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漢兵
路寬時,隨心所欲,你爭我搶,路就變“窄”了;路窄時,心中有規(guī)矩,人人守秩序,道就變“寬”了。
窄與寬,既是一對好伙伴,也是一對好冤家。
寬窄之路,存乎一心。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就是窄變寬的經(jīng)典?!扒Ю镄迺粸閴?,讓他三尺又何妨?!背Q缘溃骸巴艘徊胶i熖炜铡!本褪侵鲃油顺龅倪@小小的、窄窄的“一步”,成就了永恒的寬闊。
世間道路,沒有絕對的窄,也沒有固定的寬。成都市的寬窄巷子很好詮釋了這個道理。乍聽起來,似乎窄巷子比較窄,而寬巷子比較寬。但真正到過這里的人,估計沒有誰去計較哪個是寬巷子、哪個是窄巷子。寬與窄之間,全在感念。人多的時候,寬巷子就成了窄巷子;人少的時候,窄巷子似乎也成了寬巷子。
人生之路,更是沒有絕對的寬窄。
曾國藩有一個獨(dú)特的人生哲學(xué),那就是尚“拙”。他曾說,自己天分不高,一生走的都是窄路——笨拙:讀笨書,打笨仗,想笨法。然而他又說:“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拙,是窄,也是寬。
很多時候,窄的是道路,寬的卻是我們的心。此所謂“心寬一寸,路寬一丈”。心寬則心靜,進(jìn)而腳穩(wěn)、力足,不論道路寬窄,都能心無旁騖,走得很矯健。
(摘自2022年第3期《思維與智慧》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