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世琴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版塊,對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yǎng)有著重要意義。而群文閱讀則是新課改教學模式下的一種新型閱讀理念,將同一主題或論點的多篇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但如何在課堂中運用群文閱讀是值得教師思考和探究的問題。
群文閱讀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方法,很多教師已經在課堂中應用了這一方法,對此也有初步的了解。要想順利開展教學活動,需要教師精心備課。但合理運用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內容如下:第一,提升學生閱讀數量。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群文閱讀教學在同樣的時間內可以讓學生閱讀更多的文章,這對擴大學生閱讀面,提升學生閱讀積累量有著重要作用。當前語文教學中,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課文講解上,認為這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但教材中的篇目有限,無法滿足當下教學需求[1]。群文閱讀的開展使原本一節(jié)課閱讀一篇文章,轉變?yōu)橐还?jié)課閱讀三篇甚至更多篇的文章,為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第二,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每天都有無數的新消息誕生,又被快速傳播開來,為了掌握更多的知識,更快獲取信息,就要鍛煉學生的閱讀速度,在同樣的時間內閱讀更多的內容。而與普通教學方式相比,開展群文閱讀的優(yōu)點就在于可以提升學生閱讀文章的速度,有效解決課堂時間有限這一問題。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過去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講解一篇課文時多會需要一課時或是更多的時間,而學生只需要花費幾分鐘就可以讀完文章,因此,在剩余時間里教師只能不斷提問,不斷分析文章背后蘊涵的內容,這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開展群文閱讀后,教師可以將主題或觀點相同的多篇文章整合教學,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和探索,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部分教師習慣把作者作為群文閱讀選材的常用方式,如在學習古詩時,可以將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各自的詩句整理起來,開展群文閱讀,從同一詩人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詩句中找到關聯(lián),結合詩人的人生際遇進行綜合分析,讓學生對作者的語言風格、情感表達等有更深入的理解[2]。這種講解方式,學生可以利用群文閱讀更直觀地比較出其中的區(qū)別,從而更容易掌握古詩中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借助這一方式,適當擴展知識點,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
按照主題進行選材也是小學語文群文閱讀選材的一種習慣,教師在備課時需要深挖教材內容,先總結課文的主題,并合理地進行分類。在開展群文閱讀時,就選擇語文要素相同的文章。如,為了喚醒學生的愛國精神,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與“愛國”主題相關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將這些文章集合在一起,課堂中按照順序向學生講解;為了讓學生親近大自然,教師可以將作者表達對自然中的景物或動物喜愛的文章整合起來,由淺入深逐漸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而且,相同主題的選材還有利于教師開展對比閱讀,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在開展群文閱讀時還可以依照文體來選材,但這主要應用在寫作課堂上,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相同文體的文本,幫助其總結這一文體的寫作特點,從而降低學生對這一文體的掌握難度[3]。如,教師在寫作中要為學生講解記敘文時,可以將教材中的記敘文進行整合,并開展對比閱讀。學生通過閱讀多篇記敘文可以發(fā)現(xiàn),其特點就是以寫人、寫景、敘事為主,通過描述人物、事件及狀物來表達中心思想。在閱讀學習中牢記這些記敘文中的寫作手法和技巧,并在寫作課堂中靈活地將其應用在創(chuàng)作中,從而有效提升寫作水平。
為了讓群文閱讀在課堂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教師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擁有更強的學習動力。教師可以嘗試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為學生營造更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加強其感知能力,對語文知識有更深刻的感悟和認知。同時,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背景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師在利用群文閱讀教學時,要先確定合適的議題和觀點,之后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課堂中,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構建能力[4]。舉例來說,在學習《示兒》《題臨安邸》《己亥雜詩》這三首古詩時,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多會將這三首詩分開講解,但無法引導其深入探究其中蘊涵的愛國精神。對此,教師應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值得學習,直到今天也是值得敬仰和贊頌的。今天讓我們翻開教材,閱讀這三首古詩,感受詩人的愛國情懷?!苯處熢谥v解中要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這三首詩雖然表達的主題都是愛國,但也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妒緝骸繁磉_了詩人至死不忘收復失地,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熱切心情;《題臨安邸》諷刺了權貴奢靡的生活方式,也從側面抒發(fā)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己亥雜詩》則表達了詩人期盼杰出人物出現(xiàn),帶領人民滌蕩舊勢力,表達了自己的愛國熱情。通過群文閱讀教學法能夠有效地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感知,提升自身語言運用能力。
在利用群文閱讀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重視文章的組合形式,雖然選材的主題或觀點相關或相似,但如果將多篇文章毫無章法地拿來讓學生閱讀,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有效的引導,也很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重視文章的選擇,之后將文章內容按照一定的順序、結構進行排序,以期達到最佳的閱讀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容,在分清教學內容主次的基礎上,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和精力,讓學生在強化對內容掌握的同時,對知識重難點有更清晰的認識。舉例來說,在學習《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這四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讀懂課文,深刻理解其中內涵,就可以開展群文閱讀。這四篇文章都屬于記敘文,以“萬物有靈”為主題,其中前三篇文章屬于精讀課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帶領學生精讀,而最后一篇則屬于略讀課文,可以適當壓縮講解時間,這樣可以有效突出教學內容的側重點。為了讓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秩序,教師要在備課時就確定這四篇文章的講解順序,遵循“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進行有序教學,從而加強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教師在教學中要意識到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并加強對二者教學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學好閱讀和寫作。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原因是只有通過大量閱讀才能學習更多的寫作技巧、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因此,教師要利用群文閱讀幫助學生拓展閱讀面,廣泛涉獵各種類型的書籍,這樣在寫作時才會有話可說。舉例來說,在學習《慈母情深》《父愛之舟》這兩篇課文時,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lián)系。父愛和母愛在小學階段是學生經常寫的作文主題,但很多人在寫作時都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原因就是寫作素材積累不足、缺乏對生活細節(jié)的關注。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內容。這兩篇課文的主題就是“父母之愛”,將兩篇文章結合起來,學生通過閱讀相同主題的文本,會對親情有更深刻的感受。而且,父母之愛雖然偉大,但是都貫穿在日常生活和細節(jié)中,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和技巧也會為學生的寫作帶來靈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反復閱讀課文內容,加強對其中關鍵詞句的分析和掌握,并設計仿寫訓練,讓學生模仿課文中寫作方式,在閱讀學習中完成寫作訓練。其中一些好詞好句也可以應用在寫作中,對提升寫作質量和水平有一定的幫助。
在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積累量,教材中文章多是經過精挑細選的,無論是文筆還是立意都非常優(yōu)秀,學生合理地閱讀文章不僅可以豐富寫作素材,還可以在閱讀中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內涵,并提升個人涵養(yǎng)。另外,按照新課標中的標準和要求,教材中的文章數量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對此,教師還應該重視課外閱讀教學的開展。將課文閱讀內容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圍繞課文主題來選擇與其相關的其他文章,在課堂中合理地開展群文閱讀。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讓其通過閱讀了解到不同的作者是如何表達同一主題的,繼而豐富其視野和知識。除此之外,課內外閱讀相結合還有其他優(yōu)勢,如學生在寫作文時沒有靈感,就可以參考自己閱讀過的書籍,將其中的好詞好句應用到創(chuàng)作中,從而達到開拓思維的目的,寫出辭藻更加優(yōu)美的內容。舉例來說,在學習《牛郎織女(一)》一課時,由于這篇課文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表達了對愛情的追求和與強權的抗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局限在教材內,還要嘗試將其與課外內容相結合。牛郎織女這一故事不僅是我國民間故事的代表作,其結構意義也不容小覷,牛郎和織女先是兩情相悅,之后被拆散,最后又經過抗爭以另一種生命形態(tài)相聚,這既是對人間愛情的真實敘述,又反映出了當時人們的一種向往,在我國的文學史上占據重要的地位。在課堂教學結束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白蛇傳》等民間故事,它們與《牛郎織女》并稱為民間四大愛情故事,都有著較高的探究和學習價值,讓其通過閱讀了解這四篇文章結構和主題思想的共同點,深入了解文本特點,能夠有效拓展學生思維,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利用遷移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也是教師在語文課堂中常用的方式。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擴大其知識面。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大多在一節(jié)課中只講解一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內容、賞析關鍵詞句并探索文章主旨,且反復要求學生朗讀文章,這種教學方式將朗讀與精讀完美結合,合理應用有較高的教育價值。但其缺點在于在課堂中只閱讀了一篇文章,極大地影響了學生閱讀視野的拓展,也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為此合理地利用遷移方式開展群文閱讀,可以讓學生在同樣的時間內,閱讀更多風格多變的文章,并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xiàn)閱讀的多樣化,為深度教學的開展也提供了可能性。舉例來說,在學習《太陽》《松鼠》這兩篇課文時,教師要先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兩篇說明文,文章有著較強的專業(yè)性,學生閱讀后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對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也有了深入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說明性文章的特點,了解這種文體的寫作意義,并從語言風格方面比較這兩篇文章的不同之處,通過分析和講解,學生可以了解到前者語言平實,后者趣味性和科學性更強。在分析文章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品鑒創(chuàng)作方法的優(yōu)點,讓其認識到不同寫作方式下對事物的呈現(xiàn)有哪些區(qū)別,間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最后,鼓勵學生將說明文與記敘文和抒情文進行對比,通過知識遷移的方式來體會說明文的特點。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開展群文閱讀有著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具備的優(yōu)勢,但這種方式的實踐時間并不長,還需要教師在應用中重視探索和完善。教師在應用這種方法時,應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有效地使用群文閱讀模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