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柳永的落空和蘇軾的完成

2022-11-16 02:30葉嘉瑩
視野 2022年21期
關(guān)鍵詞:柳永蘇東坡

/葉嘉瑩

在不同詞人的比較之中,一般有兩種現(xiàn)象:一種是相反的,一種是相似的。所以我在講完李后主之后接下來就講大晏。李后主和大晏,一個是純情的詞人,一個是理性的詞人,這是兩個相反類型的比較。

可是講晏殊和歐陽修的時候,我是拿南唐的馮正中和他們作比較的。我講了馮正中對晏殊和歐陽修的影響,比較了他們相似之間的那些細微的不同,這是相似類型的比較。

我曾經(jīng)說過,作品風(fēng)格的不同是由于作者人格的不同。這樣說好像是太道德化了,因為一講人格就使人想到道德品性的好壞。其實,所謂人格者表現(xiàn)于作品中,就是一個人的風(fēng)格。

叔本華在談?wù)軐W(xué)的時候曾經(jīng)說,作品的風(fēng)格就是人心的心靈的相貌,是心靈感情修養(yǎng)的一種表現(xiàn)。所以,作品風(fēng)格的不同與作者的心靈感情修養(yǎng)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

越是偉大的作者,他的作品與人格之間的關(guān)系就越密切,第二流的作者才因襲別人或拼命在技巧上下功夫。

我們在分析馮延巳、晏同叔、歐陽永叔等人的作品風(fēng)格的時候,也分析了他們在做人的性格方面的不同。那么現(xiàn)在,如果我們把柳永和蘇東坡作一個比較,那當(dāng)然是一個強烈的對比了。

這種強烈的對比并不是我個人發(fā)現(xiàn)的,前人在一些詞話里就常常講到蘇東坡和柳永。蘇東坡寫了前面講過的那首《江城子》,自己就覺得與柳七不同,別是一種風(fēng)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宋人筆記《吹劍續(xù)錄》記載說,蘇東坡問他的朋友:“我的詞比柳七的詞何如?”朋友回答:

“柳郎中的詞要由十七八歲的妙齡女郎手執(zhí)紅色檀牙拍板來唱‘曉風(fēng)殘月’,你的詞要由關(guān)西大漢手拿鐵綽板唱‘大江東去’。”

這就是蘇東坡的詞和柳永的詞在風(fēng)格上的不同,這在宋朝人就有這種認識,而且蘇東坡也有這種自覺。

可是我以為,這其實還不是柳永與蘇東坡真正的不同,因為這樣看柳永是很膚淺的。如果根據(jù)外表上的“曉風(fēng)殘月”就認為柳永寫的都是這種柔靡淫艷的歌詞,那未免淺之乎視柳永了。柳永確實為歌伎酒女寫了不少歌詞,可是我以為他們兩個人內(nèi)在的不同不在于此,而在于他們對人生的理解和反應(yīng)的態(tài)度不同。這才是柳永和蘇東坡的一個最基本的分別。

我們上次講過柳永的生平,我說過,他的祖父、父親、兄弟都有仕宦功名,而且他的父親以孝道著稱。他的祖父是在晚唐五代時不肯出仕于閩(當(dāng)?shù)匾粋€偏安的小國),而去隱居的。他們家有一個儒家道德的傳統(tǒng),所以,柳永也有一份用世的志意。他說:

“每登山臨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場消黯,永日無言,卻下層樓?!?/p>

他還在那首《煮海歌》里說: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廣皇仁到海濱。”

可見,他也是關(guān)心國計民生的??墒?,他用世的志意,他家庭的儒家的傳統(tǒng),與他個人的浪漫的天性、音樂的才能,是互相矛盾的。他的浪漫天性和音樂才能使他從少年時代就在歌舞場中流連,為歌伎、樂工寫詞。而他的家世、教養(yǎng)卻和他的天性、才能之間有著矛盾,因此就造成了他一生的悲劇。

他少年時的浪漫行為受到士大夫階層人們的鄙薄,致使他平生失意,所以到晚年才寫出這樣悲哀的詞:

“歸云一去無蹤跡,何處是前期?狎興生疏,酒徒蕭索,不似少年時。”

因此我們說,柳永的一生是矛盾和失意的悲劇,充滿了生命落空的悲哀。

可是人家蘇東坡就不然了。柳永是始終未能調(diào)和的矛盾造成了他生命的落空,而蘇東坡對自己的生命則是一個完成,蘇東坡把儒家的理想與佛道的修養(yǎng)貫通、調(diào)和起來,從而完成了他自己。

蘇東坡的一生實在是比柳永更加不幸,他不但仕宦不得志,還曾被下在監(jiān)獄里幾乎被處死。他曾經(jīng)被貶到海南島,政府官吏不給他房子住,有一段時間,他帶著兒子睡臥在桄榔林葉之下。為此,蘇東坡還寫過一篇文章叫《桄榔庵銘》。

桄榔是海南島的一種熱帶植物,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到海南島去參加蘇東坡的一個紀念會,曾摘了一片桄榔的葉子給我寄來,它有一點兒像棕櫚樹的葉子。蘇東坡就是摘取桄榔樹的葉子寫下的《桄榔庵銘》。

桄榔樹,蘇東坡流放海南儋州時,曾住過用桄榔葉建造的草房

他要跟他的兒子自己勞動,自己用泥土做成土磚,然后慢慢蓋起房子來。雖然蘇東坡的遭遇比柳永更不幸,可他在憂愁、患難和挫折之中有自己立身的持守,他能夠在儒家與佛道之間得到一種貫通調(diào)和。中國大陸前些年常講儒法斗爭,還有什么階級斗爭,他們總是在斗爭,所以他們就一直沒找到這種矛盾調(diào)和的集大成的美。

其實,中國有一些很偉大的詩人,他們都是從各種思想的精華之中得到一個融會貫通的境界。陶淵明就是在儒家、佛家、道家的思想中都能夠得其精華而不拘于一家的一位詩人,蘇東坡也是這樣的一位詩人。

有些人看問題只看它的外表,這是不對的。例如蘇東坡寫過一篇議“貢舉”的文章,討論當(dāng)時的科舉制度。這篇文章如果只看表面,你會覺得他反對佛老。因為在這篇文章里他認為佛老的思想比較消極,比較頹廢,是“安于放”,就是說,比較放曠。

他說,假如天下之士都真的像莊周那樣“齊死生、一毀譽、輕富貴、安貧賤”,那么人主用來砥礪名節(jié)和鼓勵人心向上的那些手段就無所施其用,人們就什么都不在乎了。其實,“齊死生、一毀譽、輕富貴、安貧賤”這都是很好的修養(yǎng),可是蘇東坡在立論的時候,他是針對社會上一般人而言的。

對于一般的人,需要用一個目的來鼓勵他們。有了富貴和貧賤的對比,有了毀譽的對比,一個人才知道應(yīng)該向上。只有修養(yǎng)上達到最高層次的人才不需要這些鼓勵,自己仍然能夠向上。所以,如果因為蘇東坡發(fā)了這樣的議論,就認為他反對佛老,這并不正確。

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寫了一本書叫《老子解》,把很多儒家的理論跟道家的思想糅合在一起了。這是不是老子的本意暫且不論,但蘇東坡是贊同蘇轍這種看法的。他為弟弟的《老子解》寫了一篇跋文,在跋文中說,假使西漢初年就有了蘇轍這本書,則“孔老可為一”;假使晉宋之間有了這本書,則“佛老不為二”。

另外,蘇東坡還在《與滕達道書》中說過“平生學(xué)道,專以待外物之變”的話,又在《祭龍井辯才文》中說過“孔老異門,儒釋分宮……江河雖殊,其至則同”的話,以為儒釋道三家相反而可以相成,還以為佛老思想的一個特色就是“靜而達”。

能靜就不被外物所轉(zhuǎn)移,能達就對生死、毀譽、貴賤有一個通達的看法?!办o而達”是人生的一種修養(yǎng),這是蘇東坡真正的所得,以致他一生受用不盡。

同樣在憂愁患難之間,為什么人家還能站住你卻跌倒了?為什么人家還能完成你卻毀滅了?

要注意,這是中國古人讀書最注意的一點。我曾經(jīng)提到過荀子的《勸學(xué)篇》,荀子說,古代君子的為學(xué)是“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是要你在做人的實踐里真的表現(xiàn)出來,才算是受用了,因為古人讀書是和做人結(jié)合在一起的。

荀子又說,小人的為學(xué)是“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那些人急于速成,抄了一大堆新說,寫上就自以為什么都知道了,其實他們在做人方面什么也沒有受用到。

當(dāng)然,我說的只是古代,現(xiàn)代的知識和古代的知識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中國古代讀書講究要“有得”。陶淵明好讀書而不求甚解,但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是不少人讀了很多書也沒有會意。“會意”就是你真的在生活上有所受用,蘇東坡就做到了這一點。

蘇東坡寫過一篇《超然臺記》,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他說:

“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p>

意思是,物的好壞在你的內(nèi)心交戰(zhàn),得失取舍的利害總是在你眼前,這樣你整個的人就被物欲壓倒了。一個人只有超然到物欲之上,才能得到自己的快樂。

那么,“靜而達”的修養(yǎng)對一個人究竟有什么好處?蘇東坡說,它可以“專以待外物之變”。就是說,你內(nèi)心之中有一種持守,或者叫一種修養(yǎng)。

這種修養(yǎng),只有在外界事物有變化的時候才能夠顯露出來。不經(jīng)過霜雪,你怎么知道松柏是不凋的呢?同樣,沒有經(jīng)過憂愁患難,也很難看出這個人和那個人有什么不同。

蘇東坡平生經(jīng)過了那么多挫折而終于能夠完成自己,在他的散文和詩詞里都表現(xiàn)出來一種修養(yǎng),這是他和柳永的一個最基本的不同之處。

柳永終身都處在矛盾之中,他的生命是落空的;而蘇東坡把所學(xué)的一切都能融會貫通,終于完成了自己。

當(dāng)然,蘇東坡所得的并不只是這一點而已,現(xiàn)在我們只是特別把這一點提出來和柳永作對比。下面我們就要正式介紹蘇東坡了。

蘇東坡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作者,而且他的集子后邊有年譜,大家可以自己看。我現(xiàn)在要通過幾個小故事來介紹蘇東坡,這樣大家就更容易理解。

蘇東坡是四川眉山人,他從小就跟佛道兩教有過不少接觸,曾經(jīng)跟隨四川的一個道士張易簡讀過書。七歲的時候,他遇見一個眉山的老尼姑,那個老尼姑說,她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到過后蜀的孟昶宮里,聽到孟昶所作的一首詞,她還把這首詞念給蘇軾聽。后來過了幾十年之后,蘇東坡把這首詞的大半都忘記了,只記得開頭的兩句。根據(jù)韻律來尋味,他覺得這可能是《洞仙歌》,于是就把它補充完成了,就是“冰肌玉骨”那一首。

《洞仙歌》

蘇軾

仆七歲時,見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歲。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納涼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fēng)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zhuǎn)。但屈指西風(fēng)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蜀主孟昶寵愛花蕊夫人,而這首詞就是形容一個美麗的女子,可能就是為花蕊夫人所寫的。今天我們不講這首詞,說這個故事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蘇東坡的記憶力是很不錯的,并且他從小就對詩詞有很深的印象和興趣,對文學(xué)有敏銳的感覺。他在天性上就是與文學(xué)與詩詞十分接近的,這是他天生的稟賦。

第二個故事講的還是蘇東坡小的時候。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常常到各地去游學(xué)。游學(xué)就是尋師訪友,聽到哪里有個人學(xué)問、修養(yǎng)很好,就到哪里去看望他,跟他學(xué)習(xí)。蘇洵常常游學(xué)四方,蘇東坡小的時候就由他的母親程氏夫人教導(dǎo)。要知道,歐陽修小時候就是由母親教導(dǎo),岳飛小時候也是由母親教導(dǎo),可見母親的教育對小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蘇東坡小時候跟他的母親程氏夫人讀《后漢書》,讀了《范滂傳》。那里面記載,范滂年輕時被鄉(xiāng)間薦舉——漢代沒有科舉考試,是推舉制度——出來做官,桓帝時冀州有盜匪,國家委任他做清詔使。清詔使是皇帝任命的特使,到冀州去案察。

《后漢書》上說,范滂受命以后,他就“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慨然”是心中感動的樣子。這是說,當(dāng)國家給了他一個重要職位的時候,當(dāng)他要出發(fā)到地方上去做事情的時候,他有很遠大的志向,自信能夠為國為民做出一番事業(yè)來??墒谴蠹抑溃鬂h時宦官專權(quán),當(dāng)時有一些士大夫和讀書人就主持清議,反對宦官,可宦官則把這些士大夫看做黨人,所以就發(fā)生了后漢黨錮之禍,許多黨人被關(guān)進監(jiān)獄或者被殺。范滂也在黨人之列,官府要捉拿他。他聽到了這個消息,就向母親告辭,要去自首。他對母親說:“老母在堂,養(yǎng)育之恩未報,這是我唯一不能割舍的感情?!?/p>

他的母親就說:“一個人能夠以這樣好的一個理由去死,死亦何憾!人怎么能夠希望既有令名又能富貴壽考呢?”

這就是中國古人所說的殺身成仁,舍身取義——如果你為一件正義的事情而犧牲,你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當(dāng)程氏夫人教蘇東坡讀書,讀了這個故事,蘇東坡馬上就說了一句話,他說:“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

意思是,將來做兒子的要是有一天遇到這種生死的抉擇,也采取了范滂的態(tài)度,母親也能像范滂的母親那樣割舍得下嗎?他的母親回答說:“假如你能夠如范滂,我豈不能如滂母?”

這個故事是值得注意的。我常常說,很多人在一起讀書,可是每一個人吸取的多少、吸取的方面各不相同,這是因為他們的天性各不相同。如果他的天性和某種東西接近,那種東西馬上就能打動他的內(nèi)心。這好像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同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同一個學(xué)校中的同學(xué),所接觸的盡管一樣,所吸收的卻不一樣。

一個人碰到他天性所接近的那一點,他是“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至”——都不是他自己能夠做主張的,他自然而然就吸收了。這一點,對蘇東坡來說,就是他平生做人的志節(jié),他在天性上就有忠義激勵的這一面。

第三個故事還是在蘇東坡小的時候。當(dāng)他第一次讀到《莊子》的時候就說:“吾昔有見,口未能言。今見是書,得吾心矣。”

前面的“見”不是眼睛所見,而是指一個人對人生宇宙的了解。他說,我老早就有這種想法,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表達出來,現(xiàn)在看見了這部書,和我心里所想的完全一樣??!可見,他的思想在某些方面有與莊子相通的地方。

但是,《莊子》有內(nèi)篇、外篇、雜篇,一共三十多篇,使蘇東坡感動的是哪一篇呢?他沒有說。我倒是想到了《莊子》里面的一個故事,就是《逍遙游》里的那一段“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

那神人像冰雪一樣潔白晶瑩,一切污穢的東西都不能沾染他,塵世歲月的消逝也不能在他身上刻畫出痕跡。

后邊他又說,發(fā)大水的時候,所有的生物都被淹沒了;大旱的天氣,連金屬和石塊都被曬得融化了,可是這一切都不能使藐姑射的神人受到傷害。

我曾經(jīng)說過,中國和西方的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思想和語言都偏重于直覺。西方的哲學(xué)著作都寫得很有邏輯性,可是你看中國的這些子書,寫了很多寓言故事,它是把道理用直覺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

這是精華之所在,但也是缺欠之所在,缺欠就在于缺少組織上邏輯上的系統(tǒng)和條理。莊子的這個故事寫得很美,而且有象征意義。它不是沒有生命的,只不過我們現(xiàn)在離開它太遠,不能引起共鳴罷了。他說的大旱與大水是兩種對舉的損傷,這不是隨便說的。在文學(xué)里邊,如果用兩個相反的形象來對舉,那就表現(xiàn)了一種周遍的、包舉的意思。

李后主說:“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薄俺焙汀巴怼保坝辍焙汀帮L(fēng)”,都是兩兩的對舉。是說無論是“朝”還是“晚”都有雨都有風(fēng)。而這里的大旱和大水則包舉了天下所有各種類型的災(zāi)難和不幸,它們都不能傷害這個神人。

也許這個故事你們還不熟悉,那么還有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有一個會宰牛的人,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一點兒都沒有損傷。因為一般人解牛都是用刀和牛骨頭硬碰硬,把刃都碰壞了,而這個人知道讓刀刃從兩根骨頭之間割下去,所以他的刀刃總是像新磨好的一樣鋒利,這就叫“游刃有余”。

在兩邊的壓迫之間還能活動,并且使刀刃不受損傷,這也是在患難挫折中的一種態(tài)度。我們常說一個人要受到考驗。什么叫考驗?zāi)??就是無論什么樣的患難挫折都不能傷害我,即使在最困難的環(huán)境之中,我仍然能保持我的“游刃有余”。

人們一般都很贊賞蘇東坡飄逸的一面,有人尊稱他為“坡仙”,他確實大有仙意,似乎不被塵凡的一切所限制。但是,光看到這一面并不算了解了蘇東坡。

我們知道,王維晚年學(xué)佛,他給他的朋友寫了一封信,就是《與魏居士書》,里邊提到陶淵明。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辭去縣太爺?shù)墓俾毑蛔龆厝ス?,后來遇到?zāi)荒,曾經(jīng)寫過一首《乞食》詩。

王維就說陶淵明“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說你不肯束帶向鄉(xiāng)里小兒,不肯卑躬屈節(jié)干拍馬送禮的事情,以至后來貧窮而乞食,豈不是終身慚愧了嗎?

王維這是不分黑白,強詞奪理。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那是出賣自己的人格,和向人家要一碗飯吃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王維這封信是勸魏居士出來做官。他說,你做官與不做官,這有什么差別呢?并且說這是“見道之言”。就是說,好的跟壞的差不多;白的跟黑的差不多;與官場同流合污跟不與官場同流合污也差不多——是何言也!

王維享受著國家的高官厚祿,卻不問國家大事,并以此自命清高,這難道是真正的修養(yǎng)嗎?蘇東坡就不是如此的。他在杭州的時候,在徐州的時候,都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就是在他晚年被貶到海南島之后,還曾為那里的人修了渡水的橋。蘇東坡有自己的立身持守,有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我的論蘇軾詞的絕句說:攬轡登車慕范滂,神人姑射仰蒙莊。小詞余力開新境,千古豪蘇擅勝場。

猜你喜歡
柳永蘇東坡
柳永·望海潮
半小時漫畫宋詞之雅俗共賞柳永
半小時漫畫宋詞之雅俗共賞柳永
蘇東坡《獻蠔帖》
從“柳三變”到“柳永”
蘇東坡與佛印
論柳永情詞中的愛情觀
論柳永詞的“俗”文化
蘇東坡的睡眠“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