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外照射防護的方便操作、可測量的運行實用量是對本質(zhì)上不可測量的防護量的必要補充。通過測量或計算,運行實用量可用于對輻射場的前瞻性和回顧性評估。通常,用于場所監(jiān)測的個人劑量計和儀器的設計目的是給出運行實用量。 通過用標準輻射場對這些儀器進行例行刻度,從而使測量結(jié)果可與運行實用量相關聯(lián)。
國際輻射單位與測量委員會(ICRU)第39號報告(1985年)、第43號報告(1988年)和第51號報告(1993年)給出了個人和周圍劑量當量的運行實用量的定義。這些實用量可以對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所定義的防護量,即有效劑量(ICRP 2007),在能量70 keV到3 MeV范圍的光子外照射給出可接受的估計要求。 而在低能光子和高能光子情況下,ICRU 39和51號報告所定義的實用量分別顯示了對防護量的嚴重高估和低估。此外,當時的實用量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只適用于三種粒子集,即光子、電子和中子。
2020年12月出版的第95號報告擴展了運行實用量的定義,這些定義比先前的定義可以更好地估計防護量。從描述物理輻射場的量“注量”出發(fā),在很寬的能量范圍內(nèi),給出了可適用于光子、電子、中子、質(zhì)子、μ子、π子和氦離子等粒子的轉(zhuǎn)換系數(shù)。
本報告建議儀器制造商和研究人員根據(jù)新定義來開發(fā)新一代劑量計和測量儀器,以便測量結(jié)果可以更準確的估計防護量。
本報告還建議,國際組織和國家主管當局應當認識到,這一變化過程需要一個逐步和審慎的過渡階段,可能需要多年時間,以便平衡實施費用和內(nèi)在統(tǒng)一的運行實用量系統(tǒng)的利益,并以此估計防護量。
順便指出,該報告是與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聯(lián)合發(fā)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