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夢霖 樊偉建
(河北大學 保定 071000)
元宇宙(metaverse),在這個名詞被提出29年后,開始迅速在科技、經濟等領域爆火。在被稱為“元宇宙”元年的2021年,國內的科技資本公司如騰訊、字節(jié)跳動等已開始步入元宇宙領域,國外的facebook、Microsoft、NVIDIA等諸多科技巨頭也已布局。
現實中的諸多領域都會因元宇宙的到來而發(fā)生改變,這種虛擬與現實的結合給各個行業(yè)提供了更多發(fā)展空間與機遇挑戰(zhàn),不同于既定的生產模式,元宇宙要求社會對技術的高度掌握,也迫使各行業(yè)為適應新的時代而進行底層邏輯的革新、組織架構的變革甚至是重構。而媒體行業(yè)在經過互聯網這一改革浪潮的洗禮之后也更加堅信傳播與技術結合的重要性,從傳統媒體向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技術賦予了該行業(yè)更加強大的傳播能力和更加豐富的傳播內容,新興的互聯網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有目共睹,傳統媒體必須適應技術的發(fā)展進行轉型。而社會化媒體也在不斷的更新迭代中體現著適應并應用技術的必要性,作為用戶量巨大的媒體形態(tài),社會化媒體面臨元宇宙的到來也應準備好應對新技術的沖擊,探究技術發(fā)展背后的需求更迭以及傳播架構的變化。
作為元宇宙特征的“沉浸感”“低延時”和“多樣性”,或為社交媒體指明了新的方向,不同于互聯網時代的使用體驗,元宇宙社交媒體應大幅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不僅體現在功能的豐富與使用便利,而且使得網絡社交進入到新的次元,一個全新的虛擬與現實結合的世界為社交媒體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區(qū)別于互聯網時代技術為社交媒體的使用與發(fā)展起到的錦上添花的作用,面對元宇宙的發(fā)展,前沿科學技術將成為媒介進步的核心要素與重大瓶頸,這使得各公司將從目前對用戶使用體驗感的競爭轉移到對前沿通信技術開發(fā)的新方向。
作為高度依賴技術的元宇宙概念,其發(fā)展初期必將圍繞技術的革新與適應性發(fā)展。其中區(qū)塊鏈、VR、AR與數字孿生技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這些技術毫無例外會構建起元宇宙的基礎技術框架。其中VR技術將成為未來元宇宙與現實世界的橋梁,各類擴展現實技術也將成為搭建元宇宙的工具,其中包括:腦機接口、眼球追蹤、沉浸聲場、肌電傳感等。多種交互技術共存互補,將為元宇宙交互機制的自然化與智能化打下堅實基礎。
隨著元宇宙概念不斷深入,國內外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開展了相關技術的收購與研發(fā)工作,字節(jié)跳動公司先是于2021年4月參與投資了名為乾坤代碼的元宇宙概念公司,而后于同年8月完成了對國內VR設備公司Pico的收購。同樣國內各大游戲廠商,如網易、米哈游、莉莉絲等也紛紛開展對元宇宙的相關布局。
從技術層面來看,我國及世界面臨的元宇宙發(fā)展最大瓶頸依然是技術的局限性。作為底層結構性技術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通信等技術仍存在較大發(fā)展空間,隨著國家對基礎信息技術研發(fā)的大力投入,支持和鼓勵相關企業(yè)加強研究拓展,各企業(yè)應把握這一機會,穩(wěn)步提高技術成熟度并增強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
網絡社交的時代經歷了從騰訊QQ到人人網再到微博、抖音的更迭,社交產品不斷豐富,格局更加完善,用戶的使用體驗也逐漸改進,隨著前沿通信技術的發(fā)展和普遍的社交需求的增長,社交方式不斷進行著改變。
在PC時代,我們有聊天室、論壇,以及騰訊QQ,這些社交形式能夠突破地域限制,允許用戶通過文字和表情來進行交流。我們將其稱之為社交的1.0時代,其實這都是以文字信息的發(fā)散,利用互聯網的地域性和便利性,讓你以最快的速度去認識到新的人或有一定標簽的人。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出現了微信、微博。我們將其稱之為社交的2.0時代。早期其實是以文字信息、即時短語音以及圖片分享為主的。比如說朋友圈、QQ空間,以更明確的興趣,以更明確的社交關系鏈去認識更多人,對社交方式也進行了非常高效的升級。人們對社交的需求真正的轉變,是從短視頻的爆發(fā)開始的,比如秒拍、小咖秀等,之后又有了大熱的移動直播,這是社交的3.0時代。人們由一對一的用互聯網的便利性去找好友,演變成了去看一些更具有標簽性的內容。
由于5G技術的普及,以及區(qū)塊鏈技術的加持,我們正快速邁向社交4.0時代,即虛擬社交時代。如果從當下社會認知來看,沉浸式虛擬社交時代將對現有的社交場景產生顛覆性的變革。當用戶置身于社交4.0時代,在由技術構建的“社交元宇宙”中,他們可以憑借虛擬化身和個人興趣圖譜體驗多樣的沉浸式社交場景,在接近真實的場景體驗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從而建立一定的社交連接。也就是說脫離線下社交關系的羈絆,當興趣愛好成為交友的唯一考量因素,原本依托于現實世界的社交方式必將經歷一場從上而下的迭代。
VR和AR的出現使信息傳播的方式有所改變,大大提升了信息的沉浸感、交互式和具身性。但歸根到底VR、AR相較于元宇宙只能是虛擬技術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和感官的初步延伸,只能在視覺和聽覺上進行場景的復現,而無法對觸覺、味覺等更加敏銳的身體感官系統帶來影響。未來的元宇宙則有希望依托更加先進的技術和產業(yè)基礎來實現對感官的全方面覆蓋,讓參與其中的每個用戶真正到信息的場景中去調動身體的各個感官。
元宇宙場景下的傳播將對傳播的具身性進行進一步擴展,無論是日常的交流信息,還是發(fā)布于社交媒體的信息內容,都將給人以更加全面真實的體驗。不同于目前的視覺和聽覺感受,我們將從身體的多個維度感受信息所包含的更多內容,也可以自主的去選擇感受和理解信息的角度,這也對社交的功能進行了擴展。我們可以同時進入到場景,使得信息的發(fā)布者和接受者處于一種對等的交往條件之下,這也將大大提高社交的效率與使用感受。
在元宇宙進入大眾視野之前,社交方式已經借由科技、技術的推動持續(xù)發(fā)生著迭代。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電子媒介的入口經歷了從門戶網站、搜索引擎,到博客、論壇,再到微博微信的更迭,目前短視頻作為新的時代風口正詮釋著新一代通信技術為人們所帶來的卓越體驗。技術的發(fā)展是推動社交變革的重要一環(huán),新舊技術交替的當下,社交環(huán)境正經歷著一場新的變動。
在區(qū)塊鏈技術、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鋪墊之下,元宇宙張開了“社交”這一突破口,打造一個完全自由虛擬的社交空間,用戶可以自定義在其中的生活狀態(tài)、社交行為以及自己的3D虛擬形象,讓用戶擁有身臨其境的虛擬社交體驗。更重要的是,元宇宙還將帶來去中心化的社交數據,而其他不管是公域流量的社交平臺還是私域流量平臺,最大的問題就是中心化帶來的單相交流,用戶缺失存在感,繼而導致弱關系社交問題。相比之下,元宇宙不僅是去中心化的公域流量平臺,而且還能兼顧私域流量的屬性。人們在元宇宙中可以輕松地建立強關系社交,用戶潛力也能因此被進一步挖掘。
元宇宙將帶來新的信息傳播載體與方式,并且以新的思維理念驅動內容產業(yè)變革,形成新的內容組織結構與形式。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一書中提出,媒介本身才是最有價值的訊息,相比于元宇宙中需要建設的技術產業(yè),我們更應關注的是元宇宙為傳播媒介帶來的變革。
元宇宙背后代表的是從Web1.0到Web2.0再到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研究未來,是目前互聯網行業(yè)發(fā)展相對停滯的又一新突破口。元宇宙對未來網絡傳播的影響將主要體現在傳播模式、傳播語態(tài)、傳播形式以及傳播觀念等方面。以其多種技術疊加融合的作用機制,深刻變革傳統的“點對點”“多對多”的傳播形態(tài),人在整個媒介系統中扮演著更加核心的角色。其中傳播模式的變革也將具體表現在從基礎的數字孿生到更高階段的虛實融生階段,傳播活動也將從現實意義上的實體間信息傳輸到超現實實體間信息傳輸。
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帶來新的媒介,這些新媒介代表著新的社會連接方式、尺度與標準,使人們能夠探索更多的實踐空間,擁有更多的資源與話語權去展現自我。媒介的發(fā)展也是人類憑借媒介的升級迭代不斷地突破現實世界的限制走向更大自由度的過程。傳播技術的發(fā)展是媒介形態(tài)變革的關鍵部分,每一種技術都會給社會帶來一個新的傳播模式嬗變?;ヂ摼W發(fā)展已完成了人與人的隨時隨地連接,未來元宇宙要解決的就是人們在隨時隨地進行信息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如何在任意場景下的體驗。顯然,我們即將走出唾手可得的信息時代,而進入到場景的傳播時代,這個永續(xù)發(fā)展的社會中,每一個社會個體都將受到場景時代的深刻影響與變革,以場景社交為人的社會連接的基本范式,可以實現人的具身以“在場”的方式參與到“任意”的現實實踐中,這是媒介作為人的關鍵連接在現實世界的更高形式。
Web3.0時代已經完成了媒介話語權從傳統大眾媒體到網絡媒體甚至是個人的轉變,技術為我們帶來了傳播權利的下沉,促進了每個用戶生產與傳播能力的回歸?;仡櫭浇榘l(fā)展的歷史,每一次的技術革新帶來的媒介變革,都是話語權與傳播權利的重新界定。用戶擁有著更加全面的傳播權利與更高的自由度,整個社會的交往與信息傳播內容也呈現著井噴式的增長,參與社會傳播互動的選擇權利逐漸向個體回歸,使得主體擁有更高的自主性,可以自主選擇接受和發(fā)布的信息,享受個性化的內容。此外,借助元宇宙所提供的擴展現實手段,人們對內容生產的自由度也被極大拓寬,進化為從內容生產到場景的構建,即個體進行社會傳播交往的場景在很大程度上由個體自我把控。區(qū)別于過去社會性傳播中個體所處在的客場位置,元宇宙實現的新場景是個人的主場,在此意義上,元宇宙的傳播主角是被再次深度賦權的社會個體。
同樣,元宇宙不僅為社會個體深度賦予傳播權利,也對現有的意見領袖話語權有了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技術的加持下,掌握更多話語權的意見領袖或是大眾媒體可以進一步獲得信息傳播的主動權和影響力。意見領袖和大眾媒體擁有著更多的資源與實力,將會高度適應元宇宙所帶來的權利變革,這使得本就高的話語地位即將得到又一次提升,傳播的矩陣也將擴展至更大的范圍。據目前來看,社交應用的每次革新與新的平臺推出,都會使得原有的意見領袖跨平臺搭建矩陣,完成話語權的繼承,基于粉絲的黏性,意見領袖將對既有的關注人群實現重新吸收,而人們往往也會對自己所熟悉的傳播主體保持相對的忠誠與依賴,這就使得話語權可以被順利繼承至未來的社交平臺。
建構元宇宙的一個至關重要的技術前提恰恰是對人的全面的、巨細無遺的數據化,而這當然也就必然需要在物理世界之中布下無數的“嵌入式傳感器”,來捕捉人的一舉一動,甚至一念一息。這美其名曰是為了增進對人的了解,但實實在在就是對人的全面操控。而且借助著強大的沉浸式技術,元宇宙的操控更展現出近乎無形乃至無痕的面貌,逐步遮蔽、抹除現實和虛擬之間的每一條邊界,漸次清除侵入到元宇宙的平滑自洽的網絡之中的每一種“外部”因素,這就是技術發(fā)展的最為重要的未來趨勢。
在元宇宙發(fā)展的初期,限制其發(fā)展與應用的最大因素為技術與設備層面的障礙,這意味著進入元宇宙需要一套完整的體感設備,將會造成不小的經濟負擔,這也會使得鴻溝出現第一次分歧,即經濟允許的條件下,只有少部分經濟情況優(yōu)越的個體可以參與到其中,而若被經濟所限制,將會有很大一部分人無法接觸和獲得元宇宙所帶來的全部體驗,使得他們在社會變革中處于被動且容易被忽視的地位。
數字化時代將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鴻溝拉大,對于新技術的了解程度與掌握情況決定了該技術的應用范圍與適用程度,元宇宙帶來的更加復雜的通用技術將使人群再次被分化,只有掌握足夠的技術接納能力與理解能力,才能駕馭新興的應用變革。對于更為復雜的新技術的接納程度不同會分割出更多的階層,若無法適應新的傳播機制將會使得更多的社會個體面臨失語的局面。
對于不同使用需求的人群,元宇宙將使得不同社群邊界要得更加清晰,元宇宙帶來的豐富體驗將不是現實生活的完全鏡像復制,也不可能在元宇宙中完成現實生活中的全部實踐活動,人們總是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擇新技術的使用場景,作為元宇宙最先入手的游戲領域,將是否擁有昂貴設備的人群相區(qū)分,也分離了使用元宇宙作為其他用途的人群。虛擬線上會議為信息的傳播與會議的形式進行了革新,而只將會議作為唯一目的的人群同樣無法體驗元宇宙所帶來的其他變革,因此同在元宇宙中的不同的人群之間也將出現一條無形的縫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