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九連山保護區(qū)發(fā)現江西省蝶類(鱗翅目:粉蝶科、蛺蝶科)新記錄3種

2022-10-15 07:38:56胡華林宋育英
生物災害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蝶類蛺蝶粉蝶

胡華林,王 輝,吳 勇,宋育英

九連山保護區(qū)發(fā)現江西省蝶類(鱗翅目:粉蝶科、蛺蝶科)新記錄3種

胡華林1,2,王 輝1,2,吳 勇1,2,宋育英1,2

(1. 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江西 龍南 341700;2. 江西九連山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定位研究站,江西 龍南 341700)

2020—2021年,在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開展蝴蝶監(jiān)測期間,對野外不易辨認的或少見的蝴蝶進行標本采集、制作與鑒定,查詢江西省已有文獻記錄,發(fā)現纖粉蝶(Fabricius,1793)、尖尾黛眼蝶(Hewitson,[1863])和波紋眼蛺蝶(Linnaeus,1763)為江西省蝶類新記錄種。而在形態(tài)描述、外生殖器解剖觀察時,確認其中2種的亞種歸屬地位,即纖粉蝶臺灣亞種Wallace,1866)與尖尾黛眼蝶華東亞種Mell,1942。

鱗翅目;粉蝶科;蛺蝶科;九連山;江西新記錄

物種分類、記錄是生物多樣性、系統(tǒng)進化、生物地理研究等基礎工作。昆蟲是全球生物最豐富的類群之一,占動物界種類的2/3以上。而昆蟲個體較小、分布廣、生境要求復雜、種類辨認較難等原因,造成昆蟲物種調查基礎數據不足,無法為后續(xù)深入研究、評估、保護和利用提供數據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說,昆蟲物種分類和記錄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基礎工作。蝴蝶監(jiān)測實際就是一個對蝴蝶類群長期反復調查記錄的過程。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蝴蝶物種調查工作如火如荼。丁冬蓀、賈鳳海、劉良源等專家對江西的蝴蝶做了大量調查工作。隨后江西各自然保護區(qū)組織專家開展本底資源調查,調查研究報告給出了生物資源名錄,其中也包括蝴蝶名錄。1989年和1992年,丁冬蓀[1-2]共報道江西省蝴蝶新記錄50種(亞種)。1994年,章士美[3]統(tǒng)計江西省蝴蝶352種,其中有部分種雷同(同種異名)。1995年,朱培堯[4]報道江西省蝴蝶352種(亞種),2009年,劉良源等[5]報道江西省蝴蝶416種(亞種)。隨著調查的深入,近年來江西不斷有蝴蝶新記錄種發(fā)現。筆者根據文獻報道,結合近年來蝴蝶分類研究進展,并對異名、誤定種進行整理,初步統(tǒng)計出江西省蝴蝶600多種。

2002年劉信中等[6]報道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蝴蝶220種,2011年,林寶珠等[7]增補九連山保護區(qū)蝴蝶27種。2015年,袁景西等[8]報道九連山保護區(qū)蝴蝶285種,并根據文獻記錄整理出九連山保護區(qū)蝴蝶名錄356種。2020—2021年,筆者在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進行蝴蝶監(jiān)測時,對野外不易辨認或少見的蝴蝶進行標本采集、制作、鑒定,并查閱相關文獻[1-35],發(fā)現江西省蝴蝶新記錄種3個:纖粉蝶臺灣亞種(Wallace, 1866)、尖尾黛眼蝶華東亞種Mell, 1942和波紋眼蛺蝶(Linnaeus, 1763)。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地點

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理坐標北緯24°29'18"~24°38'55",東經114°22'50"~114°31'32",主峰黃牛石1 430 m,最低海拔280 m。年平均氣溫16.4 ℃,年平均降水量2 155.6 mm,年平均相對濕度85%。保護區(qū)地處南嶺東段九連山北坡,是江西省最南端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自1975年劃建以來,經過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幾代人的努力,原生性較強的中低海拔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得以保存下來。這里生物多樣性豐富,不斷有新物種發(fā)現,是“生物基因資源庫”,是“江西省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區(qū)域之一,也是南嶺山地物種最豐富的區(qū)域之一”[6]。

1.2 研究材料

本文檢視材料是筆者2021年在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內采集到的標本。標本具體信息在文中各種記述中列出。標本均保存在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蝦公塘生態(tài)定位研究站。

1.3 種類鑒定方法

標本的采集、制作,標本外生殖器的解剖在許多文獻中都有詳細介紹,在此不再贅述。制作好的展翅標本及時測量翅展或翅長,拍照保存后,與中國蝶類鑒定工具書(如《中國蝶類志》、《中國蝴蝶圖鑒》等)中的標本圖仔細作對比[8-15],初步確定種,再剪下標本腹部解剖外生殖器,在解剖鏡下多角度觀察外生殖器構造,和文獻給出的外生殖器特征比對,確定種或亞種。外生殖器拍照保存。為防外生殖器丟失,便于保存,再把粘貼有外生殖器的紙片和采集信息標簽與標本插在一起放入標本盒中。

1.4 用品設備

捕蟲網、觀測記錄表、昆蟲針(3號、5號、1號、0號)、鑷子(彎頭)、三角紙袋或自封袋、高密度泡沫板、加厚薄膜、網紗、標本盒、自制解剖針、歐井OJ-550EP除濕機、智博瑞HH-2數顯恒溫水浴鍋、尼康D300單反相機、尼康105 mm鏡頭、鳳凰XTL-165-LT體視鏡、體視鏡單反相機轉接筒(鏡)、10%氫氧化鈉溶液、95%醫(yī)用酒精。

2 結果與分析

2.1 纖粉蝶Leptosia nina(Fabricius, 1793):江西省新記錄

Fabricius, 1793,, 3(3):194.

(Fabricius): Chou, 2000: 262.

(Fabricius, 1793): Wu, 2010: 336; Wu & Xu, 2017: 417.

2.1.1 形態(tài)描述、生物學習性和分布 形態(tài)描述:體小型,翅展約40 mm。體纖弱,身體背面被黑色毛。觸角較長,端部棒狀長,翅白色;前翅背面(正面)前緣有密集黑點,頂角圓,黑色;亞外緣中部有一個大黑斑。后翅背面(正面)白色,腹面(反面)斑紋隱約可見。腹面(反面)前翅前緣、頂角和后翅密布黃褐色點,后翅黃褐色點在中域集合成條帶。雄外生殖器抱器瓣圓鈍,囊形突末端膨大,似圓錘狀。

生物學習性:纖粉蝶飛行緩慢,喜歡訪花,吸食花蜜,常在開闊地或溪谷邊活動[10,36]。在廣州,成蟲4—12月上旬可見,幼蟲以白花菜科的曲枝槌果藤Linnaeus等為寄主植物[36]。

地理分布:東洋界。國內分布于廣東、海南、云南、廣西、臺灣、香港;國外分布于越南、泰國、緬甸、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9-11]。

2.1.2 亞種分類 纖粉蝶臺灣亞種(Wallace, 1866)(圖1—圖4)

Wallace, 1866,.,(2):357.

(Wallace): Chou, 2000: 262.

(Wallace, 1866): Wu, 2010: 337.

(Fabricius, 1793): Wu & Xu, 2017: 421.

纖粉蝶在我國有2個亞種:纖粉蝶指名亞種Fabricius)、纖粉蝶臺灣亞種Wallace)。指名亞種和臺灣亞種相比較,前者前翅腹面黃褐色點更多,幾乎占據整個中室,與淡黑色斑連,翅斑紋顏色更深。而后者前翅腹面黃褐色點主要分布翅前緣、基部和外緣上半部,翅斑紋顏色更淺。從地理分布上看,指名亞種分布于云南,臺灣亞種主要分布于廣東、海南、臺灣、香港[11]。

經鑒定,九連山的纖粉蝶是臺灣亞種。文獻記錄江西省粉蝶38種[1-35],此前未見纖粉蝶的分布記錄。

觀察標本:1,江西九連山橫坑水,11. Ⅳ.2021,胡華林采。

圖1 雄蝶背面觀

圖2 雄蝶腹面觀

圖1~4 纖粉蝶臺灣亞種Leptosia ninaniobe ♂。a:背兜,b:基腹弧,c:抱器瓣,c1:左抱器,c2:右抱器,d:囊形突,e:陽莖,f:鉤形突。

圖1~4 纖粉蝶臺灣亞種Leptosia ninaniobe ♂。a:背兜,b:基腹弧,c:抱器瓣,c1:左抱器,c2:右抱器,d:囊形突,e:陽莖,f:鉤形突。

2.2 尖尾黛眼蝶Lethe sinorix(Hewitson, [1863]):江西省新記錄

Hewitson, 1863,, 3: 38, pl. 20. f. 19-20; TL: East India.

Mell, 1923,1923(2): 154, TL: Kuangtung.

(Hewitson, [1863]): WuXu, 2017: 472.

2.2.1 形態(tài)描述、生物學習性和分布 形態(tài)描述:體中型,翅展約60 mm。前翅r5室、m2室和m3室眼斑淡黃色,其中m2室眼斑最大。后翅尾突長而尖。這一特征可與近似種甘薩黛眼蝶區(qū)分開。雄外生殖器背兜發(fā)達,鉤形突側面凹陷;顎形突一對,長刺狀,上彎;抱器端向后上延伸,狹長,末端平截。

生物學習性:在廣州,成蟲6—8月可見(但江西九連山是3月底采集到的標本),喜歡在林下活動,喜歡吸食腐果或樹汁。幼蟲以禾本科的箭竹Franch為寄主植物[36]。

地理分布:東洋界。國內分布于廣東、福建、浙江、廣西、西藏;國外分布于印度、泰國、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地[9-10]。

2.2.2亞種分類尖尾黛眼蝶華東亞種Mell, 1942(圖5—8)

Mell, 1942,(N.F.), 11: 274.

Mell: Chou, 2000: 324.

(Hewitson, [1863]): Wu & Xu, 2017: 475, f. 16-18.

尖尾黛眼蝶國內已知2個亞種:尖尾黛眼蝶指名亞種(Hewitson)、尖尾黛眼蝶華東亞種Mell。前者后翅背面眼斑外緣黃褐色斑連接成片,主要分布于西藏;后者后翅背面眼斑外緣黃褐色斑較弱,分布于浙江、福建、廣東、廣西等地[9-10]。

經鑒定,九連山的尖尾黛眼蝶為華東亞種。文獻記錄江西省蛺蝶科黛眼蝶屬32種[1-35],此前未見尖尾黛眼蝶的分布記錄。

觀察標本:1,江西九連山蝦公塘,27. Ⅲ .2021,胡華林采。

圖5 雄蝶背面觀

圖6 雄蝶腹面觀

圖5~8 尖尾黛眼蝶華東亞種Lethe sinorix obscura ♂。a:背兜,b:基腹弧,c:抱器瓣,c1:左抱器,c2:右抱器,d:囊形突,e:陽莖,f:鉤形突(爪形突),g:顎形突。

圖5~8 尖尾黛眼蝶華東亞種Lethe sinorix obscura ♂。a:背兜,b:基腹弧,c:抱器瓣,c1:左抱器,c2:右抱器,d:囊形突,e:陽莖,f:鉤形突(爪形突),g:顎形突。

2.3 波紋眼蛺蝶Junonia atlites(Linnaeus, 1763):江西省新記錄(圖9—11)

Linnaeus, 1763,6: 407, n. 72.

: Fruhstorfer, 1906,, 25: 352.

: de Lesse, 1952,57: 77.

(Linnaeus): Chou, 2000: 579.

(Linnaeus, 1763): Lang, 2012: 130, Pl. X, f. 20; Wu & Xu, 2017: 799-801.

2.3.1 形態(tài)描述、生物學習性和分布 形態(tài)描述:體中型,翅展約53 mm,雌雄同型。翅底色灰白,黑褐色波紋較多。眼斑列內側有一條,外側有兩條黑褐色波紋線。前翅頂角鉤狀凸起,后翅臀角凸出。翅反面色淡,黃白色,中域紫褐色波紋線明顯,貫穿后翅的波紋線較直。雌外生殖器產卵瓣腎形,交配囊橢圓形。本種無亞種。

生物學習性:在廣州,成蟲除3月—翌年1月可見,喜歡在開闊地活動,幼蟲以車前草科的大車前草Linnaeus、莧科的蓮子草(Linnaeus)等為寄主植物[36]。

地理分布:東洋界。國內分布于南方大部分省份,國外見于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度、尼泊爾等地[9-10,12]。

文獻記錄江西省蛺蝶科眼蛺蝶屬3種[1-35],此前未見有波紋眼蛺蝶的分布記錄。

觀察標本:3,江西九連山橫坑水,28.Ⅹ.2021,王輝采。

2.3.2中文名討論別名:波翅眼蛺蝶(Wu & Xu, 2017: 799)。“波翅眼蛺蝶”讓人認為此蝶翅緣波浪狀,事實上大部分眼蛺蝶屬蝴蝶翅緣是波浪狀的,這代表不了本種特征。而“波紋眼蛺蝶”能使人聯(lián)想到此蝶翅面波紋較多的特征,便于理解和記憶,作者認為中文名沿用“波紋眼蛺蝶”更恰當些。

圖9~11 波紋眼蛺蝶Junonia atlites ♀,a:交配囊,b:囊導管,c:產卵瓣(肛乳突)。

圖9~11 波紋眼蛺蝶Junonia atlites ♀,a:交配囊,b:囊導管,c:產卵瓣(肛乳突)。

圖9~11 波紋眼蛺蝶Junonia atlites ♀,a:交配囊,b:囊導管,c:產卵瓣(肛乳突)。

3 討 論

新記錄種的產生情況復雜,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2個原因:一是物種的擴散或遷移。近些年來,一些生活在熱帶附近的蝴蝶(例如纖粉蝶)向北擴展,不斷有熱帶的蝴蝶在亞熱帶發(fā)現的記錄。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蝴蝶種群的擴散和遷移可能在加速。二是調查工作不全面。調查工作可能因技術人員少、技術手段落后、文獻資料搜集困難、鑒定水平不足、調查時間短、物種習性特殊等原因造成調查結果不全面。這種情況下,新記錄種則是以前調查工作的補充。在目前的技術手段條件下,唯有在時間和技術力量上多投入些,物種調查工作才可能更加全面準確。

[1] 丁冬蓀. 江西蝶類新記錄及地理分布[J]. 江西林業(yè)科技, 1989, 17(2): 37-38.

[2] 丁冬蓀. 江西蝶類新記錄及地理分布(二)[J]. 江西林業(yè)科技, 1992, 20(3): 26-27.

[3] 章士美. 江西昆蟲名錄[M]. 南昌: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138-146.

[4] 朱培堯. 江西省蝴蝶名錄及分類系統(tǒng)[J]. 江西植保, 1995, 18(3): 1-10.

[5] 劉良源, 熊起明, 舒暢, 等. 江西生態(tài)蝶類志[M]. 南昌: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33-239.

[6] 劉信中, 肖忠優(yōu), 馬建華. 江西九連山自然保護區(qū)科學考察與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研究[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2: 1-311.

[7] 林寶珠, 高友英, 朱祥福. 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蝴蝶資源再調查及名錄增補[J]. 江西林業(yè)科技, 2011(4): 44-45.

[8] 袁景西, 胡華林, 薛國喜. 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蝴蝶[M]. 哈爾濱: 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5: 1-297.

[9] 周堯. 中國蝶類志(修訂本)[M]. 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93-800.

[10] 武春生, 徐堉峰. 中國蝴蝶圖鑒[M]. 福州: 海峽書局, 2017: 1-1440.

[11] 武春生. 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52卷鱗翅目粉蝶科[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0: 1-365.

[12] LANG S Y. The Nymphalida of China (PartⅠ)[M]. Czech Republic: Tshikolovets publications, 2012: 1-320.

[13] 武春生. 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25卷鱗翅目鳳蝶科[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1: 1-307.

[14] 王敏, 范驍凌. 中國灰蝶志[M]. 鄭州: 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2: 1-397.

[15] 袁鋒, 袁向群, 薛國喜. 中國動物志昆蟲綱第55卷鱗翅目弄蝶科[M]. 北京: 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1-625.

[16] 諸瑞龍, 傳開睿, 陳更發(fā), 等. 贛東北蝶類[M]. 福州: 華藝出版社, 1991: 7-83.

[17] 徐近勇. 贛東北地區(qū)蝶類初步名錄[J]. 江西林業(yè)科技, 1996(1): 23-29.

[18] 丁冬蓀. 江西武夷山自然保護區(qū)蝶類區(qū)系結構及垂直分布[J]. 昆蟲學報, 1996(4): 393-407.

[19] 朱培堯. 江西昆蟲綱新記錄種(續(xù))[J]. 江西植保, 1997, 20(4): 13-20.

[20] 方育卿. 廬山蝶蛾志[M].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3: 566-635.

[21] 賈鳳海. 南昌梅嶺蝴蝶[M]. 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 5-75.

[22] 郭正福, 丁冬蓀. 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qū)蝶類區(qū)系分析[J]. 華東昆蟲學報, 2005, 14(2): 100-104.

[23] 陳春泉, 賈鳳海. 井岡山蝶類志[M]. 南昌: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8: 43-211.

[24] 賈鳳海, 陳春泉, 何桂強. 江西蝶類生活史研究[M]. 南昌: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4.

[25] 徐俊, 賈鳳海. 江西廬山蝶類志[M]. 南昌: 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9.

[26] 徐新宇, 鄒思成, 吳淑玉, 等. 江西省蝴蝶一新記錄屬五新記錄種[J]. 南方林業(yè)科技, 2019, 47(4): 55-59.

[27] 鄭圣壽, 何桂強, 賈鳳海. 江西鱗翅目蝶類新分布記錄及形態(tài)描述[J]. 北部灣大學學報, 2020, 35(2): 80-84.

[28] 劉仁林. 江西贛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綜合科學考察集[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3: 336-338.

[29] 彭少麟, 廖文波, 王英永, 等. 中國三清山生物多樣性綜合科學考察[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8: 254-256.

[30] 李振基, 吳小平, 陳小麟, 等. 江西九嶺山自然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報告[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222-227.

[31] 劉信中, 吳和平. 江西官山自然保護區(qū)科學考察與研究[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5: 327-330.

[32] 劉小明, 郭英榮, 劉仁林. 江西齊云山自然保護區(qū)綜合科學考察集[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0: 373-374.

[33] 劉信中, 傅清. 江西馬頭山自然保護區(qū)科學考察與稀有植物群落研究[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2006: 409-412.

[34] XUE G X, HU H L. Four New Records of Hesperiidae (Lepidoptera: Hesperiidae) from Jiangxi Province[J]. Sichuan journal of zoology, 2013, 32(1): 122-124.

[35] XUE G X, INAYOSHI Y K, HU H L, et al. A new subspecies and a new synonym of the genus coladenia (Hesperiidae, Pyrginae) from China[J]. Zookeys, 2015, 518: 129-138.

[36] 陳錫昌. 廣州蝴蝶[M]. 澳門: 讀圖時代出版社, 2011: 7-275.

Thre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Butterflies (Lepidoptera:Pieridae, Nymphalidae) were Found in Jiulianshan Nature Reserve in Jiangxi Province

HU Hualin1,2, WANG Hui1,2, WU Yong1,2, SONG Yuying1,2

(1. Jiangxi Jiuli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Management Bureau, Longnan, Jiangxi 341700, China; 2. The Station of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of Jiulianshan, Longnan, Jiangxi 341700, China)

In 2020—2021, during the butterfly monitoring in Jiulia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angxi Province, materials of butterfly specimens not easy to identify or rare were collected, made and identified. After consult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records of the butterflies in Jiangxi Province, it was found that(Fabricius, 1793),(Hewison, [1863]) and(Linnaeus, 1763) were the newly recorded species of butterflie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the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and anatomical observation of external genitalia, the attribution status of two subspecies was confirmed, namely(Wallace, 1866) andMell,1942.

Lepidoptera; Pieridae; Nymphalidae; Jiulianshan; new species record of Jiangxi

Q969.438.1

A

2095-3704(2022)02-188-06

胡華林, 王輝, 吳勇, 等. 九連山保護區(qū)發(fā)現江西省蝶類(鱗翅目:粉蝶科、蛺蝶科)新記錄3種[J]. 生物災害科學, 2022, 45(2): 188-193.

10.3969/j.issn.2095-3704.2022.02.34

2022-04-01

2022-05-13

2020年中央財政林業(y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專項補助資金和江西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科研項目(2020—2021年)

胡華林(1975—),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九連山鱗翅目昆蟲調查與研究,454095753@qq.com。

猜你喜歡
蝶類蛺蝶粉蝶
珠三角城市綠地的鄉(xiāng)土蝶類蜜源植物的吸引力
黃色四翅小粉蝶
扎龍自然保護區(qū)蝶類資源調查及多樣性分析
貓蛺蝶和黑脈蛺蝶
幼兒100(2020年25期)2020-10-22 05:25:20
西藏境內首次發(fā)現白灰蝶
科學導報(2020年62期)2020-09-29 09:16:52
紅襟粉蝶
金堇蛺蝶
黃色四翅小粉蝶
孔雀蛺蝶
黃色四翅小粉蝶
金乡县| 永春县| 和龙市| 改则县| 长宁县| 襄垣县| 甘孜县| 调兵山市| 麦盖提县| 绵竹市| 浙江省| 类乌齐县| 吉林省| 南陵县| 凤山县| 岫岩| 左云县| 翼城县| 孙吴县| 孟州市| 中江县| 汝阳县| 南乐县| 周宁县| 扎赉特旗| 永顺县| 永安市| 巫溪县| 新沂市| 西贡区| 渭南市| 望城县| 高平市| 内黄县| 长阳| 宜春市| 得荣县| 邹城市| 阳江市| 社旗县| 温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