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品種早疫病抗性評價

2022-12-20 07:10:22李秀華梁瑞萍張仙保李文霞王亮明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22年22期
關鍵詞:分生孢子病斑抗性

李秀華,梁瑞萍,張仙保,李文霞,王亮明

(包頭市農牧業(yè)科學研究院,內蒙古包頭 014013)

馬鈴薯早疫病(potato early blight)俗稱夏疫病、輪紋病或干斑病,在我國和世界各馬鈴薯產區(qū)分布較為普遍,嚴重地塊發(fā)病率大于80%,減產達30%以上[1-4]。該病主要為害葉片,也能侵害葉柄、莖和薯塊。葉上病斑最初為褐色圓形斑點,以后逐漸擴大成圓至近圓形,褐色至暗褐色,病斑邊緣明顯,有清晰的同心輪紋,有時病斑外緣有較窄的黃色暈圈。據報道,馬鈴薯早疫病主要由茄鏈格孢菌(Alternariasolani)引起[5],另有研究表明馬鈴薯早疫病的病原菌分別為Alternariasolani和Alternariaalternata[6]。包頭地區(qū)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種薯和商品薯的主產區(qū)之一,早疫病是常發(fā)病害,危害較為嚴重。為確定當?shù)卦缫卟〔≡臍w屬,筆者采用常規(guī)組織分離法對包頭地區(qū)的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進行分離鑒定,并利用苗期噴霧接種對部分馬鈴薯品種早疫病抗性進行鑒定,以期為包頭地區(qū)馬鈴薯早疫病的綜合防控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原菌的分離和純化2019年6月陸續(xù)在包頭市農牧業(yè)科學研究院院內和固陽縣馬鈴薯試驗區(qū)采集具典型同心輪紋的馬鈴薯早疫病病葉,依據常規(guī)組織分離法進行病原菌的分離、純化,得到供試菌株,命名為“mls1”。將病原菌保存于PDA斜面上,置于4 ℃冰箱保存。

1.2 病原菌的形態(tài)學觀察用直徑5 mm的打孔器在菌落邊緣打取一圈菌餅,挑針挑取菌餅接種于新的PDA平皿上,28 ℃恒溫黑暗培養(yǎng)3~7 d。肉眼觀察菌落顏色、形態(tài)、氣生菌絲特點,OLYMPUS CX31顯微鏡下觀察病原菌的形態(tài)結構。4~10 d后顯微鏡下觀察分生孢子形態(tài),測量分生孢子的大小,包括長、寬、橫縱隔膜數(shù)、孢子顏色等。參考張?zhí)煊畹萚7-8]對鏈格孢屬的特征描述進行鑒定。

1.3 病原菌的致病性測定病原菌置于PDA固體培養(yǎng)基上28 ℃恒溫黑暗培養(yǎng),7 d后用無菌水洗脫分生孢子,利用血球計數(shù)板制備成1×107個/mL孢子懸浮液。采用離體葉片法[9],取新鮮無病蟲害的馬鈴薯葉片,無菌水沖洗后置于75%乙醇中振蕩消毒2 min,無菌水漂洗3次,置于鋪有無菌濕濾紙的平皿內。采用涂抹法將孢子懸浮液接種于消毒后的馬鈴薯葉背面,空白對照以無菌水處理,置于25 ℃光照培養(yǎng)箱內培養(yǎng),接種后每24 h觀察1次。依據柯赫氏法則,發(fā)病后從病斑處再次分離病原菌,并與原接種菌進行比較。

1.4 病原菌rDNA-ITS 序列鑒定收集在PDA平板上培養(yǎng)8~10 d 的早疫病菌菌絲體,采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基因組DNA[10]。利用真菌核糖體rDNA 轉錄間隔區(qū)(ITS) PCR 擴增的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對提取的真菌總DNA進行PCR擴增。PCR 反應體系(25 μL):2.0 μL dNTPs(10 mmol/L),5.0 μL 10×Reaction buffer(with MgCl2),0.5 μLTaq聚合酶(5 U/μL),ITS1(10 μmol/L)和ITS4(10 μmol/L)各2.0 μL,2.0 μL模板DNA(30 ng/μL),11.5 μL ddH2O。反應條件:94 ℃預變性2 min;94 ℃變性 45 s,50 ℃退火 45 s,72 ℃延伸 1 min,30 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4 ℃保存。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凝膠成像儀GelDoc-it2imager下觀察照相,觀察到預期條帶后,PCR產物委托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測序。

1.5 抗病性接種鑒定試驗于2020年5月10日在包頭市農牧業(yè)科學研究院育苗溫室進行,供試品種購自內蒙古自治區(qū)固陽縣精誠脫毒馬鈴薯繁育中心,種薯級別為原原種,經催芽后種植于花盆內,花盆內為育苗基質。每個品種播種25盆,每盆1粒,共計12個品種,3次重復。6月2日參試品種全部出苗。于4葉期噴霧接種鑒定菌株分生孢子懸浮液,分生孢子濃度為1×104個/mL,保濕(RH=100%)48 h后常規(guī)管理。溫室溫度為20~32 ℃。接種3 d后開始觀察,第7天對供試品種逐葉按照9級標準調查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shù)。

馬鈴薯早疫病病害分級標準[11],0級:葉片無病斑;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及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6%~10%;5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11%~20%;7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21%~50%;9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50%以上??共⌒栽u價標準[12]:免疫(I),病情指數(shù)0;高抗(HR),病情指數(shù)0~0.10;抗病(R),病情指數(shù)0.11~20.00;中抗(MR),病情指數(shù)20.01~40.00;中感(MS),病情指數(shù)40.01~60.00;感病(S),病情指數(shù)在60.01以上。

發(fā)病率(%)=發(fā)病葉片數(shù)/調查葉片數(shù)×100

2 結果與分析

2.1 病原菌形態(tài)特征將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mls1”接種在PDA培養(yǎng)基上,于28 ℃恒溫黑暗培養(yǎng),如圖1所示,其氣生菌絲體生長快,較發(fā)達,初期氣生菌絲灰白色,約4 d后轉為灰綠色。PDA平皿上培養(yǎng)菌落形成以接種菌餅為中心的同心圓,約8 d長滿直徑9 cm的培養(yǎng)皿。如圖2所示,顯微鏡下觀察到氣生菌絲有隔膜和分支,分生孢子梗顏色黃褐色,單生或呈分支狀,較菌絲短且寬,寬5~10 μm。28 ℃恒溫黑暗培養(yǎng)至4 d后,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分生孢子,由孢子梗頂端產生,單生或簇生,淡黃色至黃褐色,形態(tài)多樣,為短棍形、梨形、長橢圓形等。1~4個橫膈膜,0~3個縱、斜膈膜,大小多在(30~70) μm×(15~25) μm,多數(shù)頂端具喙,喙寬約5 μm。

注:a.培養(yǎng)7 d時菌落背面形態(tài);b.培養(yǎng)7 d時菌落正面形態(tài)

圖2 馬鈴薯早疫病“mls1”分生孢子形態(tài)

2.2 病原菌致病性將分離純化后得到的馬鈴薯病原菌“mls1”菌株的分生孢子懸浮液接種于馬鈴薯健康離體葉片上,25 ℃恒溫保濕光照培養(yǎng),約4 d,接種“mls1”菌株的葉片出現(xiàn)典型的同心輪紋癥狀,空白對照無癥狀。對接種后表現(xiàn)典型早疫病癥狀的馬鈴薯病斑進行再分離、純化,得到與原菌株一致的病原菌。依據柯赫氏法則,證實標記為“mls1”的原接種菌株為馬鈴薯早疫病的病原菌。

2.3 病原菌rDNA-ITS 序列鑒定利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mls1”基因組DNA,如圖3所示,馬鈴薯早疫病菌基因組DNA大小約在5 000 bp,無降解,無污染。所提DNA經超微量分光光度計Thermo NanoDrop 2000定量到30 ng/μL,備用。利用真菌核糖體rDNA轉錄間隔區(qū)( ITS) PCR 擴增的通用引物 ITS1和ITS4對提取的真菌總DNA進行PCR擴增,在早疫病病原菌基因組DNA中擴增出1條540 bp左右的片段。PCR產物委托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測序,結果表明,病原菌“mls1”的rDNA-ITS區(qū)大小為542 bp,將該序列與GenBank中已登錄序列進行Blast比對。如圖4所示,該菌ITS序列與鏈格孢屬Alternaria同源性高,為100%,結合形態(tài)特性確定該病原菌為鏈格孢屬真菌。

圖3 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mls1”基因組DNA(a)和ITS區(qū)PCR擴增產物(b)

圖4 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ITS序列Blast比對結果

2.4 不同品種馬鈴薯早疫病抗性接種鑒定溫室對12個馬鈴薯品種早疫病抗性接種鑒定,發(fā)現(xiàn)接種后3 d馬鈴薯葉片開始出現(xiàn)發(fā)病點,之后病斑開始擴展,約7 d形成輪紋狀病斑,部分葉片干枯,之后發(fā)病進展緩慢。在供試的12個馬鈴薯品種中,僅“中薯3號”病情指數(shù)為23.44,依據抗病性評價標準可知,其對早疫病抗性評價是中抗。除“中薯3號”外,其余品種均是早疫病抗性品種,其中“荷蘭15”發(fā)病率和病情指數(shù)最高(表1)。

表1 不同馬鈴薯品種抗病性接種鑒定

3 結論與討論

馬鈴薯早疫病在內蒙古馬鈴薯主產區(qū)是常發(fā)病害,尤其夏季雨熱同期發(fā)病較重,可侵染塊莖,對馬鈴薯產量造成一定影響[13-15]。該研究利用rDNA-ITS 序列鑒定,將所分離馬鈴薯早疫病菌株鑒定到鏈格孢屬(Alternaria),未鑒定到種,這與已有報道類似[16-17],下一步需設計特異性引物,再次進行鑒定。

同時,接種鑒定了包頭地區(qū)一些市場栽培品種對早疫病的抗性,其中“中薯3號”屬于中抗品種,其余屬于抗性品種,在抗性品種中“荷蘭15號”病情指數(shù)最高。趙艷群等[18]對部分馬鈴薯品種的早疫病田間抗性進行評價,其中“中薯3號”同為中抗品種,但病情指數(shù)高于該試驗。Stewart等[19]以14個基因型馬鈴薯為試材,對其早疫病抗性進行了評價,認為溫室接種鑒定和田間自然發(fā)病抗性鑒定結果一致。梁偉伶[20]對部分馬鈴薯品種進行了田間抗性鑒定和接種鑒定,評價結果略有不同。

猜你喜歡
分生孢子病斑抗性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發(fā)率測定方法探索
一個控制超強電離輻射抗性開關基因的研究進展
改進自適應分水嶺方法分割棉花葉部粘連病斑
一種桑輪紋病病葉發(fā)病程度的評價指數(shù)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誘導方法探索
9種藥劑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試驗研究
甲基對硫磷抗性菌的篩選及特性研究
甜玉米常見病害的抗性鑒定及防治
中國果菜(2016年9期)2016-03-01 01:28:44
用于黃瓜白粉病抗性鑒定的InDel標記
中國蔬菜(2015年9期)2015-12-21 13:04:40
香梨樹腐爛病菌分生孢子獲取方法及萌發(fā)條件的研究
阿拉尔市| 互助| 九江市| 梓潼县| 上高县| 桐柏县| 宽甸| 宜都市| 广灵县| 渝北区| 邮箱| 大安市| 定陶县| 商洛市| 鄂托克前旗| 高台县| 武清区| 永春县| 德庆县| 连平县| 象山县| 延吉市| 台州市| 五原县| 吉木乃县| 巫山县| 新密市| 句容市| 和政县| 新蔡县| 房产| 晋江市| 白水县| 年辖:市辖区| 肇源县| 汝州市| 普格县| 丽江市| 应用必备| 佳木斯市|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