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哲惟
(陜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陜西 西安 710100)
《文心雕龍》體大思精,其中《夸飾》篇是全書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夸飾”何解,之前的研究成果較為豐碩,有觀點將“夸飾”二字視作一個整體來解釋。周振甫先生認為:“《夸飾》講夸張的修辭手法?!盵1]330陸侃如、牟世金等先生也有相似的觀點,將劉勰的“夸飾”與現代漢語的“夸張”基本對等起來。[2]451此外,也有觀點將“夸”“飾”看作兩種手法,分而論之。騰福海認為“夸”是對象狀貌上的增減,屬于量變;“飾”是對象性質上的改變,屬于質變。[3]17張連武提到“夸”側重在事物外在形態(tài)的擴大或者縮小;“飾”則是對事物內在屬性和義理的修飾。[4]89-94李光先指出,“夸張”是指直接對具體事物進行的夸大、縮小的過甚之辭;“矯飾”是指借助具體事物進行矯飾,從而夸大、突出抽象事物的奇特之辭。[5]22-27同時,張連武、馮學勤等研究者以“古漢語中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為由,結合原文內容,說明“夸”“飾”殊異,論證較為充分。[6]39-43研究者們的解讀工作做得固然扎實,但還未深入分析“夸飾”的內涵構成與發(fā)生原理。由于對其“夸飾”內涵構成沒有清楚的劃分,所以導致研究者對“夸飾”的原則這一論題沒有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因此,在前人的理論基礎上對“夸飾”進行再分析,是有價值的工作。
將“夸”“飾”分開解釋的觀點,擺脫了現代漢語“夸張”修辭對《文心雕龍》“夸飾”概念的束縛,摒棄了籠統(tǒng)的古今類比,更具說服力。所以,在分析“夸飾”的內涵構成時,筆者將在此理論基礎上進行論述。
前人對“夸飾”的理解雖然不同,但其共識在于將“夸飾”歸類于一種修辭手法。借辭格的視角和標準來審視“夸”“飾”,可將二者分別析為“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兩大部分來解讀——“表層結構指作者(說者)已經寫(說)出來了的新的語言形式,我們稱之為語言變體;深層結構即為新的語言形式所取代的,作者(說者)并沒有寫(說)出來的那種日常的語言形式。”[7]58-61
根據“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的理論,拆分《夸飾》篇中“夸”手法的一處用例(見表1)。
表1 “夸”示例拆分
以上,“表層結構”和“深層結構”的劃分方式,尚未具體地確立每一個語義要素在這一修飾手法當中的定位。于深層結構而言,因為其所要傳達的就是一種日常的語言形式,所以無需二次分析;但對表層結構來說,修辭當中所有對象,應當存在于該修辭的表層結構上。所以,在表1的基礎上,有必要對表層結構進行再劃分。
對表層結構的解讀往往等同于對修辭語義要素的分析。徐松江提出可將“夸張”分解為“夸張物、夸張形象和夸張點”。其中,“夸張物”是夸張中的被陳述對象;“夸張形象”指在夸張物的基礎上經過變形或超常組合而產生的一種新形象;“夸張點”是夸張物中被突出強調的某種屬性。[8]8雖然劉勰的“夸飾”與現代意義上的“夸張”不同,但以上分析方法仍然具有借鑒意義。基于前文的結果,明晰以上例證的每一個語義要素所發(fā)揮的作用,并結合“夸飾”的特點,將對應著“夸張”內涵的“夸張物”“夸張形象”和“夸張點”置換為更為貼近“夸飾”意義的說法,劃分《夸飾》文中“夸”
的表層結構(見表2)。
《毛詩正義》曰:“崧,高貌,山大而高曰崧。”[9]1206所以,“山”在這個句子中是被修飾的對象,而“天”是用來突出“山”的某種屬性而存在的對象,故為“修飾對象”;“嵩高”,或言“峻”,則是二者共同的特征。所謂“夸”,就是要為被修飾對象找到具有相同或者類似屬性的修飾對象并且建立聯系,最終目的在于突出被修飾對象的某種特征或者性質。在“夸”的過程當中,雖然被修飾屬性是被修飾對象與修飾對象之間的共性,但是在這一方面,被修飾對象往往弱于修飾對象。正是被修飾對象與修飾對象在被修飾屬性上強度的差異,才能體現出“夸”的效果。
選取《夸飾》之中被認為是“飾”手法的一個例證(見表3)。
表3 “飾”示例拆分
與“夸”不同,“飾”并非簡單的以物襯物,而是對事物內在性質的表現。因其內容有時不符合常理,所以劉勰說它“并意深褒贊,故義成矯飾”。將以上例證包含的主體進一步分析,可得其語義要素構成(見表4)。
表4 “飾”示例的語義要素分析
“飾”與“夸”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修飾對象與被修飾對象二者的屬性往往是不同的:第一,“飾”的修飾屬性有時表現為一個運動變化的過程;第二,“飾”的被修飾屬性不僅與深層結構關聯緊密,而且是根據表層結構推出的結果,并不直接展現在表層結構上。由此,“飾”的作用機制已經很清楚了:被修飾對象與修飾對象之間并不需要存在相似的屬性,但二者表現出來的屬性或者特征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聯系。這種聯系并不一定表現在相似性上,而是往往以因果關系的形式出現。單看“飾”手法之中修飾屬性運動變化的過程,讀者有可能感覺其內容違背常理。然而,正是由于修飾屬性的運動變化與被修飾屬性形成了互相襯托的效果,從而提升了“飾”的藝術表現力。
根據對二者結構的分析,“夸”與“飾”并非完全相同——這個結論更加清楚地反映出劉勰的“夸飾”跟現代的“夸張”存在差異。關于現代意義上的“夸張”,陳望道先生《修辭學發(fā)凡》解釋道:“說話上張皇夸大過于客觀的事實處,名叫夸張辭?!盵10]104王希杰先生的《漢語修辭學》認為:“夸張,就是故意言過其實,或夸大事實,或縮小事實,目的是讓對方對于說寫者所要表達的內容有一個深刻的印象?!盵11]354當今對“夸張”的定義與“夸飾”中正向烘托的“夸”更為相似,而強調被修飾屬性與修飾屬性之間的邏輯聯系、有時通過襯托來發(fā)生作用的“飾”手法則沒有被包含在“夸張”的概念之內。“夸飾”作為《文心雕龍》中提出來的獨立概念,其內在的結構比之現代意義上的“夸張”更為復雜。因此,將《文心雕龍》提出的“夸飾”等同為“夸張”是不太準確的。這里可以將“夸”“飾”理解成兩種相似但又有所區(qū)別的修辭手法;或者仍然將其合稱,解為同屬于一種修辭手法的兩種類型。就像詹锳先生所說:“夸飾含有夸張和修飾兩方面的意義,也可以說是夸張性的修飾?!盵12]1376
劉勰在《夸飾》一篇中,認為“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夸飾”不宜過度。“夸飾”內涵構建原則,實際上就是劉勰對“夸飾”這一手法使用之合理性的評判標準。關于此,前人已經有所論述且成果卓著。張連武認為:“第一,要合乎事理邏輯?!诙?,要抓住事物的要點?!盵4]89-94繆俊杰提出,“夸飾”的原則在于:第一,“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義”;第二是“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13]224-225周振甫說:“就夸張說,一,主觀上符合所要表達的情意;二,客觀上須不致誤為事實?!盵14]408李光先通過原文提煉出“要”“理”“節(jié)”“不誣”4個詞作為“夸飾”的原則:“要”指抓住要點,“理”指符合義理,“節(jié)”指要有節(jié)制,“不誣”指依據事實。[5]22-27學者們的說法各有道理,但其表述方式稍顯抽象,不如直接剖析《夸飾》原文更加清楚。根據上文總結出來的“夸飾”的內涵構建情況,可以將《夸飾》一篇中所引的所有例證進行總結、分析,歸納出文中所舉例證的一般特點,繼而推斷出劉勰之于“夸飾”的原則。
劉勰在文章的開頭部分列舉了來自《詩》《書》的“夸”用例,以為典范:
是以言峻則嵩高極天,論狹則河不容舠,說多則子孫千億,稱少則民靡孑遺;襄陵舉滔天之目,倒戈立漂杵之論,辭雖已甚,其義無害也。且夫鸮音之丑,豈有泮林而變好?荼味之苦,寧以周原而成飴?并意深褒贊,故義成矯飾。[15]465
據引文,又根據前面提出的劃分標準,將以上內容分“夸”“飾”兩種手法摘錄列表。其中,“夸”如表5所示。
表5 合理“夸”例證拆分
“夸”所表現出來的內容,都是現實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并且具體可見的事物或現象。從被修飾對象、被修飾屬性以及修飾對象來論,都完全屬于具體可感的范疇。同時,以上幾個劉勰所認為合理的“夸”,其內在的邏輯關系值得注意,它們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一同構成了邏輯學上的三段論(見表6)。
表6 合理“夸”例證的邏輯關系
其中,“夸”手法例句的表層結構包括了大前提、小前提兩大要素,而深層結構等同于結論。可見以上關于“夸”的幾例,其本身都是屬于邏輯自洽的、完整的三段論,內在的邏輯關系是十分清晰的。這里的“夸”都屬于表層結構在程度上對事件原貌進行的放大,既沒有脫離深層結構需要表達的含義,又與深層結構形成了緊密的邏輯聯系,因此“其義無害也”。
同樣地,將上引文關于“飾”的例證列于表7。
表7 合理“飾”例證拆分
“鸮音”“堇荼”都是現實中存在的事物,“丑”“好”“苦”“飴”都是現實的感受,所以存在于這些修辭之中的各個對象和各種屬性,都具備一定的事實依據。另外,這兩組例證在修辭上也是符合義理的:“鸮音”與“荼味”在語句中所經歷的性質改變,分別與“泮林”“周原”構成了緊密的邏輯聯系。在這里劉勰已經考慮到藝術的真實性問題,雖然以上“飾”例違背常理,但不讓人感覺突兀、怪誕——與“夸”手法不同的是,“飾”的表層結構本身就是三段論(見表8)。
表8 合理“飾”例證的邏輯關系
以上表層結構所構成的完整三段論,讀者可以較輕松地領會作者藏有的深層結構。這樣一來,深層結構就成為在表層結構的三段論基礎上得出的新推論。從這個角度看,“飾”內部存在兩套邏輯自洽的論證。這樣的表達既含蓄,又不至于隱晦,說是“并意深褒贊,故義成矯飾”,并不為過??梢?,決定“飾”是否合理的標準并不在于是否符合一般事實,而是在于其內容是否來自于現實生活、其內在的邏輯是否通順。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劉勰之于“夸飾”的兩點原則:一是“夸飾”表層結構的每個要素組成都必須具備現實基礎;二是“夸飾”表層結構內部以及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之間需具備一定邏輯聯系。
通過文章列舉的正面例證,總結“夸飾”的原則之后,可以將文中提到的負面例證羅列,以為照應。雖然下文所引例證都屬于不合劉勰標準的反例,但除了張衡《羽獵》一例因為原文已佚無法分析之外,其余仍然可以根據前文劃分的標準進行剖析,從而推斷它們的問題所在。所謂“夸而有節(jié),飾而不誣”,“夸飾”的使用是有限度的,劉勰據此列舉了他所認為不合理的“夸飾”:
自宋玉、景差,夸飾始盛。相如憑風,詭濫愈甚。故上林之館,奔星與宛虹入軒;從禽之盛,飛廉與鷦鷯俱獲。及揚雄《甘泉》,酌其余波;語瑰奇則假珍于玉樹,言峻極則顛墜于鬼神。至《東都》之比目,《西京》之海若;驗理則理無不驗,窮飾則飾猶未窮矣。又子云《羽獵》,鞭宓妃以餉屈原;張衡《羽獵》,困玄冥于朔野。孌彼洛神,既非罔兩;惟此水師,亦非魑魅。[15]466
將上引文能用“夸”“飾”結構表示的例證,分別總結為表9、表10。
表9 錯誤“夸”例證拆分
表10 錯誤“飾”例證拆分
就“夸”和“飾”當中存在的修飾對象而言,這些受到劉勰否定的例證都存在一定的問題。以上表格中舉出的修飾對象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第一種類型為現實世界不存在的神異虛幻之物,如“飛廉”“玉樹”“海若”“宓妃(洛神)”“玄冥(水師)”?!帮w廉”,劉勰此處引自《上林賦》“推飛廉,弄解豸”,郭璞解曰:“飛廉,龍雀也,鳥身鹿頭者”。[16]127“玉樹”,出自揚雄《甘泉賦》,曰:“翠玉樹之青蔥兮?!薄稘h武帝故事》曰:“上起神屋,前庭植玉樹,珊瑚為枝,碧玉為葉?!盵16]113“鬼怪”,《甘泉賦》有:“鬼魅不能自逮兮,半長途而下顛?!弊⒃唬骸把怨眵戎链艘嗖荒苌希涟胪径崏嬕?。”[16]113“海若”,張衡《西京賦》:“海若游于玄渚。”薛綜注曰:“海若,海神?!盵16]42“宓妃”,揚雄《羽獵賦》:“鞭洛水之宓妃,餉屈原與彭、胥?!薄稘h書音義》有:“宓妃,宓羲氏之女,溺死洛水為神?!盵16]134這里的“宓妃”雖然是歷史上存在過的人物,但是當其作為修飾對象出現在原文當中的時候,是取的“洛神”含義,故也歸于虛妄。至于劉勰提到的“玄冥”,雖然黃叔琳認為:“張衡《羽獵賦》文不全,無‘困元冥于朔野’之語”,但“玄冥”仍可表示鬼神的意義?!蹲髠鳌酚校骸办鹩谛せ氐?。”杜注曰:“玄冥,水神?!盵12]1392以上,都是虛無縹緲、毫無根據的神仙鬼怪,若將其作為修飾對象,不僅顯得詭譎離奇,還使“夸飾”可選取的對象泛濫無章,劉勰說它們“詭濫”,蓋由于此。
第二種類型,是因為以作者的見識難以理解而被歸于神異的自然現象或者物種,如“奔星”“宛虹”“鷦鷯”“比目”。劉勰所說“奔星”“宛虹”,出自《上林賦》:“于是乎離宮別館,彌山跨谷?!夹歉陂|闥,宛虹拖于楯軒?!崩钌谱ⅲ骸氨?,流星也。行疾,故曰奔。”如淳曰:“宛虹,屈曲之虹也?!盵12]1388在劉勰生活的時代,很多天文現象是無法被科學解釋的,星辰掠過窗軒之類的現象,更是往往被歸于天人感應之類的神異說法?!苞匉崱保苷窀Α段男牡颀埥褡g》解為“鳳凰”[1]334,《爾雅》則解釋為“桃蟲鷦,其雌艾”?!稜栄抛⑹琛愤M一步闡釋曰:“此鷦眇小鳥,而生雕鶚者也?!盵17]309雕、鶚都是猛禽,而作為小型鳥類的“鷦鷯”卻能生出它們,已有神異色彩?!稄V韻》更是直言:“鷦,南方神鳥?!盵18]1484至此,可以認定“鷦鷯”因帶有神話色彩而被劉勰列為不可信之物。關于“比目”,《文心雕龍·封禪》亦云:“然則西鶼東鰈,南茅北黍,空談非征,勛德而已?!盵15]295《義證》引《爾雅》解曰:“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其名謂之鰈?!盵12]1390這說明《封禪》出現的“鰈”同于本文之“比目”。比目魚雖然是現實存在的物種,但是在劉勰的認識中,尚屬于無法考證的神異鬼怪,因此說它“空談非證”。以上所舉修飾對象,至少在劉勰的認知之中和現實生活去之甚遠,自然也就不適合采用為“夸飾”的內容,因此遭到了批評。
就“夸飾”的修辭結構來說,這些例證在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方面出現的問題,又可分為兩種情況:
其一是表層結構內部的邏輯問題。由于修飾對象的選取不合理,造成修飾屬性不明,引發(fā)表層結構三段論的“大前提”有所缺失,導致整體的表述給人的感覺過于虛幻、不著實際。這時讀者往往不能通過表層結構準確地找到其與深層結構之間的關系,造成了理解文意上的困難。如劉勰舉出的《甘泉賦》“鬼魅”一例,“鬼魅”是否會在甘泉宮的高臺“下顛”呢?因無人見過所謂“鬼魅”,所以借“鬼魅”來言樓臺高聳,讀者經過閱讀也無從得知作者所言之“高”程度如何——這樣的表層結構就成了無根之木,讓人不知所云。同樣地,用“飛廉”“鷦鷯”之類不存在的形象來說明上林物種罕有,也讓人難以理解,因此這樣的手法運用往往達不到應有的藝術效果。
其二是深層結構不明晰,使得表層結構無從附著,從而在整體上體現不出修辭的效果?!队皤C賦》“宓妃”一例,從深層結構來說,好像缺失指涉的對象——這樣一來,屬于表層結構的修飾屬性、被修飾屬性都不明晰,從頭到尾都叫人捉摸不透?!氨掊靛责A屈原”與作品“羽獵”的主題有何關系呢?至于之后所舉張衡《羽獵》“玄冥”一例,雖然如今原文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大概也是用“困玄冥于朔野”描述與“羽獵”相關的事件,顯得莫名其妙?!帮棥币坏┤鄙倭松顚咏Y構,就成了一種為鋪陳而鋪陳的無用擺設,大而無當。
劉勰于“夸飾”制定的框架,背后存在一定的思想基礎。劉勰認為錯誤的“夸飾”,弊在兩點:“虛用濫形,不其疏乎?此欲夸其威而飾其事,義暌剌也。”[15]466所謂“虛用濫形”,對應到上文總結的“夸飾”的第一條原則;而所謂“義暌剌”,則關于“夸飾”的第二條原則。以下將針對這兩點內容展開,討論關于“夸飾”原則背后的思想基礎。
第一,關于“虛用濫形”,在《夸飾篇》的開頭,劉勰說:
夫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才非短長,理自難易耳。[15]465
劉勰認為,被修飾對象應當是“形器”的,而不是“神道”的。吳林伯對劉勰此句的解釋為“形而上,謂無形;形而下,謂有形。前者抽象,故以名道;后者具體,故以稱器”,明確指出“道”與“器”兩個概念之間的區(qū)別是“抽象”和“具體”的差別。[19]443考劉勰所引原典,“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出自《易經·系辭》,《周易正義》釋為:“道是無體之名,形是有質之稱。凡有以無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20]292《文心雕龍》中的一些名詞在不同情況下表示不同的意義,但此處劉勰對“神道”“形器”的定義應當是比較清楚的:在以上所舉原文中,劉勰將“神”“道”與“形”“器”兩兩結合以并舉,達到對立的效果——如此,此處“神”與“道”表示的意義相似;“形”和“器”涵蓋的內容類同。劉勰關于“形”“神”二者的一些思想反映在他所撰寫的《滅惑論》一文中?!稖缁笳摗吩瓰榉瘩g《三破論》而作,在文章中,劉勰將佛法和道教進行了對比,目的是證明佛法比道教更為高明,曰:“夫佛法練神,道教練形。形器必終,礙于一垣之里;神識無窮,再撫六合之外。”[21]534據劉勰的觀點,佛法之所以優(yōu)于道教,原因在于修煉佛法對所謂“神識”有幫助,而道教的重心則是在修煉形體上;人的形體有終結的時候,而“神識”是能夠一直流傳而不受時空限制的。在《滅惑論》里,劉勰討論的是“形神”關系在哲學基本問題上的內涵,即“意識”和“物質”的相關問題。但這里的“形神”所討論的哲學基本問題的范圍僅僅局限于人的本身,即人的形體和精神的關系。在這個意義上,劉勰認為精神、意識方面的東西能夠超越客觀實在的物質。雖然《滅惑論》并不能涉及到“形”“神”問題的所有方面,但是仍然能夠從中得出劉勰關于“形”“神”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態(tài)度:“神”是抽象的,“形”是具體的,且“神”是比“形”高級的概念。因此,《夸飾》中提出,對“神”加以“精言”都無所用處,對“形”施于“壯辭”卻得其本質。這樣一來,劉勰在文中言及“虛用濫形”的批評,并強調“夸飾”表層結構的現實特征,就可以理解了。
第二,“義暌剌”是對義理問題的強調。在《夸飾》開頭,劉勰引孟子“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意”[15]466,在舉正符合義理的例子時,劉勰說:“雖《詩》《書》雅言,風格訓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盵15]466據以上,前文總結的“夸飾”的第二條原則與劉勰的“宗經”思想是分不開的。“鸮音之丑”“荼味之苦”一類的例子,正是因為內在的義理是合理的:它們分別體現了“泮林”“周原”風氣美好、教化秩然的特征。“鞭宓妃以餉屈原”“困玄冥於朔野”正是因為義理上的重大缺陷,所以會受到“義暌剌”的批評。劉永濟《〈夸飾〉釋義》說:“故文意待辭修而益明,而修辭以能使意明為限度,過此限度,亦足損意,舍人舉例,已足證明?!盵22]581-582“意明”正是對“夸飾”內在義理的要求,而這正是劉勰“宗經”思想的體現——按前文劃分的結構來說,其內涵在于表層結構不能脫離深層結構,二者應當成為合乎邏輯的整體。
從語言學的角度分析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的“夸飾”概念,可分別得出“夸”手法和“飾”手法的內涵構成,證明不可將“夸”“飾”二者混為一談。根據“夸”“飾”內涵構成,逐條分析劉勰在《夸飾》篇中舉出的正反例證,能總結出劉勰之于“夸飾”手法內涵的構建原則。以上內容是基于語言學理論,將劉勰《文心雕龍》“夸飾”的概念作為一種修辭手法進行分析而得出的結果,或許可以為“夸飾”的解讀提供一些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