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 瓊
(西藏日喀則市拉孜高級中學 西藏 拉孜 858100)
伴隨新課程的改革,有很多教育學者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從而適應新課程體系,構建高效的課堂。與其他學科相比,高中的歷史不會顯得更加枯燥,學生也會更加樂于學習。由于歷史中包含了很多故事,不僅擁有歷史知識,還會有歷史事件,這吸引學生對歷史進行學習??墒牵F(xiàn)階段有很多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除了在課堂上對其進行學習,在課下很少對歷史進行學習。
1.1 基于新教材的高中歷史深度教學的基本內涵。傳統(tǒng)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具體歷史事件、人物、時間等表層歷史知識的講解,教學內容并不夠深刻。高中歷史深度教學則是探究更為深層的歷史內容,要求教師對歷史學科的核心知識及本質內容有準確的把握,將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素養(yǎng)及思維能力作為教學重點,讓高中生更深入地了解歷史,促進學生歷史思考深度的提高。在新教材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師還需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融入歷史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使歷史教學目標更好地實現(xiàn),高中歷史教師應該深入探究歷史教材內容,實施歷史深度教學,促進高中歷史教學深化改革。
1.2 高中歷史新教材的特點。學校的歷史課程從傳統(tǒng)的教科書內容向新標準的轉變,為歷史教師的教育活動提出了許多的要求。就內容而言,教科書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就比如,學校的歷史課本內容很豐富,涵蓋了好幾個方面。如何講好就成了一個問題。與以往初中歷史課本相比,現(xiàn)在每節(jié)歷史課要完成的功課量相當于以往歷史課本每一個單元要完成的工作量。其中對知識點的介紹比以往的指南更加詳細。
2.1 深入理解課程標準,實現(xiàn)育人本位的轉換。歷史教育具有較強的人文性,隨著新教材的應用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不再適用,只有做出改變才能更好地適應教學改革,提高歷史教學效率。在新課標下,歷史教師需為學生打造多元化、動態(tài)化、互動化、開放化的課堂模式,以調動學生探究歷史知識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歷史自信心與歷史素養(yǎng)。打造上述課堂教學模式的前提需要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教師可從以下方面加以改善:其一,樹立以人為本理念;該理念也是教育與教學基礎要素,符合現(xiàn)代教育提出的“立德樹人”教學目標。其二,運用基礎知識指導學生認識歷史;事實上,教育并非單純地讓學生記憶何時何人發(fā)生何事,重點在于如何高效運用基礎知識認識歷史和解析歷史。其三,任務驅動,實施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并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可圍繞教材展開探究,學生在此過程中通過合作與交流大幅度提升探究能力。其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是教師教學對象,更是學習主體。在實施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背景下,需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析和解決基礎歷史問題,提高歷史教學效率與學生學習自信心。其五,靈活運用教材;教材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輔助資料,高中歷史教師可結合教學需求以及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目標適當縮減和擴充教材。例如,新課程標準針對新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部分單元提出充分認識,列強侵華對中國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以及概述晚清時期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事跡,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其性質與意義,同時深入認識社會各個階級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要站在相應高度認識問題,并非在課堂教學中敘述歷史事件的每個細節(jié)。以“戊戌維新運動”教學為例,新課程標準對于該部分知識內容提出的要求為認識社會各個階級為挽救危局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重點強調努力與局限兩個方面。對此,教師要將維新派在挽救民族危機方面做出的努力以及開展的救國措施作為重難點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深入分析資產階級提出的改革措施以及形成的局限,從本質層面理解新課程標準內心,為高效運用歷史教材做好鋪墊。
2.2 合理開展豐富的歷史主題活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歷史文化。由于高中生要面臨高考這一十分重要的考試,所以課堂教學內容相對固定,學生在學習時很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導致最后的學習效果不佳。而且,隨著教育改革的發(fā)展,高考命題的方式和內容出現(xiàn)了較大變化,僅依靠課堂教學很難使學生取得進步,無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明確的、正確的價值觀念。對此,教師要根據(jù)學校的安排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豐富的歷史主題活動,營造良好的歷史文化氛圍,讓學生深入實際生活中探究和發(fā)現(xiàn)歷史學習的真正意義。比如,在教學《遼宋夏金元的文化》這一課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富含生活氣息以及濃厚文化元素的主題性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利用周末、假期的時間參觀相關的場所或相關調查后進行總結,從而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假期參觀當?shù)氐牟┪镳^,認真觀察不同年代歷史文物的特點,耐心聽取解說人員的講解,并在參觀結束后作出總結?;蛘?,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參觀當?shù)氐乃聫R,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判斷其建筑風格,祭祀、祈福的方式和供奉的神像分別屬于哪個年代,以及當?shù)匚幕曀字邪臍v史文化,當然為了確保學生獲得正確的答案,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當?shù)氐拇逯?、縣志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促使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
2.3 思考歷史,體會歷史的鮮活性。目前有很多人會認為歷史已經過去了,就沒有存在的意義,顯然,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歷史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重大的意義,學習歷史不僅是要學生知道那些歷史人物或者歷史事件,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思考歷史。歷史在今天依然可以充滿活力,用歷史知識來武裝學生的頭腦,讓學生看見更有意義的未來,增加學生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比如在學習歷史之前,學生走進故宮的時候只會贊嘆它的宏偉和壯觀,去感受它的建筑風格的魅力。但是,當學生學習歷史之后再走進故宮,看到的就不僅是眼前的建筑和陳列擺設,他會想象這個地方曾經有哪些人、發(fā)生過哪些事,這些凝結了人類勞動文明的產物,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凝結,是社會變遷和發(fā)展的見證者。當走過故宮博物館的時候,學生才能根據(jù)陳列的文物分析它的朝代、它的作用、它所包含的意義;當走過圓明園遺址的時候,才能知道這段屈辱的歷史和中華兒女為中華民族復興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才能深刻理解中華民族發(fā)展的艱難歷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歷史,這樣才能體會如今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文物價值,才能感受到歷史所具有的時代意義和強大的生命力。
2.4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有責任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傳授知識。學生是在一直成長著的,他們的想法瞬息萬變,如果教師一直用一種方法來開展教學,他們肯定會厭煩,甚至討厭。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也要不斷改變,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也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案和教學方式。例如,在介紹鄭和下西洋時,我編了一個短小的順口溜“鄭和西下?lián)P國威,亞非外貿交流勤”,以此讓學生來記憶相關的歷史知識。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學習和記憶。采用有效的方法會縮短記憶和學習的時間??梢?,教師一定要用不同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yǎng)。
2.5 合理設置歷史教學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歷史本質原因。在高中歷史教師實施深度教學時應高度重視歷史教學內容的交互性,合理設置多個層次的高質量歷史問題,引導學生對歷史資料進行整合分析,使學生對歷史本質有更為深刻的理解。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歷史事件時應引導學生結合問題進行深入挖掘,讓學生對表面的影響因素和本質原因等進行分析,使學生透過現(xiàn)象更好地了解歷史本質內容,實現(xiàn)學生歷史思維的有效鍛煉。高中歷史教師應讓學生分析導致義和團運動失敗的多方面因素,讓學生總結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及深刻意義,使學生對社會背景和清政府決策等有更為全面的了解,從而對學生歷史思維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唯物史觀。
2.6 課堂小結,培養(yǎng)好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以及空間,引導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進行總結以及歸納,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及記憶。通常情況下,課堂小結會采用比較法、探究法以及作業(yè)法等等。比較法可以讓學生學習不同歷史事件的相同之處以及不同之處,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從而拓展歷史思維。探究式的課堂小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評價。不僅如此,在講解知識點之后,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一些與其相關的典型問題,讓學生之間進行一次自主探討以及研究,并通過老師的引導幫助高中學生對于歷史基礎知識理解深化。而作業(yè)型課堂小結是一種要求每個學生都在課下完成歷史作業(yè),從而對其進行歸納和總結。高中歷史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特點,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社會責任感以及道德感。要想構建更加高效的高中歷史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掌握歷史教學規(guī)律,實現(xiàn)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以及培養(yǎng),進而吸引學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運用更加高效的課堂學習方法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仔細觀察學生,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了解,引導學生利用歷史發(fā)展的眼光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看待,進而擴展學生的思維。歷史教師若想實現(xiàn)課堂教學有效性,就一定要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進行掌握。歷史教師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
2.7 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歷史是一門文科類的課程,在歷史學習中,學生面臨一個又一個的年份以及一個又一個的條約。在剛開始接觸歷史學科時,學生可能會對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高中階段,在各種新奇事物的影響下,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甚至有的學生還會出現(xiàn)厭學等不良情緒,導致歷史教學的實際效果較差。對此,教師要積極開展多媒體教學,利用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互聯(lián)網(wǎng)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生動形象的畫面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比如,在教學《全民浴血奮戰(zhàn)與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好奇心,并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我國人民英勇不屈、艱苦斗爭的偉大精神。首先,教師需要在課前通過網(wǎng)上下載或者自主制作的方式準備好教學課件,為教學做好準備。要注意的是,無論從網(wǎng)上直接下載還是自主設計,教師都要保證課件的質量,并通過備課精準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保障整體的教學質量;在教學開始后,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推進,打開自主剪輯的和抗日戰(zhàn)爭有關的視頻,通過真實的歷史場景以及演員精彩的表演,引發(fā)學生的共鳴,讓學生體會到在抗日年代雖然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但卻依然保持著濃烈的愛國之情;最后,再結合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講解抗日戰(zhàn)爭的重要意義,讓學生明白今天的幸福和安定是多么來之不易,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思想品質。
2.8 把握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學機遇。教科書的變化讓教師的教學有了更多要求,雖然很難,但這種變化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教育機會。過去,教師們有很多教學方法,但受限于過去的教科書,就很難實施。自從有了新教材,教師就可以嘗試改變教學方式并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例如,整體教學法是許多歷史教師采用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但由于之前的每節(jié)課課本的內容都比較少,上課的時間也沒有壓力,使用整體教學會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生教學實際過于多余。在新教材的背景下,每一節(jié)課的知識點都會變得很多,每個單元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大。教師可以布置模塊作業(yè),實現(xiàn)模塊式學習,幫助學生詳細探索模塊內容,了解課程新標準的要求,并提高歷史課教學質量。例如,在講授“明清,中國版圖的奠定與面臨的挑戰(zhàn)”的模塊內容時,教師可以按時間順序提供教學,消除每節(jié)課間的時間限制。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這些知識可以按照明清建立的順序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并對歷史知識進行詳細分析。為學生提供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其他方面的相關線索,并通過大量的歸納學習,學生對這一階段的歷史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這不僅節(jié)省了課堂時間,而且又向學生清楚地解釋了每一個知識點。
在新課改背景下,為更好地實施深度教學,高中歷史教師應充分研讀教材內容,設定凝練高遠的歷史教學立意,以教材單元為單位理清歷史教學的線索,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歷史價值觀。此外,高中歷史教師還應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對歷史現(xiàn)象進行審查,還可以合理設置多個層次的歷史教學問題,讓學生對其本質原因進行深入挖掘與分析,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思考歷史事件的影響因素,讓學生學習歷史英勇人物的愛國精神和頑強意志,有效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