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海
廣西玉林市玉州區(qū)名山街道農業(yè)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廣西玉林 537000
養(yǎng)殖規(guī)模在不斷擴大的過程中,生豬感染的疾病類型也有所增加,經常會發(fā)生混合感染的情況,給疾病的治療加大了難度,而且容易導致大量生豬死亡,從而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在生豬養(yǎng)殖期間,一定要做好各類疾病的防治工作,要了解豬常見混合感染疾病的類型和表現癥狀,能夠快速診斷并進行對癥治療,實現對疾病的有效控制,降低對健康豬只的影響,保證養(yǎng)殖效益。
近一年來,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生豬養(yǎng)殖數量從高直接降到低位,豬肉價格也是一落千丈,看不到回暖跡象。很多散豬戶大批出欄棄養(yǎng),大中型養(yǎng)豬場也面臨艱難選擇。為了減少投入成本,降低消耗,一些豬場老板紛紛解散獸醫(yī)隊伍,減少防疫消毒次數和治療投入,甚至減少飼喂量和投食次數,使得原本已消滅多年的疾病卷土重來。豬場新病不斷,刺激老病復發(fā),既有混合感染又有變異毒株出現,對于沒有獸醫(yī)隊伍或診療水平不高的養(yǎng)豬場來說,難以及時判斷和處理,對于處在瀕臨倒閉的豬場,更是雪上加霜。
面對如此艱難時刻,相關部門和工作人員應切實做好本職工作,穩(wěn)定生豬市場,加強屠宰生豬的衛(wèi)生檢疫,搞好生豬疾病的預防工作,幫助基層養(yǎng)豬企業(yè)做好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減輕混合感染性疾病對豬場的沖擊,維護生豬產業(yè)鏈正常運行。
2.1.1 病因分析
規(guī)模豬場現在多采用全價飼料,營養(yǎng)全面,引起仔豬水腫病的病因基本消除,所以本病已多年未見?,F在由于市場豬價持續(xù)低迷,豬場老板為了節(jié)能增效,減少資金投入,將斷奶仔豬的飼料直接改為成本較低的育肥豬料,導致斷奶仔豬營養(yǎng)攝入不足,難以滿足身體生長發(fā)育需要,疾病抵抗力水平較低。加上豬瘟免疫不及時或疫苗注入量不夠,仔豬體內免疫滴度達不到抗病標準,極易感染豬瘟病毒,出現豬瘟并引發(fā)仔豬水腫病二者混合感染情況。
2.1.2 臨床癥狀
仔豬突然發(fā)病,體溫升高到41 ℃左右,持續(xù)不退,呼吸先快后深,初期腹瀉后又便秘,繼而又轉為腹瀉,交替進行,而且后期便中帶血并混有黏液。病豬磨牙,或者嘔吐,四肢水腫無力,有劃動或做圓圈動作,肌肉震顫,后軀不穩(wěn),頭頸、臉、眼周及體表皮膚發(fā)紅、發(fā)紫,皮下水腫,局部有壞死和痘樣疹,死亡率較高。
2.1.3 防治措施
患病豬隔離治療,按每只5頭份豬瘟疫苗加強免疫一次。受感染威脅的健康豬群,以及病癥較輕或感染初期病豬可用豬瘟高免血清緊急注射。另一側按體重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0.75 g/kg,每天2次,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2~5 mg/kg,每天1次,這兩種針劑連用2~3 d。死豬剖檢確診后無害化處理,被病豬污染過的場地、圈舍、用具、飼料以及周圍環(huán)境徹底消毒。加強飼養(yǎng)管理,仔豬改用保育豬料或者調整飼料中蛋白和能量的配比平衡。對病豬做好護理工作,增加營養(yǎng),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或青綠多汁易消化飼料,幫助病豬盡快痊愈。
2.2.1 病因分析
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也被稱為豬藍耳病,是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直接接觸、空氣傳播和精液傳播,也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如果繁殖母豬隱性帶毒或種公豬帶毒,都可傳染給仔豬。另外,仔豬分群、頻繁的調運或轉群,氣候驟變,頻繁接種疫苗等都可成為誘因。而豬瘟病毒,幾乎是每個豬場的駐場病毒,豬群一旦發(fā)生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極容易誘發(fā)豬瘟,造成豬瘟和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混合感染情況,死亡率高。
2.2.2 臨床癥狀
這種混合感染發(fā)生后,仔豬體溫升高到41 ℃以上,持續(xù)不退,皮膚發(fā)紅、粗糙,被毛粗亂,病后幾天身體皮膚充血,病豬出現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高度沉郁,高體溫持續(xù),腹式呼吸,站立不穩(wěn),身體麻痹,共濟失調等癥狀,病初糞便較為粘稠,后期腹瀉,便中帶有血色黏液。有些病豬還會出現耳部發(fā)紫和全身發(fā)紺的癥狀。妊娠母豬感染后會出現流產或者死胎現象。初診一般可通過病豬的身體狀態(tài)和排泄情況來進行疾病診斷,觀察懷孕母豬的狀態(tài),若感染這類疾病則會出現流產和死胎現象;病豬的糞便比較粘稠且呈黃色,有些病豬的尾部皮膚呈藍紫色,臨死仔豬有腸道黏膜脫落。
2.2.3 防治措施
對于豬瘟和豬繁殖呼吸綜合征混合感染,首先要進行病癥確診,確定染病后可以為其注射豬瘟疫苗,也可以使用青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對于呼吸病癥比較嚴重的病豬可以使用腎上腺素進行治療;若出現高燒不退的情況則可以使用阿尼利定進行退燒;若采用以上方法治療后沒有明顯效果則可以使用免疫球蛋白藥物進行病原體感染治療,也可以采用中藥輔助療法,主要使用黃芪多糖藥物,有利于增強豬只機體免疫力,能夠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
預防應做好母豬的日常保健工作,發(fā)現疾病感染及時隔離治療,每日添加抗藍耳病的中草藥飲水,持續(xù)一周。產房定期消毒,保暖保凈工作要做到位,注意通風,舍溫保持18~22 ℃恒定,如有流產跡象,及時隔離處置,流產胎兒做無害化處置。
2.3.1 病因分析
人類自從發(fā)現弓形蟲,弓形蟲病就沒斷過,各豬場年年驅蟲,年年還有發(fā)生。有研究學者發(fā)現,貓是主要傳播源,每天能排出蟲卵105~107個,并能持續(xù)3~15 d。成年豬感染后初期并無太明顯的臨床癥狀,多為隱性攜帶。當豬群抵抗力下降或斷奶仔豬分群應激等諸多因素影響下,呈現暴發(fā)和散發(fā),同時易誘發(fā)豬瘟,最終導致豬瘟和豬弓形蟲病的混合感染。
2.3.2 臨床癥狀
斷奶仔豬是主要的發(fā)病群體,感染后體溫升到40.5~42 ℃,稽留不退,可視黏膜發(fā)紺。病豬采食量逐漸減少或廢絕,呈犬坐或犬臥姿勢,有的呈咳嗽、嘔吐和呼吸困難等癥狀,糞便較干,后期腹瀉,并伴有黏液或血液,味腥臭。病情進一步加重后病豬的體表各部,尤其是耳、頸、腹部、下肢和尾部皮膚,因淤血和皮下出血而發(fā)紅、發(fā)紫,充血嚴重處還會存在淤斑情況。部分病豬有神經癥狀或失明,后期病豬無法站立甚至癱瘓、死亡。大部分母豬患病后容易出現流產現象,采用抗生素類藥物療效不顯著。
豬弓形蟲病有先天和后天感染二種情況。先天感染是產房母豬體內帶蟲,經胎盤直接感染給胎兒,胎兒發(fā)育不良直接胎死腹中。后天感染的仔豬可通過呼吸道、消化道接觸病原直接感染,感染初期因初生仔豬體內沒有相應抗體,體內病原大肆繁殖,隨著血液循環(huán)進入全身各處,由于蟲體的穿行和代謝,導致身體組織發(fā)生出血、壞死和炎癥反應。再加上豬瘟病毒的伺機入侵,感染仔豬多半急性死亡。
2.3.3 防治措施
患病豬隔離治療,豬瘟疫苗5頭份/頭加強免疫一次,受感染的健康豬群和假定健康豬群,可用豬瘟高免血清緊急注射。治療豬弓形蟲病的首選藥是磺胺類藥物,如肌肉注射70 mg/kg磺胺嘧啶鈉溶液,每日2次,連用3 d。也可以選用卡那霉素或磺胺-6-甲氧嘧啶等藥物,7~10 d后交替注射。用藥后能夠明顯緩解病豬癥狀,疾病發(fā)展基本得到控制。
2.4.1 臨床癥狀
病豬高熱,體溫最高可達42.5 ℃,呼吸急促,流涕,嗜睡。頭、頸、耳、腹等處皮膚暗紅,有些部位會出現嚴重的充血現象,部分病豬身體多處皮膚表面存在紫色斑塊,按壓后無明顯變化。發(fā)病后期病豬呼吸困難,糞便先干后瀉,部分病豬關節(jié)疼痛腫大,仔豬偶見有腦炎,母豬染病后多數流產。
2.4.2 防治措施
對于附紅細胞體病和鏈球菌病的交叉感染,可使用土霉素、坤制劑或強力霉素等藥物對豬附紅細胞體病進行治療,對于鏈球菌病則可以選擇磺胺類藥物搭配頭孢進行治療,能夠增強療效。由于兩種疾病同時感染會導致病豬貧血,所以在治療期間需要適當補充鐵元素,同時也要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和營養(yǎng)物質,這樣既可改善病豬貧血現象,又能提高病豬抵抗力。
豬常見混合感染疾病的種類比較多,對于不同類型疾病采用的治療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通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科學養(yǎng)殖、定期消毒、疫苗注射和隔離治療等。要能夠根據不同時期生豬的生長需要進行科學飼養(yǎng),控制飼料質量,提高干凈衛(wèi)生的豬舍環(huán)境,對于豬舍內部要定期消毒,經常通風換氣,飼養(yǎng)人員在進出豬舍之前都要進行消毒處理,以免攜帶病菌。疫苗注射是比較有效的預防手段,能夠增強生豬的抗病能力,在了解常見混合感染疾病類型后實現疫苗的合理選擇。生豬發(fā)病后,要在第一時間進行隔離觀察和治療,以免出現大面積擴散情況。對于以上幾種混合感染疾病則可以采用針對性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通常都能取得一定防控效果?;旌细腥炯膊ιi的危害性比較大,養(yǎng)殖人員一定要具備較高的疾病診斷能力,在豬只出現異常現象時能夠對具體的病癥進行準確識別,為后續(xù)治療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依據。要保證用藥的針對性和科學性,不能存在胡亂用藥的情況,這樣才能保證疾病的治療效果,防治疾病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