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姚燚垚
1. 野生大熊貓在冬季尋找水源
野生大熊貓和它的伙伴們
圖、文 / 董磊
作為中國國寶的象征及野生動物形象圖騰的大熊貓,毫無疑問是中國乃至國際上知名度和受關注度最高的物種。 無論人類怎么看待大熊貓,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大熊貓都是地球上努力演化和生存下來的最成功的野生生命之一,經(jīng)過中國四次野生大熊貓普查,在中國西南山地地區(qū)僅存的野生大熊貓總數(shù)低于 2000 只。這個從遠古成功繁衍至今的美麗野生動物,仍然沒有脫離滅絕的危險。社會公眾實際上對野生大熊貓的生存狀態(tài)并不熟悉,所以也有很多對這一物種的偏見與謠傳。
2. 小熊貓正在樹枝上進食
大窩凼溝尾,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通過多年的科研監(jiān)測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熊貓冬季喝水的位置,西南山地攝制組在這里安裝了自動觸發(fā)拍攝設備。在嚴寒的 2月份,野生大熊貓果然來到這里喝水,埋頭趴在水源位置,一次可以停留相當長時間。這個在冬季里難得的飲水點,不止大熊貓知道,其它動物包括有蹄類、黃喉貂、甚至斑尾榛雞,都會來這里喝水,被自動觸發(fā)相機記錄下來。
小熊貓是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域內(nèi)一種珍貴而美麗的哺乳動物。這年秋季紅葉季節(jié),當攝影師與這只貪吃的家伙不期而遇的時候,這只小熊貓正在結滿果實的花楸樹上享受美餐。小熊貓及其他珍貴的野生動植物,與大熊貓一起,構成了中國西南山地這個珍貴特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的一處山脊線,對于野生動物是一處關鍵的交通要道。山脊線位于兩條河谷之間,野生動物們前往不同河谷的時候都要經(jīng)過山脊線。在茂密森林的遮蔽下,這些動物通道遠看毫無痕跡,但只要穿過森林攀爬到山脊線位置,糞便、痕跡、野生動物們來來往往走出的小道,就會明白無誤地展示著這里是動物們喜愛的地方。這是最寒冷的冬季,樹枝樹干上的積雪說明一場新雪才下完不久,然而這只強壯健康、擁有橙色厚重長毛的大公猴似乎絲毫不覺得寒冷,從照片上我們也能看出它的隨性愜意,悠然自得。
1. 紅胸朱雀在花叢中休息
2. 一只雄性紅腹角雉神氣地在雪地中行走
成都平原海拔 500 米,往西 50 千米即到達以青城山著名的都江堰市,實際上從南邊涼山州穿過都江堰往北一直延伸到九寨乃至秦嶺的這片山脈就是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大熊貓的山巒往西,山脈的海拔越來越高,最后延伸到青藏高原的大平臺上。西南山地鳥類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就是因為這里在南北方向上是古北界和東洋界的交界,兩個地理區(qū)域的鳥類都有,同時東西方向海拔差別巨大。西南山地雀型目小鳥里面最有特點的是朱雀,朱雀的雄鳥都是漂亮的紅色,因此而得名,大部分朱雀種類都是在高海拔地區(qū)生活,特別的種類比如紅胸朱雀,必須要到各個山嶺的埡口區(qū)域,也就是山頂才能見得到。
大雪初晴之后的四川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南溝區(qū)域,一只毛色美麗的雄性紅腹角雉神氣地走過了自動觸發(fā)相機。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中國是世界上鳥類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擁有1400 種以上鳥類,其中特有鳥類上百種。野生大熊貓生活的中國西南山地地區(qū)同時也是雉類、噪鹛類和鴉雀類等鳥類的分布中心和可能的起源地。在這些珍貴鳥類當中,雉類種類特別豐富,羽色華麗鮮艷、生活方式獨特、與人類關系密切。與其他群居的雉類相比,照片里的紅腹角雉更喜歡獨自生活,這只毛色鮮艷的雄性紅腹角雉行走在大雪之后的森林竹叢之中,真是綠色背景下一抹鮮艷的紅色。當雪化開春的時節(jié),這只美麗的雄性角雉也會開始追逐雌性,在求偶炫耀中展示出角雉類最特別的藍色肉角和胸前的肉垂。
3. 赤胸啄木鳥在準備喂食
1. 對于硬珊瑚來說,還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恢復,需要我們持續(xù)關注和保護
藍色世界的環(huán)境變遷
圖、文 / Leon Zhao 趙灝欽
我們在形容時光流逝的時候,常常用滄海桑田這個成語,可見在古人的眼里我們的大海似乎在千萬年來就一如既往,不曾怎么變化。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發(fā)展速度的加快,人類越來越頻繁的活動,對海洋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但這些在水平面以下的區(qū)域,一直是人類了解甚少的領域。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也是一個影像資料相對較少的題材。作為一名攝影師,能通過我的鏡頭來記錄和分享我們國內(nèi)的水下世界,便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3. 軟珊瑚和海扇生長在一起,之前受到破壞的海底世界在慢慢地自我修復中
教科書上曾經(jīng)美麗富饒的海域,在經(jīng)歷了毀滅式的捕撈之后,正在慢慢恢復。西沙曾經(jīng)是國內(nèi)海岸線珊瑚資源最豐富、物種繁多的海底樂園,每當風平浪靜的季節(jié),那里海域的能見度也是冠絕全中國,經(jīng)常會有超過 45 米的“玻璃水”出現(xiàn)。不過,現(xiàn)在在西沙的大部分地區(qū),珊瑚資源都受到了比較嚴重的毀壞。但是從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我國就對西沙群島海域進行科學化的保護管理,去到那里依稀可見往日珊瑚礁繁茂的影子。
當大家的目光視線都集中于藍色大海的時候,不要忘記,其實我國也是一個內(nèi)陸淡水資源豐沛的國家,在各省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淡水湖泊。位于廣西的靈婉湖便是其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不僅水質(zhì)清澈,更加有趣的是,靈婉湖也有著一條獨特的淡水資源生物鏈。
每年夏季,湖中的水草競相生長,宛若在湖里召開了一場盛大的水生派對。而當你去到那里的水下世界,繁茂的水草就像是在湖底鋪了一層厚厚的青草地毯,而且在當?shù)剡€能看到非常特殊的在水中盛開的花朵。
4. 國內(nèi)有著大量的淡水湖泊資源,內(nèi)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千姿百態(tài)
5. 每年夏天,直接在水中開放的花朵
1. 沉入海底的大型工作平臺,兩年不到的時間已經(jīng)成為海洋生物的家園
人類的發(fā)展離不開海洋,富饒的海洋給予了我們豐富的各類資源。隨著國家的發(fā)展,對于海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越來越多的巨型工作平臺在海中拔地而起,而海洋對于外來事物的接受能力也遠超我們的想象。在海中并不長的時間里,就能發(fā)現(xiàn)海洋和人類在共存上達到了某種和諧。
這些在我們看來巨大無比的人造結構,因為海流的原因在一年中已經(jīng)增加了20多米的深度,隨著時間的遷移,它們會移動至更深的海底,慢慢被腐蝕分解,徹底成為海底世界的一部分。
2. 沉入海底的大型工作平臺,兩年不到的時間已經(jīng)成為海洋生物的家園
晉北古建筑巡禮
圖、文 / 蘇唐詩
隨著城市建設發(fā)展的需要,許多精美的古建筑被現(xiàn)代化建筑取而代之。于是,古建筑的保護問題就顯現(xiàn)于我們面前。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中國建筑學家、城鄉(xiāng)規(guī)劃學家和教育家,人居環(huán)境科學的創(chuàng)建者吳良鏞先生曾提出“提高全民建筑覺悟”。古建筑攝影正是立足于“提高全民建筑覺悟”這樣一種認識,拍攝古建筑不僅僅是攝影本身,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古建筑的記載和藝術細節(jié)表達,讓更多的人關注古建筑、喜歡古建筑,進而樹立起對古建筑的保護意識。 山西是地面古建筑保存最多的省份,晉北大地則是一部中國古建筑門類 “現(xiàn)實版”的百科全書。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云岡石窟、著名建筑奇觀釋迦塔、懸空寺等等,都坐落于此。它們記錄著歷史與文明的演進歷程, 展現(xiàn)著藝術與技術的至臻至美。攝影師帶著這一思考,踏上了晉北古建筑探訪之旅。這次拍攝之旅收獲頗豐, 拍到了唐、遼、金三代木構建筑的早期代表與大體量案例;漢匈、北魏、遼金、明蒙四大歷史時期,長城內(nèi)外政權在這片區(qū)域遺存的大量古跡;恢弘依舊的殿堂樓宇與精美絕倫的建筑細節(jié),保存完好的石窟古寺與瀕臨“垂危”的夯土建筑。但愿這些影像不僅可以作為文物影像、檔案影像保存下來,更可以讓人們把目光聚焦于古建筑,進而為“全民建筑覺悟”的提升發(fā)揮些許作用。
1. 大同華嚴寺,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距今已有近1000 年的歷史。
2. 凈土寺,位于山西朔州應縣城內(nèi)東北隅,大雄寶殿建于金大定二十四年,殿內(nèi)的藻井四面金龍盤繞,造型美觀,構圖精細,是研究金代建筑學的實物資料。
1. 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世界三大奇塔”之一,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最高大之木塔,屹立千年不倒,是中國建筑史上的奇跡。但由于多災多難,部分承重構件嚴重受損,塔身整體處于扭曲狀態(tài)并向東北傾斜,保護形勢極其嚴峻。
2/3. 云岡大佛在中國傳統(tǒng)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吸取、融匯了印度犍陀羅藝術及波斯藝術之精華,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智慧結晶,也是他們與其他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4. 公主寺建筑完整,規(guī)模宏大,壁畫技藝精湛,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永樂宮壁畫并稱“南北雙珠”。
5. 雁門關,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
1. 牯藏頭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詞引領隊伍入場
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jié)
圖、文 / 李寧
地處大山深處貴州省三都縣的苗族同胞,每隔十三年舉行一次“牯藏節(jié)”。牯藏節(jié)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一對美麗善良、勤勞聰慧的苗家姐妹。節(jié)日里人們按照先輩傳承的方式祭祀祖先,集體在牯藏頭選定的地點進行祭祀活動。牯藏節(jié)的佳期到了,整個宗族各支系的人們在牯藏頭的引領下從四鄉(xiāng)八寨向祭祀地點涌來,各家族高舉代表這個部族的旌幡入場,隊伍里的男男女女穿著節(jié)日盛裝,令人驚異的是苗家小伙穿的“百鳥衣”,是在紅色的底色上綴上精美的苗繡,裙裝下擺是白色的羽毛鑲嵌圍成一圈作為裝飾,美輪美奐精彩無比。
用于祭祀的牯牛由精壯的苗家漢子牽入,數(shù)十面旌幡立在廣場中央,蘆笙、芒筒齊奏,儀式在牯藏頭的指揮下進行,莊嚴、肅穆。祭祀完畢,人們隨著音樂聲翩翩起舞,改革開放富裕起來的人們盡情地展示心中的中國夢,民族風。
2. 各家族的苗家壯漢牽著精心打扮的牯牛來到節(jié)日的祭祀會場
3. 來自鄰寨的苗家小伙吹奏著蘆笙和芒筒,跳著歡快的舞步來到祭祀中心
4. 牯藏頭走村串寨召喚人們節(jié)日即將開始
1. 為了在節(jié)日里展示精美的旌旗、服飾,苗家婦女在牯藏頭確定“牯藏節(jié)”日期后就開始紡織土布
2. 土布經(jīng)過植物藍靛染制后,又經(jīng)過千百次的捶打方可制作旌幡
3. 心靈手巧的苗家繡孃聚在一起,繡制苗族男士在節(jié)日里穿的“百鳥衣”
4. 莊嚴、肅穆、熱烈的牯藏節(jié)祭祀中心
流傳千年的匠心之味
圖 / 邱子峰、史通 文 / 潘華 糕點制作 / 李浩涵
1. 荷花酥是江南著名小吃,也是中式傳統(tǒng)點心的代表作之一
從立春的春餅,到元宵節(jié)的湯圓,再到三月三的豌豆黃,從寒食的子推餅、打糕,再到清明的青團……中華大地地域遼闊,傳統(tǒng)的春日糕點也從南到北大相徑庭,相似的是它們都帶著一份春風十里的初心萌動: 春餅帶著深切的祈禱咬開了冬的口子,彌漫著芳草氣息的青團就是春天的色澤,而櫻花糕則讓人禁不住想將春的柔媚吞入口中……老祖宗們創(chuàng)造的許許多多的糕點都帶給我們從舌尖到胃里,春風也比不及的柔暖,且讓我們品味。
如果說春是播種希望,那么夏則是烈日灼人,萬物瘋長,不舍晝夜!吸收最熾熱的陽光,澆灌最豐沛的水源,耕種的人們揮灑汗水,萬物盡情盡力生長。民以食為天,飲食大事乃人之根本,雖然我們活著不是為了吃,但是為了吃,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萬物相依,在最熱烈的夏天里,陰也在萌動。從飲食的習性而言,夏季的糕點必須兼顧消暑納涼,因此粽子、薄荷糕等成了這個季節(jié)的糕點主打。
重現(xiàn)流傳千年但可能消失的中國味道,糕點作為一類食品的統(tǒng)稱既具象又寬泛,它出現(xiàn)在中華子孫從古至今每一天的飲食日常,也折射著一個民族的歷史與飲食文明。何為中華糕點?華夏九州地域文化差異巨大,從糕點到習俗在數(shù)千年的融合與分化中,變幻太多。另一方面,老祖宗們代代相傳的糕點,流傳至今,在西方的、現(xiàn)代的、科技的手段與觀念沖擊下,也變得似是而非。而特定的糕點也寄托了我們共通的民族情感、更凝聚了我們共同的群體記憶。
2. 筍殼粽是四川當?shù)氐奶禺a(chǎn)
1. 茉莉奶凍是將牛奶混合奶油加熱制作而成,混入茉莉花茶的清香,具有清甜的口感。
秋是收獲的季節(jié),也是感恩的時節(jié)。正如很多餐前祈禱說的那樣:感恩食物給我營養(yǎng),感恩食物給我力量,感恩食物給我飽滿,感恩食物給我喜悅,感恩食物給我滋養(yǎng),感恩天地滋生萬物……在秋季我們既要享受美好,也需知恩圖報。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說的是食物對我們?nèi)绱酥匾5嵌拇嬖?,仿佛在提醒我們,生命還有另外一種輪回的狀態(tài),那就是冰封與冬眠。在冬的季節(jié)就要用最基礎的吸收貯蓄最長久的能量,既是休養(yǎng),也是修行。因此,冬之于食物的習性就是用最結實的根莖養(yǎng)蓄能量,為未來的生機勃勃而暫且休養(yǎng)。
2. 白菜餃就是一些講究人家年夜飯上的必備花樣,蒸上一鍋“百財餃子”,新的一年財源滾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