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學豪,羅 洋,張皓然,李 威,解鳳霞
(1.西安工程大學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600;2.中共儀隴縣委黨校,四川 南充 637600)
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MOFs)是有機配體與金屬離子或者金屬氧化物,通過配位共價鍵自組裝形成的具有規(guī)整結(jié)構(gòu)的多孔聚合物。改變有機配體的種類以及自組裝的環(huán)境,可以設計出不同結(jié)構(gòu)的MOFs。近年來,MOFs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而備受關注。MOFs的晶體密度低,品種多,配位不飽和度高,比表面積大,這些優(yōu)點使得它們在氣體吸附分離[1-2]、催化性能[3]、電磁材料[4]、有機染料吸附[5-6]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MOFs的制備方法主要有溶劑揮發(fā)法、分層擴散法、模板法等[7],這些方法雖然能獲得高質(zhì)量的晶體,但存在合成周期長的缺點。水熱/溶劑熱法是近年來合成MOFs使用最多的技術之一,通過改變?nèi)軇?、溫度、pH、反應時間等,來構(gòu)筑各種尺寸、形狀和形態(tài)的MOFs。所制備的MOFs是在精確控制下創(chuàng)建的,還可以使用溶劑清洗和真空干燥的方法,將溶劑從制備的MOF材料的孔隙中除去,這是水熱/溶劑熱法的顯著優(yōu)點[8]。但是水熱/溶劑熱法是在高溫高壓的密閉環(huán)境中進行,反應是否進行以及反應進行的程度無法在線監(jiān)測。
本文使用F/μSc-1A型微反應量熱儀,在線監(jiān)測反應過程中的反應熱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根據(jù)多種條件下反應體系的量熱圖譜,指導目標MOF的合成。通過改變反應物濃度、溶劑、溶液pH值以及原料配比等條件,獲得反應過程的量熱曲線,再根據(jù)量熱曲線來準確判斷,在確定的條件下反應能否進行,以及反應的時間和精確的溫度范圍等,從而避免了水熱/溶劑熱法的盲目性,提高了反應的準確性和效率。以微量熱技術為指導,采用水熱/溶劑熱法合成了一個未見文獻報道的[Cu3(Br-bdc)2(Br-Hbdc)2(Phen)2]n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并對其結(jié)構(gòu)進行了分析,研究了該骨架化合物對甲基紫的吸附功能。
實驗所用試劑均為市售,分析純,使用前未進一步純化。微反應量熱儀在使用前用標準萘試劑校正。
F/μSc-1A微量熱儀,UV-2450紫外分光光度計,SMART APEX CCD X射線單晶衍射儀,Nicolet Impact 410紅外光譜儀,TGA/S DTA851e型熱重同步熱分析儀,KQ-250DA型超聲波清洗器,101-0型電熱鼓風干燥箱。
稱 取0.5mmol(124.8mg)硫 酸 銅、0.5mmol(98.8mg)1,10-鄰啡羅啉和0.5mmol(122.7mg)5-溴間苯二甲酸于50mL燒杯中,加入10 mL的H2O,在超聲波震蕩儀中震蕩30min,待溶質(zhì)充分分散后,用吡啶調(diào)節(jié)溶液pH=6.0~7.0。取500 μL上述混合液于微反應量熱儀的反應池中,同時取500μL蒸餾水于參比池中,進行微量熱實驗。設置升溫程序,以1.0℃·min-1由20℃升溫至180℃,再以1.0℃·min-1由180℃降溫至20℃。
參考1.2的微量熱實驗反應體系的組成,將pH=6.0~7.0的混合液轉(zhuǎn)移至25mL內(nèi)襯為聚四氟乙烯的不銹鋼反應釜內(nèi),溫度設置為154℃,反應時間72h,以10℃·min-1冷卻至室溫,得到藍色的Cu-MOF晶體,產(chǎn)率32%。元素分析實驗值(理論值):C 44.20%(44.21%),H 2.13%(2.15%),N 2.86%(2.87%)。IR(KBr,cm-1):3067,2584,1711,1606,1566,1434,1363,1256,1152,1104,726,688。
以Cu-MOF為吸附劑,對甲基紫染料進行吸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對染料溶液的吸光度進行測定。由于吸光度與濃度成正比,因此可利用吸光度求得濃度,通過濃度的變化求得吸附量。探討了染料的初始濃度、溫度、pH值、離子強度等對吸附性能的影響,根據(jù)吸附時間與吸附量的關系做吸附平衡曲線,判斷其吸附類型和吸附動力學模型。
微量熱曲線如圖1所示。升溫過程中,反應體系在102℃以前沒有出現(xiàn)量熱峰,表明此時體系沒有發(fā)生任何物理和化學變化;135~166℃之間有一個大的吸熱峰,峰值為154℃,根據(jù)曲線積分法求得該過程的熱量變化為307.14J·g-1,分析該峰為硫酸銅和1,10-鄰啡羅啉、5-溴間苯二甲酸反應形成Cu-MOF的過程。該結(jié)論在后期用水熱法合成Cu-MOF時,在設定溫度154℃下得到藍色粉末的配合物而得到驗證。降溫過程中,體系在130~80℃范圍內(nèi)有連續(xù)2個放熱峰,最大峰值溫度90℃,對應于Cu-MOF單晶的析出過程。為驗證該峰為晶體析出峰而非配合物生成峰,將形成該MOF的反應體系于90℃烘箱中加熱72h后,并沒有得到預期的Cu-MOF產(chǎn)物,從而確定該峰是154℃生成的Cu-MOF配合物在降溫過程中單晶析出的放熱峰,同時得到結(jié)晶過程的結(jié)晶熱為299.60 J·g-1。
圖1 20~180℃下Cu-MOF的微量熱曲線
挑出大小為0.37mm×0.30mm×0.24mm的Cu-MOF單晶,使用Bruker SMART APEX CCD單晶衍射儀,在296(2)K時,使用經(jīng)石墨單色化的MoKα射線(λ=0.071073nm),在1.68°≤θ≤28.37°范圍內(nèi),收集到衍射點9675個,其中獨立衍射點6434個。晶體結(jié)構(gòu)的解析和精修則通過SHELXL-97軟件程序來完成。Cu-MOF單晶的主要晶體學數(shù)據(jù)見表1,主要鍵長、鍵角見表2、表3。
表1 Cu-MOF的晶體學數(shù)據(jù)
表2 Cu-MOF的主要鍵長
表3 Cu-MOF的主要鍵長
2.2.1 Cu-MOF的晶體結(jié)構(gòu)
X射線單晶衍射儀的分析結(jié)果顯示,Cu-MOF屬三斜晶系,空間群為P-1。晶胞參數(shù)為:a=8.555?,b=12.943(6)?,c=13.401(6)?;α=110.811(9)°,β=98.718(9)°,γ=103.024(9)°,晶胞體積為1307.0(11) ?3,一個晶胞中含有4個最小不對稱單元。最小不對稱單元見圖2,最小不對稱單元中包含3個Cu2+離子,4個5-溴間苯二甲酸分子和2個鄰菲羅啉分子,其中2個5-溴間苯二甲酸分子中有1個羧基中的H離子未脫掉,導致其羧基中的氧原子沒有參與配位。Cu1和Cu3為等效原子,配位環(huán)境為五配位的變形四棱錐構(gòu)型,Cu3是Cu1經(jīng)過坐標軸(-x+1,-y+2,-z)平移而得到。Cu2為四配位正方形配位構(gòu)型(圖3),配位原子為6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6個氧原子與Cu2+離子均為單齒橋聯(lián),2個氮原子與Cu2+離子雙齒螯合配位。相鄰的2個Cu2+離子通過5-溴間苯二甲酸連接成圖4的“8”字狀微孔一維鏈狀結(jié)構(gòu),分子間的氫鍵將相鄰的鏈結(jié)構(gòu)鏈接為三維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
圖2 Cu-MOF的最小不對稱單元
圖3 Cu-MOF的配位環(huán)境圖及中心原子Cu的連接方式
圖4 Cu-MOF的一維鏈狀圖
2.2.2 Cu-MOF的熱重分析結(jié)果
稱取5mg Cu-MOF配合物,在高純氮氣保護下,以10℃·min-1的升溫速率,在25~800℃溫度范圍內(nèi),檢測Cu-MOF的質(zhì)量隨溫度變化的TG曲線,結(jié)果見圖5。Cu-MOF的第一次失重發(fā)生在100~130℃之間,失重率為1.72%,根據(jù)失重率推測應為少量游離水的揮發(fā)過程;200℃后,MOF骨架開始逐漸坍塌,800℃后分解過程基本完成,分解產(chǎn)物占總重量的35.33%,最終分解產(chǎn)物為CuO。熱重分析結(jié)果表明,該MOF在200℃前的熱穩(wěn)定性較好。
圖5 Cu-MOF的TG-DTG曲線
在過去10年中MOFs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它們超大的比表面積、高的孔隙率、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和和快速的動力學反應等特性,使其成為極具吸引力的吸附劑材料。本文對Cu-MOF吸附甲基紫的性能進行探究。過量的甲基紫對人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有危害,屬中等毒類,在580nm附近具有特征吸收峰。將Cu-MOF與新配制的染料溶液一起置于燒杯中,室溫下攪拌反應。在不同的時間間隔,收集不同的染料樣品,離心分離,測其吸光度。圖6的吸光度曲線中,甲基紫的特征峰隨吸附時間的增加而明顯下降,反應100min時,吸附率達到90%,證實了Cu-MOF對甲基紫染料有很好的吸附效果。
圖6 Cu-MOF吸附甲基紫的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2.3.1 吸附性能的影響因素
采用單因素實驗,分別研究了甲基紫的初始濃度、溫度、pH、離子強度對吸附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7。
圖7 吸附性能的影響因素
1)在5mL、質(zhì)量濃度為2.5 ~25.30 mg·L-1的甲基紫溶液中,加入質(zhì)量為1.4~1.6g的Cu-MOF吸附劑,溫度25℃,考察甲基紫的初始質(zhì)量濃度對吸附效果的影響,吸附曲線見圖7(A)。Cu-MOF對甲基紫溶液的吸附量隨著染料濃度的增大而增大,甲基紫濃度為25.3 mg·L-1時,吸附劑對甲基紫的吸附量達到最大6.30mg·g-1。
2)將5mL、濃度為13.06 mg·L-1的甲基紫溶液,分別恒溫于18℃、25℃、37℃、45℃、52℃,加入1.6~2.0g的Cu-MOF吸附劑,反應2h,確認吸附達到平衡后,通過吸光度的變化計算吸附劑的吸附量,實驗結(jié)果見圖7(B)。隨著溫度的升高,Cu-MOF對甲基紫的吸附量增加,在18~52℃范圍內(nèi),隨著溫度升高,甲基紫的分子運動更加劇烈,吸附平衡朝著吸熱方向移動,使得吸附量增加。
3)甲基紫溶液遇酸呈黃綠色,遇堿析出褐紫色沉淀,其溶液在pH為4~6時無明顯顏色變化,因此考察了吸附體系pH為4~6時,對吸附效果的影響,結(jié)果見圖7(C)。結(jié)果表明,隨著pH增加,Cu-MOF的吸附量減小。
4)在濃度為13.06 mg·L-1的甲基紫溶液中,分別加入不同濃度的(0.001~0.1mol·L-1)NaCl溶液,考察離子強度對吸附效果的影響。圖7(D)顯示,隨著離子強度增加,Cu-MOF的吸附量減小。甲基紫屬于陽離子堿性染料,加入電解質(zhì)離子后,電解質(zhì)離子與甲基紫之間形成了離子對,導致甲基紫的有效濃度降低,使得其在Cu-MOF上的吸附量減小,這與文獻報道的離子強度對吸附體系的影響一致[9]。
2.3.2 吸附等溫線和吸附動力學[10-11]
參照文獻[9-10],采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對吸附等溫線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分析,以確定Cu-MOF與甲基紫之間的關系。采用準一級動力學模型和準二級動力學模型,探究Cu-MOF對甲基紫染料的吸附機理。擬合曲線見圖8,Cu-MOF吸附甲基紫溶液時,F(xiàn)reundlich的吸附相關系數(shù)為0.9927,大于Langmuir的吸附相關系數(shù)0.9665,因此Cu-MOF對甲基紫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屬于物理吸附。計算得到Freundlich方程中的吸附常數(shù)n=2.10,k=1.45。同理,Cu-MOF吸附甲基紫的準二級動力學模型的相關系數(shù)為0.9989,大于準一級動力學模型的0.9481,因此Cu-MOF對甲基紫的吸附可以用準二級動力學來描述,準二級動力學的速率常數(shù)k2=0.12g·mg-1·min-1。
圖8 吸附模型和吸附動力學擬合曲線
以微量熱技術為指導,合成了一種未見文獻報道的Cu-MOF微孔材料。該微孔材料對甲基紫溶液表現(xiàn)出良好的吸附作用,100min內(nèi)可達到90%的吸附量,是一種潛在的熱穩(wěn)定性較好的吸附劑材料。
1)合成Cu-MOF單晶的最佳條件:0.5mmol硫酸銅、0.5mmol鄰菲羅啉、0.5mmol間苯二甲酸、10mL水、pH=6.0~7.0、溫度154℃。
2)Cu-MOF為“8”字狀微孔一維鏈結(jié)構(gòu),鏈與鏈之間通過氫鍵連接成三維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
3)Cu-MOF的元素分析與紅外光譜的實驗結(jié)果,與X單晶衍射結(jié)果一致。
4)熱重結(jié)果表明,溫度低于200℃時,Cu-MOF的結(jié)構(gòu)穩(wěn)定。
5)Cu-MOF對甲基紫的吸附效果較為理想,且隨著甲基紫初始濃度的增加、溫度的升高、離子強度的減小,Cu-MOF的吸附量增加,在pH=4~6范圍內(nèi),隨pH的增加,吸附量呈減小的趨勢。
6)Cu-MOF吸附甲基紫溶液,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屬于準二級動力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