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新 曾凡偉 由國開 陳孝燕 陳曉麗
贛南衛(wèi)生健康職業(yè)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法治教育取得重大發(fā)展。主要經歷了起步探索期(1949—1977年)、普及法律知識期(1978—1999年)、法律素質期(2000—2005年)、法治意識期(2006—2011年)和社會主義法治觀念培育期(2012年至今)五個階段。[1]也有學者認為主要歷經了探索期(1949—1966年)、挫折期(1966—1978年)、知識教育時期(1978—1997年)、觀念教育時期(1997—2012年)和能力培育時期(2012年至今)五個階段。[2]
學界對新時代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法治教育的概念、學科屬性或定位、目標、內容、模式、實踐、環(huán)境、問題與對策等方面。
1.關于法治教育概念的研究
法治教育的相關幾組概念為“法制教育”“法治精神”“法律素質的培育”“法治信仰”“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這幾個概念之間既有重疊,也有一定的差異性。[3]學界認為法治教育是通過教授法律知識、培養(yǎng)法治思維方式、提高法治素養(yǎng)、樹立法治信仰的教育活動。
2.關于法治教育學科屬性或定位的研究
學者認為法治教育學科屬性或定位不明晰。學界有人認為法治教育“從屬于智育”,有人認為“從屬于德育”,也有人認為“獨立于德育”。對法治教育的學科定位認識不清會導致難以設置相對合理、穩(wěn)定的課程體系,無法提高法治教育的實效性。
3.關于法治教育目標的研究
隨著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推進,高校法治教育目標經歷了從“傳授法律知識”轉向“培育法治素養(yǎng)”再到“樹立法治信仰”的變化。[4-6]
4.關于法治教育內容的研究
學者認為目前高校法治教育的內容簡單、空泛、不合理,需要調整、補充。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這門課幾乎成了非法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唯一法律課程,這門課“法律基礎”內容占比太小,難以滿足大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需求。
5.關于法治教育模式的研究
學界認為當前法治教育模式單一,未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且沒有突出實踐性,難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應當予以改革創(chuàng)新。法治教育仍然依附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大大削弱了法治教育的實際效果;[7]教育模式應從“課堂”依賴轉向“場景”塑造。[6]
6.關于法治教育環(huán)境的研究
法治中國的建設需要全社會成員的認可和共同努力,高校法治教育環(huán)境(不管是社會、家庭還是學校的環(huán)境)面臨著挑戰(zhàn)。學界認為應盡快營造良好法治教育環(huán)境。[8-9]
7.關于法治教育問題的研究
關于法治教育問題的研究,學者主要從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個人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社會方面主要涉及法治教育學科定位、法治教育資源問題;家庭方面主要涉及法治教育環(huán)境;學校方面涉及培養(yǎng)目標、教育理念、模式,課程內容和體系、評價考核機制,師資和校園法治文化等;學生個人方面涉及主體意識(積極主動性)、理解力和法治思維、維權意識與能力等方面。
8.關于法治教育對策的研究
基于對法治教育問題特征和原因的分析,學者從多角度多維度提出了對策,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更新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在法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從傳授學生法律知識轉換成提高學生“用法”能力、培養(yǎng)學生法治素養(yǎng);第二,明晰法治教育學科定位、加強法治教育課程建設、加快法治教育課程改革;第三,通過外引內培,優(yōu)化法治教育師資隊伍結構、提高教師法治素養(yǎng);第四,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從“課堂”依賴轉向“場景”塑造,充分利用新媒體開展法治教育;第五,積極開展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用法能力;第六,完善現(xiàn)行考核方式,注重過程性評價;第七,營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環(huán)境。
國外法治教育的理念與我國不同,國外對高校法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法治教育的具體內容和方式方法。國外法治教育研究側重于:第一,如何通過教育內容的設置塑造學生的法治精神;第二,如何在教育過程中將課內教授理論知識與課外開展實踐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第三,如何拓寬教育渠道、發(fā)揮社會團體作用,把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以美國為例:美國高校法治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公民教育”,高校實施的法治教育是通識教育而非專業(yè)教育,其法治教育從法律關系到法律責任的邏輯聯(lián)系出發(fā),側重于對大學生進行權利義務觀的教育,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領會法律精神和原則、培養(yǎng)學生法治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社會生活,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公民責任的合格公民,讓大學生樹立資本主義的權利義務觀。[10]
當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重知識的灌輸、輕能力的培養(yǎng)”現(xiàn)象,忽視對學生法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主要體現(xiàn)在:1.法律類課程設置少;2.師生對法治教育態(tài)度不端正,缺乏積極性、主動性;3.缺乏法治教育實踐活動,學生用法意識與能力不足;4.高校法治教育缺乏有效性、學生犯罪率呈上升趨勢。[11]
高校法治教育存在以上問題造成大學生法治意識薄弱、法律知識欠缺、用法能力不足,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就是學生依法防范保護自己的能力不夠或者自身違法犯罪現(xiàn)象增多。
1.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fā)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fā),僅以2020年為例:全國公安機關共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25.6萬起,[12]常見的有:虛假博彩、冒充電商客服、兼職刷單、虛假投資理財、微信支付寶QQ微博等網絡號碼被盜、網上借貸等。
2.高校學生受詐騙現(xiàn)狀
高校學生是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主要受害者。以GZ市RJ新區(qū)高校園區(qū)電信詐騙刑事警情(受損金額人民幣3000元以上)通報的數據為例,2021年1月至9月平均每個月有37人/起,其中高校學生11人/起,占比30.9%,遠超務工人員、個體經營者、城鄉(xiāng)居民、公司職員、醫(yī)務人員或教師等。受騙金額低于3000元的電信詐騙案件因未達刑事立案標準,警方未將此類案件計入刑事警情數據予以通報。事實上高校學生在電信詐騙案件中受損金額在3000元以下的占比較大。
根據案發(fā)頻次對電詐案件類型進行排名:虛假博彩(28.57%)、冒充電商客服(23.81%)、刷單(20.05%)、虛假網絡游戲賬號交易(9.67%)、虛假投資理財(9.52%)、虛假貸款(4.76%)、冒充QQ/微信好友借錢(3.62%)。從受騙學生來看,一是女生比男生容易被騙:女生占比71.43%,男生占比28.57%;二是學生層次區(qū)別不明顯:高職生占比52.38%,本科生占比47.62%。
從受騙過程來看,基本具有共同特征:受害人接到陌生QQ或微信好友申請,添加好友后加入QQ群或微信群,通過陌生好友或群里提供的鏈接下載注冊某個APP賬號,對賬號進行充值或為了完成刷單、交易任務而通過對方提供的二維碼進行付款或通過對方提供的賬號進行網銀轉賬,之后發(fā)現(xiàn)無法重新注冊賬號進行提現(xiàn)或對方收款后消失,造成受害人經濟損失。
3.高校學生受詐騙原因分析
基于GZ市RJ新區(qū)高校園區(qū)2021年1月至9月電信網絡詐騙刑事警情通報的數據,從電信詐騙案件的類型、詐騙手段、涉案金額,受騙學生的性別、年齡、防騙意識和能力,被騙原因,高?!胺涝p騙”教育開展情況等方面分析發(fā)現(xiàn):(1)高校學生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行為的意識、能力均需提高,法治素養(yǎng)亟待提高。(2)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fā)既有社會因素,也有家庭、學校和受害人個人因素。
社會方面:(1)打擊詐騙犯罪的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guī)定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司法解釋:詐騙金額少于3000元的案件公安機關不予立案。高校學生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受損金額往往低于3000元,卻因為法律法規(guī)不完善而無法及時維權,在遭受財產損失的同時,學生學習、生活狀態(tài)受到影響,甚至對法治的信仰產生懷疑與動搖。(2)2021年11月1日之前尚未施行《個人信息保護法》,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法律條款少、適用范圍窄,且其中大部分規(guī)定缺乏可操作性。電信網絡詐騙行為人往往利用被非法泄露的高校學生個人信息實施詐騙行為。例如冒充電商客服、冒充QQ或微信好友實施詐騙行為的就是非法利用了個人信息。
家庭方面:(1)忽視對小孩的法治教育。以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為例,家長很少對小孩進行相關法治教育,更多的是與小孩交流學習方面的情況。(2)家長日常缺乏依法辦事的理念和行為習慣,未營造良好的法治生活環(huán)境。
學校方面:當前高校法治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教育形式比較單一、師資隊伍建設滯后、考核機制不健全,特別是忽視了學生參與法治教育實踐的環(huán)節(jié)。長期以來,高校對學生法治教育的實踐不夠重視,沒有科學、完善的體系來考查學生是否真正具備了法治理念、是否能用法律解決實際問題。大部分高校只通過應試教育模式,以理論知識的考試分數來定性和衡量大學生法治素養(yǎng)水平的高低。但是,書面考試成績只能反映學生對法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無法檢驗學生實際運用法律的能力及其法治理念的強弱。
個人方面:法治意識淡薄、防范意識不強、警惕性不高;愛貪小便宜、經不住利益誘惑。從GZ市RJ新區(qū)高校園區(qū)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數據來看,受騙的高校學生個人原因具有共同特征:(1)防范意識不強。雖然接受過高校防范電信詐騙案件的宣傳教育,但是并沒有嚴格按照要求做好防范。比如,受騙人都沒有按照要求下載“國家反詐中心”APP;接到冒充電商客服電話沒有認真去核實等。(2)輕易相信陌生人。點擊陌生人提供的鏈接下載APP、向新注冊賬號充值或向陌生人轉賬匯款。(3)愛貪小便宜、輕信網上投資理財或刷單容易掙錢。(4)法治意識薄弱、輕信假冒的電商客服有能力凍結自己賬號并扣錢等。
1.新時代高校法治教育的要求
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培育大學生的法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堅持立德樹人和依法治校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擔當。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這是對大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主要內容和根本遵循。新時代對高校法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法治教育必須進行與時俱進的探索。
2.新時代高校法治教育的困境
當前高校法治教育主要面臨以下困境:學科定位不明晰、教育內容不科學、教育模式滯后、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不夠、教育資源缺乏協(xié)同性。
3.破解新時代高校法治教育困境的思考
(1)社會方面:如何定位法治教育?如何營造良好法治生活與教育環(huán)境?如何深化與高校的合作,積極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經費、場所、人力物力等支持,積極參與高校法治教育實踐活動?(2)學校方面:法治教育理念和培養(yǎng)目標是否符合新時代對大學生的要求?如何根據高校具體情況改革課程內容和體系的設置?如何拓展法治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如何改革評價考核機制?如何加強法治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和校園法治文化建設?(3)家庭方面: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小孩的法治教育?有沒有依法辦事的理念和行為習慣?如何營造良好的法治生活環(huán)境?(4)學生個人方面:有沒有獨立主體意識、學習法律的積極主動性?如何提高法治教育理解力、訓練自身的法治思維?有沒有主動用法維權意識與行為?
基于高校電信詐騙案件的實證分析,對當前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我們認為要對新時代高校法治教育面臨的困境進行破局,就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法治教育模式進行重構。
(一)重新定位高校法治教育主體。本著“立德樹人、以人為本”教育宗旨,應將學生作為法治教育主體,發(fā)揮其在法治教育中的積極主動性,將以往法治教育“以教師為中心”轉變成“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合作學習”。
(二)調整高校法治教育內容。應改變以往教育內容空泛的弊病,從依賴基礎教材轉變到完善教材體系建設,法治教育內容應注重生活化,要與學生自身專業(yè)相關、與其日常生活相關,與提高學生用法能力相關。
(三)創(chuàng)新高校法治教育方法。堅持“知行合一”培養(yǎng)理念,創(chuàng)造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新媒體新載體開展網絡法治教育,延伸課堂教學的覆蓋范圍;開展模擬法庭、走進法院等活動,突出實踐、拓寬實踐教學渠道,從“課堂”依賴轉向“場景”塑造,讓學生在法治教育實踐中提高用法能力、培養(yǎng)法治意識。
(四)改革高校法治教育評價方式。運用動態(tài)、連續(xù)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考核。完善以書面考試為主的結果評價,注重對學生法治教育實踐能力的考查,不斷引導大學生將學習成果從“卷面考核”到“實際應用”的轉化,提高其在日常學習、生活與勞動中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
(五)加強校內外法治教育資源的協(xié)同性。積極拓展高校法治教育的社會空間,深化高校和社會力量的合作。[2]高校應優(yōu)化法治教育師資隊伍、加強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依法治校營造良好校園法治教育環(huán)境;社會應營造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生活環(huán)境;社會組織積極為高校法治教育提供經費、場所、人力物力等支持,積極參與高校法治教育實踐活動。
高校法治教育是堅持立德樹人、依法治校和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根本目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本質需求。高校應通過重構法治教育模式來破解當前高校法治教育學科定位不明晰、教育內容不科學、教育模式滯后、專業(yè)師資隊伍建設不夠、教育資源缺乏協(xié)同性等困境,通過提高法治教育的實效性,著重培養(yǎng)學生法治理念、提高學生用法能力、提升學生法治素養(yǎng),不負新時代高校法治教育的要求,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進程中的主力軍、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