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瀅穎,劉尚建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2020級本科生,北京 102488;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北京 100007)
導赤散由生地黃、生甘草梢、木通、竹葉四種藥物組成,為清熱劑,可清臟腑熱,功效為瀉火除煩、清心涼血養(yǎng)陰、利尿通淋,主治心經(jīng)火熱證或心火下移小腸,臨床證見心煩面赤、口舌生瘡、口渴、意欲飲冷、小便短赤尿痛、小便不暢等[1]。近年來,此方在口腔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皮膚疾病、精神疾病等中均有廣泛應用,現(xiàn)將有關資料綜述如下。
口腔疾病包括牙齦癌、口腔潰瘍、舌痹、舌裂舌衄等病癥,多由心火上炎、脾胃蘊熱、陰虛火旺等引起,治療多采用瀉火除煩、和胃化濕、滋陰降火之法。牙齦癌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口腔惡性腫瘤,在老年人群中發(fā)病率較高;張鵬[2]等人研究導赤散治療牙齦癌的效果,將牙齦癌患者分為兩組,均注射尼妥珠單抗,同時觀察組在手術前后配合使用導赤散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尼妥珠單抗配合使用導赤散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腫瘤細胞因子水平,改善牙齦疼痛、牙齒松動等臨床癥狀,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鄭亮[3]認為口瘡可由虛火、實火或二者同時引起,治療需以瀉火除煩、滋陰清熱合并治療;他以黃連阿膠湯合導赤散治療老年口腔潰瘍患者,達到了生肌斂瘡功效??谇粷兪桥R床好發(fā)疾病,大多數(shù)患者癥狀輕微,可自行恢復健康;少數(shù)患者難以自愈,容易反復發(fā)病,嚴重者甚至影響說話、飲食等口腔功能;燕玉敏[4]通過試驗觀察導赤散加減方治療不同類型的口腔潰瘍,將口腔潰瘍患者分為兩組,分別作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對照組口服維生素C和維生素B族片,根據(jù)病情輕重配合使用康復新液,研究組在西藥基礎上配合導赤散加減方治療,針對脾胃兩臟有熱、心火上炎、肝郁蘊熱、陰虛火旺等不同類型患者采用不同加減方法,結果發(fā)現(xiàn)研究組治療效果更好,復發(fā)率低。舌痹是指舌體麻木,多是由內外因共同引起,外因主要與風、寒、濕三邪雜至侵襲人體有關,治療上需益氣補血、搜風通絡、活血化瘀祛濕;張旭泓[5]總結金實教授治療舌痹的經(jīng)驗,心火亢盛患者可采用黃連導赤散合玉女煎加減治療,其他類型患者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導赤散加減使用,效果顯著。舌衄病因有實證和虛證之分,實證多由心火上炎、胃火熾盛偱經(jīng)上擾所致,虛證常見陰虛火旺等病因,均可辨證論治;濕邪導致的舌裂舌衄臨床較為少見,多由濕阻脾胃,脾不健運導致;傅休等[6]總結龍惠珍老師利用平胃散合導赤散加減治療舌裂舌衄的病例,通過多年臨床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采用平胃散合導赤散化裁治療,祛濕利水而不傷陰,清熱瀉火而不傷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綜上所述,利用導赤散加減治療口腔疾病,通過清熱養(yǎng)陰、清熱燥濕等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泌尿系統(tǒng)疾病包括尿路感染、血尿、尿熱等癥狀,多是由于濕熱下注膀胱、腎陽虧虛、心火下移小腸等引起,治療上以清熱利濕、滋補腎陽、清心降火利小腸為主。于勇[7]利用導赤散加減方治療老年患者尿路感染,對照組采用國產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額外使用導赤散加減方,根據(jù)脾腎兩虛、濕熱下注膀胱、腎陽不足、小便不暢等不同癥狀對導赤散進行臨證加減,結果為治療組患者尿細菌明顯減少,治愈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常克等[8]認為血尿是心火亢盛迫血妄行或心火下移小腸所致,而紫癜性血尿是由于心火亢盛、腎陰虛陽亢,心腎二經(jīng)熱盛灼傷血絡所致,總結為“少陰火熾”;他們利用導赤止血散治療紫癜性腎炎發(fā)病過程的血尿階段,思路為清解少陰蘊熱、清熱涼血、活血止血,使涼血止血而不留瘀,療效突出。丁琳亭等[9]使用龍膽瀉肝湯合導赤散來治療頑固性尿熱,通過患者自述癥狀發(fā)現(xiàn),患者雖小便自覺尿中灼熱,但檢測結果顯示其有別于西醫(yī)的泌尿系感染,同時患者存在濕熱蒙蔽清竅的現(xiàn)象,綜合來看使用龍膽瀉肝湯合導赤散,瀉火養(yǎng)陰、清熱祛濕,使得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戀邪。閆雁[10]選用導赤散加減方治療心經(jīng)熱盛型小兒尿頻癥,從清熱利濕方向出發(fā),通過通利膀胱來治療;她以生地黃、蓮子心、車前子、生甘草梢入藥,臨床效果顯著。申正日[11]利用導赤散加味方治療慢性泌尿系感染,在給予相同抗生素治療的前提下,對照組服用翁瀝通膠囊,治療組服用導赤散,并根據(jù)尿血、腰膝酸痛、大便干燥、肝氣郁滯、氣陰兩虛等臨證加減,與對照組對比發(fā)現(xiàn),治療組尿檢結果更好,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治愈率更高。
通過上述內容可見,泌尿系統(tǒng)疾病以邪熱盛為主要病機,伴有正虛表現(xiàn),臨床治療需邪正兼顧,清熱祛濕與養(yǎng)陰并舉,故在導赤散基礎上配合使用滋陰藥、祛濕藥,可起到陰陽并調的效果。
皮膚疾病包括痤瘡、皮炎、濕疹等病癥,多由于心肺郁熱、濕熱內蘊、心火亢盛等引起,治療上多采用清熱燥濕、瀉火除煩、涼血解毒等方法。李廣文[12]運用導赤散加味治療皮膚病,通過對導赤散加減治療心肺郁熱導致的痤瘡,濕熱內蘊導致的濕疹,濕熱內蘊、血熱迫血妄行導致的過敏性紫癜,均有顯著的療效。于毅等[13]發(fā)現(xiàn)近年來過敏性皮膚病常發(fā),而不正當?shù)厥褂眉に赝磕ɑ继幙蓪е旅娌考に匾蕾囆云ぱ?,故通過大量資料搜集,將黃秀深運用導赤散治療皮炎患者的實例進行總結,分析得出黃秀深治療經(jīng)驗,即皮炎是由心火旺盛引起,治療上應以清心除煩、涼血解毒、通竅開郁為主,同時需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合理飲食,正常作息,不可過度依賴激素治療。譚嗣博[14]認為嬰兒濕疹由內外因素共同導致,孕婦飲食偏嗜,過食辛辣之品,導致心火旺盛,繼而影響腹中胎兒,使之血熱,嬰兒出生后又外感風濕熱邪,內熱外邪交結,客于肌表,出現(xiàn)皮膚疹出色紅等濕疹現(xiàn)象;他利用加味導赤散治療臨床常見的嬰兒濕疹,以導赤散加蟬衣、赤小豆、車前子、梔子、連翹、黃芩內服治療,達到清熱解毒、祛風燥濕的療效,患者濕疹有明顯好轉。痤瘡發(fā)病是機體陽熱偏盛,伴有外感六淫邪氣、飲食不節(jié)或情志抑郁等造成的結果,治療上應以清熱瀉火、暢利血行、調暢氣機、通利二便為主要治療方法;陳進川等[15]利用導赤散合升降散治療心火旺盛型痤瘡,證見面額部丘疹明顯,伴有心煩失眠、小便短赤等癥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由此可見,皮膚疾病主要是由心火旺盛引起,同時由于心主血脈、肺合皮毛,心肺兩臟蘊熱,同時感受外界風邪,內外邪氣相搏熏蒸于皮毛是導致皮膚疾病的主要原因,臨床應根據(jù)具體癥狀,辨證論治,采用導赤散加減治療,可取得不錯效果。
精神疾病包括失眠、焦慮等病癥,病機多為心火亢盛、腎陰不足、肝氣郁滯等,治療應采用清心瀉火、滋補腎陰、疏肝解郁等方法。李靜[16]認為,從中醫(yī)學角度出發(fā),失眠屬于“不寐”等范疇,她通過總結王伯章教授的相關發(fā)現(xiàn),將有關情況進行下列綜述;王教授認為,老年人失眠多由心腎不交引起,年老后腎精虧損,腎陰不足不能上濟心陰,使心火偏亢,陰陽不交,心火旺盛導致了心煩失眠等癥狀,治療上應以清心火、滋腎陰為主,他以導赤散加燈心草、女貞子、五味子、夏枯草、丹參、郁金、酸棗仁、琥珀治療老年失眠女性,養(yǎng)心安神、補益肝腎、瀉火除煩,從而起到突出療效。黃澤輝[17]利用加味導赤散治療頑固性失眠,對失眠患者分組治療進行觀察,對照組給予舒樂安定這一常用治療失眠藥物,治療組給予導赤散加味治療,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組失眠情況明顯好轉。焦慮癥患兒對周圍事物感受大多表現(xiàn)為一種不愉快體驗,中醫(yī)將其歸結于“臟躁”,病變多出現(xiàn)于心肝二臟,治療應以清心除煩、疏肝解郁為主要方法;田浦任等[18]報道,邵征洋利用導赤散加減治療焦慮癥患兒,21劑后患兒情緒趨于穩(wěn)定。
綜上所述,精神類疾病屬于中醫(yī)情志病的內容,據(jù)《黃帝內經(jīng)》等可知,情志類疾病多與心肝兩臟有關,治療也應以此兩臟為主,抓住主要病因,通過對導赤散加減,配伍疏肝藥、清熱藥等,達到清心除煩、調達肝氣的效果。
除以上常見的導赤散適應證之外,導赤散在其他疾病的治療上同樣有著突出的治療效果。鄭燕等[19]利用撳針療法聯(lián)導赤散加減方來治療突發(fā)性耳聾證屬肝火偱經(jīng)上炎,同時伴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服用導赤散加牡蠣、夏枯草等,觀察組在使用導赤散的同時增用撳針療法,結果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睡眠質量明顯改善,聽力恢復更好。邱云橋[20]等利用加味導赤散治療心火下移小腸造成的青春期慢性前列腺炎,以導赤散加燈心草、川牛膝給患者服用,比較服藥前后患者的各類檢查指標,發(fā)現(xiàn)導赤散治療后患者恢復更好,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小兒多動癥多與心、肝、脾、腎四臟功能失調有關,心肝郁熱、心神失養(yǎng)、痰熱內擾、陰虛陽亢、心腎不交、虛火上炎等是其主要病因;郭軍軍等[21]對胡天成治療小兒多動癥的臨床經(jīng)驗進行總結,得出利用黃連導赤散加減治療心經(jīng)郁熱型多動癥患兒,臨床可見突出療效的結果。多發(fā)性抽動癥多是由于內外合邪引起,心肝熱盛,熱極生風,繼而外感風邪,外風引動內風,出現(xiàn)身體抽搐等癥狀;王輝[22]利用導赤散合止痙散治療多發(fā)性抽動癥患兒,根據(jù)易分心、眨眼頻繁不止、情志異常等進行加減,同時控制患兒飲食,達到疏肝解郁、培土抑木的效果。
導赤散是中醫(yī)清心養(yǎng)陰、利水通淋的重要方劑,應用十分廣泛。該方主入心經(jīng),可上清心經(jīng)實火,下導小腸之熱,對于心經(jīng)火熱證出現(xiàn)的心煩口渴、口舌生瘡、小便短赤澀痛、舌紅脈數(shù)均具有良好的療效。導赤散中生地可清熱涼血、清熱養(yǎng)陰,以制心火偏亢,為君藥;木通上清心經(jīng)之火,下導小腸之熱,為臣藥;竹葉入心、小腸經(jīng),可清心除煩,并能使小腸熱從下焦而出,為佐藥;生甘草梢清熱解毒,直達莖中而止淋痛,兼能調和諸藥;四藥配伍,清熱養(yǎng)陰、利水通淋,在瀉火通淋的同時不會耗損陰液、損傷胃氣,在補益陰液的同時不會導致邪無出路。在此基礎上對導赤散進行化裁,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例如心胸煩熱者,可配伍黃連以清瀉心火;心火下移小腸者,可配伍車前子、赤茯苓以清熱利尿通淋,導熱下行;陰虛火旺者,可配伍麥冬以清熱養(yǎng)陰;小便熱淋澀痛者,可配伍瞿麥、滑石等以利尿通淋;血尿可加白茅根、小薊、琥珀等以涼血止血……需要注意的是,本方性味寒涼藥較多,故脾胃虛弱患者慎用,或配伍其他藥物減少本方的寒涼之性。
導赤散作為經(jīng)典方劑之一,出自《小兒藥證直訣》,本為治療小兒心火亢盛的方劑,后世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許多熱性病的治療方面具有突出優(yōu)勢。原方以清心經(jīng)實火為主,通過在原方基礎上加減可以在清實火的同時祛濕、滋陰,擴大原方的應用范圍。故而導赤散在未來仍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不必局限于清心火。因此,探索導赤散在口腔疾病、泌尿系統(tǒng)疾病、皮膚病等方面的療效,通過方劑配伍并結合針灸拔罐、西藥、手術等療法擴大其應用范圍,從而提高療效,是未來導赤散發(fā)展的一大方向。故本文通過整理導赤散加減方的臨床應用概況,希望能為今后相關方劑的研究進展提供一定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