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上海新報》四任主編的殖民意識和新聞傾向

2022-12-21 12:00:18王雅鵑
走向世界 2022年46期
關鍵詞:新報傳教太平天國

王雅鵑

咸豐11年10月24日(即1861年11月26日),字林洋行創(chuàng)辦了《上海新報》。創(chuàng)刊時是周報,每周一期,英文名稱是The Chinese Shipping List &.Advertisers,直譯為《中文船期廣告紙》。1862年5月7日起,每周逢周二、周四、周六出版3次,1872年7月2日改為日報。《上海新報》的誕生時逢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的相關新聞報道一度成為《上海新報》的熱點。作為一份在政治上代表英國在華勢力,迎合西方各國在華商人商業(yè)需求的報紙,它從一開始對言論的不重視,到連載長篇言論《逆寇略論》,這種轉變體現了怎樣的傳播策略?認真解讀《上海新報》有關太平天國運動的戰(zhàn)爭新聞報道,客觀分析《上海新報》的立場與新聞傾向,以及它后期對維新革命、洋務運動、西方科學、國際法、民風民俗等,都發(fā)表過重要的、長篇的和連載的討論,這些內容從目前主流的報刊史評價中,可以認為它客觀上推進了中國邁向近代文明進程。但作為近代世界資本主義以及英美西方列強殖民語境下的報紙,它的報道視角與新聞傾向究竟如何?

近代新興報紙的發(fā)展,推動了全球帝國主義和殖民化,按照近代英國報刊的描述,英國的殖民行為,是為野蠻人和荒涼之地帶去文明的高尚使命,是勇于開拓涉險的動人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軍事上的勝利是因為個人勇敢的行為而非先進的武器。這種論調是在炫耀大英帝國在全球的統治地位。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的日報《每日郵報》( Daily Mail)在一篇報道中激動地寫道:

我們把子弟派遣到四面八方,他們掌管著蠻荒之地,教導當地的蠻夷行軍射擊,讓他們服從他、信仰他,愿意為他和女王而犧牲。別人說我們是平庸、愚蠢、木訥的民族,我們卻一直在各個地方為各種各樣的野蠻人做著這樣的好事。

《上海新報》四任主編均來自近代報刊繁榮發(fā)達的英美國家,大眾報刊(便士報)在他們來到中國之前,就已經在其所在國家成為一種普遍的媒介存在,在輿論影響、廣告營收率、信息普及化等方面,已呈現出“第四種權力”的巨大影響效力。傳教士主編新聞傾向上強烈的“舶來”性質,透露出世界資本主義和基督教觀念遮蔽下的殖民意識與帝國觀念,以及英美宗教與世俗社會近代觀,這些深層意識構成了其報紙報道框架,并且由此報道中國事務。

《上海新報》從一開始對言論的不重視,到連載長篇言論《逆寇略論》,這種轉變體現了傳教士及《上海新報》的西方資本主義利益與殖民化目的。

據美國傳教士羅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回憶,洪秀全、洪仁玕曾先后到他處“學道”。太平天國運動以宗教的旗幟在晚清中國曾一度所向披靡。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初期,大多數基督教傳教士對太平天國抱有期望,希望能在中國大開自由傳教之門。用艾約瑟(Joseph Edkins)的一句話來概括:“這個革命運動是大有利于基督教的”,但當他們發(fā)現這個政權不能達到他們傳教的目的時,態(tài)度隨之改變。理雅各(James Legge)歸結為:

當1853年占領南京后,此革命運動初露鋒芒于世上之際,傳教士中許多人因該運動的領袖們所頒發(fā)的書籍和文告中所表現的基督教感情而歡呼稱慶……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有關這些運動所許諾的花朵逐漸枯萎而死時,他們產生的悔恨一如初期的希望。

傳教士們對太平天國運動態(tài)度的調整與變化,深刻還原了以基督教為旗號的英美國家在晚清中國的殖民策略與計劃。包括羅孝全、林樂知也都經歷了從期望到失落的過程。

1859-1860年,太平天國后期,洪仁玕到南京協助洪秀全總理太平天國政務時,香港、上海、南京、寧波各地傳教士紛紛給洪仁玕寫信,或親自到南京想與他會晤。對大多數傳教士來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能在中國本土自由傳教,不受清政府的各種限制,而太平天國正好以基督教教義作為政權支撐的理論武器之一,他們想從這個角度打開對中國宗教的影響。正如楊格非(Griffith John)說:“我的目的是要從太平天國首領處獲取一份宗教自由的詔旨,我已領到這份詔旨,完全準許傳教士到起義者的地區(qū)居住和傳教?!边@是楊格非在南京會見干王提出的要求,他獲得了幼天王以天王的名義頒發(fā)的“宗教自由詔旨”。楊格非問干王洪仁玕:“這個詔旨是否把太平天國全部開放給傳教工作?”干王回答:“是的,但必須遵守太平天國的法律,不可觸犯 ‘天規(guī)’?!?楊格非在給英國倫敦會的報告寫道,“我堅信上帝將借太平軍之力掃除中國的偶像崇拜,上帝將通過他們聯合外國傳教士傳播基督教以替代偶像崇拜?!薄拔彝耆嘈?,如果他們在江蘇省境內建立了秩序,那么江蘇省在20年內名義上就要成為一個基督教省份。同樣的看法也可以用于所有其它各省?!蹦骄S廉在南京一個月的訪問唯一目的就是要在南京周圍一帶傳播福音。但他希望外國傳教士到中國自由傳教的目的與太平天國高層的要求不一致,干王洪仁玕明確告訴他:“(關于外國傳教士)天王不欲依賴外援,他認為中國人可以自己做這件事?!?慕維廉承認:“我們之間有意見分歧,莫衷一是,我們之為我們已令其堅決自行其道了?!?/p>

羅孝全是美國基督教南浸禮會傳教士,1837年來到中國傳教。他先在澳門,1842年到達香港,1844在廣州開設禮拜堂傳教。1853年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后,引起了傳教士的極大興趣,多數認為從此可以在中國本土大大擴展基督教的勢力了。羅孝全想利用他同洪秀全的“師生關系”與太平天國建立聯系。在洪秀全的幾次邀請下,羅孝全終于在1860年10月到達天京。天王封他為義爵,任命他為外務大臣,輔佐干王洪仁玕,給予優(yōu)厚的待遇。從此,羅孝全出入宮廷,以天王“宗教師”自居,宣傳他的教務,還多次與宮廷官員進行辯論,企圖說服太平天國的領袖們跟著他的宗教思路走。他不斷向美國差會寄出在天京搜集的情報,鼓動國外差會趁此時機增派傳教士到太平天國邊轄區(qū)內活動。在天京活動一年后,他在1861年12月31日寫給差會的信中表達對太平天國政權的失望與自己宗教抱負未成的失落:

他(指洪秀全)要我到這里來,但不要我宣傳耶穌基督的福音,勸化人民信奉上帝。他是要我做他的官司,宣傳他的主義,勸導外國人信奉他。我寧愿勸導他們去信奉摩門主義,或別種不基于《圣經》而出的于魔鬼的什么主義。我相信在他們的心中,他們是實在反對耶穌福音的,但是為了政策的緣故,他們給予了寬容??墒俏蚁嘈?,至少在南京城內,他們是企圖要阻止其實現的?!乙部闯鑫业膫鹘淌聵I(yè)是沒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了,也不再期望能容許有別的傳教士和我一起在這里進行主的工作。因些我決計要離開他們了?!?/p>

羅孝全在這份報告發(fā)出后于1862年1月20日,從天京不辭而別回到上海,之后就開始在《北華捷報》上連續(xù)發(fā)表文章,詆毀太平天國領袖,攻擊太平天國“只宣傳‘政治的宗教’,而不準外國傳教士傳教”。

包括林樂知也是曾企圖從太平天國打開一個缺口,推進傳教事業(yè)。1861年,林樂知經過長途跋涉來到南京,拜見了洪仁玕,但太平天國忙于對付清軍的圍攻,并未對林樂知的傳教要求產生興趣。傳教士對太平天國欲施加的影響不局限于宗教方面,他們的行動是“政治性”的,其步調也是和他們各自所屬的政府相一致??偟恼f來初期是“拉攏”,接著在“中立”的幌子下“觀望”,洪仁玕到南京后,又變成了“拉攏”,失敗之后再轉而拉攏清政府,對太平天國公開抱敵視態(tài)度了。

19世紀初,當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們懷著拯救世界的精神信仰來到中國時,他們與殖民者的步伐一致,而令他們尷尬的是,傳教士們還不得不委身于殖民者的保護與資助。當時在華的基督教傳教士的基本信條: “只有基督能拯救中國解脫鴉片,只有戰(zhàn)爭能開放中國給基督?!眰鹘淌繌膩頉]有公開譴責過英美政府和英美商人經營這項毒害人民的罪惡貿易,相反地,“基督教傳教士都不反對這種貿易,他們乘坐販運鴉片的飛剪船到中國去,他們還從販運鴉片的公司和商人的手中接受捐款?!钡谝晃坏街袊膫鹘淌狂R禮遜從英國轉道美國,就是乘一艘鴉片船到達廣州,最后隱藏在美國的商會里,進行著他“偉大”的傳教事業(yè)。對于中國知識層對傳教士那種復雜的心理,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先生是這樣分析的:“傳教士只是尋求與中國民眾進行東西兩種文明的直接溝通?!麄兘傅街袊嗣裆畹纳钐?,與所有的外國侵略者一同深深卷入中國的政治舞臺。其間,為了取得家鄉(xiāng)資助機構的繼續(xù)支持,他們同時又是為西方公眾有的放矢地廣泛報道中國的外國人,這一活動的雙重性留給他們的是歷史的矛盾心理:在一部分中國人心里,他們是救世主,或至少是行善積德者,而在其他的中國人心里,他們卻是文化帝國主義者。”隨后西方傳教士紛至沓來,第一個到上海傳教的基督教傳教士是英國人麥都思(Walter Henry Medhurst),他于1843年抵達上海。隨后文惠廉(William Jones Boone)和裨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等美國傳教士于1845、1847年先后而來。他們在中國搜集情況,研究漢學,為英美國家殖民統治中國大肆進行著各類檔案信息的反饋與儲備工作,而鴉片對中國的危害,卻認為只要中國人接受了基督,鴉片的危害也就自然會消失,而要使中國人接受基督,唯一的辦法就是戰(zhàn)爭,“只有戰(zhàn)爭能開放中國給基督”,這就是傳教士鼓吹使用武力和直接投入戰(zhàn)爭的邏輯 。

林樂知認為,外國入侵中國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能抵御的。他在《中東戰(zhàn)紀紀本末》中分析:

西人志在通商,不愿天下有一地方示開,一物之未出,故先從溫和帶地面立足,其熱帶下之不可居者,亦必伸其轄治之權,如水之京下,不能以人事遏之也。傳教亦猶之通商也?!?/p>

歐洲各國,類皆馳情于域外,雖以非洲之酷熱,北極之嚴寒,我且圖剖分而食之,造舟黽勉而赴之,矧以地處溫和帶下民殷物阜之中國,有不思染指于鼎,過屠門而大嚼乎?…… 夫他國以恃強蔑理之心,專欺中國,……其于中國,則日逼日近,日壓日重也。且察其輿論,驗其人情,又似出于不得不然,非有所矯揉造作也。嗚呼!秋木時至,百川灌河,尚有朝潮夕汐,進退盈縮之一候,若夫各國之入中國,則竟如水之就下,有進無退,有盈無縮也,其孰從而御之哉!

林樂知的這些認知與西方殖民主義的立場完全一致,切實成為殖民主義的鼓吹者和辯護士,英國在華殖民勢力的喉舌上?!蹲至治鲌蟆穼α謽分摹吨袞|戰(zhàn)紀本末》大肆吹捧:

林樂知博士這部著作從文筆到觀點已是達到可以稱頌的頂點?!冈摃岢龅脑瓌t和教誨能得到應有的傳播(它們一定會得到傳播),它們將對中國的政治的全部任務產生豐碩的成果。

對于宗教與科學,晚清來華傳教士曾有自己的說法。他們認為,科學與宗教是可以相輔相成、并行不悖的:

科學沒有宗教會導致人的自私和道德敗壞;而宗教沒有科學也常常會導致人的心胸狹窄和迷信。真正的科學和真正的宗教是互不排斥的,他們像一對孿生子—— 從天堂來的兩個天使,充滿光明、生命和歡樂來祝福人類。我會就是宗教和科學這兩者的代表,用我們的出版物來向中國人宣傳,兩者互不排斥,而是相輔相成的。

從表面上看,傳教士們提出了諸多改良主張,但是傳教士提出通過這些變革所要達到的目標與洋務派、維新派根本不同,兩者是有原則區(qū)別的。傳教士們的目標是要中國變?yōu)槟骋煌鈬驍祩€外國的殖民地,是為了更加便利于外國對中國掠奪而進行一些必要的變革。從林樂知的《萬國公報》主要內容看,盡管它提出了很多變革方案,譯述了種種“西學”,但根本確是要按照傳教士提出的模式把中國逐步變?yōu)槟骋煌鈬驇讉€外國統治的掠奪的殖民地。裨治文創(chuàng)辦的《中國叢報》,記載了鴉片戰(zhàn)爭前后20年期間有關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語言、文字、風俗等多方面的調察研究,其中包括很多中外關系和外國人在中國活動的一手資料,成為英帝國對中國殖民侵略而準備的檔案和各類信息儲備。需要指出的是,林樂知為代表的傳教士們在中國介紹西學、鼓吹中國改革的過程中,至死都沒有放棄讓中國基督化的理想?!八麄冏凡嚼敻]、湯若望的后塵,實行所謂學術傳教,但他們又不像利瑪竇那樣欽佩中國傳統文化,相反視西方基督教為文明的極致,因而鼓吹中國必須改革,那目標便是徹底西化?!?/p>

《上海新報》的傳教士主編如何看待晚清中國社會,除了和殖民主義、資本主義的直接關系外,從傳教士的角度來看,如何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來辦報是很自然的選擇。秦紹德教授就明確指出:外國商人及傳教士在華辦報是“將他們母國所辦報刊的那一套,設法搬過來,這是十分自然的事?!睆囊延械膫饔浐推渌涗泚砜?,傳教士主編總體對中國的看法較負面,并且希望中國能大力提升跟上西方的思想與文化,但在自己主編的報紙上看,報道傾向又總體偏向中立。一般講,傳教士主編要通過主編的報紙表達自己的觀點、價值取向和他要通過媒介所力圖表達的對中國的看法。但事實上媒介的表達和他們真實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傅蘭雅1861年來到中國,1865年從北京京師同文館轉赴上海,擔任英華書館校長。1866年11月開始,在江南制造局當翻譯的傅蘭雅,因出色的中文水平,被字林洋行聘為《上海新報》主編。他一邊辦報一邊翻譯西方各類科學書籍,密切注意中國社會新動向,在報紙上配發(fā)新聞和評論,以期引起中國讀者的興趣。對傅蘭雅來說,他在報館里積累的翻譯寫作經驗,確立了最初的聲名,但他始終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正如他所說:

名義上我是英國國教的一名成員,但在中國期間,我的宗教視野擴展了,所以我傾向于很自由的思想....... (Dagenais [1997])

傅蘭雅的著(譯)書籍對中國的科學普及和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傅蘭雅在江南制造局翻譯館工作了28年,一生共譯書129種,涉及基礎科學、應用科學、軍事科學、社會科學等各個方面。當時,大多數中國人迫切需要的正是科學的基礎知識,而有意識地、系統地從事這項工作的,傅蘭雅為第一人。從一定意義上說,他的一些譯著還成為中國近代科學部分學科的奠基之作。例如,他和徐壽合譯的《化學鑒原》《化學鑒原續(xù)編》《化學鑒原補編》等書就成為中國近代化學的奠基著作。他所翻譯的化學系列、國際法系列書籍和政治學書籍,都是19世紀中國所譯西書中最有學術價值的部分。他的翻譯工作贏得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尊敬,也受到了清政府的嘉獎。1876年4月13日,清政府授予他三品銜,又于1899年5月20日授予他“三等第一寶星”。傅蘭雅在中國所做的3件大事是:創(chuàng)辦近代中國第一份專門性的科普雜志——《格致匯編》,參與創(chuàng)辦近代中國第一所科普學?!裰聲?,創(chuàng)辦近代中國第一家科技書店——格致書室。傅蘭雅在講到其創(chuàng)辦緣由時說:“近來格致風行,譯書日廣,好學之士,爭覽者多。惟以局刻家刻,購求頗艱,故設格致書屋,使人采取?!彼麑⒏裰聲肄k成了中國科技書籍的集散基地,成為中國學生學習西學的圣地。

傅蘭雅在中國工作生活30多年,對中國的科學教育程度非常關心,他感到中國的進步太慢:

外國的武器、外國的操練、外國的兵艦都已經試用過了,可是都沒有用處,因為沒有現成的人員來使用它們。這種人是無法用金錢購買的,他們必須先接受訓練和教育……不難看出,中國人最大的需要是道德或精神的復興,智力的復興次之。只有智力的開發(fā)而不伴隨道德的或精神的成就,決不能滿足中國永久的需要,甚至也不能幫助她從容應付眼前的危急。

對中國改良運動的最終目的他也不無遺憾,他認為中國人辦理洋務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啟蒙中國,而是幫助中國了解外國人的一些情況,以便能成功地與他們斗爭,最后把他們全部驅逐出境。

作為一名傳教士,傅蘭雅并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行,但他的傳教方式有所不同,他不主張在學校里直接傳教,認為要潛移默化地進行,否則,會因為書館過分的宗教色彩而將(中國)學生嚇走。他的這一主張被圣公會認為是太過世俗化而不滿。對近代晚清中國來說,他譯書巨擘,是科普先驅,同期的林樂知、丁韙良、徐壽、華蘅芳都不能望其項背。傅蘭雅把一生大量的精力投入進教學、譯書、編報的工作中,而他的編報思想我們也只能從林樂知接棒后窺其一二,因缺少他任主編時間的報刊樣本,只能從《傅蘭雅檔案》等其它文獻了解他與近代中國的深刻淵源。

《上海新報》第四任主編林樂知。在近代晚清中國,林樂知的形象似乎更像是一位傳播西方文化的使者,而非莊重的傳教士。之所以如此,與林樂知對中國社會的了解以及他的傳教政策有著密切的關系。林樂知本質上是一位虔誠的宣教士,宗教宣傳成為他在中國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

林樂知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的了解很深,他對晚清社會弊病的批評,對教育興國的呼吁,發(fā)人深思。但他的意見,也同時帶有相對的西方立場和優(yōu)越感,有些意見則是任何一個真正中國人都不能接受的。

他對中國的批評重點落在3個方面:迷信、鴉片、科舉。他從總體上以科學與迷信對比,認為科學興則迷信滅,科學衰則迷信盛:

格致之理明,而風水之說,不待辨而自息矣。即如白晝而行墦間心無所怯,夜則疑心生鬼,寸步難行,一見燈光,而膽忽壯。格致者,即風水中之趨晝與燈光也。…… 再之天大雨時,雷電交加,敬雷者畏其擊死,遂有建廟而造雷祖殿者,不知電與雷,二而一者也,先發(fā)光而后發(fā)聲,如開炮然,何畏之有!且西國取其電氣而傳信也,非明征耶?又有不明天文地理者,見日食月食與彗屋,則以為關乎國家吉兇,或鳴鑼救之,或建醮禳之矣……據此而言,又中西所關系者也,其在不明化學之小人,祀祖祀神而焚紙錠,見磷火而生俱生疑,不知焚燒紙錠,仍歸本質,徒費錢文,若磷火,西人取作自來火,以為日用之物,懼何為哉,疑何為哉?此等愚味之見,舉國如狂,皆君子未能詳細辯明,予斯世以著實可靠之理。

林樂知試圖從中西文化的差異方面說明鴉片之害,但把鴉片與酒類同,觀點雖不一定能成立,但他將中西方人們的嗜好與宗教、文化特性加以綜合考慮的論述也啟發(fā)了當時中國人的思考方式:

……東人性近于靜,迷于鴉片者恒多,而靜中之物,鴉片之累為最深。西人性近于動,迷于酒者恒多,而動中之特,酒為最重。

對于中國科舉制度,林樂知批評的著眼點是學問與實事的關系。他認為,科舉制度的最大弊端是一個空字,言大而夸,不切實際,結果導致國家敗弱:

……而今中國士人,天道固不知矣,即格致亦僅存其名而已,所偽為知者,誠正修齊治平之事耳。言大而奪,問其何為誠正、何為修齊、何為治平,則茫乎莫解,與未學者等。謂之為士,其信然耶? 中國開科取士,立意甚良,而惟以文章試帖為專長,其策論則空衍了事也,無殊拘士之手足而不能運動,錮士之心思而不能靈活,蔽士之耳目而無所見聞矣。倘能于文詩策論而外,講求堯舜禹湯之經濟,文武周孔之薪傳,中國不幾獨步流瀛寰,而為天下萬不可及之國哉!

林樂知反復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何適應中國文化,讓基督教在中國廣泛傳播。在晚清基督教新教派(Protestant Christianity)的傳教過程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習慣上所稱的“直接布道式”,就是涉足中國的鄉(xiāng)村、城市,面對廣大的平民百姓,宣講教義,歌頌上帝,發(fā)布傳單,廣送宗教圖書,選擇合適地點建立教堂。也就是為傳教而傳教,較少觸及中國的社會和政治問題,也不去辦報、興學、建醫(yī)院等。從1807年馬禮遜(Robert Morrison)來華后的多數傳教士都是采用的這種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收效并不顯著。林樂知來華之后,采用的也是這種方法。70年代之后,林樂知等個別傳教士提出了一種新的所謂“自由派”(liberal)的傳教方式。這種方式要求傳教士一要認真了解和研究中國社會,針對中國的文化特點去改造中國,二要把基督教義和在中國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巧妙地揉合起來,逐步以基督教文化代替儒家文化;三要以“觸及在中國人中施展影響的源頭”的策略,以傳播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為手段,如辦教育、建醫(yī)院、辦報紙等,提高中國人的素質,擴大基督教文化的市場,吸納更多的華人入教。

1868年12月,林樂知給家鄉(xiāng)教會寫信,在談及他作為《上海新報》的主編時指出這份報紙擁有眾多讀者,并希望能給予他們真理指導,從而來改變那些滋生迷信思想的根源,使他們和基督教徒們一樣去尋求真理。可見此時林樂知已有了通過報紙宣傳宗教的想法。礙于《上海新報》的商業(yè)性質,在接手《上海新報》初期,林樂知并沒有大肆宣傳基督教。雖在《上海新報》上經常見到“錄中國教會新報”的字樣,但并不直接宣教,而是對社會上新鮮事的報道。林樂知主張采取利用中國本土條件傳教,這些本土化色彩的教化文章是林樂知根據中國人的脾氣、興趣刊登的,更易于華人接受。這些宗教性內容都刊登在新聞版,使《上海新報》的新聞內容多元化,在某種程度上充實了新聞版面的內容。

1871年2月2日,《上海新報》刊登了“林先生往廣方言館教書翻譯”,介紹了他3年來的工作情況,并表示“(林)雖有時因中原風俗與海外不合者稍加辯論,亦不過與華友賞奇析疑,互相教益而已,縱無高著眼孔俯視一切之處”。專門強調了林樂知“中立”“平等”的辦報理念與原則。他在擔任《上海新報》主編的同時,于1868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中國教會新報》,由林華書院刻發(fā)。每年出版50期。以宗教為主要內容,還有科學、新聞、廣告等。1872年8月從第201期起,變更體例,分為“政事”“教務”“中外”“格致”“雜事”五欄。并改名為《教會新報》,期數續(xù)前。1874年9月自第301期起,再改名為《萬國公報》。

猜你喜歡
新報傳教太平天國
05、06、07、08合刊
科教新報(2021年5期)2021-03-10 11:21:15
06、07、08合刊
科教新報(2021年6期)2021-03-10 11:21:15
在“商”就要在“言商”上有新作為——浙中新報著力做好“商”報道的探索與實踐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2
太平天國等級婚姻研究
近代英國圣公會在浙江的傳教活動
《新報星期六》的機制創(chuàng)新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2
李提摩太的教育傳教理念及其實踐
大觀周刊(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
試析傳教活動主體的倫理正當性
1922-1953年間甘肅、青海和新疆的“圣言會”傳教使團:書目研究
厚積薄發(fā) 游刃有余——評《太平天國軍事史》
軍事歷史(1996年4期)1996-08-20 07:24:00
江山市| 庆元县| 临高县| 增城市| 蓬莱市| 花莲市| 乐安县| 六枝特区| 长治县| 米林县| 互助| 奈曼旗| 五河县| 东兴市| 天等县| 固始县| 临武县| 蕉岭县| 白玉县| 博爱县| 繁昌县| 舟山市| 吕梁市| 聂荣县| 奉节县| 鹤山市| 石首市| 承德市| 枣庄市| 神池县| 年辖:市辖区| 武隆县| 丰镇市| 葫芦岛市| 潞西市| 台中市| 杭锦后旗| 莒南县| 锦州市| 磴口县| 长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