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 蕙,唐 詩*,邢藝璇,尤昭玲*,游 卉,劉未艾,趙行平
(1.澳門科技大學,澳門 999078;2.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5;3.湖南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07;4.中南大學湘雅三醫(yī)院,湖南 長沙 410013)
宮腔粘連(intrauterine adhesion, IUA)因宮腔環(huán)境不良,內膜容受性受損,流產率、早產率極高,一旦行清宮術,再次發(fā)生IUA 可能性大,再次行IUA 分離術(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 TCRA)難度大且預后不良。 因此,尤昭玲教授認為這是一類“嚴重影響婦女生殖健康與安全的重大生殖疾病”,臨床常見IUA 患者存在血栓前狀態(tài)(pre-thrombotic state, PTS)、易栓癥等血流改變,影響孕育的成敗。 IUA 患者一旦發(fā)生胚胎停育、 清宮, 再次發(fā)生IUA 風險及程度必然增加, 這對再次生育能力產生巨大破壞。因此,盡早介入IUA 保胎是保護IUA患者生育能力的重大舉措。 目前,西醫(yī)并無IUA 的專病保胎指南及專家共識,筆者系第二屆全國名中醫(yī),現(xiàn)總結尤昭玲教授基于其“尤氏納胎論”所擬定的IUA患者妊娠后“易栓狀態(tài)”的安胎中醫(yī)證治理念與策略。
IUA 多由人工流產手術、診斷性刮宮等宮腔操作后導致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子宮內膜容受性受損,導致胚胎黏附、發(fā)育障礙,進而發(fā)為復發(fā)性流產(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RSA 是指連續(xù)性發(fā)生2 次或以上,在妊娠≤28 周,胎兒體質量≤1000 g 時發(fā)生妊娠失敗、胚胎丟失[1-2],RSA 是IUA 患者常見的不良妊娠結局, 也進一步嚴重損害其生育能力及安全,是一種嚴重影響婦女生育率的高發(fā)病,而PTS 導致的胎盤微循環(huán)障礙可能是IUA患者合并RSA 的重要因素。
PTS 即易栓癥,提示孕產婦存在先天性或獲得性循環(huán)血液高凝狀態(tài)趨勢[3],楊春年等[4]研究發(fā)現(xiàn),PTS 是RSA 的高危因素,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凝血-抗凝功能失調,均有可能導致子宮內膜、胚胎或母胎界面處的微循環(huán)血流改變,可致局部微小血栓形成,血供障礙,繼而出現(xiàn)早孕期流產,妊娠中晚期發(fā)生胎兒宮內發(fā)育受限、胎盤植入、子癇、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結局[5]。 PTS 分為獲得性PTS 和遺傳性PTS[6],獲得性PTS 主要包括:抗磷脂綜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獲得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及其他引起高凝的疾病[7];遺傳性PTS 包括凝血因子缺陷或基因突變、遺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抗凝蛋白缺陷、異常纖維蛋白血癥等[8]。
目前,PTS 合并RSA 的治療,使用抗凝和/或抗血小板是主要治療方法,常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和/或低分子阿司匹林(low dose aspirin, LDA, LDA≤100 mg/d),必要時聯(lián)合華法林治療[9]。 而無凝血功能異常的反復流產、反復生化妊娠、反復種植失敗患者目前尚無證據(jù)支持使用LMWH 等能有效增加活產率。臨床上應該嚴格遵守用藥準則,避免超適應癥、超劑量使用[5]。
尤昭玲教授認為,經陰道三維超聲(three-dimensional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3D-TVS)是IUA診斷及療效評估的最簡便而精準的手段,對比宮腔鏡檢查,3D-TVS 更具臨床意義[10]。宮內膜血供、血灌是3D-TVS 下明確影響IUA 手術難度的預后指標,對子宮內膜容受性有臨床指導意義[11]:在著床窗口期(月經周期第17~22 天)表現(xiàn)為子宮動脈血流阻力增高——子宮動脈搏動指數(shù)(pulsatility index, PI)>2.8,和(或)子宮動脈阻力指數(shù)(resistance index, RI)>0.8,和(或)收縮壓/舒張壓(systolic/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D)>5.5,和(或)舒張期血流缺失,子宮肌層及盆腔靜脈曲張,進而表現(xiàn)為內膜及內膜下血流分布不良、內膜血管支數(shù)少,以上均提示子宮動脈阻力增大,而子宮動脈分配滋養(yǎng)子宮內膜的螺旋分支灌注不足,靜脈回流不暢。參照中醫(yī)體質辨析,與“血瘀質”同中存異,尤昭玲教授將之稱為“易栓質”,結合IUA 病史,該類IUA 易栓質患者在生殖方面表現(xiàn)為盆腔微循環(huán)不暢,子宮內膜供血、供氧不足,子宮內膜容受性受損,妊娠率低。隨著胚胎發(fā)育,由于胚胎與內膜黏附失固,胎盤與宮腔內膜面連接異常,母胎循環(huán)障礙,故趨于發(fā)生晚期流產、早產、胎盤植入等產科并發(fā)癥[12]。
中醫(yī)古籍無IUA 的記載,但根據(jù)其發(fā)病可知,此病系外來的金刃損傷,胞宮絡脈受損所致。胞脈是胞宮、胞膜上的滋養(yǎng)血管,是胞絡的細小分支,可與現(xiàn)代醫(yī)學的子宮內膜螺旋動脈對應,系子宮動脈的5 級細小終末支。胞脈極細極柔,故當全身氣血運行不暢時,胞脈首當其沖,易瘀易滯。病位在胞宮脈絡,病性虛實兼夾。 易栓質是尤昭玲教授根據(jù)現(xiàn)代血栓概念,結合3D-TVS 下IUA 患者的內膜血流狀態(tài)所提出的一類女性體質,它有別于傳統(tǒng)體質分類中的血瘀質。 氣虛、氣滯、寒凝、熱邪均能導致血行不暢,血不循經。易栓質是針對細小絡脈未成之瘀在女性體內而言,在此涉及胞宮。 辨古識今,尤昭玲教授根據(jù)病因病機,認為IUA 患者多呈易栓質,易栓體質者妊娠后因自主激活凝血-血栓機制,極易引起血液高凝狀態(tài)或血栓形成;中醫(yī)學認為,脈為血之道,瘀血內阻,血不循經而溢出脈外,離經之血即是瘀,既是病理產物又是新生病因,加重原有瘀血。故在中醫(yī)九大體質辨識中提出婦科特殊的“易栓質”,對應現(xiàn)代醫(yī)學的PTS、易栓癥等血流動力學及凝血改變對妊娠的影響。
中醫(yī)學對RSA 的闡述始見于《產經》[13],稱之為“數(shù)落胎”,后宋代陳自明首先提出“數(shù)墮胎”概念。宋代齊仲甫在《女科百問》[14]一書中記載其發(fā)病特點:“妊娠三月,曾經墮胎,至其月日復墮胎者何也?答曰:子藏為風冷所乘,致虧營衛(wèi),不能蔭養(yǎng)其胎,故數(shù)墮也。假令妊娠三月則胎墮。后雖再有妊,至其月日,仍前犯之,所以復墮也。 ”其后眾多醫(yī)家均對該病提出不同的病因病機闡述以及治則治法。 清代醫(yī)家吳謙,在《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決》[15]中提出“數(shù)墮胎則謂之滑胎”,故目前中醫(yī)將其病名統(tǒng)一為“滑胎”。 針對滑胎一病,眾多醫(yī)家就“治未病”思想提出防治方法,如清代醫(yī)家陳毅庵,在《胎產秘書》一書中道:“半產多在三五七個月,如前次在幾個月墮者,后必如期復然。 故當追算,前在三個月墮者,即于未墮半月前……預先服藥,方保平安。 ”尤昭玲教授認為,解剖、免疫、凝血障礙等引起的RSA,均為病因的體現(xiàn)。 其病機最終歸結于多種疾病共同導致子宮內膜容受性低下,引起胚胎著床障礙,發(fā)為流產[16-17]。中醫(yī)學認為,脾為中土,能包容納附,將胞膜比喻為肥沃的土地,能接納胚胎并使之黏附、生根發(fā)芽。 只有物質基礎充足的胞膜,方能正常完成其行經、懷孕育胎功能;當胞脈瘀滯不暢,無法正常運輸營養(yǎng)物質,滋養(yǎng)胞膜,胞膜失養(yǎng),容納之力匱乏,胚胎難以著床,或致已著床者胚胎流失,則發(fā)墮胎、滑胎[18]。
易栓質常見于IUA 患者,但亦存在于其他出血性疾病進程中,可見于剖宮產后子宮憩室、多囊卵巢綜合征、子宮腺肌癥、子宮內膜息肉等已發(fā)生異常出血的疾病患者。
尤昭玲教授尤重望診[19],結合相關輔助檢查的認識,總結IUA 易栓質患者具有以下臨床特征。
總體特征:以月經量少、流產、不孕等胞宮失藏表現(xiàn)為主要特征。
形體特征:胖瘦均見。
常見表現(xiàn):月經量少,不孕,妊娠時陰道流血,或出現(xiàn)宮腔內積血,反復流產,早產等。 口干不喜飲,面色黯淡,唇色紫暗且可見唇周“烏線”,雙手大魚際色紫暗,舌色絳或舌質瘀斑、瘀點或見舌底靜脈曲張,脈細澀。
輔助檢查:無論血液凝血功能、血流動力學等檢測中是否出現(xiàn)明顯異常,3D-TVS 輔助診斷下,除了子宮內膜異常聲像外,往往伴有子宮動脈阻力升高,尤其在著床窗口期(月經周期第17~21 天)PI>2.8 和/或RI>0.8 和/或S/D>5.5 和/或舒張期血流缺失, 內膜及內膜下血流低于2 級, 子宮肌層、 盆腔靜脈曲張等;在妊娠后常出現(xiàn)高于正常程度的D-二聚體等凝血指標異常增高。
心理特征:易焦慮、抑郁。
發(fā)病傾向:易發(fā)為血栓或出血類疾病。
對外界環(huán)境適應能力:不耐寒熱。
尤昭玲教授認為,著床與妊娠先后緊鄰,卻又為截然不同的兩個過程,將兩個階段比作胚胎在宮內“安營”“扎寨”[20]。 子宮內膜與胚胎的關系是相互維系的,優(yōu)質的胚胎擇址著床,此時子宮內膜適時開窗納胚,子宮內膜能“容”、能“受”,方可完成胚胎的黏附、植入,即為“納胎論”的中心思想。以此理論為據(jù),結合胚胎著床的時間節(jié)點與臟腑經絡流注節(jié)律,提出“二步安胎”的臨床治療思路與方法:分別在排卵后-著床前以及著床后-妊娠階段運用以中醫(yī)、針灸等方法切入干預,以助子宮內膜納精育胚,促胚胎著床發(fā)育。 由于IUA 易栓質患者內膜容受性受損,受精卵黏附、植入,母胎界面的構建及胚胎的發(fā)育過程存在一定的障礙,可能引起著床障礙、流產、早產的風險增高[21]?!耙虬l(fā)知受”,提前介入該類患者的妊娠過程,對其孕育的成功與安全有重要意義。
3.1.1 排卵后-著床前 此階段胚有形而胎未成?!端貑枴び駲C真藏論》云:“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倍钢魇芗{,脾主運化,后天之氣血精津生則能培其損,同時沖任的功能貫穿婦科生理,“沖為血海,任主胞胎”,而沖任隸屬陽明,沖任調暢亦依賴脾胃功能。女子胞屬奇恒之腑,地氣所生,藏而不瀉,即沖任調,內膜氣血充盛,則精胚得以攝、納、托、養(yǎng);結合現(xiàn)代理論,當子宮內膜“開窗納胚”之時,子宮內膜準備充足則能讓胚胎緊密黏附。 故治療上以補脾培后天為主,滋腎固先天為輔。
3.1.2 著床后-妊娠 此時胎元已成。 《素問·奇病論》云:“胞絡者,系于腎。 ”《邯鄲遺稿·妊娠》云:“兩腎之中,水火之屬,沖任之根,胎元之所系。 ”胎元附于子宮內膜,在腎陽的溫煦下,腎氣固澀胎元,依賴胞絡上輸之腎精以滋養(yǎng)之。 此時以腎中精氣與胞絡之維系,以系、固、舉、育胎元,脾胃健運保后天資先天。 故治療上以滋腎固精為主,補脾健運為輔。
對于IUA 易栓質的保胎治療以安胎為首舉,把握中西醫(yī)病因病機,知損何患,以治為培。 尤昭玲教授認為,臨床上對于該類容易引起RSA 的疾病,必須將保胎前移至著床期前,胞膜能容,精胚乃附,胎元始固。 而根據(jù)臟腑的生理特點,脾為中土,為萬物之本;腎藏精,為封藏之本,二者分別在孕育的先后階段起主導地位。
易栓質提示臨證趨勢而未轉化為病理狀態(tài),符合中醫(yī)“治未病”理論,預培其損,以治為培。 治,即治理管理,即未形成PTS 以前,預防高凝狀態(tài)的形成;精胚未附,而先安其營。 高凝狀態(tài)已成,注意防治其所引發(fā)的不良妊娠結局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胎元著床,即扎其寨。 具體治則為未妊娠前治以宣絡散瘀,調經療疾治其本;已妊娠治以補腎健脾,理絡安胎中其標。
3.2.1 內外合治,內調為先 根據(jù)中醫(yī)理論,脈絡瘀阻,血流不暢則血不循經,逸于脈外以致出血,故IUA 患者妊娠后易發(fā)胎漏、宮腔內積血,一旦出血觸發(fā)凝血機制便致血液高凝。 尤昭玲教授在臨床上經歷數(shù)十年反復分析、修正、遴選,凝煉出中藥湯劑以及藥膳食療煲,針對IUA 易栓質患者著床期以及妊娠后,予以不同治療管理方案,其中理絡之法貫穿納胎、安胎始終。
(1)著床期:自然受孕患者,在同房后第6 天煎服著床煲;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在移植胚胎第1天開始連服中藥著床方10~12 劑,移植第2、5/7 天各服著床煲1 個。
尤氏著床方藥物組成:黃芪15 g,人參花10 g,白術15 g,山藥15 g,石蓮子15 g,桑寄生10 g,山茱萸10 g,陳皮10 g,三七花3 g,胎菊花5 g 等。功效:益氣健脾,納胚固胎。 腹脹滿者加陳皮、大腹皮;腰骶酸痛者加續(xù)斷、菟絲子,隨癥治之。
尤氏著床煲藥物組成:人參花、山藥、蓮子、石斛、三七花、百合等。 功效:暖宮養(yǎng)膜,開窗納胚。
此階段用藥主要以黃芪、白術、山藥、陳皮等健脾益氣之品,脾氣健運則氣血足,內膜得以濡養(yǎng);輔以桑寄生、山茱萸等補腎澀精;佐以胎菊花、三七花,配合人參花補氣兼能行氣理絡。
(2)妊娠期:自然受孕或試管移植著床成功,確定臨床妊娠后,針對易栓質,擬養(yǎng)胎方10 劑,養(yǎng)胎煲3 個,再據(jù)臨床癥狀、體征以及相關檢查化驗結果臨證加減。
尤氏養(yǎng)胎方藥物組成:人參花10 g,白術10 g,桑寄生15 g,菟絲子15 g,蓮須9 g,胎菊花5 g,山茱萸10 g,續(xù)斷10 g,桑葉10 g 等。 功效:補腎益氣,理絡安胎。 陰道流血者加墨旱蓮、烏梅炭等;惡心欲嘔者,加枇杷葉、姜竹茹;口干苦,有熱者,加黃芩、葛根,隨癥治之。
尤氏養(yǎng)胎煲藥物組成:人參花、黃芪、胎菊花、石斛、梅花、百合花等。 功效:益氣安胎,輕宣理絡。
胚胎著床后,此階段用藥主要以桑寄生、菟絲子、山茱萸等固腎澀精;輔以白術、人參花等健脾益氣以后天資先天;佐以胎菊花、桑葉、梅花等,人參花引氣入血,輕宣理絡,以暢沖任、安胎元。
3.2.2 經脈流注,耳穴相助 耳穴是人體全息臟腑在耳郭上的體現(xiàn),通過刺激耳穴可以激活調控對應經絡臟腑的氣血。 耳穴具有相對安全性,即便備孕期、妊娠期也能謹慎辨證施治而無墮胎之恐。
《素問·五藏生成》云:“諸血者,皆屬于心。 ”《格致余論·陽有余陰不足論》云:“司疏泄者,肝也。 ”心統(tǒng)血主血脈,脈為血之腑;肝用氣主疏泄,氣為血之帥,因此,心、肝是全身血氣流通之關鍵臟腑。皮質下系生殖軸調控中腦的體現(xiàn),其激活起到對下游靶點的調控作用,心腦共為神明之腑,心之血脈傷可及于腦;腦之神明傷可損血脈。 因此,心與皮質下取穴可體現(xiàn)“心腦同治”[22]在婦科生殖領域中的應用。 子宮穴確定病位,在全身氣機調暢前提下,保證沖任胞脈胞絡之調暢。 因此,尤昭玲教授選取心、肝、皮質下、子宮,為IUA 易栓質耳穴治療的基本選穴。
盧某,女,32 歲。初診:2021 年4 月25 日。 反復流產4 年,TCRA 術后要求調理備孕。孕3 產0,現(xiàn)病史:于2017 年3 月、2020 年1 月自然受孕至8 周,因稽留流產行清宮術;2020 年11 月自然受孕16 周胚胎停育,行引產并清宮術。最后1 次胚胎染色體檢測:13 號染色體平衡易位;夫妻雙方染色體檢測正常。因清宮術后月經量減少,2021 年4 月20 日至當?shù)匦袑m腔鏡檢查提示輕度IUA,予以電切分離+球囊置入,醫(yī)生囑次月盡快備孕,遂至尤昭玲教授門診求診。 月經周期、經期規(guī)律(3~5 d/28 d),末次月經2021 年4 月6 日,經量較前次妊娠前減少2/3 以上,色暗,夾有小血塊,無痛經。納寐可,二便調。唇周烏線,舌暗,苔白,脈細澀。 輔助檢查:3D-TVS(月經周期第20天)內膜連續(xù)性欠佳,內膜偏?。?.5 mm);宮角距27 mm,雙側宮角及開口尚清晰,結合帶+整體不均勻;子宮內膜血流1 級,2 支血管,子宮內膜可見微弱蠕動,雙側子宮動脈舒張期血流部分缺失。雙側卵泡6~7 個。 西醫(yī)診斷:(1)IUA 術后;(2)RSA。中醫(yī)診斷:月經過少(胞絡虛瘀,肝腎不足證)。 治法:疏肝理絡,行血通經。 治療方案:(1)予以調經方加減14 劑:黃芪12 g,人參花10 g,白術10 g,金銀花6 g,澤蘭10 g,澤瀉10 g,益母草10 g,馬鞭草10 g,連翹10 g,三七花6 g。 日1 劑,水煎煮,分兩次飯后1 h 溫服。 (2)養(yǎng)膜糕1 盒,每天2 次,每次1 片。
二診:2021 年5 月16 日。 末次月經2021 年5月5 日,月經量較前增加,色轉紅,無痛經,稍有小血塊。余無不適。唇周烏線較前淡化,舌暗,苔白,脈澀。今日查經陰道彩超監(jiān)測排卵:月經周期第12 天內膜8 mm,左側優(yōu)勢卵泡19 mm×17 mm。治療方案:(1)指導患者5 月17 日、5 月18 日同房。(2)著床煲1 個,5 月18 日算起,第6 天煎服。
三診:2021 年6 月10 日。 末次月經2021 年5月5 日。 昨日因停經,自行測尿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陽性。 今晨測血HCG 與孕酮(progesterone, P):HCG 4860 IU/L,P 28.6 ng/L。 確定妊娠,咽干,小便稍頻,余無明顯不適。舌暗,苔白,脈弦。治療方案:(1)禁止登高、彎腰、提重物等。 (2)養(yǎng)胎方10 劑:人參花10 g,白術10 g,桑寄生15 g,菟絲子15 g,蓮須9 g,胎菊花5 g,山茱萸10 g,續(xù)斷10 g,桑葉10 g,墨旱蓮10 g。 日1劑,水煎煮,分兩次飯后1 h 溫服。 (2)養(yǎng)胎煲3 個,隔5 天煎服1 次。 (3)密切觀察,5 天后復查HCG 與P 以及B 超。
2022 年1 月隨診,妊娠期順利,D-二聚體稍高,余凝血功能、血栓彈力圖基本正常,妊娠36 周胎兒情況良好。
按:患者行IUA 分離術后應立即備孕,但查三維彩超提示子宮內膜容受性欠佳,故術后孕前以調理子宮內膜為要,予以調經方加減。 次月月經量、色改善,子宮內膜厚度改善,子宮內膜、卵泡發(fā)育基本同步。 故排卵期后予以著床煲暖宮養(yǎng)膜,益氣納胚。確定妊娠后盡快干預保胎,予以養(yǎng)胎方、養(yǎng)胎煲,固腎安胎與理絡宣滯并舉,寓通于補。尤昭玲教授對IUA 易栓質患者妊娠的干預,體現(xiàn)在二步安胎法,以及將理絡之法貫穿妊娠前、妊娠后。 預培其損之根系知疾之患,防損傷本。
對于IUA 易栓質患者難妊娠、妊娠后易流產的常見“生殖難關”,尤昭玲教授提出應提早介入主胚著床、安胎育胎的過程,預防再次流產,必要時中西藥結合,以超過既往不良妊娠時限為第一關,后續(xù)應密切觀察。 對無明顯凝血功能障礙或血流動力學改變等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藥物用藥指征,但存在易栓狀態(tài)的孕婦,尤昭玲教授提出中醫(yī)藥內外治療方法,旨在安全有效地減少臨床不良妊娠率,增加妊娠率、活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