結束體重-起始體重)/起始體重×100。
影響因素主要有年份、季節(jié)、性別和胎次,各個影響因素的水平和劃分如下:年份 (4個水平:2007—2010 年);季節(jié)(4 個水平: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性別(2 個水平:公豬、母豬);胎次(11 個水平:1~11 次)。使用Excel對性狀資料進行初步整理,利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性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表1為各性狀的描述統(tǒng)計量如表1所示,日增重的變異系數(shù)最大為14.72%,說明日增重的數(shù)據資料比較離散。體重和相對生長的變異系數(shù)較小,說明這2個性狀的數(shù)據均較為集中。
表1 各性狀的描述統(tǒng)計分析(樣本量=3 890頭)
表2為杜洛克豬生長發(fā)育性能的多因素方差分析。如表2所示,對于日增重來說,年份、季節(jié)、性別及胎次對日增重均有極顯著影響(P<0.01);對于體重來說,年份和季節(jié)對體重有極顯著影響(P<0.01);胎次對體重影響顯著(P<0.05);對于相對生長來說,年份和季節(jié)對相對生長有極顯著影響(P<0.01),胎次對相對生長影響顯著(P<0.05)。
表2 杜洛克豬生長發(fā)育性能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表3為年份、季節(jié)和性別對杜洛克生長發(fā)育性能的影響。由表3可知,杜洛克日增重、體重和相對生長在2007—2010年間差異極為顯著(P<0.01),而且均隨著年份的增長呈現(xiàn)出遞增趨勢;杜洛克的日增重、體重和相對生長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之間差異極為顯著(P<0.01),而且體重和相對生長隨著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順序呈現(xiàn)遞減趨勢;杜洛克公豬日增重極顯著高于母豬(P<0.01),而公豬在體重和相對生長方面均高于母豬,但是差異并不顯著(P>0.05)。
表3 年份、季節(jié)和性別對杜洛克生長發(fā)育性能的影響
表4為胎次對杜洛克生長發(fā)育性能的影響。由表4 可知,第 4 胎次的日增重顯著高于第 2、3、5、6、7、8、9 和 10 胎次(P<0.05),顯著低于第 11 胎次(P<0.05);第3胎次的日增重顯著高于第6和8胎次(P<0.05),顯著低于第 1、4 和 11 胎次(P<0.05);第 2、3、5 和 9胎次之間的日增重無顯著差異(P>0.05);第4胎次的體重和相對生長顯著高于第 1、5、6、7、8 和 10胎次(P<0.05),與第 2、3、9 和 11 胎次差異不顯著(P>0.05);第5胎次的體重顯著高于第7和8胎次(P<0.05),而第7胎次的相對生長顯著低于除第8胎次以外的其余胎次(P<0.05)。
表4 胎次對杜洛克生長發(fā)育性能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表明,年份對日增重、體重和相對生長有極顯著影響。在眾多的影響因素中,年份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因為隨著年份變化會不斷導致氣候因子的反復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妊娠母豬及仔豬的生長發(fā)育。陳海燕等[4]研究表明,年份不僅對初生仔豬的體重有顯著影響,同時影響著出生仔豬的生長速度。王清義等[5]則認為,在安排生產時,應當根據本年度氣候的大體走勢做適當調整。
本研究結果表明,日增重、體重及相對生長在四個季節(jié)里均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研究表明,杜洛克豬的耐熱和耐寒性較差,其中冬季母豬表現(xiàn)出畏寒、拱背、膘差,產仔成活率低,新生仔豬平均初生體重在春、秋兩季顯著高于夏、冬兩季[6-7]。這是因為環(huán)境溫度對杜洛克母豬的產仔性能有較大影響,尤其是在高溫季節(jié)配種的母豬,其繁殖性能低于其他季節(jié),并且杜洛克母豬的平均產仔數(shù)、平均產活仔數(shù)與配種月份的平均溫度呈負相關[8]。一般豬肥育的最適溫度為20~23℃[9]。田樹坤等[10]研究表明,在適溫區(qū)豬體維持生命所需的熱能最少,豬的生長速度、飼料利用率及抗病力水平都很高。除此之外,徐繼成等[11]研究表明,不同季節(jié)對豬的日增重、相對生長、肉色和儲存損失有顯著影響。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公豬的日增重極顯著大于母豬。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性別之間所固有的內在差異,以及飼養(yǎng)管理上公豬的條件要優(yōu)于母豬。李沁光[7]通過對杜洛克豬不同性別肥育性能的測定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豬種的日增重呈現(xiàn)出極顯著差異,分別為公豬813.4 g、母豬698.1 g和閹公豬813.7 g。金海國等[12]研究表明,對于豬的主要經濟性狀中的生長性能而言,公豬的效應要好于母豬。因為除了生理上的性別之差外,在飼養(yǎng)管理上公豬的飼育條件也要好于母豬。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日增重、體重和相對生長隨胎次的遞增,先是呈遞增趨勢而后又呈遞減趨勢。研究發(fā)現(xiàn),胎次對仔豬日增重有極顯著影響[13]。Prasitkusol[14]報道稱,仔豬日增重在第1~3胎內逐漸升高,而從第4胎開始逐漸下降。黃名英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胎次對各個品種平均窩產仔數(shù)和平均窩產活仔數(shù)的影響顯著,基本符合6胎以后呈下降趨勢的規(guī)律。呼紅梅等[16]研究表明,杜洛克和大約克仔豬的平均初生窩重變化趨勢一致,第2、3、4和5胎較高,第1和第6胎較低,第7胎達到最低。此外,胎次還可以顯著影響斷奶個體重[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