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晨冰
(海南大學 海南 ???570228)
宮崎駿是日本知名的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他1941 年出生于東京。1963 年,宮崎駿就職于東映動畫公司。1985 年,宮崎駿和高畑勛共同創(chuàng)立了吉卜力工作室。宮崎駿的代表作有《風之谷》《天空之城》《龍貓》《紅豬》《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心之谷》等。2002 年,《千與千尋》成功入圍了第52 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并且摘得了“金熊獎”的桂冠,同時又在次年的二月份入圍第75 屆奧斯卡動畫電影,并且獲得了長篇動畫獎,這些具有重大意義的獎項奠定了宮崎駿在日本動畫界不可撼動的地位。
宮崎駿的動畫創(chuàng)作帶有明顯的主題傾向。本文為了探究其主題傾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剖析。
宮崎駿的童年時期恰逢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戰(zhàn)爭使得宮崎駿在童年時隨家人輾轉搬過幾次家。面對戰(zhàn)爭與死亡的恐懼、人們分別時的痛苦、家園毀滅對于人們的傷害,都對他后來作品中的反戰(zhàn)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童年時,宮崎駿的家人經營著一間名叫“宮崎飛機”的公司,因此,宮崎駿從小就經常和飛機相處,飛機成了宮崎駿小時候最愛臨摹的事物,我們經常能在宮崎駿的動畫中看到飛行器。童年的愛好直接影響著宮崎駿的作品創(chuàng)作,后來,在他的動畫中,城堡可以像飛行器一樣移動,這其實源自他童年的夢。
宮崎駿的母親在他童年的時候由于身患結核病而臥床,在童年時期,缺少母親的照顧而使得年幼的宮崎駿需要自己照顧自己,自己面對困境。他的動畫中的主人公也面臨著和他一樣的處境。如《龍貓》中的兩姐妹由于父親工作繁忙,母親生病住院,她們需要自己照顧自己。在《起風了》中,主人公的經歷和宮崎駿的童年生活相似,菜穗子身患肺結核,需要到山上的療養(yǎng)院接受治療,這和宮崎駿母親生病的經歷是一致的,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宮崎駿對于自己的童年生活的描述。
日本上映的第一部彩色的動畫電影是《白蛇傳》,宮崎駿深深地被這部電影里面的童真、純潔的事物吸引,這部電影讓他萌生了想要成為一名畫家的夢想。蘇聯動畫電影《雪域女王》對宮崎駿的創(chuàng)作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宮崎駿最初的作品主要展現了自己對于和平的向往和對于戰(zhàn)爭的反對?!段磥砩倌昕履稀肥菍m崎駿的第一部作品。這部作品講述了未來世界,科技高速發(fā)展,地球在核子戰(zhàn)爭中重生,荒島上幸存者的后代少年柯南和神秘少女拉娜展開了他們的冒險。這部作品能夠展現宮崎駿作品的風格和特點,同時也表達了宮崎駿的反戰(zhàn)思想,這樣的主題在他后期的作品中也有展現。
《風之谷》是宮崎駿呼吁人們保護自然的作品,這部作品融合了他自己的感情。
宮崎駿的作品中蘊含了很多他對于人生的感悟和對于人類的呼吁,宮崎駿在作品中展現了對于自然的熱愛、對于人性的關懷的渴望和對于戰(zhàn)爭的反對以及和平的渴望。
1.人對自然的向往——《風之谷》
《風之谷》是宮崎駿對于當代社會的過度開發(fā)對整個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的批判,這部動畫的背景是整個社會已經沒有潔凈的空氣,人們的生活只能依靠防毒面具,而風之谷是整個世界上的最后一片凈土,在這里沒有人們所謂的先進科技,一切都是原始的狀態(tài),這里的所有生活動力來自自然的饋贈——風。娜烏西卡是整部動畫的主角,她試圖拯救人們,在地下室實驗,尋找有毒的孢子和黃金之間存在的某種關系,最后發(fā)現,這些有毒的孢子只要在潔凈的環(huán)境下成長其實是沒有毒素的。人類的高科技在宮崎駿的畫筆之下受到了考驗和質疑,這部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在揭露當時的社會問題,是宮崎駿對于環(huán)境保護的一種呼吁。
娜烏西卡能夠御風,為了保護人類,她多次化解了人與蟲族的沖突。而人與蟲類之間的沖突正是由于自然環(huán)境。這些蟲類幾千年來都依靠著自然的饋贈而生存。人類為了生存,砍伐樹木,破壞大自然,這樣勢必會造成人類和蟲類之間的矛盾。這些保護環(huán)境的蟲類的神圣的生存權利和對于自己生活的理解受到了宮崎駿的贊揚,而人類破壞環(huán)境的做法和保護環(huán)境的蟲類正好形成了對比。在整部影片中,他塑造了眾多英雄人物,包括像王蟲那樣保護森林的蟲類。他把自己的自然觀和作品相結合,他期待利用自己的畫筆展現一個美好的世界,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本來應該是這樣的。透過娜烏西卡的眼睛,我們能夠看到整個世界真正自然的美好與偉大。在故事的結尾,娜烏西卡成功地阻止了王蟲的進攻,這在某種意義上寄托了宮崎駿對于人類的期望,希望人類也能夠和娜烏西卡以及蟲類一樣,與自然融合。他始終認為,人類和自然不應該是對立的,如果我們能夠和娜烏西卡以及蟲類一樣,對于自然有高度的向往,自然也會寬恕人類犯過的錯誤。
1.平凡的人性之美——《哈爾的移動城堡》
《哈爾的移動城堡》保持著宮崎駿一直以來的主題傾向風格,將整個動畫的創(chuàng)作過程上升到對于人文關懷的探索和啟發(fā)的高度,他將自己的神奇想象創(chuàng)作為美麗的畫面,讓我們能夠震撼于整部作品中的人性之美。《哈爾的移動城堡》以童趣的形式展現了人們對于夢想的追求和懷舊的情懷。
18 歲的蘇菲突然成了一個外貌如同80 歲一般的老太太,在無助和痛苦中,她走入了一棟能夠移動的城堡中。這個城堡的主人哈爾在大家的眼中是一位惡魔,以吸取小女孩的靈魂為樂趣。蘇菲在和哈爾的相處過程中發(fā)現,其實這一切和別人口中的并不一樣。哈爾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收留了沒有住所的蘇菲,并且在共同生活的過程中隨著到處移動的城堡展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影片中處處能夠找到人性的美好,蘇菲并不因為哈爾會變成怪物而害怕離開,而是希望能夠和他一起面對困境,相互扶持,這體現出蘇菲的體貼和善良。蘇菲變成老太太都是因為老巫女,而在影片中,蘇菲在面對自己的敵人也沒有變得惡毒,而是用自己純潔的心靈來面對她,這展現的是蘇菲的包容和對于生命的敬畏,在她的眼里,這個老巫女的生命和自己的生命一樣,具有同等的價值,是值得尊重的。蘿卜頭和蘇菲之間的友情也值得一提。在動畫中,蘇菲沒有因為蘿卜頭是稻草人而認為蘿卜頭和自己不一樣,她尊重一切的生命,并且最后幫助蘿卜頭解除了魔咒,而小孩和蘇菲這個“老太太”之間也是有著深厚的友誼的,他一直在幫助蘇菲。在整部影片中,我們能夠看到友誼和愛情的力量。影片寄托著宮崎駿對于人性之美的贊揚,他也期待在現在這個復雜的社會里人們能夠一直保留著自己內心的善良,用尊重的態(tài)度對待生命,對待人們更加包容。
1.人類警示——《天空之城》
在《天空之城》中,宮崎駿直接指出,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于整個世界的野心不斷擴大,野心的膨脹必然會帶來戰(zhàn)爭,最終也只能將人類帶向滅亡。拉普達擁有先進的科技,依靠科技的力量把整個國家懸浮到空中,但是這樣一個擁有高科技的國家在面對人的貪婪和野心時也毫無對策,最后只能夠在無助和煎熬中走向滅亡。動畫中的人類總是絞盡腦汁要去征服自然、破壞自然,狂妄地宣稱:“拉普達是不會滅亡的,它會不斷地復活,拉普達的力量才是人類的夢。”但是戰(zhàn)爭會讓人們失去原本的真心。
《天空之城》以拉普達為縮影,象征著我們現在生活的這個世界,宮崎駿試圖利用普拉達的結局告誡大家,戰(zhàn)爭和機械帶來的榮耀只是暫時的。人類只有能夠控制自己的內心的時候才能夠獲得真正的和平。
拉普達文明在自己的戰(zhàn)爭和貪婪中滅亡,這給我們發(fā)出了振聾發(fā)聵的警示,而現實世界中的這一切,卻表明人類仍在執(zhí)迷不悟地、一步步重蹈著拉普達文明的覆轍。人類究竟能不能迷途知返、懸崖勒馬,人類憑自己的努力,到底有沒有可能探尋出另一條全新的發(fā)展道路,以避免悲劇的重演,這一切都是宮崎駿想要用《天空之城》向人們展現的主題。
在宮崎駿的動畫中最突出的主題就是反戰(zhàn)意識、人文關懷和對于自然的熱愛之情。這些主題傾向和他的生活有著直接的聯系。童年時期的宮崎駿在戰(zhàn)爭中見證了殺戮的殘忍和對于人們的傷害,因此,他的反戰(zhàn)意識是根深蒂固的。
另一個重要的主題——人文關懷則與他童年時期的遭遇有關,宮崎駿缺失母愛,由于無人照顧,自小就需要獨立,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成長的宮崎駿意識到了關懷的力量,也從別人身上感受到人性之美,同時希望將自己幼時的堅強和勇敢的精神傳達給大家。
二戰(zhàn)結束后不久,日本進入了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在這個時期,人們?yōu)榱双@得更加先進的技術而開始對自然進行破壞,這和《幽靈公主》的背景一樣,人們?yōu)榱送诰虿粩嗥茐纳?。這在宮崎駿的眼中都是一種對于自然的褻瀆。在他的畫筆下,就算是鄉(xiāng)下也是有著美好的生活的。
宮崎駿將自己對于社會的理解融合到動畫中,加之以日本民族文化和自身經歷,向人們傳達他對于人與自然的深入理解,人文的關懷,以及對于整個社會的和平的向往。這些元素讓宮崎駿的動畫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和人文價值。宮崎駿對于“真善美”的理解,讓其作品具有深度。宮崎駿用他獨特的思想,浪漫的畫筆,為我們編織了一個個屬于自己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