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元明
清代“四體”兼善的書家,尚有何紹基、趙之謙和吳昌碩等人,創(chuàng)作成就足以媲美鄧石如,但“原創(chuàng)性”略遜,何、趙、吳的篆書無一例外皆受鄧氏沾溉。很少有書家像鄧石如這樣,特別喜歡寫“四體”作品。目前所能見到的藏于國內外的鄧石如“四體”作品,量大質優(yōu)。高水準的“四體”創(chuàng)作是檢驗杰出書家創(chuàng)作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就鄧石如而言,可謂名至實歸。
鄧石如作為一代宗師,一生的經歷既充滿了矛盾性,又有一定的融通性。將這兩點結合起來看,無疑是解讀鄧石如之所以成功的鑰匙。
矛盾是推動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對鄧石如而言,他的成功離不開諸多“矛盾”的存在,矛盾既是發(fā)展性力量,也可能是破壞性力量,關鍵要看如何加以引導。鄧石如一生創(chuàng)造出很多經典,正是在不斷面對直至戰(zhàn)勝許多矛盾的情況下進行的。
[清]鄧石如 四體書冊·節(jié)錄林洪《山家清事》 44×29.5cm×6 紙本釋文:擇故山濱水地,環(huán)籬值荊棘,間栽以竹,馀丈,植芙蓉三百六十,入芙蓉二丈,環(huán)以梅。入梅馀三丈,重籬外植芋栗果實,內重植梅,結屋前茅后瓦。入閣,名尊經,藏古今書。左塾訓子,右道院迎賓。進舍三,寢一、讀書一、治藥一;后舍二,一儲酒谷、列農具、山具。一安仆役,庖、湢稱是,童一、婢一、園丁二。前鶴屋,養(yǎng)鶴只,后犬十二足,驢四蹄,牛四角??椭粒呤呤尘坪?。暇則讀書,課農圃事,毋苦吟,安此天年。山家清事。嘉慶二年秋七月望日,完白山人鄧石如書于京江之深草閣。鈐?。菏纾ㄖ欤?鄧氏完白(白) 笈游道人(朱)
鄧石如堪稱“布衣書宗”,為書法史中極其罕見的個案。鄧石如看似是橫空出世,其實預示了明清時代平民社會或者說庶民社會的逐步形成和來臨。書家的平民化,意味著專業(yè)化、職業(yè)化的出現。在鄧石如所生活的南京、揚州一帶,有大量職業(yè)書畫家出現,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如金農、羅聘等“揚州八怪”諸家?!盁o官一身輕”,鄧石如常以“山人”自居,藤杖芒履,過著“采樵販餅餌,日以其贏以自給”的生活,高臥荒江臨泉,徹底忘了“功名”二字。鄧石如性格耿介,身材高大,一綹長髯,稱得上頂天立地的偉男子,充滿正氣,故能夠做到“以氣馭筆”。這看似是技法方面的分析,實則是“書如其人”密不可分關系之揭橥。鄧石如62歲游泰山,嘗草書“開卷神游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聯,正是其一生苦學與游歷的總結,也展現出一代宗師的超邁性情與博大 胸襟。
能稱得上“一代宗師”,必須符合兩個要素:一是“宗”,開宗立派;二是“師”,傳道授業(yè)解惑,合而解之,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回顧歷史,碑學的興起,無疑是催生篆書面貌多樣的“產婆”。鄧石如托古改制的成功,讓許多書法家看到金石碑版中蘊含豐富意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加以提煉和運用。鄧石如的弟子非常多,最知名的有包世臣、張惠言等,而像洪亮吉、張祖翼、孫星衍,直至晚清何紹基、沈曾植等書壇重將,無一不受其影響。所謂“開宗立派”,具體地可分為兩層來談:一是皖宗“嫡系”,世所熟悉的“鄧石如——包世臣——吳讓之”一脈。二是外圍,除了吳讓之受到鄧石如直接影響,清代篆書史的代表人物諸如徐三庚、趙之謙、楊沂孫、吳大澂、莫友芝、黃士陵、吳昌碩等人,無一不師法鄧氏,小名頭的書家,更是不計其數。在鄧石如之后,諸家各擇一端,加以發(fā)揮,風格殊異,大致有五種不同的發(fā)展方向:一是全盤繼承,以吳讓之為代表,秉承鄧石如衣缽,加以完善,就書印而言,篆刻技法更加成熟精到,篆書則守成有余,創(chuàng)新不足。二是柔媚化,以徐三庚和趙之謙為代表,在筆法上做文章,徐三庚延長起收筆,極盡粗細變化,但略顯花哨;趙之謙以鄧氏隸書的起筆方法來寫篆書,融入魏碑筆意,別出心裁,亦難免輕佻。三是質樸化,如楊沂孫、吳大澂等,楊沂孫學篆書初學秦石鼓文,自鄧入手,后又參以兩周金文筆意,于大、小二篆融會貫通,遂自成一家;吳大澂涉獵很廣泛,舉凡金文、小篆、詔版等盡收囊中,自然質樸。四是初始師法鄧石如而后變化出自家面目,以黃士陵和吳昌碩為代表,黃、吳二人書印皆師法鄧石如,雖然取法相近,但風格差異極大。黃士陵后來取法三代吉金,另辟蹊徑;吳昌碩抱緊石鼓文,以此為范,自成一家,皆與鄧石如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五是裝飾化,以莫友芝為代表,鄧石如篆書中吸收了碑額和漢篆的成分,莫友芝專擅而加以發(fā)揮,多圓轉流利,韻味十足。綜上,鄧石如促成了清代篆書風格蔚然大觀之局面,形成了篆書的盛世,流風波及當代。
“質樸”常用來評價鄧石如的個人氣質,“詩意”則是鄧石如內心精神世界的要旨,兩者產生合力,最終成就了鄧石如巧拙相生的書法風格,符合“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論述。對比來看,鄧石如的篆隸書是“寓拙于巧”,伊秉綬的隸書是“寓巧于拙”,個性的形成往往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即便在同一個人身上,巧拙也存在動態(tài)變化。趙之謙有言:“浙宗見巧莫如次閑,曼生巧七而拙三,龍泓忘拙忘巧,秋盦巧拙均,山堂則九拙而孕一巧”①,雖是論印,作書亦可參照。趙之謙和徐三庚兩人的篆書皆從鄧石如化出而益趨于巧,吳大澂和黃士陵則趨于質。如何處理巧與拙的關系問題關涉書家本質。
探討鄧氏書法者,很少關注和論及鄧石如的詩作。殊不知,作為個人整體素養(yǎng)的一部分,詩歌對于個體的綜合藝術成就,時常起到“催化劑”的作用。言及此,需要特別說明,對鄧 石如“計白當黑”觀點的理解,不能局限于書學一隅。這一理論觀點是他在前人基礎上通過自身實踐得出的一個重要論斷,既可以從書法變法中尋得要領,在印章的刀筆章法創(chuàng)造中悟出精髓,更主要是從詩歌審美意象中領略奇思妙想,這正是多層次、全方位藝術門類融通的體現。
鄧石如雖是一介布衣,從本質上來說,他是文人,也是詩人。雖然他并無功名,卻用一生實踐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宗旨。決不能因為“布衣”這層外表而忽視了對其內心精神世界的關注。鄧石如一生與鶴相伴,雖不富貴卻具有可以比擬林逋的詩意人生。這正是鄧石如書法“寓拙于巧”,避俗呈雅的主要原因。
歷來對碑學有微詞者,以為窮鄉(xiāng)兒女的墓志造像失之粗野,刻工乃至書丹者,皆文墨有限。實則對于碑刻取法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于創(chuàng)作主體的提煉。
鄧石如對“二李”篆法的成功改造在于,充分把握了正、側鋒使用的度和量。就用筆及體勢總的特征而言,篆取“正”、隸取“側”。篆參隸意的實踐并非易事,需要發(fā)揮想象力,更與創(chuàng)造者的閱歷和才情密不可分。鄧石如將“書寫性”引入篆書創(chuàng)作,植入隸書等用筆技巧,讓小篆活起來,在縈紆盤繞中實現抒情寫意之目的。正因具有詩人的情感與靈慧,鄧石如才能最終在碑版刀刻風化的侵蝕狀態(tài)中,尋得其內在的精髓,既保持了碑刻的蒼茫厚重,又能將豪邁之氣表現成書寫之趣,進而從沉厚的漢碑形貌中脫穎而出。統(tǒng)而言之,必須看到,鄧石如“質”和“文”并舉的特點,塑造了其個人書風格調。
[清]鄧石如 四體書冊·怪石長松 29.5×44cm×3 紙本 1797年釋文:怪石長松,嶒崚聳震。人語不聞,松濤遞響。若真萬馬,騰空而下。完白山人。鈐?。亨囀纾ò祝?日日湖山日日春(朱)
鄧石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苦學派”,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盈,至夜分盡墨,寒暑不輟,一生皆然。有史料為證,鄧氏行走天下,鬻書印自給,曾為皖北壽春循理書院諸生刻印書篆,結識梁巘、程瑤田,后經梁巘介謁入江寧舉人梅镠家,遍覽其家藏碑帖善本?!吧饺思鹊每v觀……乃好《石鼓文》、李斯《嶧山碑》《泰山石刻》《漢開母廟闕》《敦煌太守碑》、蘇建《國山》及皇象《天發(fā)神讖碑》、李陽冰《城隍廟碑》《三墳記》。每種臨摹各百本。又苦篆體不備,手寫《說文解字》二十本……復旁搜三代鐘鼎,及秦漢瓦當碑額,以縱其勢、博其趣……乃學漢分,臨《史晨前后碑》《華山碑》《白石神君》《張遷》《潘校官》《孔羨》《受禪》《大饗》,各五十本?!雹诮涍^八年的苦學博覽,鄧石如書藝大進,風范始成。
鄧石如在苦學的同時,注重“善學”,簡而言之,即提升個人融會貫通的能力,懂得巧妙化用?!翱唷笔侵富ā氨抗Ψ颉?,“巧”強調的主要是方法,而非投機取巧。將鄧石如的隸書與若干漢隸如《袁博碑》《衡方碑》《夏承碑》等對比,似又非似,充分表明鄧石如的化合能力。在唐之前,書體處于演化過程中,是縱向發(fā)展的,宋、元、明三代尚有風格拓展演變的空間,到了清代,創(chuàng)立個人風格尤需要從橫向上來拓展,擅長多體而后融匯出新,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和吳昌碩等這些大家莫不如此。不過,一方面是融會貫通,另一方面是界限分明,鄧石如的篆隸楷相互影響,相互借鑒,但篆是篆、隸是隸、楷是楷,這一點非常重要,像鄭板橋就是“四不像”“大雜燴”,美其名曰是“六分半書”,實質是“夾生飯”。關鍵在于一個“通”字,需要打通各個書體的關捩,而后是舉一反三,一通百通。
啟功曾闡明鄧石如的師承當來自同鄉(xiāng)前輩程邃,隸、行二體,非常相似,特別是右下一捺,最是相像。關于這一師承關系,啟功先生專門在《論書絕句》第九十二首有論及:“一般風氣一鄉(xiāng)人,歲月推遷有故新。四體歷觀程穆倩,始知完白善傳薪?!雹蹖φ粘?、鄧墨跡來看,確實存在某種淵源。循著“古不乖時,今不同弊”的思路,這也是鄧石如的聰明之處。書法史中類似情況曾屢次出現,比如趙之謙的篆隸書明面上是取法鄧石如,更多是直接得法于包世臣的學生德林,幾乎如出一轍。后學者借助同時代人為依托,加以完善,能后來居上。
中國文化強調“會通”——融會與貫通,具體而言:一是善于相互辯證而又相互吸收,取長補短、和而不同;二是中國古代哲學善于融會吸收各種具體學科的思想成果,使之上升到理論高度,反過來又可以指導和影響各門具體學科的發(fā)展;三是中國古代哲學善于融會外來文化,開放包容。結合前文所述來看,鄧石如在一生的求索過程中,如果只是單純的矛盾對立,無法實現最終的辯證統(tǒng)一,就不能創(chuàng)立成熟、穩(wěn)定的獨特風格。
[清]鄧石如 四體書冊·節(jié)錄蘇軾《答言上人》 29.5×44cm×3 紙本 1797年釋文:雪齋清境,發(fā)于夢想,此間但有荒山大川,修竹古木,每飲村酒,曳杖放腳,忘路之遠近,亦曠然天真,與武陵舊游,未易議優(yōu)劣也。丁巳新秋,書于江深草閣。完白山人。鈐印:鄧氏完白(白) 鳳橋麟坂舊茅廬(朱)
通常說某人擅長“詩、書、畫、印”,“詩”一般都會放在首位。古代書家通常是“多合一”的方式存在,“讀書人”“詩人”乃是最重要的底色,通過讀書,最終獲得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認同,獲得構建個人審美的能力,培養(yǎng)對于多種可能事項的興趣。前文已經就鄧石如的“詩人”特質有過詳細論述,歸結到一點,能夠實現融通的前提是讀書。鄧石如之所以能夠提出“印從書出”,將個人獨具個性的篆書引入印章,突破“印中求印”的范疇,使入印文字的字源,從印內到印外,無疑得益于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和與文人士大夫的交游。
此后,每個篆刻家都可以嘗試用自己的篆書入印,因此而形成更多的風格流派。鄧石如“印從書出”的觀點,促進了篆刻家發(fā)揮主觀創(chuàng)造力。與此同時,篆刻反過來對書法產生影響,一是起收筆時的裝飾動作,增添趣味;二是金石氣的自然流露,愈加精彩。
金石氣原本更多來自自然風霜和歲月積淀的作用,明末清初書法尋求創(chuàng)新的內在要求和清代樸學興盛的外在影響,使得金石學、文字學與書法創(chuàng)作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篆隸復興,碑學蓬勃發(fā)展,其中包含對古代銘文碑刻中沉穩(wěn)、凝重、雄渾、古拙等金石意味的發(fā)掘和提倡,賦予中國書法以旺盛的生命力,最終形成自覺的藝術追求和審美風尚。毫無疑問,鄧石如在這一過程中有篳路藍縷之功。
[清]鄧石如 四體書冊·節(jié)錄陶潛《與子儼等疏》 29.5×44cm×3 紙本 1797年釋文: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石如書。鈐?。菏纾ò祝?家在龍山鳳水(朱)
鄧石如的書法融合篆隸筆法,以篆筆入隸,以隸筆化篆,打破了篆隸之間的隔閡,楷書承續(xù)六朝,示以隸意,溢而為行草,筆勢雄渾,以書入印,印從書出,雄視千古,開一代新風。方履篯《鄧完白先生墓表》中說:“竊考先生之書,實始于篆,由篆出隸,由隸出真,由真出行,故其意則同條其貫,其美則自葉流根,情質宣融,修短起伏,力不外傅,險必內含?!雹?/p>
鄧石如雖然擅長“四體”,但彼此之間的“關聯”程度存在差異。具體而言,是篆隸融通、楷隸相參、碑草結合。篆隸之間的關系最深,相互借鑒化用。
趙之謙有評:“國朝人書以山人為第一,山人以隸為第一,山人篆書筆筆從隸出。”⑤“稍參隸意”是鄧石如超越前人的成功秘訣,以隸筆作篆,不加剪截,輕重疾徐,放筆直書,富于提按起倒的變化而鋒芒畢現,充滿了書寫情趣和韻致,不但改造了小篆的結構,也豐富了線質變化,寫得方圓兼?zhèn)?,婉通、縝密、提按、轉折、方圓等表現得淋漓盡致,更重要的是,使得小篆的書寫變得愈加容易。過去的一些習篆者,無所適從,欲變而不能變,甚至想出用截毫、裹毫、燒毫等在今天看來很可笑的辦法,企圖來解決用筆問題,結果多半適得其反。
鄧石如縱臨漢隸各家之作,長期浸淫,以篆籀用筆略摻行草之意,佐以三國、北魏碑刻的氣力,中鋒運筆,逆入平出,結體緊密,體方勢圓,使自漢代以來頹萎的隸書面目為之一新。鄧石如創(chuàng)新的意識極其強烈,波挑的寫法不是單純地向上挑筆,而獨具特有的橫挑風味,捺筆往往向下出鋒,有筆斷意連之勢。鄧石如隸書鋒芒獨到,堅挺力足,有一股攝人心魄的力量,加上體勢與漢碑最接近,可堪宗法。
鄧石如的楷書沒有從唐楷入手,追本溯源,宗法魏隋諸碑,有六朝風韻,古樸高雅。多用方筆,有明顯的隸意,起收處多半表現為外方內圓,間以漢隸波挑出之。結體不用橫輕豎重、左低右高之法,在平直穩(wěn)健中有疏朗韻致,筆法平穩(wěn)正方、斬釘截鐵,在氣格上顯得清雅靈秀,與“館閣”體決然異途,表現出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換一個角度看,實是“復古之風”,在當時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膽識。楊翰《息柯雜著》中評:“真書深于六朝人,蓋以篆隸之法行之。姿媚中別饒古澤,固非近今所有”⑥。
一般說來,楷書中可以有隸書的成分,隸書通常不能有楷書的成分,因為按照書體演化來說,隸生楷。不過,對于擅長多體的書家來說,筆法運用有時會不自覺地打破界限,在鄧石如的隸書中,某些收筆和轉折處理,與楷書接近,但勢出自然。張宗祥《書學源流論》有言:“至鄧石如而一變,起筆收筆及轉折處,皆使人有形跡可尋,此實創(chuàng)千古未有之局,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蓋鄧氏用筆,已有頓挫起訖之處,此所以大異于他人也?!雹唠`生于篆,但反過來又會對篆書產生作用,形同“反哺”,漢篆便是如此,尤其是漢碑額多見,鄧石如取法名品多焉。所謂“碑草結合”,這里的魏碑即魏楷之意。漢魏六朝正是社會大動蕩時期,從文字學的角度看,處于隸書向楷書的過渡階段??瑫搅颂拼孀呦虺墒?。鄧石如的楷書取法迥異于當時書家,有意不取成熟的唐楷,側重六朝楷法,這其中既有時代大背景的潛移默化,也有鄧氏個性追求等因素發(fā)揮作用。
書法大家之所以高于常人之處在于,一生必定會有成熟而獨特的風格,更主要的是,一生風格處于不斷的變化中,從不會結殼自守。相同時期的不同作品存在不同面目,不同時期的相同內容的作品一定會有變化,這就是風格跨度。簡而言之,對于書法大家來說,作品必定存在明顯分期。從鄧石如的“四體”作品,可以領略其風格處于不斷地調整和完善的過程中。
以下選取鄧石如四件“四體”作品加以具體分析。
此際,鄧石如的篆書風格已經成熟。雖然筆畫仍屬“鐵線篆”無疑,但較之“二李”,最明顯的變化是有了血肉神氣,書寫趣味躍然紙上,具有了“辨識度”。鄧隸從漢隸中來,但要說源自出具體的哪一種或者哪幾種漢碑,則難以明指。這是鄧石如繼承與創(chuàng)新極為成功的見證。楷書主要得力于隋碑,字形以扁方為主,起收筆斜切入而反捺出,既模擬刀刻意味,又有一些人為規(guī)范的跡象,捺畫長舒,像“雁、遠、城、遺、高”等字形明顯不符合后世唐楷挪讓經營,務使妥帖的特點,這正是隋碑的特征。將行書與楷書對比,除了筆法類似外,撇捺畫的舒展,重心的欹斜偏側,甚至于夸張之筆,都非常接近,可見鄧以碑法寫行草,以行草化碑法。有一些字形出現夸張?zhí)幚?,筆畫拉長,但大小對比還不是太懸殊,這件行書款字與正文大小幾乎沒有區(qū)別。從筆法和氣勢來看,與倪元璐接近。
書于同一年的《鄧完白四體書真跡》印刷字帖由近代大家譚澤闿題簽。雖然是同一年的作品,但無論哪一書體,風格都有了明顯變化。篆書筆畫開始變粗,墨韻意味更多,轉折和提按處理,已融入隸書技法特征。隸書也有明顯的變化,適度借鑒楷書的筆法,收筆的動作細膩多變但不瑣碎,與漢隸明顯拉開了距離,“鄧隸”呼之欲出??瑫P畫更加瘦硬疏朗,行書筆法更多一些,更為隨性自然,不再刻意于起收之跡。行草書的變化不大,可見出新、調整難度大。
1797年,55歲的鄧石如書《四體書冊》。時隔七年,風格又見變化。篆書變得圓潤,筆致清靈,方圓任意,隨心所欲而不逾矩。隸書字形變化大,有了行書的放縱之意,如“少、學、靜”等字的主筆,字形疏密對比強烈,大小不拘,不再恪守漢隸扁方的宗旨,盡管用筆和字形調整變化極大,但根本的出鋒動作,尤其是橫畫、捺畫,一脈相承??瑫妥`一樣,圓意增多,不再刻意模擬刀刻之味,融入魏晉楷書筆法,自然輕靈。行書宗法顏魯公《爭座位帖》的痕跡很明顯,夸張之筆增多,行筆上的“澀”的意味減少。
[清]鄧石如 都門寓廬書以自戲 137×30.3cm×4 紙本 安徽博物院藏釋文:矯慎字仲彥,扶風茂陵人。少學黃老,隱遁山谷,慕松喬導引之術。汝南吳蒼甚重之,遺書曰:『仲彥足下勒豦隱約,雖乘云行泥,棲宿不同,每有西風,何嘗不嘆。蓋聞黃老之言,乘虛入冥,藏身遠遁,有亦亦(有理)國養(yǎng)人施于為政,至如登山絕跡,神不著其證,人不睹其驗,吾欲先生從其可者,于意何如?』慎不答()。古浣鄧琰。 夏統(tǒng)字仲御,會稽人。每采梠求食,或至海邊,拘螊以資養(yǎng)。后詣洛陽市藥。會上巳,洛中王公已下并至浮橋。統(tǒng)時在船中曝藥,諸貴車乘如云,并不之顧。太尉賈充怪而問之。徐答曰:『會稽夏仲御也?!粏枺骸呵渚雍I,頗能水戲乎?』答曰:『可。』乃操舵折旋中流,作鯔鷠躍、鯆?引,于是風波震駭,觀者皆悚。問:『頗能作鄉(xiāng)土曲乎?』統(tǒng)以足扣舷,為《慕歌》《河如(女)之章》《小海唱》,清激慷慨,大風應至,含水漱天,云雨響集,雷電晦冥。王公已下皆恐,止之乃已,遂命旗旛羽騎,鼓吹亂作,繞船三匝。統(tǒng)危坐如故。若無所聞。充曰:『此吳兒是木人石心也?!粴w會稽不知所終。庚戌十月,都門寓廬書以自戲。鄧琰。 伯牙學琴于成連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專一,尚未能也。成連曰:『吾師子春在海中,能移人情?!荒伺c伯牙至蓬萊山,留伯牙曰:『吾將迎吾師?!淮檀ィ畷r不返。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汩沒、山林杳冥、群鳥悲號。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荒嗽俣闹?,為《水仙操》。古浣鄧琰書。 嚴君平卜筮成都市,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yǎng),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揚雄著書論當世人士曰:蜀嚴湛冥,李強為益州,喜曰『吾得君平為從事足矣?!恍墼唬骸壕蓚涠Y與相見。』石如鄧琰。鈐印: 鄧琰(白) 石如(朱) 日日湖山日日春(朱) 具體而微(朱)
兩年后,鄧石如創(chuàng)作出精品力作《贈肯園四體書冊》。從篆書筆法,可以明顯看出長鋒羊毫的特點,書寫意味極濃,使轉承接動作明顯,接搭之處不再刻意于“無縫對接”,有意保留筆觸,如“萬、綠”二字的轉折處理,“中”字豎畫不求絕對的挺直,“小”字的弧線之美,“八”字起筆的裝飾動作,有意識地使對稱中有不對稱,皆可以小中見大,得見匠心。隸書中除了漢隸的筆法之外,也有對篆、碑、行等其它書體的借鑒,縱斂如意,無不隨心、隨性、隨勢而成,如:“影”字的三撇處理,大膽潑辣,左右對半均分,堪稱前無古人;“松”字“公”部收筆是對碑刻筆法的借鑒;“流云”二字,氣勢飛動,令人嘆服??瑫侄喾揭猓殑攀萦?,字形扁方,行意增多。早期的一些筆法習慣開始“回爐”,但又有不同,如“吾”字借篆隸,“無”字四點底的行意,“所”字從隸書出,“凡”字的出鉤即是隸法,可見鄧氏對長鋒羊毫的駕馭能力不同凡響。行草書變得平淡,不刻意夸張,多用提按,線質起伏變化大,最明顯的特征是多用筆尖,多見側鋒,對后世的趙之謙有很大的啟發(fā)。點畫形態(tài)雖不刻意模擬碑刻,而自有其特征。從個性乃至創(chuàng)造性來看,行書要遜色于篆隸楷。鄧石如行書主要受顏真卿的影響,結字也有明代書風烙印,行草書融入了篆隸和北魏,打破了帖學行草圓熟平順的特點,給當時的書壇帶來了新氣象。
擅長“四體”的評價標準是什么?如果只是生硬嫁接,為學而學,結果可能是“平均值”,反之,做到了融會貫通,就會水漲船高,實現“最大值”。再者,“多體兼擅”的書家,有一個隱含的特點——必須擅長篆隸書,至少擅長篆或隸,因為篆書是“五體之祖”,只有精通篆書,才能在此基礎上加以發(fā)揮。鄧石如書法的創(chuàng)新乃至一切書印相關的成就,都是建立在篆書基礎之上的。
鄧石如的出現使得篆書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康有為說:“完白山人既出之后,三尺書僮僅解操筆,皆能為 篆?!雹嗳绻麑⑧囍?、隸、楷、行的取法排列一下,分別是秦篆、漢隸、魏楷、唐行(主要是顏真卿),這四個時期基本上是連續(xù)的,彼此之間存在遞進關系,無疑為相互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本質上就是一部“書法斷代史”。
瀏覽歷代書家,有的博涉多體多家,最終精擅一體,如米芾、王鐸,有的則精擅多家多體,如鄧石如、何紹基、趙之謙和吳昌碩等。鄧石如的取法選擇,正好歷經“四代”,是一種巧合,還是出自個人的深思熟慮,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剖析鄧石如各種書體的內在關系,給嘗試取法多體的書家以某種啟發(fā)。對書法史脈絡的梳理,掌握和理順彼此之間的關聯,意義和作用非凡。即便鄧石如選擇書家并未考慮到嚴密的朝代關系,但毫無疑問,他對顏真卿行草的選擇絕對屬于個人傾向。元明兩代對顏書基本是排斥的,到了晚明清初之時,王鐸、傅山等人的筆下,顏書重新登場,像鄧石如這樣專門致力于顏書,較為少見。鄧石如早期篆書作品,尤其是字數多的小字冊頁,多半以秀逸見長,晚歲之作,大字作品氣勢雄強,與行草書是匹配的、同步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件“海是龍世界、天是鶴家鄉(xiāng)”對聯,堪為力證。不管擅長四體還是五體,最終都要做到風格統(tǒng)一,如果四種書體放在一起像四個人寫的,即使每一種書體水平再高,也是枉然,因為沒有實現貫通。
腦卒中后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其中上肢運動功能障礙的發(fā)病率較高,恢復困難,而上肢痙攣狀態(tài)會進一步影響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復[9],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0]。腦卒中恢復期的患者給予常規(guī)康復治療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但是作用效果有限[11],因此如何改善腦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清]鄧石如 贈曹儷笙 134.2×19.2cm×4 紙本 安徽博物院藏釋文:周續(xù)之字道祖,雁門人,居豫章建昌縣。閑居讀老易,入廬山事沙門慧遠。時彭城劉遺民遁跡廬山,陶淵明亦不應命征。謂之“尋陽三隱”。嘗以稽(嵇)康《高士傳》得出處之美,因為之注。古浣。 祁嘉字孔賓,酒泉人。少清貧好學,夜忽窗中有聲呼曰:“祁孔賓、祁孔賓,隱去來。修飾人世甚苦,所得未毛銖,所喪如山丘?!彼煳髦炼鼗?,貧無衣食,為書生都養(yǎng)以自給,博通經卷,傳游海渚,教授門生百馀人以終其志。乾隆五十五年庚戌小春,古浣鄧琰書于都門寓廬。 劉慧斐字宣文,彭城人。為梁安成王法曹參軍。嘗還都經尋陽,游廬山,遇處士張孝秀,相得甚歡,遂居東林寺?;垤秤谏奖睒媹@,名離垢,時人稱為離垢先生。儷笙老先生清鑒。時庚戌孟冬,古浣鄧琰書于都門寓廬。 周勰字巨勝,御史大夫舉子?!逗鬂h書》梁冀三辟皆不屈,隱處竄身,杜絕人事,門巷生荊棘者十馀年。古浣子。鈐?。亨囩ò祝?石如(白) 鄧琰手摹魏晉以前金石文字之?。ㄖ欤?/p>
鄧石如把過去數百年中的作篆方法完全推翻,用凝練舒暢之筆寫之蔚然,自成一家面目。難能可貴的是,鄧石如所表現出的審美品格,是唯有他身處時代所需要的審美意識。這是鄧石如的成功之處,也是他的高明之處。如果將鄧石如的“四體”成就排一個座次的話,依次是篆、隸、楷、行。篆隸開一代新風,楷書獨具一格。如果將鄧石如放在整個清代書法史來考量,單獨將每一種書體與同時代的佼佼者相比,可以清楚地看到,其行草書的評價存在“相對性”,雖在個人成就中排在最末,但在整個清代書壇仍有一席之地。全面、準確而客觀地評價鄧石如的“四體”,必須同時進行縱向與橫向對比,至關重要。
鄧石如是清代乃至整個書法史中具有“原創(chuàng)性”的代表人物,他以一介平民身份,成長為一代宗師,開新風、去時弊、立法度,對于身后的書法史,產生了深刻影響。當代書家身份日益趨于平民化,如何通過一己之力,能夠獲得成功,甚至于借助于詩、書、畫、印安身立命,實現詩意生活,無疑可從鄧石如身上獲得某種啟示?!?/p>
[清]鄧石如 山靜胡先生四箴 206×31.3cm×4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子箴曰:生育顧復,懷抱三年。燠寒饑疾,胡弗身先。恩勤罔極,忍以情遷。省晨定昏,愛敬相宣。蘭陔不隍,白華絜焉。喜懼惟一,形聲慎旃。豈必顯揚,無忝性天。發(fā)膚戰(zhàn)兢,乃克歸全。臣箴曰:學優(yōu)而仕,建功立名。純一無二,元首股肱。盡忠補過,上下相親。美則將順,繆乃糾繩。禹皋遺范,明良以賡。惟達兼善,窮亦善身。神樞星拱。象魏冰兢。官廉民雍,是謂隆平。弟箴曰:連枝同氣,均惟天顯。幼固相親,長亦無遠。荊花復然,脊鸰屯蹇。孔懷御侮,和樂友善。易衣共被,粗糲自減。國且可讓,財尤恐玷。莫用婦言,念茲圣典。棣萼聯輝,首稱家范。友箴曰:同心結契,金石芝蘭。相規(guī)相勸,道義是殫。年朝與成,于野交歡。言信猶易,久敬為難。比匪惟慝,朋黨稱奸。膠漆戒濫,澹水長安。友助扶持,慷慨盤桓。投分于始,白首無殘。山靜胡先生四箴。鄧琰書。鈐印:鄧琰(白) 石如(朱)
[清]鄧石如 和畢秋帆《岳陽樓詩》 138.6×43.5cm 紙本 無錫博物院藏釋文:濤光搖碧撼洪荒,樓瞰全湖咽暮蒼。白浸巴陵晴漠漠,青霾湘樹晝茫茫。遙山十二巫峰小,澤國三千客路長。冠劍登臨征勝概,魚書時寄水云鄉(xiāng)。和畢秋帆《岳陽樓詩》。頑伯。
[清]鄧石如 峻爽樓晚眺詩 173×100.5cm 紙本釋文:百尺偕攀豁遠眸,遙山環(huán)碧暮云流。紅黃零亂江城樹,煙火凄迷海國秋。汀起征鴻船泊岸,窗開寒月客登樓。四圍水木真如畫,我欲橫琴臥上頭。戊午初冬同人晚眺峻爽樓作。頑伯鄧石如。
[清]鄧石如 贈莊圃先生 125×34cm 紙本 桐城市博物館藏釋文:佛國西偏小有天,摩崖漢隸刻前賢。苔花封護琳瑯字,風雨名山五百年。莊圃先生教之。完白山人鄧石如。鈐?。亨囀缱诸B伯(白) 完白山人(朱) 家在龍山鳳水(朱)
[清]鄧石如 霄漢樓詩 65.5×39.8cm 紙本釋文:懷抱屬不展,來登霄漢樓。云山四面合,風雨一天秋。竹樹零花徑,笙歌冷玉喉。尚鳴當日勝,汩汩此江流。甲寅秋日登皖江任氏霄漢樓作。丁巳春,鐵硯山房荊花盛開,偶憶此詩,遂書之。完白山人鄧石如。鈐印:石如(朱) 鄧氏完白(白) 日日湖山日日春(朱)
[清]鄧石如 尋孔為羲五言聯 131×28.5cm×2 紙本 鎮(zhèn)江市博物館藏 釋文:尋孔顔樂處;為羲皇上人。完白翁。鈐?。和臧咨饺耍ò祝?/p>
[清]鄧石如 茗香苔繡七言聯 138.5×28.2cm×2 紙本 四川博物院藏 釋文:茗香古鼎生魚眼;苔繡深階印鶴翎。頑伯鄧石如。鈐?。亨囀纾ò祝?頑伯(白) 完白山人(白)
[清]鄧石如 節(jié)錄《廬山草堂記》 130.3×74.2cm 紙本釋文: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知其名,四時一色。嘉慶甲子小春,節(jié)錄《廬山草堂記》,似拙存七兄先生教畫。古皖鄧石如。鈐?。亨囀纾ò祝?頑伯(白) 完白山人(白)
[清]鄧石如 滄海少陵三十七言聯 137.4×28.8cm×2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滄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峽云、洞庭月、彭蠡煙、瀟湘雨、廣陵濤、廬山瀑布,合宇宙奇觀繪吾齋壁;少陵詩、摩詰畫、左傳文、馬遷史、薛濤箋、右軍帖、南華經、相如賦、屈子離騷,收古今絕藝置我山窗。嘉慶改元春王正月。鐵硯山房正書。
[清]鄧石如 天機夜氣七言聯 125.6×25.9cm×2 紙本 常熟市博物館藏釋文:天機靜處防思鵠;夜氣清時戒牧牛。雨蕉先生屬書。鄧琰。鈐印:鄧琰(白) 石如(朱) 家在龍山鳳水(朱)
[清]鄧石如 贈頤齋大人 117×74cm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問于守者,此謂何器?對曰:『此蓋宥坐之器?!豢鬃釉唬骸何崧勫蹲?,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于坐側?!活欀^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嘆曰:『於戲!夫物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頤齋大人屬書。鄧琰。鈐?。亨囩ò祝?石如(白)
[清]鄧石如 易經·謙卦 紙本 1805年釋文:謙,亨,君子有終。《彖》曰: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断蟆吩唬旱刂杏猩剑t。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断蟆吩唬骸爸t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六二:鳴謙,鈐?。亨囀缱诸B伯(白) 完白山人(朱)
貞吉?!断蟆吩唬骸傍Q謙,貞吉”,中心得也。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断蟆吩唬骸皠谥t”君子,萬民服也。六四:無不利,?謙?!断蟆吩唬骸盁o不利,?謙”,不違則也。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断蟆吩唬骸袄们址ァ保鞑环?。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象》曰:“鳴謙”,志未得也??捎谩靶袔煟饕貒币?。傳曰:謙致恭以存位,子臣弟友各有位存。存之以謙,德禮斯著,此之謂君子。左輔識。嘉慶歲次乙丑天中節(jié),完白山人鄧石如書。
[清]鄧石如 不速無私七言聯 161×26cm×2 紙本 故宮博物院藏釋文:不速到門惟夜月;無私惠我有春風。澂虛二兄先生玩。頑伯鄧石如。鈐?。亨囀纾ò祝?頑伯(白)
[清]鄧石如 贈肯園四體書冊(局部之一) 紙本 無錫博物院藏釋文(楷書部分):司馬溫公云: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因思凡不可對人言者,皆不為,只此心安處,便是理順處。盧品森云:細行不修非美玉,良心一壤(壞)即殘棋。人若一念逆理,便是天地間罪人。何必定有大過乎!寧耐是忍事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謙退是處身第一法,涵容是處人第一法。置富貴、貧賤、死生、常變于度外,是養(yǎng)心第一法。作人之法備。觀人無他術,但作事神氣足者,不富貴即壽考。其次莫若觀其所受,器淺易動、意形于色、得少為足與好妄語者,皆夭折貧賤之兆。升不受斗,不覆即毀,此物理之不可移者,烏可逃哉!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只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召和平。言行擬古人則德進,功名付天命則心閑,報應念子孫則事平,受享慮疾病則用儉。學滿胸中,則出言自有蘊藉,理滿胸中,則行事自有涵養(yǎng)。譬之富人,未嘗有意炫赫,而舉止自不寒儉。先輩云:人是天地精氣所結,只要存得心好,則天地自然默佑。有疾病安能為害?士君盡心利濟,能使海內人少他不得,則天亦自然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貧富俱少不得勤儉二字。勤非貪婪無厭。古人云:平進不須茍求。儉非鄙吝過情,只是量入為出耳。舊詩書是吾家有緣物,新見解是吾心最樂事。高朋滿座是吾破愁城之兵,綠竹橫窗是吾入詩囊之料。以此永日,不知烏兔升沉,以此怡年,(燕鴻)一任燕鴻來往。凡事存一念天理心,雖不必責報于后,子孫賴之。每日說幾句陰騭話,縱未能盡施于人,神鬼鑒之。與其貪饕以招辱,不若儉而守廉;與其干請以犯義,不若儉而全節(jié);與其侵奪以聚仇,不若儉而養(yǎng)福;與其放肆以逐欲,(不若)不若儉而安性。當樂境而不能享者,畢竟薄福之人;當苦境而反覺甘者,(才是)才是真修之士。德盛者心和平,見人皆可交;德薄者心刻鄙,見人皆可。人靜我自念,我所許可者多,則我德日進矣;我所未滿者多,則我德日減矣。德乎!德乎!凡有望于人者,必先思己之所施;凡有望于天者,必先思己之所作。望乎!思乎!韓山曰:吾人心性原自光明,總為嗜欲蒙昧,故識見短淺。果認理真,自然十謀九中。生平于此得力。想諸葛孔明、劉伯溫亦不外此也。頑伯鄧石如書于韓江寓廬。鈐印:鄧氏完白(白) 日日湖山日日春(朱)
[清]鄧石如 贈肯園四體書冊(局部之二) 紙本 無錫博物院藏釋文(草書部分):躕躇畦苑,游戲平林。濯清泉、追涼風、釣游鯉、弋高鴻。風于舞雩之下,詠歸高堂之上。安神關房,思老氏之元虛,呼歙精和,求至人之仿佛。與達者數子論道講書,俯仰二儀,錯綜人物。彈南風之雅操,發(fā)清商之妙曲。消搖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間。不受當時之責,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則可以陵霄漢、出宇宙之外矣。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有能與其奇者。夜登華子岡。輞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虛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童仆靜默。每思曩昔,攜手賦詩,當待仲春,卉木剪發(fā),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青皋,麥雉朝雊。倘能從我游乎?洛城內外六七十里間,凡寺觀丘墅,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鳴琴者,靡不過,有圖書歌舞者,靡不觀。自居守洛川,洎布衣家以宴游召者亦時時往,每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好事者相過,必為之先拂酒罍,次開篋詩,酒既酣,乃自援琴操宮聲弄秋思一遍。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素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數卷。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小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江南李建勛嘗蓄一玉磬,尺馀,以沉香節(jié)按柄扣之,聲極清越??陀姓劶扳字Z者,則急起擊玉數聲,曰,聊代清耳。一竹軒,榜曰“四友”,以琴為嶧陽友、磬為泗濱友、《南華經》為心友、湘竹榻為夢友。長松怪石,去墟落不下一二十里。鳥徑緣巖,涉水于草莽間數四。左右兩三家相望,雞犬之聲相聞。竹籬草舍蕪處,其間蘭竹藝之,臨水蒔種梅桃。霜月春風日自有馀思,兒童婢仆,皆布衣短褐,以給薪水,釀村酒而飲之。案有雜書,莊周、太元、楚辭、黃庭、陰符、楞嚴、圓覺數十卷而已。杖黎躡屐,往來窮谷大川,聽流水、看激湍、鑒澄潭、步危橋、坐茂樹、探幽壑、升高峰。顧不樂而忘返乎!讀義理書,學法帖字,澄心靜坐,益友清談,小酌半醺,澆花種竹,聽琴玩鶴,焚香煮茶,泛舟觀山,寓意棋局。雖有他樂,吾不易矣。林逋隱居杭州孤山,常蓄兩鶴,縱之則飛入云霄,盤旋久之,復入籠中。逋常游西湖諸寺。布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常以鶴飛為驗也。逋高逸倨傲,多所學,唯不能棋。常謂人曰,逋世間事無所礙,唯不能擔糞與著棋。宅有桑麻,田有秔稌,而渚有浦蓮。弋于高以追鳧雁之高下,緡于深而逐鱔鮪之潛泳。吾所以衣食其力而無愧于心也。息有為木之繁陰,借有豐草之幽香。登山而陵云,覽天地之奇變,弄泉而乘月,遺氛埃之溷濁。此吾處其怠倦而樂于自遂也。耳目清曠,不設機關以待人,心安閑而體舒放。三商而眠,高舂而起。靜院明窗之下,羅列圖史琴尊以自娛。有興則泛小舟,出盤閶,吟嘯覽古于江山之間。渚茶野釀足以消憂,莼稻魚蟹足以適口。外多高僧、隱君子、佛廬勝地,家有園林、珍花、奇石、曲池、高堂,魚雁留連,不覺日暮。擇故山濱水地,環(huán)籬值(植)荊棘,間栽以竹馀丈,植芙蓉三百六十。入芙蓉一丈,環(huán)以梅。入梅馀三丈,重籬外植芋栗果實,內重植梅。結屋。前茅后瓦,入閣名“尊經”,藏古今書。左塾訓子、右道院迎賓。進舍三,寢一,讀書一、治藥一。后舍二,一儲酒谷、列農具山具,一安仆役庖湢。稱是童一、婢一、園丁二。前鶴屋養(yǎng)鶴只,后犬十二足、驢四蹄、牛四角??椭辆呤呤尘坪?,暇則讀書課農圃,事母,苦吟,以安天年。來邘已浹旬矣。廬寂坐,偶檢韓山朱公座右編,錄數十條作四體書之,持請肯園太老先生教之。完白山人鄧石如。鈐?。亨囀贤臧祝ò祝?鄧石如字頑伯(白)
[清]鄧石如 贈肯園四體書冊(局部之四) 紙本 無錫博物院藏釋文(篆書部分):萬綠陰中,小亭避暑。八闥洞開,幾簟皆綠。雨過蟬聲,風來花氣,令人自醉。大抵黑白善惡,只宜在心,不宜在口。內存精明,外示渾厚,此大豪杰之局量。若靈臺無主,一味鶻突,豈包荒之謂哉!回光自照,予心中善惡太分明,遇有不平,觸機輒發(fā),以此涉世,難矣!請取此語為終身之韋弦。一言而能傷天地之和,一事而能折終身之福者,切須檢點。凡人及語所不平,則氣必動、色必變、辭必厲。惟韓魏公不然。更說到小人忘恩背義,欲傾己處,而辭氣和平,乃如道尋常事。好丑太明,則物不契,賢愚太明,則人不親。士君子須是內精明而外渾厚,使好丑兩得其平,賢愚受益,才稱德量。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有受用者,才情必不云露。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見,事去而心隨空。鄧石如篆書。鈐?。亨囀缱诸B伯(白) 完白山人(朱)
注釋:
①《歷代印學論文選》(下),西泠印社出版社,1999年,第597頁。
②[清]包世臣《藝舟雙楫》,上海書畫出版社,2021年,第116頁。
③啟功《論書絕句》,三聯書店,1990年,第186頁。
④穆孝天、許佳瓊《鄧石如研究資料》,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第201頁。
⑤馬宗霍《書林藻鑒》,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222頁。
⑥馬宗霍《書林藻鑒》,第222頁。
⑦《歷代書法論文選》(續(xù)),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第900頁。
⑧《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第7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