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東/文
20世紀是世紀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個重要時期,是社會發(fā)展和科技進步下對人們的啟發(fā)。這種不斷走出傳統、不斷走向現代的新形式促進了藝術的豐富和發(fā)展。女性形象刻畫在藝術史上一直是個永恒的話題,油畫、雕塑以及中國仕女畫都是闡述女性美的高峰,其內涵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傾向不盡相同。
周璇和瑪麗蓮·夢露都是20世紀中期家喻戶曉的女明星,雖然身處不同的國家,但這兩位紅極一時的女子都用其傳奇夢幻的經歷去影響了一個時代。紅顏雖然逝去,但幾十年的歲月滄桑并沒有抹殺掉她們在時代里遺留的濃墨重彩。二者經歷不同,演繹不同,在當時社會和后期藝術表現中的風格也千差萬別。她們是時代縮影里渺小的一粒,但也表現出二十世紀中期東西方女性美有極大的差異,在塑造女性形象美感時,造型特點各不相同。從周璇和瑪麗蓮·夢露身上,我們或許可以窺探這一時期的藝術發(fā)展。
大眾審美的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時代、社會、階級、民族等都是個體審美差異的組成因素。以周璇和瑪麗蓮·夢露為例,兩人處于不同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經濟發(fā)展各異,民族文化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也大相徑庭,這幾個方面使得20世紀中期東西方審美具有很大差別[1]。
周璇作為中國早期的兩棲明星,對文藝界諸多的貢獻。她的藝術作品早已成為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敵偽時期社會動蕩,漢奸頻出,許多人為了保命投身敵營。周璇不愿意受日方控制,宣布息影,堅定自己的愛國之心。在歌曲中蘊含愛國情感,影片里表達抗敵內涵,將生命獻祭給藝術。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和內容為20世紀中期中國文化藝術的發(fā)展起重要推動作用。
而在20世紀中期的美國社會,尤其是二戰(zhàn)時期,大量美女宣傳畫被制成征兵海報,吸引和鼓勵國民參戰(zhàn),提升職業(yè)熱情。這種宣傳海報是政治宣傳的重要手段,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1954年,瑪麗蓮·夢露一場“一切皆有可能”的勞軍演唱會更是引起極大轟動。性感純真的表演風格促使她成為好萊塢巨星,并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作為家喻戶曉的女明星,其作品備受追捧,海報張貼隨處可見,影響力可見一斑。
20世紀美術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界,分別以現代美術和后現代美術為主流?,F代藝術側重情感的表達,后現代則是對現代主義的否定性發(fā)展。商業(yè)的發(fā)達促進了廣告藝術的發(fā)展,迎合社會審美的美女形象受到強烈追捧[2]。
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出現并盛行,藝術家們將藝術和工業(yè)科技相結合,通過生活中所接觸的材料和媒介去表現大眾理解和熟知的形象[3]。比如美國藝術家安迪·沃霍爾通過重復排列、制版印刷的方式創(chuàng)作了《瑪麗蓮·夢露》,用美國市民文化生活中的熱門人物去諷刺一種盲目無知、跟隨潮流的社會狀態(tài),以此反映現代商業(yè)化社會中人們對生活的無奈和迷茫[4]。
受西學東漸影響,西方商業(yè)宣傳的形式也逐漸被應用到中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流行起月份牌畫,這種商品廣告畫成為一種特色商業(yè)美術品(圖1)。
圖1 月份牌畫,圖片來源于網絡
民國初年,隨著宣傳畫的普及,開始以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表現。民國時期是新舊交迭、百花齊放的時代,社會風氣進一步開放,以上海為代表的城市街頭出現各類美女海報,畫中美女以生活環(huán)境為襯托,衣著典雅妝容精致,一派欣欣向榮,具有傳統與時尚相融合的獨特魅力。后來關紫蘭、潘玉良等民國女畫家接受新文化教育,完成了“閨閣畫家”向“新女性畫家”的轉變。她們的作品有“美人”為題材,色彩艷麗,風格多樣,豐富了中國現代繪畫的樣式[5]。
傳奇人物大多命運多舛,周璇和瑪麗蓮·夢露的人生也并非完美圓滿。兩人都有一段悲慘的經歷。這些經歷造就了她們自身的性格。她們都是堅韌頑強、獨立自由的新時代女性。
大眾對女性審美的變化隨社會實踐變化。周璇所處的尚是覺醒與釋放的時代,剛剛從封建思想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作為新時代潮流風尚的引領者,她有著中國古典女子的溫柔婉約,一顰一簇兼具傳統的優(yōu)雅美和時代的潮流美。
瑪麗蓮·夢露成長的社會更加開放,雖然熒幕形象性感,但不矯揉造作,具有天真單純之感。在電影《七年之癢》中她匆匆按住裙擺的嬌媚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圖2)。但被塑造為“金發(fā)無腦美人”和性感尤物,夢露開始厭倦這種重復并且沒有藝術突破的性感表演,開始對自己的形象塑造有了較大程度的自主權[6]。
圖2 《七年之癢》劇照,圖片來源于網絡
兩位不同風格的摩登女郎通過表演去傳達身體在審美創(chuàng)造中的主體位置。即“沒有身體,就沒有審美創(chuàng)造、沒有表演、也就沒有角色,更沒有觀眾眼中的人物形象。”
審美主體和審美意象存在于審美活動中,審美觀念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表現。藝術創(chuàng)作的內容、形式等會影響藝術品的語言表達。形體、空間和語言表達是雕塑的核心語言,作為一種三維性的藝術,以雕塑的形式去表現周璇和瑪麗蓮·夢露在審美印象中的形象,更加立體客觀把人物衣著的暴露與內斂、性格的開放與含蓄形成鮮明對比,將兩種不同經典延續(xù)的“世紀美”展現出來。
形體是雕塑的基本語言,傳達藝術品的色觸質,還蘊含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情感。雕塑之形人人可觀,但形體之美難以形容。以形寫神,最終達到形神兼具的目的。凹凸之間,以簡約柔美或性感熱情的形態(tài)表現去同一時期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大眾的審美差異性。
塑造周璇的這組整體吸取中國古代元素,座椅為中式高背椅,線條筆直流暢,民國女子身著旗袍,交領高筒,盤扣暗紋,衣褶自然具有垂感。其造型簡約凝練,略以夸張構圖拉長身材比例,身姿挺直、脖頸纖長,左腿交疊于右腿之上,右手撫腿,左手作臉狀,面容低垂,眉眼含笑,氣質清雅,內斂閨秀?,旣惿彙袈哆@組則相對開放熱情,扇形高背椅為背景,整體以曲線造型,裙擺搖曳,弧度自然。夢露形象以《七年之癢》中臀部后翹、身體前傾捂住裙子的經典動作呈現。她雙手交疊壓住飛揚的長裙,身體曲線細膩豐滿,腿部貼合,雙腳分開,具有朦朧性感之美。臉部上揚,角度完美,金發(fā)碧眼紅唇的鮮明形象躍然紙上。
雕塑作品中形體與空間是相互補充,互相支撐的。通過空間關系去探究雕塑藝術,虛實相生、相輔相成。兩組雕像的身體和面部的朝向不同,形體的扭轉進一步體現空間層次。構圖是雕塑創(chuàng)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依賴于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內容,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這兩個關于20世紀中期東西方女性美審美差異性對比的作品采用夸張式構圖,整體拉長比例,椅背均采用高背椅(圖3)。通過點線面元素相結合,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運動過程。比如中式高背椅的直線與外國扇形高背椅的曲線、旗袍衣褶垂落的線條筆直與無袖連衣裙的裙擺圓弧,都是將線融入進雕塑中。兩位優(yōu)雅的女性以不同的姿勢坐于高椅上,既能表現出女性人體的線條美,又能從略微夸張的比例中增強視覺沖擊力,反映同一時期不同文化發(fā)展下的審美傾向。
圖3 創(chuàng)作、拍攝于作者本人
雕塑創(chuàng)作除了要把握形體和空間關系,還要融入創(chuàng)作語言。作為靜態(tài)的藝術,它沒有華麗的辭藻,也無法為自己發(fā)聲。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時,往往會賦予作品強烈的主觀情感,每一處都有其特定意義。
以瑪麗蓮·夢露和周璇為中心顯示了中西雕塑的人文主義文化內涵。旗袍、中式家具等中國傳統元素和連衣裙、扇形椅等西方現當代元素相碰撞,將民國新思想女子的毓秀內斂與好萊塢時代巨星的熱情奔放交迭。中國元素中以直線為主,骨法氣韻兼具,抒發(fā)人物氣質;外國元素中以曲線位置,充分表達出任性活躍,張弛有度的內涵[7]。
人物的面部或肢體動作變化可以傳達內心的思想感情,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每個時代和個人都有特殊的表情,塑造人物表情最終目的是為了傳達某種情緒,賦予藝術靈魂。周璇和瑪麗蓮·夢露生活的環(huán)境并不安穩(wěn),經歷社會變革時代的人內心并不似表面單純天真,而是滄桑世故的。雖然面部帶笑,姿態(tài)嬌媚不知世俗,但早已歷盡千帆,洞悉命運。
20世紀藝術是對傳統藝術的反思和發(fā)展。20世紀的西方藝術百花齊放,現代主義、象征主義、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波普藝術等先后出現。20世紀的中國美術也出現了巨大轉變,新中國前后美術發(fā)展各有活力。藝術家通過豐富藝術形式和內容,進行主觀情感表達,藝術的表達方式和內容具有多樣性。通過對比女性形象美感的造型特點,能夠更清晰直觀的感受到20世紀中期東西方人們對女性形象審美的差異。
“時代成就英雄”,無論以何種姿態(tài)出現,蝴蝶煽動翅膀的那一刻,世界已經以此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