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杰
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前提是通透地了解詩詞的風格和藝術魅力,感悟作者炙熱的情感,體驗詩詞意境的美妙。而通透了解詩詞的關鍵在于引領學生直觀感受詩詞的音韻美,以達到領悟詩詞情趣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的目的;然后引領學生去捕捉和理解詩歌中的意象,了解詩詞的情感美;最后再幫助學生整體分析詩詞意境,領悟詩詞的風格和氛圍,了解作者的情意、訴求、志向及觀點,達到升華情感,感悟真理的目的。如此,整個詩詞教學過程中就會變得非??茖W平滑、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興趣愛好,自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鑒賞水平。
從音韻、意象和意境三個維度切入來學習古詩詞是一種實用且高效的古詩詞學習方法。詩詞的音韻美是學生能夠直觀感受的,但詩詞的意象和意境卻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個性的解讀,學生想要理解意象和意境還存在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有效引導和精心設計。詩歌意象是指作者將自身的主觀觀點、感情融入客觀事物中,賦予詩中景物、事物象征意義、內在隱喻、深刻內涵的客觀事物。通俗點說,意象可以理解為“借景抒情”的“景”或者“托物言志”的“物”。意象是具有情感屬性和象征意義的,承載著作者的期望、理想、情感和寄托,是具有鮮明個性和深刻內涵的事物。意境則是由一系列相關意象構成的畫面或環(huán)境,意境極具氛圍感,能夠很好地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讓讀者感受詩詞的意蘊和風格。例如,馬致遠的《秋思》營造出了凄涼荒涼的深秋意境,李白的《靜夜思》營造出了游子思鄉(xiāng)的孤獨意境,《草》這首詩營造出了生生不息,頑強積極的奮斗意境。意象和意境都是作者精心設計的,是融入作者心血、志向、情感、觀點的智慧結晶,也是詩詞的靈魂。綜上所述,意境和意象包含了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很好地彰顯了詩詞的風格和形象,賦予了詩詞獨特的氣質和魅力。意境和意象分析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的有力途徑,也是真正讀懂詩詞、感悟哲理的必然舉措。了解詩詞的意象和意境,學生才能真正入情入境,跨越時空地同作者對話,最終達到了解作者情趣、品德和價值觀念的目的。學生接觸到的積極情感、正確觀點、魅力文化越多,審美情趣自然高雅健康,超凡脫俗。
目前,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始終堅信“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理念,認為古詩詞讀多了,會背了,自然就能明白詩詞的內涵。多讀和抄寫也是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常用模式之一。然而,機械閱讀和重復抄寫是索然無味的,很容易讓學生喪失興趣。而且詩詞音韻、意境和情感才是詩詞的核心精髓,不了解詩詞的這些特點,學生的審美情趣是很難變得健康高雅的。古詩詞蘊含的思想跟創(chuàng)作者的性格特點、社會特點、年代特點有很大的關聯(lián)。古人常常會將自己的情感、理想、觀念以及對世俗的看法寄托詩詞意象中,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但是,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沒有將詩詞內容和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聯(lián)系起來,沒有幫助學生厘清作者的寫詩的緣由與心境,沒有引領學生去分析作者創(chuàng)作的目的,對此,學生很難透徹深刻地理解古詩詞,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此外,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詩詞,從而片面地將字詞詩句翻譯成白話文,卻沒有站在全局的角度,引領學生來分析鑒賞詩詞的整體意境與核心思想,難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跟共鳴。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常見問題在于重背誦抄寫,輕意境感悟和意象分析,這一問題需要迫切改變。
古詩詞在遣詞造句、對仗設計、起承轉合、音律安排等方面是非常講究的,詩詞擁有非常鮮明的音韻美,這也是很多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甚至被后世傳唱的原因之一。詩詞的音韻美感感觸起來相對簡易和直觀,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吟誦熱情,引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讓學生整體地感受到詩詞造句之精妙,意象設計的美感和巧妙。具體分析,教師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切入,來引領學生揣摩詩詞的音韻美。
第一,咬文嚼字,咂摸字詞的精妙。古詩詞的每一個字都是經得起推敲和玩弄的,都是經過作者反復地斟酌和吟誦的,絕不是簡單的漢字組合,而是在考慮情味、趣味和品味的基礎上精心設計的。所以,教學古詩詞時,教師要聚焦那些意蘊十足的字詞來引導學生誦讀、揣摩、聯(lián)想和延伸。例如,在教學《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時,其中有一句詩是對果子和蔬菜的描寫:“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痹谶@句詩中,“肥”字就很有音韻美和畫面感,對水果來說,大和甜是衡量水果優(yōu)質的指標,而肥帶給人一種果肉多、汁水多的感覺,肥美之意就是這樣來的,一個字就涵蓋了大和甜兩種特征。而且肥通常具有彈性,給人一種可愛的感覺,所以肥將杏子寫得俏皮可愛,個大甜美,能夠很好地勾起讀者的食欲,調動讀者的情趣。再如,在教學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字就值得推敲,綠字寫出了春天的生機與靈動,以名詞的形式寫出了動詞的效果,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雅情趣和藝術表達。因此,語文教師要聚焦古詩詞中的精妙字詞、點睛句子,引導學生進行反復吟誦、聯(lián)想對比,幫助學生全方位地了解字詞的魅力和巧妙,以達到促進學生了解詩詞情趣的效果。
第二,置換比讀,領悟原詞的和諧與音韻。古詩詞創(chuàng)作注重合轍押韻,這種韻律感讓詩詞讀起來一氣呵成,朗朗上口,如同飲山泉美酒一般暢快。例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教師可以聚焦茅檐低小的小字,將其置換成矮字,再引領學生閱讀,學生則能夠明顯地感受到該詞的別扭和突兀,詩詞美感驟減。因為詩詞中結尾的“小”“草”“好”“媼”等字是韻母相同的,在朗讀的時候學生不用改變口型,律動感十足,自然可以帶給學生一種和諧美好的感覺。通過置換比讀的教學方法,學生更能感受古詩詞的音韻美和意象美。
第三,把握節(jié)奏,注意詩詞的音調和停頓的變化。古詩詞中的意象景物是不能分割的,句式中的詞語也是對仗工整的,而且字詞融入了作者情感,所以古詩詞的朗讀要讀出節(jié)奏和情感,語氣快慢、音調高低、節(jié)奏停頓都要合情合理。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詩詞的音韻美時,要告訴學生將古詩詞的節(jié)奏與作者的情感、詩詞意象和對仗內容結合起來,直觀展現(xiàn)古詩詞的節(jié)奏起伏與脈絡跳動,防止詩詞朗讀徒有節(jié)奏,卻無情感和美感。例如,“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這一句就要讀得輕快、歡喜,突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贊美?!懊╅?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這一句要讀得歡心、灑脫和愜意,表現(xiàn)村居生活的恬靜與和諧,突出田園生活有超脫物質之外的寶貴東西。
意象是詩詞最基本的審美單位,是決定詩詞風格、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寄托作者情感思緒的有力載體。了解古詩詞的韻律美可以讓學生從表面看見古詩詞閃光的外在,讓學生領略古詩詞朦朧的美感與陶冶人心的功能,但如果要想進一步挖掘詩詞的內在,領略詩詞的情意,出現(xiàn)情感上的共鳴,教師需要聚焦詩詞意象,引導學生進一步去分析意象的內涵和特征。
分析意象特征,理解意象情感的重點在于掌握有效的意象分析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意象時,要幫助學生打牢基礎,讓學生對“風、花、雪、月、梅、蘭、竹、菊、日落、夕陽、冬雪、松樹、鴻鵠、鸞鳥”等傳統(tǒng)常見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確保學生了解這些常見意象象征的意義和背后的隱喻。上述這些意象在古詩詞中出現(xiàn)的頻率是很高的,其有著獨特的情趣和內涵。這些意象是民族先輩們共同認可,約定俗成的。如“梅”這一意象就有傲雪凌霜、不畏強權、高雅芳潔的象征意義;日落、夕陽、流水、深秋等意象通常用來感嘆時光短暫,生命易逝;月與思想經常綁定在一起,飛星則與傳情、傳恨綁定在一起;竹代表生命力頑強,蘭表示高潔,菊有隱逸灑脫的意思;梧桐象征著凄涼、寂靜;烏鴉、寒蟬常用于離別和無法見面的場景中;鯤鵬、鴻鵠喻為有遠大志向和偉大抱負的人……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學過的古詩詞進行梳理和總結,通過開設專門的意境分析課或意境鑒賞課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意象,助力其了解意象背后的隱喻和象征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水平。
此外,在具體的古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作者的生命經歷,創(chuàng)作過程及時代特點來幫助學生理解意象。因為意象除了具備共識的象征意義外,往往還具有鮮明的個人色彩,會體現(xiàn)作者的獨特情感與風格。例如,我們常說李白是一個浪漫、豪放的人;李清照是一個多愁善感,情感細膩的女子;杜甫是一個憂國憂民,胸懷天下的人。這是因為這些詩人偏愛的意象不同,即使是同一個意象,也會因為詩人的個性與經歷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讀。在臧克家眼里“老馬”是忍辱負重的,但在曹操眼里“老冀”卻是志在千里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的月是和諧浪漫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中的月卻有著淡淡的哀愁和無奈。所以意象代指的情感和寓意是會有變化的,是因人而異的,學生要清楚這樣的差距,不能單純地套用意象的普遍意義去理解每一首詩詞。例如,在教學林升的《題臨安邸》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逼渲械摹拔骱栉琛⑴L”這一意象表面有著太平、繁華、熱鬧的意思,但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的時間和背景來看,此詩寫于宋高宗統(tǒng)治的中原淪陷時期,整個國家正處于內憂外患的階段。但在這樣的氛圍中,宋高宗和達官權貴依舊樂不思蜀,不思進取,一味逃避,這就必然注定了亡國的結局。所以“西湖歌舞、暖風”等意象并非象征太平,反而是亡國的前兆,暖風也更像陰風,“游人醉”并非象征生活愜意,而是象征文人士子醉生夢死的墮落狀態(tài)。學生如果不清楚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就很容易錯誤地理解意象,對詩詞情感的把握也會出現(xiàn)偏誤。對此,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需要結合作者的平生經歷、寫作風格、其他作品以及時代背景來解析意象,對作品內容進行延伸拓展,幫助學生了解詩詞意象的個性及特指意義。
最后,在分析意象時,教師要傳授學生溯源對比法和聯(lián)想記憶法。在面對一些簡單的意象時,聯(lián)想記憶可以讓學生腦海產生畫面感,進而感觸到意境的真實感、氛圍感和趣味感,強化學生對意境的理解和認同。如“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因為很多學生小時候都抓過蝴蝶,引導學生想象可以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再次回到當初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時光。如此,學生也更能理解詩中的意象,了解作者對童年的懷念與熱愛情感。再如,在《清平樂·村居》中,溪流是詩中反復出現(xiàn)的意境,溪流帶給人清爽、靈動、舒緩、澄澈的感覺。教師可以試著將詩中的溪字換掉,換成“地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河東”“屋前臥剝蓮蓬”,然后讓學生嘗試閱讀,發(fā)表觀點。學生經過反復吟誦和認真賞析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改動會讓整首詩喪失特色,少了靈動、柔軟和清爽的韻味,詩讀起來也不夠和諧。這樣的溯源對比能讓學生直觀感受意象的重要性和優(yōu)劣性,對學生分析意象,理解詩詞是大有裨益的。
一連串的意象會組合成畫面感十足,情感真摯,美不勝收,氛圍濃郁的意境。置身于意境中,學生能更好地與作者感同身受,了解作者的格局、志向與情感。小學語文教師在幫助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時可以采取引導想象、情境創(chuàng)設、音樂渲染等方法來全面地刺激學生的感官,還原詩詞中美麗的畫面,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讓學生透徹真切地感知詩詞的美麗畫面和真摯情感,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學《江雪》這首詩時,教師可以使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來展開教學,利用多媒體投影儀上呈現(xiàn)一幅冰天雪地、人跡罕至,只有老叟獨坐江頭垂釣的畫面,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看到這幅畫面的感覺。學生可能會說寒冷、孤寂、孤獨、憂愁、淡然等感覺,這個時候教師再慢慢地念出《江雪》的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學生結合自己的思考與詩句的指導,必然會有更深刻的感悟,讓學生入畫、入境、入情。在學習《宿新市徐公店》中的“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教師則可以使用引導想象的方法來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畫面,如從視聽角度去想象蟬蟲的鳴叫,突出院落的冷清,想象蝴蝶在花叢中的自由情境,想象勤勞的人耕種忙碌時的歡喜和勞累,以此感受尋常百姓生活的動靜結合、忙碌閑暇,突出生活的平凡真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景物層次去想象,天空的太陽,低空的蝴蝶,地面的人們,以感悟詩中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畫面美。教師也可以用遠近視角去慢慢揭開詩中意境的朦朧美和細節(jié)美,學生會在忘我的想象過程中慢慢融入作者創(chuàng)設的美麗畫卷中,進入物我相融的境界。在教學《清平樂·村居》時,教師如果能播放一曲舒緩的音樂或者在安靜的氛圍中播放水流鳥鳴的自然聲音,就可以讓學生找到和諧、美好、輕松的感覺,學生也能更快速地進入詩詞意境中,感受作者的高雅品位與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會在意境感悟中得到升華。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詩詞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重視古詩詞的音韻教學,讓學生能夠從整體層面直觀地感受到古詩詞的風格、基調和情趣,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意象和意境打下扎實的基礎;接著要通過開設意象分析課,結合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聯(lián)想對比等方式來幫助學生分析意象,了解詩詞的情意;最后要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延伸,讓學生置身詩詞意境,以達到調動學生情緒感知,啟發(fā)學生獨特感悟,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