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齊桓公
春秋時期,北方的少數(shù)民族山戎經(jīng)常侵擾中原,首當其沖的就是燕國。有一年,山戎大舉南下,劫掠燕國城池,燕莊王無力抵御,于是求救于齊國。
齊桓公是當時的天下霸主,倡導“尊王攘夷”的政策。由于號稱“尊周”,所以盡管燕國過去并不服從齊國,但燕王是周朝功臣召公的后代,不能坐視其滅亡;更因“襄夷”的關系,齊桓公自然必須興起仁義之師,前去救援燕國。
齊軍抵達燕國,立即擊退了山戎;為了永絕后患,齊桓公更是乘勝追擊,深入北荒,遠征孤竹國,將這些外族徹底趕離中原邊境。
凱旋之后,齊桓公將新征服的廣大土地慷慨地并入燕國,使燕國的國土面積一下子增加了五百里,幾乎擴大了一倍。燕莊公大為感激,隆重招待了齊國君臣。
過了半個月,齊桓公班師返回齊國。為了表示謝意,燕莊公特地派太子留守國都,親送齊軍出境,陪齊桓公南歸。由于忘了留意時日和路程,燕莊公不知不覺離開了燕國,送進了齊境五十里之內(nèi)。
當時的禮法規(guī)定:除非向周天子送行,否則諸侯相送,不得離開本國之界。齊桓公思索之下,為了不使燕莊公違背禮法,便主動將這五十里的土地奉送給了燕國。
齊桓公的這一做法,一下子贏得了燕國舉國上下的信賴,從而真正地臣服在了齊國的麾下,讓過去面和心不和的兩國關系,順理成章地得到了妥善解決。
→ 寫作范例 ←
齊桓公送地看似是“失”,其實是“得”。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總是錙銖必較,甚至鬧得頭破血流,雖然最終獲取了眼前利益,卻失去了長遠的信譽。人這一輩子,有舍才有得,懂得“放棄”的人,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