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教|任麗芳 評析|薛 輝
師:同學們,在五年級時我們學過提高閱讀速度的策略。通過一年多來的課內外閱讀,你形成了哪些提高閱讀速度的小妙招呢?誰愿意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讀一篇文章時一定要全神貫注地讀,不回讀,才能提高閱讀速度。
生:要學會抓住每個部分的關鍵詞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樣我們才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
生:為了提高閱讀速度,有時遇到不認識的詞語可以先跳過去讀。等后面有時間、有機會再去認識和積累新的詞句。
生:我還想補充一下,有時可以根據任務跳讀,快速瀏覽需要的段落進行閱讀,這樣就能很快提取我們需要的信息。
生:還有一點,我們在閱讀時要擴大視線范圍,不能一個字一個字地讀,就像古人所說的“一目十行”。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通過實踐,大家對如何提高閱讀速度都有了自己的體會。我們知道,提高閱讀速度并不是提倡大家在閱讀的時候走馬觀花,而是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活躍的思維參與,再加上一些小竅門,這樣,才能真正提高閱讀效率。
師:今天就來考驗一下大家的速讀水平。(板貼:速讀)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一位出生在我們無錫的作家——范錫林,他寫過不少兒童文學作品。今天我們要讀的就是他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竹節(jié)人》,跟老師一起寫課題。
(師板書,生書寫。)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紙,給你4 分半鐘時間默讀,看能否讀完課文,并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讀完后抬頭看屏幕,確認你花了多長時間。開始?。c時間播放器)
師:第一遍讀完后,想想主要內容,哪里想不起來可以再讀一讀課文。
(生自讀)
師:(巡視)有的同學習慣很好,標上小節(jié)號再讀。
師:讀完課文的請舉手,請問你花了多長時間?
生:我第一遍花了2 分30 秒,然后回憶了下課文內容,發(fā)現中間部分記不大清,又返回看了一下。但是也在4 分鐘之內看完了。
師:你呢?
生:我看完課文花了3 分10 秒,看完后還把主要內容批注了一下。
生:我用2 分50 秒看完了課文,然后在腦子里想了一下主要內容,又返回瀏覽了一遍課文,把一些生動的新詞畫了下來。
師:不錯,你們都達到了每分鐘默讀不少于300 字的水平。而且還都能邊讀邊關注課文的主要內容。那誰能用簡潔的語言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生:課文首先講“我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迷上了斗竹節(jié)人,然后介紹竹節(jié)人是怎么做的。
師:等等。如果把你剛才的這番表達濃縮成短語,可以說先寫了——
生:迷竹節(jié)人,做竹節(jié)人。
師:刪除次要的,還可以精簡為——
生:做竹節(jié)人。因為迷竹節(jié)人就像課文的一個引子,可以刪除。
師:好!那你能用這樣的格式繼續(xù)說說課文接下來講了什么嗎?
生:接下來講玩竹節(jié)人,然后竹節(jié)人被收了,最后我們看見老師玩竹節(jié)人。
生:我想幫他再完善一下。我覺得竹節(jié)人被收,可以說成收竹節(jié)人,最后也可以說成是玩竹節(jié)人,只是后面兩個主語都是老師。
師:你發(fā)現了,同樣是玩竹節(jié)人,前面是孩子,后面是老師,但同樣都是快樂的。
生:我覺得后面兩部分從“我們”的角度還可以說成是失竹節(jié)人、找竹節(jié)人。
師:你們不僅讀得快,而且很會概括??磥砗芏嗤瑢W都掌握了通過速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本領。
師:但是本文的閱讀又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呢?觀察一下課文前后的提示,再聯系單元扉頁上的要求,說說你的發(fā)現。
生:要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關注不同的內容,采用適當的閱讀方法。
師:課文可以有哪些閱讀目的呢?你們發(fā)現了嗎?一起讀。
(生齊讀學習任務)
師:你們對哪個任務最感興趣呢?
生:第一個。
師:被我猜中了,寫玩具制作指南通常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板貼:寫指南)
師:在完成這個學習任務之前,有位小朋友給了大家一條建議,請你來讀一讀。
生:為完成“寫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別人玩玩具”這個任務,可以先快速讀全文,找到相關內容,再仔細讀。
師:你從她的介紹中學到了什么?
生:先速讀找到相關部分,再仔細讀,把有用的信息提取出來,再根據任務要求組合一下。
(師板書:定位—提取—整理)
師:那么,根據要求,你們要教制作、教玩法?,F在憑你們的記憶快速定位文中哪里是寫制作方法,哪里是寫基本玩法。
生:第3 自然段寫制作方法。
生:第8、9 自然段寫基本玩法。
師:就請剛才兩位同學來讀讀這兩部分課文。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這兩部分,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當你知道了竹節(jié)人的做法和玩法后,就用寫指南的形式告訴大家吧。同桌分別把制作流程和玩法介紹寫在便利貼上,合作完成一份指南。
(生在便利貼上書寫)
師:有的同學知道把有用的信息先畫下來,然后再整理。第8、9 自然段的描寫比較多,怎樣抓住玩法的主要信息,排除干擾信息呢?要仔細想一想。
師:哪對同桌愿意上來交流一下?
生:同學們,我來向大家介紹一下竹節(jié)人的制作方法。
生:我介紹玩法。
生:同學們,其實制作一個竹節(jié)人并不困難。第一步,找到一根廢舊的毛筆桿……
師:聽了他的介紹,是否就會做了呢?
生:他是分條把竹節(jié)人的做法講清楚了,但是,最好像我們的課文一樣再加一點配圖,圖文對照,看的人就一目了然了。(展示自己的作品)
師:你們很智慧,善于向課文學習。瞧,根據你們的指南,一個竹節(jié)人就做好了。(出示竹節(jié)人)接下來,你們邊演示邊介紹玩法,怎么樣?
生:竹節(jié)人可好玩了。把穿著竹節(jié)人的線嵌入到課桌縫隙里……
師:通過他邊演示邊介紹,你們明確了竹節(jié)人的基本玩法了嗎?掌聲送給這對同桌。
師:同學們,想一想剛才我們?yōu)榱藢懼改希窃趺醋x文章的呢?
生:先定位,再提取信息,最后整理信息。
師:對啊,這就是信息提取式的閱讀。
師:接下來我們要“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板貼:品樂趣)又采用怎樣的閱讀方法呢?先來聽聽小伙伴的建議。
(生齊讀)
師:孩子們投入地做竹節(jié)人、玩竹節(jié)人,我們也應該投入地讀一讀,選擇你覺得有樂趣的語段放聲讀一讀,有感受就和同桌交流交流。
生:我們覺得大家為了讓自己的竹節(jié)人顯得更威風更氣派,給竹節(jié)人各種各樣的裝扮,特別有趣。
師:是不是有很多同學對這部分感興趣?誰來讀讀咱們裝扮的竹節(jié)人,想裝扮成孫悟空的來讀——
(一生讀第11 自然段)
師:“金鉤大王”在哪里?
(一生讀第12 自然段)
師:還有一段我們一起讀。說說你取的名號是什么。
生:蜀漢戰(zhàn)神。
師:你呢?
生:曹魏克星。
師: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竹節(jié)人裝扮成心中的英雄。那你們再看看這些句式,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第一、二句句式相似,第三句有了變化,避免重復。
師:你們也能像這樣來說說你想裝扮的竹節(jié)人嗎?
(生仿說)
師:剛才我們細細品評文字,發(fā)揮想象,一個個個性鮮明的竹節(jié)人仿佛就出現在我們眼前了,讓我們感受到了創(chuàng)造的樂趣。還有讓你們覺得有趣的地方嗎?
生:作者在寫斗竹節(jié)人的時候十分夸張,很富有想象力。比如第14、15 自然段,破課桌儼然一個叱咤風云的古戰(zhàn)場。我還等著看一場精彩大戰(zhàn)的上演呢!沒想到那個看似威風凜凜的竹節(jié)人外強中干,鬧了個烏龍,真是好笑。
師:你看這位同學讀進文字里面去了,而且他還跟大家分享了他讀這兩段文字的情感變化,從滿懷期待到意外搞笑。能請你再讀一讀,把你的情感變化讀出來嗎?
(生朗讀第14、15 自然段)
師:我們要像這位同學一樣進入課文的情境,發(fā)揮想象,體會出情感的變化,才能感受到玩的樂趣。再來看看接下來的文字。
師:男生讀“黑虎掏心”部分,女生讀“咚鏘”部分。
師:讀著這段文字的時候,你的心情怎樣?
生:很緊張。我仿佛看到了兩個竹節(jié)人在激烈地打斗,他們都使出了自己的絕招。周圍有很多觀眾在喝彩,在給他們打節(jié)奏助威。
師:你呢?
生:很激動。我感覺我的竹節(jié)人正在戰(zhàn)場上搏斗,對方上攻,我方就來一招黑虎掏心;對方倒下,我方再來一招泰山壓頂。終于把敵人打倒在地,周圍的小伙伴們都在喊“加油,加油”。
師:看啊!同學們發(fā)揮想象、調動情感,就從這精練的、富有節(jié)奏感的文字中看到了豐富的畫面,體會到了無窮的樂趣。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師:同學們,剛才你們從竹節(jié)人的創(chuàng)意裝扮和竹節(jié)人的夸張打斗中感受到了樂趣,可是你們要知道這竹節(jié)人就是我們自己做的小玩具??!引讀——
(生齊讀第1、2 自然段)
師:這叱咤風云的戰(zhàn)場實際上就是幾張破課桌??!引讀——
(生齊讀第5、6 自然段)
師:讀到這里,你明白這傳統的玩具為什么會給人帶來無窮的樂趣了嗎?
生:因為這些孩子富有童心,而且富有智慧,用自己的雙手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創(chuàng)造了生活的樂趣。
生:因為只有充滿情趣的人才能體會到簡單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后面還寫到了竹節(jié)人被老師收走了,老師也在津津有味地玩,說明這個老師也不古板,而是非常可愛的,也說明竹節(jié)人不光孩子喜歡,大人也喜歡,每一個擁有童心的人都會喜歡玩。
師:是啊,童心之樂、智慧之趣充盈在文字中,讓我們感受到了童年別樣的樂趣。同學們,跟剛才制作指南不同,這次體會傳統玩具帶給人們的樂趣,我們是怎么讀的呢?
生:我們要走進文字里面,想象畫面,甚至好像跟著他們一起做竹節(jié)人,一起玩竹節(jié)人,就能體會出玩竹節(jié)人的樂趣。
生:我覺得還要去品一品課文的語言,不能快速讀過去知道意思就算了??梢砸槐楸槔首x,感受里面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體會一下這樣寫好在哪里。
生:有的時候還需要前后文聯系起來思考一下,看作者是怎么把看似不起眼的事物寫得那樣生動有趣的。
師:這幾位同學把自己閱讀的體會很好地表達了出來。古人講披文入情,就是要我們學會進入文字所構筑的情境中,發(fā)揮想象、調動情感,和作者一起歡喜、一起緊張、一起遺憾,這就叫產生共鳴。當然更高層次的讀者,就像剛才那位同學說的,還會品鑒文章的語言,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這種閱讀方法我們稱為文學欣賞式閱讀。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不同的閱讀目的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讀。那么任務3 又該采用怎樣的閱讀策略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
師:竹節(jié)人這種玩具跨越時代,魅力無窮,至今仍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樂趣。來看一條小視頻,一位小朋友的課桌上也出現了種種創(chuàng)意竹節(jié)人。課后請同學們也設計出自己的心目中的竹節(jié)人英雄,用指南或小視頻的方式來呈現制作方法。
師:文中出現了很多四字詞語和生動語句,不完全理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查查字典,然后把它們積累下來,靈活運用到你們創(chuàng)作的竹節(jié)人爭霸賽的解說中去。
我們可以從《竹節(jié)人》(第一課時)教學中窺見“雙線組元”視域下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策略。
作為統編本教材中最后出現的四個閱讀策略單元之一,本單元要讓學生建立起“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選擇相匹配的閱讀方法”的大概念。上課伊始,任老師進行了閱讀策略單元閱讀經驗的喚起和勾連,將對已經學過的速讀策略的實踐檢測與閱讀新課文《竹節(jié)人》把握主要內容的目標融合起來,其實也滲透了把握文章概要可以采用速讀法的意識,這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高度關聯的。接著,圍繞“寫竹節(jié)人制作指南”和“體會傳統玩具給人們帶來的樂趣”兩大學習任務,引領學生經歷“信息提取式”閱讀和“文學欣賞式”閱讀的過程,幫助學生逐步形成“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關注不同的內容,采用適當的閱讀方法”的閱讀策略。整個教學過程打破了語文教學的一般程式,緊緊圍繞對閱讀策略的需求喚起、深度實踐、體驗類比、反思總結而展開,充分體現出策略單元的教學獨特性。
閱讀策略單元的教學往往會出現的最大問題在于“把方法當成知識教”,要么將策略作為知識附加于文本內容的學習之上,要么對策略進行機械訓練獲得策略掌握的假象。策略是在主動尋求、嘗試發(fā)現,不斷理性思考、調整完善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習得的,離開真實的問題情境和策略需求,離開切身的實踐反思和多重遷移,不觸及學習者元認知心理層面,策略將無從獲得。在本課教學中,任老師總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學習要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推進教學,讓學生在支架的啟發(fā)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又通過群體學習記憶的匯聚、提煉,揭示閱讀方法,借助概念幫助學生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對閱讀策略的認知。任老師還善于針對不同的學習任務營造不同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鮮明地感受到閱讀過程體驗的不同,在感覺的對比中發(fā)現閱讀策略與學習任務的適配性。
閱讀策略是本單元教學的核心,但不能涵蓋單元整體教學的所有目標。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文化、語言、思維、審美的綜合提升呢?任老師巧妙地采用了“以一帶多”“一舉多得”的教學策略,在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過程中提取了信息、理順了思路、進行了鑒賞、學習了表達、體驗了樂趣,最終也習得了方法。作為本單元教學的“定篇”,這個課時對閱讀策略的學習進行了精心的過程設計和精到的點撥指導,體現出單元整體教學“教結構”時“緩進”的節(jié)奏,有助于為閱讀策略的后續(xù)學習積累豐富的經驗,為后面“用結構”時的“變速”和“變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從單元整體教學的長程來看,學生始終是在當下學習的元素融合和前后學習的結構融通中實現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