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秀麗
爹站在臺上,一句話也不說,濃妝后面,看不出他的表情變化。
爹的身后站著拉弦的老拐叔,歪著身子梗著脖子,雖然腿腳不靈便,氣勢上不比爹差,鑼鼓二胡等占了半個戲臺子。
幾塊木板,用架子撐起來,上面鋪上厚厚的一層帆布,再拉上兩層紅色綠色的幔布。紅是鮮艷的紅,綠是濃翠的綠,給蕭瑟枯燥的冬季增添了一抹亮色。
戲臺的另一側(cè),站著十多個人,不大的空間顯得局促了許多。前面站的那個人我認(rèn)識,同樣一句話不說,陰沉著臉,看著爹。
那個人是海山伯,和爹是戰(zhàn)友。他們見面就掐,屁大的事也要爭來吵去。即使是戰(zhàn)友聚會,本來喝得興高采烈,不知道為什么兩個人就掐起來了,并且掐得極是熱烈。戰(zhàn)友們早已習(xí)慣了,誰也不去理會他們。爹贏了,便美滋滋地唱,海山伯氣咻咻地喝,酒杯一蹾,兩個人醉醺醺的一個躺下,一個回家。
爹愛唱戲,海山伯會拉弦。爹唱得字正腔圓,海山伯拉得行云流水。
他們兩個都在各自的村里組建了小戲團(tuán),正月是農(nóng)閑時節(jié),熱火朝天地唱幾天大戲,村子的冬天便多姿多彩起來。
在正月十五這一天,幾個村子的小劇團(tuán)和秧歌隊自發(fā)地來鄉(xiāng)里熱鬧熱鬧,其中就有爹和海山伯帶領(lǐng)的小劇團(tuán)。這里有個臨時搭建的戲臺,都可以在上面表演,不管是唱歌還是唱戲,過了正月就會拆除。
爹和海山伯誰也不服誰,都想先登臺,互不相讓。
爹瞟了一眼海山伯,又看了看逐漸昏黃的天空和臺下黑壓壓的人群,吼了一嗓子:開場!
開場!海山伯也吼了一嗓子。
兩班人馬亂了起來,你唱你的,我唱我的。腔,有自己的腔,調(diào),有自己的調(diào)。
爹唱得響遏行云,聲如裂帛;海山伯拉得弦弓迅疾翻飛,恰似萬馬奔騰。
兩班演員愣怔了一下,隨即走到戲臺上,你來我往中,卻有了兩軍對壘的陣勢。老拐叔看到海山伯拉得起勁,趕緊拿了胡弦兒與他較量起來。
小小的戲臺終于架不住眾人的踩踏,隨著“啪嚓”的幾聲,一塊木板塌了下去。
在眾人的驚呼聲中,人們趕緊往下跑,看熱鬧的人們也趕緊圍攏過來,手忙腳亂地在木板和木架之中尋找著摔下的人。
海山伯身邊的那幾個主角兒,跟在他的身后摔了下去,被眾人找出來,一瘸一拐地讓人給扶走。而這邊,老拐叔因為腿腳不靈便,跑得慢,手上也掛了彩,齜牙咧嘴地坐在一邊低聲罵著。
海山伯手腳麻利,木板晃動的時候,他吼了一聲拽著爹躲了過去,兩個人都沒事。等到了安全的地方,海山伯瞪了爹一眼,甩開了爹的手。
爹整了整袍袖,看著塌了的戲臺,又看了看黑壓壓的人群說,這戲不能停,戲比天大,不能不守規(guī)矩。
不能不守規(guī)矩!
海山伯和爹第一次出奇地意見統(tǒng)一。
然而,海山伯看了看自己身后七零八落的“人馬”,嘆了口氣說,得,你們唱吧。跟你爭了半輩子,哪次都是輸!
爹皺著眉頭,看了看四周的人們,吼了一嗓子,大家伙幫忙再把臺子搭起來,戲照常唱!
戲臺子又重新搭了起來。
鑼鼓聲密集地響起。可爹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開心,眼神有意無意地飄向了攏著袖筒低著頭的海山伯。
風(fēng)起,鑼鼓聲住,圓場、亮相,張嘴的時候,爹卻傻了眼:老拐叔的手負(fù)了傷,拉弦兒的時候,和爹的唱腔合不上,不在一個調(diào)門,老走音。
胡弦兒和唱腔是分不開的,沒有弦兒托著,即便是金玉一般的腔兒,也是水珠落下河塘,能泛起多大的漣漪呢?
爹的汗流了下來,他知道,今晚上就是嗓子累倒了,這場戲也得演砸。
老拐叔的手上見了血,拉弦兒的時候一滴一滴地流下來。場下的觀眾漸漸有了動靜,有了“哄”聲。爹引以為傲的龍虎之音漸漸變得沙啞低迷。
弦兒音顫顫,隨著“吱嘎”一聲,弦兒斷了。
爹唱出的余音似乎還在裊裊回響,人卻呆呆地立在戲臺的中間。
晾臺了!
這是唱戲的大忌,因為忘詞或者是戲臺上出了突發(fā)狀況,演員出現(xiàn)瞬間的冷場,這不僅影響整個戲的繼續(xù)演出,還影響到演員的心理。
四周的起哄聲大了起來,爹張了張嘴,竟然走了板兒。燈影晃動中,爹的額頭見了汗。
只有風(fēng),依舊在戲臺上穿過,臺上那些呆呆立著的人在燈影中晃動起來。
忽然,弦兒音乍起,悠揚的弦兒聲和著月華,如一股風(fēng)吹上了水面,夜色起了漣漪。弦聲漸漸變得激昂起來。敲打樂器的人們也似乎醒悟了般,趕緊叮叮咚咚地隨著韻律敲打起來。
弦音變得逐漸舒緩,仿佛從嚴(yán)冬流向陽春。爹的頭抬了起來,亮相、圓場、捋髯,和著弦音,一板一眼地唱將起來。
聲聲弦音時緊時緩,如高山流水叮咚作響。
那一晚,是爹唱得最為酣暢淋漓的一回。
第二天,爹提著一瓶酒去謝海山伯。
海山伯“刺溜”一口酒下了肚,瞪了一眼爹說,戲臺不是屬于誰的,是戲的,臺不能晾。
古鎮(zhèn)有木橋,橋上人影晃動。橋影、人影、燈影,像一條條流光溢彩的長蛇,在河面上葳蕤蜿蜒。
一白衣女子披著艷紅的披風(fēng)在木橋上俏立,劃過何先生的眼眸,他放下手里的書,呆立在船頭。
河水在光影里晃碎那星點的燦爛,河邊青磚黛瓦的屋脊,水面上來往的船只,橋上那一襲紅裳,讓何先生平靜無波的心里泛起了漣漪。
何先生將船泊在碼頭,走到岸邊的酒肆里。兩碟小菜,一壺老酒,何先生坐在窗前,自斟自飲,不說話,從清晨到黃昏。一本書在桌子上靜靜地躺著,書未翻開,人卻已微醺。
女子站在橋上,她的目光追隨著河水蜿蜒的遠(yuǎn)方,何先生的目光追隨著女子的身影。他很快得知,女子是戲班里的當(dāng)家花旦。
何先生成了戲班里的??汀?/p>
戲班是古鎮(zhèn)的戲班,當(dāng)家花旦風(fēng)姿清絕,唱腔幽咽婉轉(zhuǎn)、起伏跌宕,經(jīng)常贏得滿堂彩,成為一方名伶。閑暇之時,常站在小橋上凝眸遠(yuǎn)望,纖細(xì)的腰身在風(fēng)中搖擺著,成了一個鮮活的風(fēng)景。
日本兵進(jìn)駐古鎮(zhèn),人們驚慌失措,卻是無處可逃,只能安于天命??粗毡救嗽诠沛?zhèn)上燒殺搶掠,家家關(guān)門閉戶,曾經(jīng)熱鬧的小鎮(zhèn)冷清了很多。只有那青石板的路,潺潺的河水,和那河上的木橋,在日本人的肆虐中一如既往。
戲班的生意冷清了很多,為了生存,戲班并沒有停歇,繼續(xù)唱著經(jīng)典的曲目《白蛇傳》。臺下,只有一個觀眾,就是何先生。他靜靜地看著聽著,女子在臺上凄然地唱著念著。兩人從沒說過話,但是目光流轉(zhuǎn)之時,已經(jīng)有了對方的影子。
白娘子唱落了淚,何先生聽動了情。
臺下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又多了一位觀眾:一個留著仁丹胡的瘦削男子。
何先生和那個仁丹胡端坐在臺下,輕輕地在膝蓋上打著節(jié)拍。臺上唱得柔腸百轉(zhuǎn),臺下聽得如醉如癡。
精彩處,兩人相視一笑,齊聲叫好,互相敬了一杯茶,無形中竟然親近了很多。但是白娘子只對著何先生唱,眼睛里好像沒有看到仁丹胡。
進(jìn)來幾個日本兵,在仁丹胡的耳邊說了幾句話,仁丹胡看了一眼何先生,抱拳轉(zhuǎn)身離開,這讓臺上的女子心頭一震,就連唱腔都走了調(diào)。
過了幾天,戲班里闖進(jìn)來幾個日本兵,哇啦哇啦一陣后,才明白,那個仁丹胡男子,就是憲兵隊的少佐。
少佐是個中國通,對這個東方大國的戲曲藝術(shù)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被白娘子的妖氣和美艷所迷住,場場不落,樂此不疲。而這些日本兵來,要請女子去憲兵隊唱,給新來的日本大佐助興。
幾番邀請被拒之后,少佐陰陰一笑,蹺著蘭花指,對著白娘子道:豈不知老僧有青龍禪杖,怎能讓你妄逞刁強(qiáng)!望空中叫一聲護(hù)法神將……
話音未落,呼啦啦闖進(jìn)來一隊日本兵……
當(dāng)何先生再到戲班里聽?wèi)虻臅r候,卻見狼藉一片,只剩下班主一人捂著傷口收拾著東西。
戲班散了。班主嘆口氣說,白娘子進(jìn)了雷峰塔,出不來了,走吧,能走多遠(yuǎn)就走多遠(yuǎn)吧。
何先生不語,只是淡淡一笑,說,等著,她很快就能回來,帶她遠(yuǎn)離此地。
何先生帶著一個小廝出現(xiàn)在日本憲兵隊,對那個仁丹胡的少佐說,少佐喜歡中國戲曲,特此前來為少佐敬獻(xiàn)一段。少佐如有雅趣,也可以和在下同臺演唱,您扮演法海,我飾演青蛇,如何?
好的好的。我最喜歡中國的戲曲,你我是朋友。少佐臉上的肉跳動起來,瞪著嗜血一般的眼睛,指著旁邊血肉模糊的白衣女子說道,她的,掃興!
何先生的瞳孔瞬間收縮了一下,看了一眼微弱地喘著氣的女子說道,不懂風(fēng)情之人,少佐何須動氣?在下自幼從師學(xué)藝,也是名動關(guān)外,定不會拂了少佐雅意。
說罷,便令小廝把女子拖了出去,以免掃了興致。
何先生把小廝扛來的大包裹打開,從里面掏出一個碩大的螃蟹形狀的東西,告訴少佐,這是戲曲道具蟹殼,法海最后不敵青蛇,躲到了這里,戲也就劇終了。
少佐興奮地?fù)Q上法海的衣服,像模像樣地比畫了起來。何先生粲然一笑,畫上柳眉彎彎桃花眼,穿上一襲青衣,手執(zhí)三尺龍泉劍。少佐不由得呆了,眼前哪還有什么何先生,只是一個明艷照人的青蛇。何先生雙眸如星,眼波流轉(zhuǎn),劍舞生風(fēng),唱道:
報仇雪恨返江南,救姐姐、出磨難,再找法海上金山,邀請火神來助戰(zhàn),摧毀那雷峰塔,娘娘再現(xiàn)彩云間。
唱罷,余音未了,青蛇蓮步輕移,青衣飄忽,嘴角輕揚,邪魅一笑。少佐手舞足蹈地跟著旋轉(zhuǎn),袍袖纏繞之間,卻見那青蛇劍指法海,法海扭動掙脫,反身鉆進(jìn)蟹殼里。
青蛇巧笑嫣然,纖指輕晃,旋即一陣烈焰瞬間在他們周身燃燒起來,龍泉劍在火焰中寒光閃動,慘叫之聲從蟹殼中傳出,門外的日本兵沖進(jìn)來,還沒等日本兵射出子彈,屋內(nèi)瞬間燃起的大火便已吞噬了所有的一切。
一年后,日本兵撤出古鎮(zhèn)。
每當(dāng)夜幕降臨之時,一白衣女子在那炮火摧毀的斷木橋上,唱著:
難得是患難中一家重見,學(xué)燕兒銜泥土重建家園,小青妹攙扶我清波門轉(zhuǎn),猛回頭避雨處風(fēng)景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