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倩 王桂周 陸啟峰 王雙平 周亞柏
經(jīng)內(nèi)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是指在內(nèi)鏡下經(jīng)十二指腸乳頭插管注入造影劑,以逆行顯示胰膽管的造影技術。ercp 術后的并發(fā)癥主要有胰腺炎、出血、感染以及消化道穿孔等,其中胰腺炎的發(fā)生率較高[1],并且大多為輕中度急性胰腺炎,少數(shù)發(fā)展為重癥胰腺炎,最終導致器官衰竭,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主要的發(fā)病原因是胰酶異常激活后對胰腺自身以及周圍器官產(chǎn)生消化作用,其主要特征為胰腺局部炎癥反應[2]。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計數(shù)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作為一種標志物能夠反映炎癥和免疫狀態(tài)的結合,是反映中高性粒細胞數(shù)和低淋巴細胞數(shù)共同作用的指標[3]。據(jù)有關研究[4]表示,NLR和血小板計數(shù)與淋巴細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均在高血脂癥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的診斷以及評估上具有預測價值。本研究旨在探討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和血小板計數(shù)與淋巴細胞比值對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的關系以及NLR 和PLR 對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的預測價值,為臨床通過NLR 和PLR 預測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提供理論依據(jù)。
選取阜陽市人民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2019 年10 月至2021 年1 月完成ercp 手術的103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根據(jù)疾病嚴重程度將患者分為輕中度(MAP/MSAP)組(n=85)和重癥(SAP)組(n=18)。輕癥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重癥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組85 例患者,男性36 例,女性49 例,平均年齡(65.96±19.39)歲;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組18 例患者,男性9 例,女性9 例,平均年齡(56.67±17.74)歲。兩組的性別和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在本院進行ercp 手術;②符合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5],診斷標準為:上腹部具有持續(xù)性疼痛;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濃度升高,其濃度高于正常值上限值的三倍;經(jīng)腹部影像學檢查,其結果顯示其符合AP 的改變。以上三項中符合兩項者即可確診為患有AP。②無合并其他臟器功能障礙;③患者的臨床資料完整;④術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正常;⑤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并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入院時已確診有AP;②嚴重膽系感染者;③無法耐受內(nèi)鏡檢查以及手術;④外院轉入患者。本實驗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急性胰腺炎分級標準
采用修訂版Atlanta 分級(revised Atlanta classification,RAC)[5]對AP 患者進行嚴重程度的分級,其分級標準為:①輕癥急性胰腺炎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沒有器官功能障礙以及局部或全身并發(fā)癥,其病死率極低,一般能在1~2 周內(nèi)恢復,占AP 的80%~85%;②中重癥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患者主要伴隨有短期(≤48 h)的器官功能障礙和(或)局部并發(fā)癥,除特殊情況外(壞死組織合并感染),病死率較低;③重癥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具有持續(xù)(>48 h)的器官功能障礙且病死率較高,主要占AP的5%~10%。診斷器官是否具有功能障礙的標準為改良Marshall 評分系統(tǒng)[5],存在器官功能障礙即指任何器官評分≥2 分。
1.2.2 NLR、PLR 水平檢測
在患者入院24 h 內(nèi)采集晨起空腹靜脈血5 mL,并以3 000 r/min 條件進行離心15 min,離心半徑為10 cm,分離血清以備用[6]。采用BC-6900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型號:BC-6900,廠家:mindray 公司)進行全血細胞計數(shù),NLR 值=外周血中性粒細胞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PLR 值=血小板計數(shù)/淋巴細胞計數(shù)。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算統(tǒng)計量,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計算統(tǒng)計量。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各組患者疾病嚴重程度與NLR 和PLR之間的相關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繪制ROC 曲線并計算ROC 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Curve,AUC)和截斷值以及其對應的靈敏度和特異度。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比較MAP/MSAP 組和SAP組的NLR和PLR可知,MAP/MSAP 組和SAP 組的NLR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MAP/MSAP 組和SAP 組的PLR進行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AP/MSAP組和重癥組之間NLR和PLR的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NLR and PLR between mild to moderate group and severe group(±s)
表1 MAP/MSAP組和重癥組之間NLR和PLR的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NLR and PLR between mild to moderate group and severe group(±s)
n MAP/MSAP 組重癥組t 值P 值85 18 NLR 6.61±1.55 10.97±3.45 8.400<0.001 PLR 180.03±42.65 312.94±87.11 9.698<0.001
經(jīng)Spearman 相關分析,患者的NLR 與患者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呈正相關(r=0.233,P<0.01),患者的PLR 與患者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呈正相關(r=0.256,P<0.05)。
以完成ercp 手術的患者是否發(fā)生重癥急性胰腺炎為因變量(未發(fā)生重癥急性胰腺炎=0;發(fā)生重癥急性胰腺炎=1),以NLR 和PLR 作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LR 和PLR 是完成ercp 手術的患者發(fā)生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2。
表2 完成ercp 手術的患者發(fā)生重癥急性胰腺炎的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in patients who completed ercp surgery
繪制NLR 和PLR 診斷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的ROC 曲線,ROC 曲線分析顯示,NLR、PLR以及NLR 聯(lián)合PLR 對應AUC 分別為0.751、0.665、0.808,其對應的約登指數(shù)分別為0.286、0.359、0.603。NLR 和PLE 聯(lián)合診斷的價值高于NLR、PLR單獨對ercp術后并發(fā)AP的診斷價值。見表3、圖1。
表3 NLR、PLR 以及兩者聯(lián)合對ercp 術后并發(fā)急性重癥胰腺炎的診斷價值Table 3 Diagnostic value of NLR,PLR and their combination in 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 after ercp
圖1 ROC 曲線圖Figure 1 ROC curve
有研究表明[7],ercp 術后并發(fā)AP 的發(fā)生率為2%~40%。盡管大部分的患者主要為MAP 或MSAP 患者,仍存在少數(shù)患者患有SAP,病情發(fā)展極為迅速。主要是在AP 發(fā)展過程中,胰腺局部腺泡細胞受損,從而誘導出現(xiàn)無菌炎癥信號,繼而導致大量的中性粒細胞出現(xiàn)在該部位,并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黏附,從而阻礙胰腺微循環(huán),使得AP 發(fā)展成SAP[8-9]。若未及時診斷并加以治療,可能造成器官衰竭乃至危及生命[10]。有學者認為AP 的最佳治療時間是發(fā)病后的48 h 內(nèi)[11],及時評估出病情并予以干預措施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因此,找出能夠在早期預測ercp 術后并發(fā)SAP 的指標是十分必要的。根據(jù)有關研究[12]顯示,NLR 和PLR 可以對SAP 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進行預測,且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
本研究表明:MAP/MSAP 組的NLR 和PLR 水平均低于SAP 組;經(jīng)Spearman 相關分析,患者的NLR 和PLR 與患者ercp 術后并發(fā)SAP 呈正相關;因此可以分析得出NLR 和PLR 的水平在MAP/MSAP 和SAP 患者之間是具有差異的,通過這種差異可以提示患者ercp 術后發(fā)生的AP 是MAP/MSAP 或者SAP,從而提高預測ercp 術后并發(fā)SAP的準確度。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NLR 和PLR 是完成ercp 手術的患者發(fā)生重癥急性胰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NLR 作為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計數(shù)的比值比單一淋巴細胞或中性粒細胞在AP 患者病情評估方面更具有意義[13],NLR 能夠反映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的平衡狀態(tài),能夠作為一種新型的炎性標志物廣泛應用于臨床;PLR是血小板與淋巴細胞的比值,能夠作為反映炎癥程度的指標。來源于骨髓的中性粒細胞能夠在全身的炎癥反應中起作用,其胞漿內(nèi)含有多種酶類,主要與細胞吞噬和消化功能有關;由淋巴器官產(chǎn)生的淋巴細胞主要存在于淋巴液中,是機體免疫應答功能的重要細胞成分,主要執(zhí)行著淋巴系統(tǒng)幾乎全部的免疫功能;血小板作為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胞漿裂解脫落的小塊胞質,其計數(shù)在炎癥反應中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血小板參與AP 的發(fā)病有可能是通過調節(jié)中性粒細胞外誘捕網(wǎng)[14]。造成患者ercp術后并發(fā)AP 的因素主要是在胰管進行器械操作所造成的機械損傷、注射造影劑產(chǎn)生的靜水壓造成的損傷、將腸道的酶引入胰管以及細菌易位和炎癥級聯(lián)放大效應等,這些作用機制或獨立或聯(lián)合,使得患者在ercp 術后出現(xiàn)AP 的臨床表現(xiàn),釋放大量炎癥因子,中性粒細胞數(shù)上升,淋巴細胞積極參與免疫調節(jié),凋亡增加,炎癥介質或細胞因子激活血小板,出現(xiàn)血小板聚集、黏附導致其數(shù)量減少,從而促進機體骨髓生成、釋放血小板[15],因此,患者ercp 術后出現(xiàn)SAP 時NLE 和PLE 兩個比值均增加。
進一步ROC 曲線分析顯示,NLR、PLR 以及NLR 聯(lián) 合PLR 對 應AUC 分 別 為0.751、0.665、0.808,PLR 與NLR 聯(lián)合診斷ercp 術后并發(fā)SAP 的診斷效果最佳,有較好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與游蘊騰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綜上所述,NLR 與PLR 的水平均與ercp 術后并發(fā)SAP 均呈正相關,NLR 升高以及PLR 升高作為ercp 術后并發(fā)SAP 的獨立危險因素均具有對ercp術后并發(fā)SAP 的預測價值,且NLR 和PLR 聯(lián)合的預測價值高于單獨NLR 或PLR 的預測價值,具有更高的臨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