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小麗
天津美術學院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望云專集》(下文簡稱《集錦》),為趙望云于1936年為友人所作的書畫冊頁,現(xiàn)為中國美術館收藏,由趙望云家屬捐贈。趙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曾先后入私立京華美術??茖W校和國立藝專學習中國畫,23歲時與王森然、李苦禪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吼虹藝術社”,提倡“新國畫運動”。從20世紀30年代起,趙望云在傳統(tǒng)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方式上進行突破,開始赴各地農(nóng)村進行寫生,40年代后移居西安,從此其寫生和創(chuàng)作的對象轉(zhuǎn)為西北地區(qū)的景物風俗。趙望云被視為長安畫派的奠基者,被葉淺予稱為“中國畫革新的闖將”。
《集錦》封面上書“晚成廬藏書畫集錦第拾貳集·望云專集”(圖1),并識曰“趙望云民(國)廿五年初冬時客泰山題”。“晚成廬”是何許人?其為趙望云友人鐘器(1888—1939),字晚成,室名晚成廬,為篆刻家、書畫家、郵學家,曾供職于交通部郵政局文牘處。此人精詩文,擅寫作,與黃炎培、豐子愷、齊白石、于非闇等人交好。鐘器除了自集書畫集錦之外,還輯有《晚成廬集印》,并自費出刊,以不受當時出版言論傾向的限制,向社會傳播新思想。從目前所保留的趙望云寫給鐘器的信件來看,兩人在20世紀20年代即相識,在之后的十幾年兩人來往、交流較多。鐘器在生活上對趙望云有所接濟,而后者也以書畫作品作為回報。
圖1 趙望云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之一22.5cm×30.1cm1936 中國美術館藏
《集錦》冊頁共計85頁,其中分為書法與繪畫兩部分。書法部分有51頁,內(nèi)容為趙望云當時的一些藝術觀念和藝術隨筆?!都\》的珍貴在于真切記錄了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藝術思想,包括其感性的隨筆性內(nèi)容與理性的創(chuàng)作思考,從中可一窺其早期的藝術理念與藝術面貌。(圖2)
圖2 趙望云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之二22.5cm×30.1cm1936 中國美術館藏
從《集錦》可看出,趙望云此時對其一生所堅持的“為大眾而藝術”理念,已有較多的思考,如他在其中寫道:“平民的藝術家制造的作品自然趨向為說所能說的事,所以他的作品都為眾人所明白?!痹谶@里,他明確提倡“平民的藝術”,且強調(diào)藝術須“為眾人所明白”。又如,他談道:“好的藝術,不明白的人不過一小部分的惡劣階級,而決不是大多數(shù)的樸實清潔的勞動民眾?!薄艾F(xiàn)在許多人決定說藝術能為好藝術,是因為可使多數(shù)人不明白,這種決定是很無理的,結果徒然有害于藝術,然而它卻十分發(fā)達,無從辯它的不合理處。”可見,趙望云認為,優(yōu)秀的藝術應能為大眾所明白,而“不明白”是藝術的大忌:“我有一次發(fā)現(xiàn)出議論新藝術不公平之點來:有一位詩家自己做的是不明白的詩,卻在那里嘲笑不明白的音樂;后來那位音樂家自己也是做的不明白的曲譜,卻也來嘲笑不明白的詩?!壁w望云提出,這種“不明白”的藝術的弊端,不僅僅在于其遠離大眾,而更在于其只注重“因襲與模仿”:“現(xiàn)代的藝術之因襲與模仿,成了共同的趨向,不但不能助人類以前進,并且反阻礙人類生活中善的實現(xiàn)。”
以上對平民藝術的提倡,體現(xiàn)出趙望云早年自覺存有著一種平民意識,而這一點也因此促使他成為中國畫大眾化之路上的先行者。20世紀之初,康有為提出“中國近世之畫衰敗極矣”,陳獨秀、呂澂高呼“美術革命”,中國畫向何處去就成了此時期亟須思考的問題。在探尋解決的出路方面,康有為、陳獨秀、徐悲鴻等人提出“洋為中用”,林風眠主張“中西調(diào)和”,而黃賓虹、陳師曾、齊白石等人倡議“借古開今”。在不同的聲音中,其共同的訴求即是求新求變。在五四運動的文化浪潮沖擊下,趙望云接觸到一些新的文藝理念書籍,包括托爾斯泰的《藝術論》、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等,這些新的思想促使他萌發(fā)了改革中國畫之志愿。同時,在文藝思潮大眾化的整體影響下,當時社會上產(chǎn)生了“到民間去”“走出象牙之塔”“到十字街頭”等藝術新號召,趙望云由此開始將中國畫求新求變的方向轉(zhuǎn)向了“大眾化”這一路徑。
在《集錦》中,趙望云從不同方面表達了中國畫“為大眾而藝術”的必要性。他還闡述了“真藝術”“假藝術”這樣一對范疇,認為“要研究現(xiàn)代的藝術,必須首先分別藝術的真?zhèn)巍?。至于孰真孰偽,他以比喻的方式作出了解釋:“真正的藝術無須裝飾,仿佛愛丈夫的妻子;虛假的藝術卻常裝飾,仿佛妓女。”在他看來,“真藝術”應具備鮮活而真實的情感,且這種情感不是私人的,應能為眾人所領會、所感知:“欲使人能造成真實的藝術品,應當有許多條件,應當使這人站在這般高的人生觀的地平線上,使他經(jīng)受情感。”“如果作品是好的,能稱為藝術的,那么藝術家所受的情感一定能傳達于別人,不管他是有道德的或不道德的。如果情感能傳達于別人,而眾人必能領受,那么,各種講解是多余的。”“藝術是某種靜止物件或流動行為的產(chǎn)物,它不但有使制作人得著實驗快樂的性質(zhì),又能為大多數(shù)觀者和讀者、聽者造成美趣的印象,毫不與私人相關?!?/p>
可見,趙望云認為,“真藝術”不應設定理解的壁壘,因而它無須加以解釋,而在諸多藝術的源泉中,“由勞動流出來的意識情感是無盡的,是新鮮的,因為勞動意識就是人類對于世界新創(chuàng)作關系的一種指示”。他相信,從現(xiàn)實勞動中產(chǎn)生的意識情感,讓藝術不再僅僅是“聊以自娛”。與其說讓“藝術服務大眾”,不如說這里更多表達的是“大眾”的養(yǎng)料具有反哺藝術的強大生命力。在趙望云看來,這種“大眾化”的藝術趣味是在過去的藝術經(jīng)驗中沒有被充分表達的部分,而現(xiàn)實生活之鮮活又能夠為藝術提供源源不斷的素材和資源。值得注意的是,藝術家并未主張讓藝術來迎合大眾,他明確指出:“凡以媚悅一般民眾的趣味視為自己的義務者是凡庸的藝術家,努力于美學底地加以作能使國民的趣味向上者,是出色的藝術家?!彼嘈?,美的藝術所構成的美的趣味能夠因陶冶大眾而得到長久的生命力,而“假藝術”的負面影響正在于其“敗壞多數(shù)人的趣味”。
對以上內(nèi)容,趙望云都以白話文的方式一一進行闡述,這本身或也可看作是其藝術大眾化理念的一種體現(xiàn)。同時,《集錦》也可被視為研究趙望云早期書法的珍貴資料。其書法頁皆以行書豎寫,從中可見其具有傳統(tǒng)的書法功底,尤其是顏體的訓練。此外,書風還具備較為鮮明的個人風格,筆畫剛健有力,整體瀟灑自然。
《集錦》中的繪畫部分有34頁,這些畫作與趙望云在20世紀30年代的諸系列寫生畫作一致,皆不作題跋,上只蓋了“望云”朱文印一枚?!都\》每幅作品尺幅統(tǒng)一,皆為縱22.5厘米、橫30.1厘米的橫幅。《集錦》作品內(nèi)容多樣,多表現(xiàn)風景中的勞動者,也有少部分為純?nèi)宋飳懮蛏剿拔?。整體來看,這本冊頁與趙望云此時期其他寫生作品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時也有一些不盡相同的部分。
首先,從作品面貌及所處時期來看,這批作品可納入趙望云早年的“農(nóng)村寫生階段”。在此階段,趙望云開始身體力行,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勞動者的中國畫作品。1929年,其創(chuàng)作的一批關注民生的中國畫作品,在參加第一屆全國美展時,因“異于國畫”而被拒之門外。而之后,他的此類現(xiàn)實主義中國畫作品開始受到關注。1932年起,趙望云開始陸續(xù)接受《大公報》之邀,赴河北、河南、陜西、山東、新疆等地進行寫生。其作品以“寫生通信”為名于《大公報》上連載,描繪了農(nóng)村生活中的日常情景,真實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農(nóng)村生活的艱苦狀況。不久后,這些作品經(jīng)由馮玉祥用白話文進行配詩,先后結集出版,如《趙望云農(nóng)村寫生集》《趙望云塞上寫生集》等。從趙望云的創(chuàng)作歷程來看,從1932年受邀做《大公報》“特約旅行寫生記者”,至1941年《抗戰(zhàn)畫刊》???,這一時期可視為其“農(nóng)村寫生階段”。
而這本完成于1936年的《集錦》也的確顯示出趙望云“農(nóng)村寫生階段”的藝術特征。其創(chuàng)作取材現(xiàn)實、著重寫生,不同于常規(guī)的文人畫題材。他以非他者的眼光描繪了田間犁地的農(nóng)民、草原上趕馬車的老嫗(圖3)和漁排上撐船的漁民等,使畫面充滿生活氣息。他花了更多的筆墨,來表現(xiàn)那些負重趕路的勞工,他們或放下扁擔在樹下小憩,或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前行,有時是人物側寫,有時是遠景中的背影(圖4)。與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點景人物不同,趙望云筆下的行旅客都背負著碩大的包袱,他們彎腰曲背,不堪重負。他們的身影在秋冬的樹林中,顯得格外疲憊辛勞,使整幅畫面都充溢著荒疏之氣息。這是趙望云在同時期其他的農(nóng)村寫生里經(jīng)常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有時是勞作的辛苦,貧農(nóng)無車馬,一切皆仰仗人力,尤其是在春夏之交或秋田播種之時,就更為辛勞;有時是農(nóng)村的破產(chǎn),谷賤傷農(nóng),農(nóng)夫不得不外出疲行,謀求其他生計。
圖3 趙望云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之三22.5cm×30.1cm1936 中國美術館藏
圖4 趙望云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之四22.5cm×30.1cm1936 中國美術館藏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集錦》與趙望云的其他農(nóng)村寫生之作,也有一些不同之處。其收入寫生集的作品,多為簡筆畫,技巧上尚不成熟,所描繪的皆是具體人物及場景,有較強的寫生感。趙望云自己也將之稱為“習作”。而《集錦》的用筆,大體上更為自由,線條表達也并不簡率,而是具有較強的繪畫感和書寫性。其簡潤生動的用筆體現(xiàn)出藝術家對傳統(tǒng)筆墨的借鑒。(圖5)
圖5 趙望云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之五22.5cm×30.1cm1936 中國美術館藏
趙望云的大部分其他寫生,無論是河北農(nóng)村、內(nèi)蒙古塞上還是泰山寫生,都帶有較為鮮明的地域特征,畫作也呈系列形式。而《集錦》不局限于對某具體地域和場景的表現(xiàn),其呈現(xiàn)內(nèi)容更為多樣化,也更為藝術化??傮w觀之,《集錦》更像是在平時寫生素材的基礎上,加上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重新對畫面而進行的構思之作。一些作品具有程式化構圖的傾向,顯然并非直接對景寫生,如樹下小憩(圖6)、林中趕路等題材,在同一冊頁中就出現(xiàn)有多幅同圖式畫面,這在他此時期其他的寫生集中,都是少有的。
圖6 趙望云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之六22.5cm×30.1cm1936 中國美術館藏
此外,《集錦》中的繪畫,在山水與人物的關系處理上,更加注重對氣氛的渲染,其表現(xiàn)的不完全是破敗景象,也有平原或河淀小景的幽靜,或者“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日常詩意(圖7)。在畫面中,藝術家多采用留白的手法,而同時期其他寫生之作,雖同樣采取不作題跋的方式,但后者在表現(xiàn)情景上更為具體,且又因加上了馮玉祥的配詩,而顯示出更為明確的意義指向。相較之下,《集錦》則為觀者留出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呈現(xiàn)出更為多樣的藝術韻味。其創(chuàng)作來源不僅包含寫生,也包括與傳統(tǒng)筆墨的結合。從中可看出,藝術家在此時期探索、建立筆墨語言新范式的各種嘗試和努力。要畫新題材,就須找到新的處理手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集錦》可視為這一漫漫探索之途上的階段性思考和匯總。
圖7 趙望云 晚成廬藏書畫集錦之七22.5cm×30.1cm1936 中國美術館藏
趙望云曾說:“我是鄉(xiāng)間人,畫自己身歷其境的景物,在我感到是一種生活上的責任,此后我要以這種神圣的責任,作為終生生命之寄托?!彼缡钦f,亦如是行。其一生堅持“為大眾而藝術”的藝術理念和實踐,始終直面生活、直面現(xiàn)實。其此后所開創(chuàng)的“長安畫派”,更是令“一手伸向傳統(tǒng),一手伸向生活”的藝術理念得以開花結果。而其與一代人的探索實踐,共同構成了20世紀中國美術關注現(xiàn)實的個案經(jīng)驗與行動基石。
注釋
①鐘器的《晚成廬叢刊》于1926年在天津創(chuàng)刊,并出版了第一期刊物《人本》,其中包含了“人之本來”等各類哲學、倫理學等問題。兩年后,又出版第二期刊物,名為《蓮房》,為各類文章之雜著,此后即???。
②原話為:“現(xiàn)代社會的藝術已經(jīng)壞到極點,不但把壞藝術認成好藝術,簡直把何為藝術的意義都喪失殆盡。所以要研究現(xiàn)代的藝術,必須首先分別藝術的真?zhèn)??!?/p>
③與此類似的闡述還包括:“上等階級藝術性質(zhì)的枯窮,不但不能使藝術成為群眾的,卻還難成為平民的,且縮小了所傳情感的范圍,那些不知維持生活勞動的富人階級、權力階級,他們所得情感的范圍(比)勞動階級的情感窄得多、窮得多、低卑得多?!?/p>
④原話為:“藝術學校有害于藝術者有二:一、那些人不幸墜在這學校里以求七八年的畢業(yè),卻使他們沒有享真藝術的能力。二、使假藝術得以繁殖,以敗壞多數(shù)人的趣味。至于為生而可作藝術家的人能知道從前藝術家所想的法則起見,應當在學校里設立圖畫班,有天才的學生住過這班,便能夠運用各種模范獨立完成自己的藝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