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晨蓉
1.活動實錄
在某一天的科學區(qū)域活動中,天天指著吸附在小黑板上的磁鐵問筆者:“老師,我可以用這個嗎?”筆者說:“當然可以?!碧焯鞆暮诎迳先∠聝蓧K圓形的磁鐵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將兩塊磁鐵相對放置,輕輕地推了一下右手邊的磁鐵,兩塊磁鐵吸附在一起,天天發(fā)出“哦”的叫聲,接著重復這一操作。第二天,天天將一塊圓形磁鐵豎立在桌上,另一只手拿另外一塊磁鐵圍繞著桌上的磁鐵不斷移動,桌上的磁鐵在磁力作用下開始左右搖擺。天天笑著說:“它在轉(zhuǎn)圈圈?!眳^(qū)域游戲結(jié)束后,筆者讓天天分享了他的游戲發(fā)現(xiàn),天天說:“我玩的時候,它們總是吸在一起,(游戲)就失敗了;它們不吸在一起,還能轉(zhuǎn)圈圈,(游戲)就成功了。”
2.案例分析
磁鐵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材料。天天通過操作和感知,發(fā)現(xiàn)兩塊磁鐵在一定的距離之內(nèi)能夠相互吸引。他連續(xù)兩天拿著磁鐵進行游戲,說明他對此感興趣。筆者鼓勵天天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游戲經(jīng)驗,以激發(fā)其他幼兒對磁鐵的興趣。
3.教學延伸
筆者將更多的磁鐵投放在科學區(qū),在班上開展了“有趣的磁鐵”主題活動。在活動中,筆者細心觀察幼兒的游戲,及時跟進,調(diào)整游戲材料,與幼兒交流游戲中存在的問題。在環(huán)境支持方面,筆者在墻面連續(xù)張貼幼兒在科學游戲中的照片,營造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氛圍。
“國際安徒生獎”頒給我,是對我文學成就的肯定,對我文學成就的肯定實際上也是對中國兒童文學成就的肯定。我一直認為,“兒童文學作家”是一個榮譽稱號,我能夠有這樣的稱號,是我一生的幸運。
1.活動實錄
在“有趣的磁鐵”科學區(qū)主題活動中,年年拿著磁鐵碰了碰電視機屏幕,又碰了碰撒落在地上的紙質(zhì)雪花片,一邊喃喃自語:“什么樣子的(材料)才能被吸???”在當天的游戲分享交流時間中,年年說:“我爸爸說磁鐵是能吸東西的,什么樣子的(材料)能被吸???”筆者說:“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想法吧。”芳芳說:“鐵的東西能吸,其他的不能。”筆者說:“我們要將你們講的記下來??墒窃趺从涗浤兀俊毙〗鹫f:“記在白紙上。”天天說:“會混在一起的?!鄙荷赫f:“可以在中間畫一條線,分開來?!惫P者說:“分開來記錄,是個好辦法。哪邊是能,哪邊是不能呢?”芳芳說:“我知道,就像我們玩游戲一樣,成功了就畫笑臉?!惫P者說:“我們投票決定?!苯?jīng)過投票,幼兒決定用笑臉和哭臉來表示該材料能否被磁鐵吸附。筆者說:“記錄方式確定了,那么,哪些物質(zhì)是磁鐵能吸的呢?”天天說:“回形針?!毙氛f:“微波爐?!惫P者根據(jù)幼兒的表述進行記錄。筆者又問:“哪些是磁鐵不能吸起來的呢?”小倩說:“木頭?!苯饘氄f:“剪刀?!狈挤挤瘩g到:“剪刀是可以的,我試過?!苯饘氄f:“不可以的?!惫P者說:“小朋友們剛剛說到的這些物質(zhì),到底能不能被磁鐵吸起來,我們要動手試試才能知道?!?/p>
2.案例分析
年年在游戲中已經(jīng)感知到磁鐵能夠產(chǎn)生磁場,具有吸引磁性物質(zhì)(如鐵、鎳等金屬)的特性。在游戲活動的分享交流階段,年年提出的問題引發(fā)了幼兒的大討論。筆者以此為契機指導幼兒設計了簡單的記錄表。
3.后續(xù)支持
筆者提供不同形狀和大小的磁鐵,并投放記錄表供幼兒做好觀察記錄。此外,筆者還將幼兒討論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在墻面環(huán)境中,并用一面空白墻來展示幼兒的操作記錄表,供幼兒互相交流。
1.活動實錄
5月28日。點點在科學區(qū)聚精會神地操作著,只見他一手拿剪刀一手拿回形針,將兩者相互靠攏碰一碰,然后拿著筆在記錄紙上記錄了操作結(jié)果。接下來,點點依次將回形針換成別的材料,用上述方式操作了一遍,并且將操作結(jié)果記錄在紙上。操作結(jié)束后,點點拿著自己的記錄紙與正在游戲的忠兒交流。游戲后的分享交流時間,點點拿著自己的記錄紙說:“回形針是能(被磁鐵)吸的,剪刀是能(被磁鐵)吸的,雪花片是不能(被磁鐵)吸的?!秉c點在表述過程中還向所有幼兒演示了一遍。
5月30日。小康在科學區(qū)游戲,時不時地走到呈現(xiàn)記錄表的墻面處觀察一番。游戲后的分享交流時間,小康拿著自己的記錄紙來到幼兒中間,面對所有幼兒說:“我發(fā)現(xiàn)磁鐵上有標記,藍色一邊是‘S’,紅色一邊是‘N’。顏色不一樣的可以吸在一起。”
6月2日。忠兒在區(qū)域游戲中手拿磁鐵,將所有回形針以及能夠被吸引的材料都吸在一個磁鐵上。然后忠兒跑到筆者面前說:“老師,你看,所有東西都吸在一起了?!惫P者說:“那還能再吸(其他東西)嗎?”忠兒說:“不知道,能吸的都被吸過來了,其他的(東西)吸不起 來了。”
2.案例分析
點點能夠按照操作要求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下來,并借助記錄紙,運用較連貫的語言將自己的操作結(jié)果與同伴分享。小康能夠關(guān)注墻面上他人所記錄的信息,并開動腦筋發(fā)現(xiàn)了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原理。忠兒通過主動探究,體驗了磁力的大小。筆者注意到,隨著幼兒的探索欲被激發(fā),科學區(qū)原有的材料已經(jīng)不能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
3.后續(xù)支持
筆者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提供了充足的回形針等,方便讓幼兒在操作中感受磁力的大小。
在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中,材料的逐漸投放顯得尤為重要。幼兒園的科學活動最能體現(xiàn)大班幼兒的操作意識,復雜的科學概念和隱性的科學現(xiàn)象,必須通過具體的操作,借助材料,將其簡化、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在觀察、比較、思考中了解粗淺的科學概念或自然現(xiàn)象間的某種關(guān)系,以獲取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筆者在科學活動中投放的材料包括集體教學活動準備的材料、科學活動區(qū)中介入的低結(jié)構(gòu)、低成本的探索材料。
首先是材料的指向性太明確。有的教師在幼兒科學活動材料的投放上,為了減少錯誤的機率,就投放一些直接性材料,讓幼兒快速地通過材料的擺弄來達到教師想要的教學效果。這限制了幼兒自主探索的空間。其次是材料的投放太隨意。有的教師隨意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缺乏明確的目的性,材料之間沒有一定的結(jié)構(gòu)性和從屬關(guān)系。幼兒在探索這些材料時僅僅是出于一時新奇,這不利于幼兒養(yǎng)成科學探索的習慣。最后是有的材料觀賞性太強,缺乏科學價值。有的幼兒園科學角的材料觀賞性強,可操作性不大。這種“櫥窗”式的展示性材料就是擺設,不利于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
教師應提供豐富、適宜的可操作性材料,為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科學探索活動提供條件。具體來講,材料投放可遵循以下原則。
1.投放材料要有目的性。當科學區(qū)的物質(zhì)材料作為幼兒的游戲材料時,教師要知道如何投放材料才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其教育價值,幼兒通過擺弄操作材料能夠獲得什么。
2.投放材料要有層次性。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材料投放的層次顯得尤為重要。如在“有趣的磁鐵”游戲中,幼兒從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初步探究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到逐漸深入探究不同種類磁鐵的磁力大小。筆者隨著幼兒探究的深入和興趣的變化,適時調(diào)整材料的投放,以滿足幼兒的探索需求。
科學區(qū)域活動有六個過程:問題的提出、提供環(huán)境與材 料、觀察、預測、記錄、交流和互動。
每一個過程,都需要教師的支持。教師在活動中既要掌控活動進程,又要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xiàn),重視幼兒的提問,并對幼兒的提問進行有效分析,及時跟進,支持幼兒持續(xù)探究。
幼兒是科學游戲活動的主體,教師要做智慧的觀察者和及時的引導者。教師要時刻關(guān)注幼兒的行為,做到既不干擾幼兒的游戲,又能在幼兒有需要時及時出現(xiàn)。如在“有趣的磁鐵”活動中,筆者作為一個觀察者和記錄者,在幼兒需要在記錄紙上寫文字注解遇到困難時及時出現(xiàn),對幼兒進行指導,在其他時刻則不干擾幼兒的游戲。
游戲后的分享交流是幼兒分享自己游戲經(jīng)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幼兒向同伴分享自己的探究過程;幼兒向集體介紹自己的探究成果;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在“有趣的磁鐵”科學游戲活動的分享交流環(huán)節(jié),幼兒雖然表達得不夠流暢和完整,但是討論得非常熱烈,發(fā)言的積極性很高,同時,在幼兒分享時其他幼兒會積極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幼兒你一言我一語,深化了科學游戲活動主題,提高了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幼兒的興趣不容易長久保持,因此教師對幼兒的教育存在著一定的時效性。比如當下幼兒十分感興趣,愿意參與討論,并且愿意動手動腦去探究的科學問題,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幼兒的興趣就會發(fā)生轉(zhuǎn)移,那么這個教育契機就錯失了。作為教師,在幼兒的科學區(qū)域活動中,要抓住各種教育契機及時跟進,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教育效果。以“有趣的磁鐵”為例,幼兒先是通過操作感知磁鐵能吸附某些物質(zhì),然后在探索中了解不同種類磁鐵的磁力大小不一、磁矩不同,最后圍繞磁鐵展開持續(xù)的深度探究。筆者在此過程中抓住每一步的教育契機,及時跟進,促使幼兒在深度探究的過程中科學探索能力得到逐步發(fā)展。
經(jīng)實踐證實,在幼兒園大班階段開設科學活動,對豐富幼兒的基本認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較強的靈活性和開放性是科學區(qū)域活動最大的特點,完全迎合了大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科學教育活動不僅為幼兒提供了科學探究的場地,同時還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nèi)容提供了更多的資源。教師要在嚴格遵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基礎上,對自身的教學形式進行不斷的完善,引導幼兒形成自主探究、自主思維、自主參與的能力,促進幼兒得到全方位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