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鄧萍艷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yīng)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睘榱朔揽匾咔椋覉@實施封閉式管理,教師和家長進行線上溝通交流。如何讓家長在“冰冷的屏幕”中感受溫暖,幫助做好班級管理工作,我園結(jié)合自身實際,進行了有益探索。
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小班的入戶新生家訪改成了線上家訪。通過線上家訪,教師在短時間內(nèi)了解幼兒信息和家長意見。幼兒首次離家,走進幼兒園,家長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焦慮情緒。為此,教師利用線上平臺,提前分享育兒知識,及時發(fā)布入園信息,幫助家長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小班開學第一周,幼兒哭鬧比較嚴重,家長希望教師及時分享幼兒在園動態(tài)。我園利用線上平臺,向家長直播幼兒“情緒場景”,并實時與家長溝通。待大部分幼兒情緒穩(wěn)定后,教師主動分享幼兒一日在園活動影像,讓家長放心,并及時化解家長的疑惑。
一是交流活動情況,讓家長知道物質(zhì)、經(jīng)驗準備對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從而獲得家長充分配合。在開展主題活動“爸爸媽媽是這樣愛我的”時,雖然教師在活動前,利用線上平臺邀請家長回憶幼兒出生的那天,說一說那天發(fā)生的趣事,但活動效果不佳。一方面,家長的參與熱情不高,準備工作不夠充分:另一方面,幼兒在活動中缺乏自信。于是,教師及時進行線上剖析、反饋活動情況,向家長提出了一些針對性建議。在開展社會活動“出生印記”前,教師讓家長為幼兒準備出生使用物品,同時提出具體要求:先向幼兒介紹這些物品的用途以及故事,再讓幼兒自己介紹物品?;顒忧?,家長為幼兒精心做好物質(zhì)與經(jīng)驗準備,教師在線上平臺及時反饋活動情況。經(jīng)過教師、家長、幼兒的共同努力,“出生印記”社會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交流課程故事,讓家長了解課程游戲化理念,通過更多支持,陪伴幼兒共同成長。教師和家長要支持幼兒自發(fā)的觀察活動,對其發(fā)現(xiàn)表示贊賞,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幼兒思考、比較和觀察事物。在主題活動《洋蔥的故事》中,教師及時與家長線上分享課程故事,鼓勵家長參與故事,共同贊揚幼兒的發(fā)現(xiàn),為幼兒答疑解惑。關(guān)于洋蔥的形狀,洋蔥長在哪里,人為什么要吃洋蔥,洋蔥有哪些營養(yǎng)等問題,幼兒有不少疑惑。通過線上平臺,幼兒不斷建構(gòu)關(guān)于洋蔥的知識和經(jīng)驗,并在線上及時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