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欣
(湖北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幼兒園 湖北武漢 430070)
保育員的職業(yè)定義:是指在托幼園所、社會福利及其他保育機構中,從事兒童基本生活照料、保健、自理能力培養(yǎng)和輔助教育工作的人員。保育員在幼兒的發(fā)展中扮演著照顧者、教育者等多種角色,對幼兒的身心健康、行為習慣以及個性、情感等各方面均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就目前的學前教育培養(yǎng)體系中,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學前教育專業(yè),為幼兒園培養(yǎng)輸出大量優(yōu)質、專業(yè)化的教師隊伍。但是卻沒有一所高校專門開設培養(yǎng)保育員的專業(yè),有的僅僅是幼兒教師專業(yè)學生在實習時會有專門的保育實習要求,但她們畢業(yè)后鮮少會從事保育工作。其次保育員的資格認證、職業(yè)等級的評定也沒有統(tǒng)一的要求。受專業(yè)程度、工資待遇、工作內容的影響,保育員隊伍也存在入職門檻低、流動性大、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而保育員的專業(yè)化培養(yǎng)主要靠社會上的培訓機構及入職后園所內部的跟崗培訓,依賴于經驗型保育員的言傳身授。由于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培訓時長等因素影響,培訓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保育員隊伍整體素質也較低,主要體現在學歷層次低,許多都還是初中及以下學歷;下崗及一些待業(yè)女性占行業(yè)主流,一些單位甚至是員工家屬上崗。許多園所為了迎合家長“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等觀念,更多關注教師的“知識性教授”,非常忽視保育員的作用。保育員中更多是無編制人員,社會地位低下,有些甚至被認為是“保姆”或“阿姨”的角色,人員流動性大,隊伍結構不穩(wěn)定,缺乏專業(yè)的培訓體系支撐,使得“保教結合”中“保育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和保育員是陪伴幼兒最長時間的人,這個時期的幼兒模仿能力最強,保育員同樣兼顧言傳身教的關鍵作用。因此,保育員的個人素養(yǎng)、專業(yè)水平直接影響這個班級甚至整個園所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對保育員專業(yè)化成長的有效途徑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tài)。傳統(tǒng)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也指出“幼兒園應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注重滿足幼兒的發(fā)展需要,保持幼兒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讓幼兒感受到尊重和接納?!彼杂變旱慕】祽浮吧斫】怠焙汀靶睦斫】怠眱蓧K內容。而保育員往往只關注到前者。
如:幼兒午餐環(huán)節(jié),我看到妞妞單獨一個人坐著,面前擺著一碗豬肝粉絲湯,小嘴撅著,眼淚在水汪汪的小眼睛里打轉。班上其他幼兒已經跟著班級教師去戶外餐后散步了,班級只剩下正在擦桌子的保育員。于是我上前詢問原因,原來是妞妞很挑食,不喜歡吃豬肝,怎么說都不聽。前不久的血色素檢查中查出她有貧血傾向。保育員非常擔心,心想幼兒正在長身體,營養(yǎng)跟不上怎么行?但妞妞怎么也不配合,于是保育員讓妞妞必須把豬肝吃完,什么時候吃完什么時候去散步!這時妞妞委屈地說:“我喝湯可以嗎?”最后,通過和保育員與幼兒商量,我們同意了妞妞的提議。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班級保育員的初衷是好的,為了幼兒身體的健康、營養(yǎng)均衡,并且幼兒已經出現貧血的情況,確實從身體和好習慣的培養(yǎng)都應該吃。但是,她采取的教育行為卻沒有關注到幼兒的心理情緒,強硬的教育措施反而引起幼兒內心的反感,對糾正幼兒挑食的行為沒有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經與該保育員溝通,她認識到今后處理問題時要關注到幼兒的心理需求,多采取與幼兒溝通、商量的方式,平等交流教育幼兒意識到挑食是不對的,從而改正缺點。
幼兒在習得某項技能時,一定是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掌握的過程,這方面教師基本都能放手給予幼兒試錯的機會,能做到“靜待花開”,能以一個“支持者”“引導者”的身份耐心陪其共同成長。但這個意識在保育員團隊中卻較難做到,保育員中對幼兒“包辦代替”現象較為普遍。
如:在幼兒午睡后起床環(huán)節(jié),多名幼兒已經起床去教室參加活動,但寧寧卻蹲在地上穿鞋子。小手正使勁拉住鞋跟往上拽。老師看到寧寧即將成功,便鼓勵了寧寧,并告訴他自己在教室等他,便去教室組織幼兒活動了。這時保育員走了過來,不等寧寧開口,三兩下便幫他把鞋子穿好了。寧寧看了看鞋,然后就去找老師了。其實班級教師已經給了寧寧自己成長的空間,也許寧寧再稍稍使點勁就能體會到自己成功穿上鞋子的快樂,但是保育員的“熱心”幫助,其實是在剝奪幼兒又一次鍛煉成長的機會。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成長步伐,成人不應過度干預。如果都有成人代替了,那么幼兒就永遠都得不到成長的機會。事后,我也與該保育員進行了溝通,希望她把更多“成長的機會”還給幼兒,給他們多一些成長的空間[1]。
以上兩個案例類似的場景每天都在幼兒園發(fā)生,我們要知道:真正的改變不是靠一兩次談話就能成功的,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擺正教育角色定位,不斷用新的科學理念武裝自己,并不斷學習,才能夠促進保育員的內生式成長。
保育員普遍年齡偏大,缺乏獨立自學能力,需要給予支持與輔助。其次對教育領域知之甚少,對學習內容缺乏篩選和甄別能力,因此開展崗前培訓,是快速融入就職單位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新保育員開展崗前培訓,其內容可包括:園所介紹、保育員崗位一日工作流程、幼兒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幼兒園考勤制度、各崗位人員安排、師德師風要求、安全警示教育等環(huán)節(jié)。經過崗前培訓的人員,對園所應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有效幫助其適應新環(huán)境,與園所教育理念產生共鳴,產生工作熱情。
保育員的定期學習提升非常重要,每周固定一個時間專門用來開展周例會,讓學習提升成為常態(tài)。針對保育員思想上認為保育工作就是做做清潔的認識不足,意識淡薄,每周組織業(yè)務培訓糾正錯誤思想。如在“好書分享”環(huán)節(jié),輪流安排保育員在例會前5分鐘分享自己喜歡的一本好書、一段感人的文字、一個觸動心靈的小故事等,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保育員崗位使用手冊》《幼兒園健康管理實用手冊》等,請他們說說感觸內容及分享理由,強化保育意識的同時也拉近了保育員團隊之間的距離;又如在“我問你幫”環(huán)節(jié)中,請保育員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小問題,如“怎樣避免小班幼兒尿床?”“對挑食的幼兒如何引導?”“對分離焦慮嚴重的幼兒如何護理?”等等,我們請保育員提前將問題記錄在紙上,收集起來,管理者可將共性問題、棘手問題或家長關注度高的問題提前拋到交流群里讓大家思考,然后在會上集思廣益,獲取他人的幫助。既凝聚了團隊的力量,又解決了工作中的難題,更促進了保育員專業(yè)化提升,一舉多得。
充分利用現有的專業(yè)渠道幫助保育員明確工作職責、找到核心重點。除了清潔衛(wèi)生,“幼兒護理”也是保育員工作職責非常重要的內容[2]??山M織保健醫(yī)開展《幼兒園春季常見傳染病防控措施》《手足口病的預防》《認識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幼兒園突發(fā)緊急事故處理辦法》等針對性強的培訓,并針對性歸納重點幫助保育員快速吸收知識點。如幼兒常見傳染病“麻疹”與“風疹”的鑒別、“水痘”與“帶狀皰疹的區(qū)別”、把傳染病按照“發(fā)熱并出疹”及“不發(fā)熱出疹子”等不同情況進行對比,有了保健醫(yī)生的專業(yè)講解,平時分不清的癥狀一下變得簡單易懂。非常符合保育員的掌握水平,業(yè)務能力有了快速提升。只有掌握了某項技能,保育員才會愿意主動運用到工作中,在關鍵環(huán)節(jié)才能發(fā)揮作用,協(xié)助保健醫(yī)第一時間將傳染病聚集性爆發(fā)杜絕在班級中。
在保育員中按年齡段選拔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保育員做保育組長,以分組管理的模式,小組討論開展活動。同一個年級組產生的共鳴會更多,遇到的共性問題可以一起解決,一起討論,學習目的也會更有針對性。以保育組長先學習,再帶領組內成員一起學,效果往往比全員在一起學效果要好得多;保育組長的引領性培訓也是不錯的選擇,同為一線工作人員,對問題的解讀更容易獲得接納,如“幼兒園消毒液配比培訓”等;另外,師徒結對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形式。以一師多徒或一徒多師的形式開展師徒結對活動,抱團進步往往可以指導到工作最前沿,對新手保育員的指導可以直擊問題現場,解決問題的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成長也是最迅速的。當然,這樣的指導一定要留下痕跡,徒弟對師傅的請教要有計劃性,針對自己的不足與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尋找在此方面能力突出的師傅,提升起來才有效果,而不是盲目地找個師傅請教自己本已經掌握的知識,此法無異于浪費彼此的時間,適得其反。對優(yōu)質的師徒結對記錄還可以在例會中拿出來學習,讓更多的師徒掌握帶教的方法與策略。共促成長。
除了前面的外輸式學習形式,保育員自己的內化式也非常重要。如定期撰寫“保育員觀察筆記”,并組織交流;推送優(yōu)質的網絡課程給保育員自我線上學習,如“幼兒園安全工作”“幼兒園體弱兒管理”“常用物品清潔和預防性消毒方法”等,并交流心得。在多渠道的學習成長中逐步實現保育員從保潔阿姨向教育者重心轉移,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轉變思想觀念,明確角色定位,從班級教育工作的旁觀者逐步成為幼兒教育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支持者[3]。
除了清潔衛(wèi)生、活動配班、幼兒護理之外,能組織幼兒嘗試開展活動,也是必備技能之一。往往這時候就能看出保育員的教育智慧及幼兒的把控能力??衫孟挛绲挠螒驎r間開展健康、安全活動,如“七步洗手法”“怎樣保護小眼睛”“我會排隊去洗手”“不推不擠好娃娃”等?;顒忧氨S龁T向本班教師請教,設計完成活動教案的文案部分,并提前預設好提問與回應,注意動靜交替和活動的趣味性、游戲性,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把握活動時長。管理者觀摩活動,活動后及時向保育員反饋活動的亮點與不足,有效提升保育員活動組織能力,以及對不同年齡段幼兒年齡特點的掌握情況。
作為保育員的考核活動,可采取“3+X”的考評模式開展崗位練兵,豐富考核形式,多維度了解保育員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其中“3”指理論考核、實操考核及日常表現。“X”指拓展考核。
《武漢市幼兒一日生活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是必會工具書之一,因此也是理論考核必考內容。可定期針對《指南》開展理論考核、知識競賽、抽簽答題等,評委根據卷面成績及選手賽場表現根據評分表嚴格打分,得出理論成績。除此之外,理論考核還可根據《諾如病毒的預防》《幼兒進餐環(huán)節(jié)的有效組織》《高熱驚厥幼兒如何護理》等。
我們將以集中命題形式請保育員一同或輪流實操主題,并根據操作流程或環(huán)節(jié)中的核心關鍵點來得分。需口答的部分會請保育員卷面作答,答題不相互干擾。主題可根據《幼兒嘔吐物的處理》《CPR心肺復蘇術》等,每次實操后都會請保育員再次集體觀摩保健醫(yī)對操作過程的再次正確示范,以達到加深印象、科學規(guī)范的目的。
保育員的考核絕不僅僅的開展一次活動或一次理論檢測,日常的觀察考核更為重要。環(huán)境的清潔衛(wèi)生維護是否到位?幼兒的餐用具清洗是否徹底?不同場景的消毒液的配比是否清楚?幼兒的護理是否合理?有沒有教育過當行為或家長的投訴?這些都是日??己说暮w內容。
此內容包括講故事、折紙、小律動、演講等,可開展《當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時》《讓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等等,讓保育員更多地沉下心來關注幼兒、關注班級、關愛班集體。當確定了考核內容主題后,要留給保育員充分的準備時間,并下到班級給予指導和輔助,動員班級教師給予支持,在家一般的溫暖中引導保育員更好地愿意展示自己的技能水平,并在一次次的考核活動中不斷提高、收獲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