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晚
班級活動是重要的育人平臺。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實驗小學從不同視角、采用不同形式設計班級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角色體驗中向內(nèi)扎根、向外生長,獲得真正的成長。
以往的班級活動中,教師往往會不自覺地關(guān)注那些閃耀的班級“明星”,而忽視班級里那些“沉默的大多數(shù)”。角色體驗類班級活動應兼顧全體學生,讓每一個“人”都在場。在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要把選擇權(quán)還給學生,協(xié)助每一位學生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體驗項目。譬如,筆者以“筑夢起航”為主題設計班級十歲成長儀式活動,班級被分成策劃組、宣傳組、演出組、技術(shù)組、后勤組等多個部門,每一位學生都在活動中承擔不同的角色任務。
活動的最終指向是人的成長。學生在個人角色的承擔中,明白了什么是責任;在團隊共同愿景的追求中,明白了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意義;在班級活動的全程實施中,明白了自己也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體驗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增強了其個人存在感和價值感。
角色的體驗絕不能是一成不變的。筆者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努力擺脫單一固化的活動模式,機動調(diào)控,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以期實現(xiàn)角色的“可流動性”。
角色體驗活動一般以1 個月為一周期,讓學生深度體驗某一種角色。在周期結(jié)束后,筆者會組織一次總結(jié)性班會,與學生一起回顧體驗中的成敗得失,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優(yōu)點的同時,明晰未來的進步方向,為下一階段其他角色的體驗做好準備。
學生體驗的每一種角色,都是通過角色競聘獲得,如此便形成了一個由“角色競聘——角色體驗——角色評價——角色輪換”組成的閉環(huán),一個學期內(nèi),學生可以深度體驗4-5 個角色,在多重的角色中豐富生活閱歷,在切己的體驗中收獲成長。
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勢必導致對學生的期待和要求發(fā)生變化。因此,班級活動的設計也要跟上時代步伐,彰顯時代特質(zhì)。2019 年以來,新冠病毒疫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抗疫角色逐漸凸顯。因此,筆者在班級開展了“心連心,戰(zhàn)疫情”主題體驗活動,師生共同設計了口罩督察員、體溫檢測員、門窗通風員、桌椅消毒員、洗手監(jiān)督員等各類角色……小活動關(guān)聯(lián)大時代,學生在細致的觀察體驗中一步步貼近角色,能力與素質(zhì)都有顯著提升,主動發(fā)展、人格完整的德育目標也得以落地生根。
人格發(fā)展理論認為,個體人格發(fā)展的各階段都有其特定的危機與任務。教師在設計角色體驗活動時應考慮到學生生活的階段性與差異性,從而有針對性地做出恰當?shù)慕巧O計,真正實現(xiàn)活動育人的目標。
以高年段角色活動的設計為例,在這一階段,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種新的自我同一感,尤其是在職業(yè)、性別角色等方面獲得同一性。教育工作者應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認同,并為他們樹立積極榜樣。如關(guān)于學生的性別意識,筆者積極營造班級文化氛圍,開展性別角色沖突專題教育,將外顯活動熏陶與內(nèi)隱文化浸潤相結(jié)合,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此外,教育工作者可以開展團體心理輔導,引導學生在團體中進行角色扮演、頭腦風暴等,在相互支持的氛圍中接納自我內(nèi)心的沖突,進而習得緩解沖突的有效策略。
教師要積極跟進、及時反饋學生的實踐情況,對于學生在活動中展露的優(yōu)點要不吝夸獎、積極鼓勵。筆者特別建立了一個班級“夸夸群”,每次開展角色活動,都提醒大家在群中為每一位同學點贊加油。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被關(guān)注感與被鼓舞感,從而獲得更深刻的角色體驗。
筆者經(jīng)常在活動結(jié)束時組織學生以小隊形式復盤活動,并完成個人角色體驗成長卡和班級成長賽道卡填寫。在個人角色體驗成長卡中,不僅有學生對自我的評價,還有學生成長中“重要他人”的參評。班級成長賽道卡只有一份,上面標明本校、本班設定的幾大能力類目,如果學生覺得自己在某一類目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就可以在該賽道貼上標記自己姓名的個性汽車貼。最終完成的班級成長賽道卡被展示于班級外墻,這有助于學生更清晰地認知、定位自己,評價的育人價值也得到了開發(fā)與體現(xiàn)。
角色體驗要始終以實踐教育為基本形式,以對學生進行正向的人格啟蒙為導向,在多方協(xié)作下,助力兒童在同客觀世界、同社會、同自我的良好互動與對話中不斷認識自我,最終使其人格在廣泛的社會角色體驗中走向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