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燕潔
小學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語文應用能力的重要學科,同時也是加強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科。而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寫出好的文章。
小學生缺少足夠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但是擁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教師需要緊緊抓住小學生這種表現(xiàn)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引導學生寫出優(yōu)秀的文章。課內(nèi)作文一般是有具體的要求,學生的各方面都會受到拘束,因此教師可以采用雙管齊下的方式,在布置課內(nèi)作業(yè)的同時布置一定數(shù)量的課外隨筆練習。
課外隨筆的數(shù)量不用太多,一周一篇即可,字數(shù)也不需要硬性要求,既然是隨筆,就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無論是選材、命題、文體、還是字數(shù)都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能夠?qū)懽约合矚g的、熟悉的、感興趣的、印象深刻的人或事物。學生既可以議論,也可以抒情,可以寫故事,寫幾百字不嫌多,寫幾十字不嫌少,有書則長無書則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僅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興趣,還能夠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在開展隨筆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并讓學生因創(chuàng)作熱情提升觀察興趣,豐富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使其更加貼近生活。
除此之外,在課內(nèi)寫作教學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提升學生的觀察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布置這樣一篇作文《記班級一位我熟悉的同學》,要求學生以班級內(nèi)的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結(jié)合其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進行描寫和刻畫。作文內(nèi)容可以是人的外貌,也可以是人做的事情,引導學生觀察別人來進行寫作。
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觀察的時候,應該盡量選擇一些具有趣味性、代表性的事物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內(nèi)心深處激發(fā)學生的觀察欲望,提高觀察效果。而不是選擇那些枯燥乏味,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事物進行觀察。觀察對象的選擇多種多樣,教師需要進一步挖掘生活中可以進行觀察的事物,包括自然現(xiàn)象、活動、生活事件等等,都可以作為觀察對象。
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班級內(nèi)飼養(yǎng)一些蝌蚪,并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引導學生匯報每天的觀察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學生,讓學生觀察蝌蚪何時能夠長出前腿,何時能夠長出后腿等,一直到蝌蚪變成青蛙。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將所觀察的事物和變化過程用文字記錄下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語言來進行描述和記錄,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同時為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結(ji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利用生活中發(fā)生的趣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培養(yǎng)學生日常生活觀察的能力。例如一天的課上,室外有很大的噪聲,而室內(nèi)的學生則看到一只蜻蜓飛進了教室內(nèi)。頓時,學生們的好奇心大大增強,個個神采飛揚,目光也隨著蜻蜓的移動而移動。教師可以在這時組織學生對蜻蜓進行觀察,然后讓學生對觀察蜻蜓這段經(jīng)歷進行寫作,題目可以擬定為《當蜻蜓飛進教室之后》。雖然主角是蜻蜓,但是學生的寫作可以不必局限于蜻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寫有關蜻蜓的內(nèi)容,也可以讓學生寫蜻蜓飛進教室之后同學和教師的變化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進行觀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
教材三年級上冊的習作單元就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觀察要求,要求學生在觀察的時候要細致,首先學生要看全,其次學生要看細。看全就是了解事物的全貌、變化過程和其整個的來龍去脈,使學生能夠在運用觀察內(nèi)容進行寫作之前有充分的參考基礎;看細就是要了解整個事物的細枝末節(jié),學生需要了解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細小變化,這樣才能夠使寫出來的文章更加豐富,邏輯性更強。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我們的校園》。校園雖然是每個學生都非常熟悉的地方,但是很少有學生會仔細觀察,看得不全也不細,使寫作的內(nèi)容十分簡單。例如這樣一段寫作內(nèi)容:“每當下課,我總會順著花香氣息來到校園的花壇前,這里的花開得美麗極了,而且小蝴蝶和小蜜蜂也在這里流連忘返?!彪m然看起來這段話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讓人感覺非常簡單。這時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對校園進行細致的觀察,觀察前教師還可以提出具體的觀察要求,例如細致觀察靜物的樣子以及靜物周圍動物的活動。在細致的觀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認真修改。
“每當下課之后,我總會順著空氣中淡淡的花香走到校園的花壇前,而花壇就好像被蒙蒙細雨重新洗滌過一樣,讓人不禁陶醉其中。其中一簇又一簇的花朵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形狀雖然不大,但是卻散發(fā)著迷人的幽香,那種香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這些花的顏色非常獨特,就好像仙女的衣裳,純白中帶著一點點天空的藍色。當我走進花簇進行仔細觀察之后發(fā)現(xiàn)在一朵花的花瓣上有一只剛剛?cè)胨男∶鄯?,也許它是剛剛采完蜜太累了吧,我也不忍心打擾它。于是我屏住呼吸,靜靜觀察,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安逸,那么的美妙。
修改后的這段觀察和描寫,不僅寫出了花壇的美麗,而且還細致寫出了花簇的特點,加上對蜜蜂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了祥和安逸。法國作家莫泊桑在總結(jié)自己的寫作經(jīng)驗時曾說過,對待你想要表達的東西,需要很長時間的觀察,從而發(fā)現(xiàn)別人沒有發(fā)現(xiàn)過或者沒有寫過的特點。細致的觀察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至關重要。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技巧。
作文教學中的觀察除了有“看”的意思之外,還擁有“調(diào)查、考察和體驗”的意思。也就是說,觀察是一個窗口,好比拍攝世間萬種景色的鏡頭。學生要想獲得充足的寫作素材,光靠眼睛進行觀察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積極調(diào)動五官,也就是耳、目、口、鼻、身一起工作。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渠道來獲得寫作素材,不僅能夠做到觀形態(tài),還能夠聽聲響、辨味道、感知事物的冷暖等,只有這樣才能夠?qū)⒛X海中的構(gòu)思成一幅完整統(tǒng)一的畫面。
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夏天的雨》這一寫作題目,然后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觀察和感受雨,體會雨前、雨中和雨后不同的變化。學生可以在雨前通過窗戶觀看天空顏色的變化,在雨中傾聽雨水打在窗戶上的聲音,在雨后聞一聞空氣味道的變化等等,通過更深層次的切身體會來感受雨景的特點。
再例如,教師可以布置《我喜歡的水果》這樣一個小練筆,讓學生在寫作之前準備一個桔子,然后進行觀察。首先教師讓學生觀察桔子的顏色和形狀,以及其頂上細長、綠油油的葉子。其次,教師讓學生摸一摸桔子光滑的外皮,然后聞一聞桔子的味道。最后,讓學生小心翼翼地剝開桔子皮,讓學生在觀察桔子皮被剝下的同時想象這一過程像什么。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的學生說像寶蓮燈,有的學生則會說像一個南瓜。教師隨后把桔子分給學生嘗一嘗。在課堂的末尾,教師可以總結(jié)桔子的用途,不僅好吃,桔子皮還能夠泡茶等。這樣一來,學生的寫作內(nèi)容自然充實無比,因為腦海中有東西,文章內(nèi)容也不會再像之前那樣空洞乏味。
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事物表象的影響,這也被稱為感性表象。這種影響是正向積極的。想要進行寫作,學生就需要擁有相關的感性表象。而這只能通過良好的觀察才能夠獲得。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尚小,因此觀察的情緒和成年人有很大區(qū)別。他們的觀察通常帶有一定的無意性和情緒性。也就是說,小學生很容易在無意中被奇怪的現(xiàn)象所吸引,從而進行觀察,而在觀察的過程中他們又會抱著湊熱鬧的心理進行觀察。這種觀察其實就是走馬觀花,不僅隨意性較大,觀察也不夠認真仔細和全面。小學生在觀察之后很快就會忘記觀察的事物,其認知和理解也僅僅停留在表面,無法起到積累寫作素材的作用。
例如,在布置寫作任務《我喜愛的一種動物》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觀察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學生可以將家中的小動物帶到學校,例如小貓咪、倉鼠等易于觀察的小型的動物,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觀察。同時,教師還可以布置課后觀察作業(yè),讓學生回到家中觀察動物,或者是觀看有關動物描寫的紀錄片和視頻動畫等,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進行提問,如今常見的動物有哪些?人們會飼養(yǎng)哪些動物作為寵物?說一說你們家中或者鄰居家中都飼養(yǎng)了什么動物作為寵物等。
除了動物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察植物,選擇一兩種植物說一說他們的枝干、葉子或者花朵有什么區(qū)別。這樣學生有了明確的觀察任務和重點觀察對象,在觀察過程中就會呈現(xiàn)出一種認真、積極的態(tài)度。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觀察時進行比較。小學生由于其年齡尚小,觀察事物還不夠全面,觀察時常停留在表面或者局部,導致學生的觀察效果不佳,無法起到豐富寫作素材的作用。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教材上的圖片,通過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式觀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例如,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烏鴉喝水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這時有的學生通過觀察第一幅圖片,回答“烏鴉的心情非常著急”。于是,教師再繼續(xù)詢問:那么你是怎樣看出來烏鴉非常著急的呢?然后學生通過觀察回答說:“烏鴉的表情非常為難,而且留下了汗水,眼睛也睜得大大的。”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第二幅圖,而在第二幅圖中烏鴉通過自己的努力喝到了水,高興得眼睛也瞇了起來。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生能夠從烏鴉的眼睛和表情看出烏鴉的心情,使觀察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生也能夠通過觀察來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并對觀察事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1]。
想要讓學生既能夠?qū)W會觀察,主動觀察,又能夠在觀察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并通過觀察來積累寫作素材,教師需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加強對不同圖片的分析,尋找多個圖片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從而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日常的課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尋找兩篇相似的文章,引導學生觀察字、詞和不同句子之間的區(qū)別以及練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觀察效果,提高寫作能力。例如,在進行《驕傲的公雞》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圖畫并分析課文內(nèi)容,通過思考和探究找到公雞驕傲的原因。在這之后,學生還可以將這只驕傲的公雞和受過教育的公雞進行比較。這樣,學生能夠通過觀察分析提高寫作能力,教師可以利用課文內(nèi)容實現(xiàn)思想品質(zhì)教育,樹立學生謙虛謹慎的思想觀念。[2]
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社會或者自然景色中,在實地觀察中對人和事物進行比較和分析,促進學生更加細致全面的觀察,使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攝取反映現(xiàn)實的人、事物、景色,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提升他們的寫作欲望。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周寫一到兩篇生活觀察日記,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每個星期同學之間互相批改,再由教師進行點評,每周選擇幾篇優(yōu)秀的觀察日記,并讓學生上臺朗讀,評選出優(yōu)秀的生活觀察員,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觀察動力,讓學生積極主動觀察生活,豐富寫作素材,提升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想要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需要從觀察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促進學生通過觀察豐富寫作素材,提升寫作素養(yǎng)。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教師需要切實抓好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觀察條件和觀察機會,這樣才能夠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