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霞 呂露芬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兒科康復科,河南 商丘 476000)
兒童多動癥即兒童注意缺陷多動癥(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兒童常見心理行為障礙性疾病之一,多發(fā)生于3~12 歲兒童。ADHD 主要臨床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沖動、過度活動、學習困難、認知障礙等。據報道,約60% 患兒ADHD 臨床癥狀會持續(xù)到青春期,少數甚至可能持續(xù)終生,嚴重影響患兒生長發(fā)育和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對ADHD發(fā)生的具體機制尚未完全清楚[1]。臨床多給與中樞神經興奮藥物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兒注意力。但由于ADHD 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多樣,單純藥物治療無法完全滿足,療效有限,病情易反復,另外療效時間短暫、不良反應多,無法長期用藥,療效難以得到有效鞏固,易反復[2]。
行為矯正指的是從患兒或其家屬的行為方面著手展開治療的方案[3]。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化訓練16~20 Hz 的感覺運動節(jié)律波的過程。通過將腦電模式反饋給患兒,使患兒通過自身調節(jié)改變腦電波形,強化有利波形,抑制不利波形,改善ADHD 患兒腦功能[4]。兩種方法單獨治療ADHD 的療效均有報道,但聯(lián)合治療ADHD 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ADHD 患兒采用行為矯正聯(lián)合生物反饋治療,觀察其影響,為臨床治療ADHD 提供參考。
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20 年5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多動癥患兒168 例為研究對象。診斷標準:參照《兒童青少年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診療指南》[5]。納入標準:年齡6~12 歲;首次確診ADHD 患兒。排除標準:合并其他發(fā)育或精神障礙性疾??;合并先天性疾病;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異常;父母離異或監(jiān)護人非親生父母者;依從性差者。
所有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4 例。對照組男性49 例,女性35 例;年齡6~11 歲,平均年齡8.11±2.05 歲;病程2~5 y,平均病程3.19±1.34 y。觀察組男性46 例,女性38 例;年齡7~12 歲,平均年齡8.03±2.14 歲;病程2~6 y,平均病程3.30±1.37 y。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所有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患者口服鹽酸哌甲酯緩釋片(規(guī)格:18 mg×15 s,批準文號:J20120028,生產廠家:Janssen-Cilag Limited)18 mg Qd,4 w 為1 個療程。同時進行行為矯正治療,主要內容為:家庭教育指導:向家屬講解ADHD 的相關知識,告知正確的教育方式,提高管理兒童的方式、技巧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行為矯正:囑咐家長應在ADHD患兒出現良好行為時多給與患兒肯定、贊美、鼓勵,強化其良好行為;注重患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此外,還應培養(yǎng)患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應耐心觀察、反復要求、積極鼓勵患兒的良好行為。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生物反饋療法。采用BBB-1B 多參數生物反饋治療儀(廣州潤杰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治療。在安靜環(huán)境下取患兒坐位,由專業(yè)的人員連接好電極線并接到患兒耳部、額部、頭頂部。根據患兒癥狀、生物反饋儀反饋結果來選取訓練方式。治療分五個階段,第一階段檢查基礎狀態(tài)并制定訓練目標,剩余4個階段進行反饋治療,每階段5 min,每次訓練過程約30 min,每周5 次,4 w 為1 個療程。
1.3.1 臨床療效
治愈:癥狀完全消失,生活能力正常,學習能力顯著改善;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生活能力基本正常,學習能力有進步;有效:癥狀有一定改善,生活能力有改善但不穩(wěn)定;無效: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生活能力無改善。臨床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行為能力
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多動指數量表和兒童行為量表評估患兒行為能力。多動指數量表包含10項內容,每項目評分按無癥狀、稍有、相當多、極多評為0~3 分,總分30 分,得分越高則越多動。兒童行為量表包括113 條目,評價從無、偶爾、經常評分為0~2 分,總分226 分,評分越高則癥狀越嚴重。
1.3.3 視聽覺注意力
于治療前后采用視聽整合持續(xù)測試( Integrated Visual And Auditory 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IVA-CPT)評估患兒視聽覺注意力,內容包括視覺、持續(xù)注意力,測試15 min,統(tǒng)計反應時間、漏報數、錯報數。
1.3.4 執(zhí)行能力
采用Stroop 色詞命名測驗觀察患兒治療前、后反應抑制能力。測驗包括A、B、C、D 四個部分。C 部分減A 部分為色干擾,D 部分減B 部分為字干擾。色干擾和字干擾越長,則反應抑制能力越差,執(zhí)行能力越強。
采用SPSS19.0 軟件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D)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等級序列資料則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以P<0.05表示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4.05%)高于對照組(83.33%)(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的多動指數量表評分、兒童行為量表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各項評分均比治療前顯著降低,并且觀察組的各項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治療前兩組反應時間、漏報數、錯報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上述指標均比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并且觀察組比對照組降低得更為顯著(P<0.05),見表3。
表1 臨床療效比較(n(%),n=84)
表2 行為能力比較(±SD,n=84)
表2 行為能力比較(±SD,n=84)
注:與治療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多動指數量表評分 兒童行為量表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1.67±3.05 15.30±2.35* 62.03±8.60 27.56±3.75*觀察組 21.48±3.15 11.96±1.78*# 61.59±8.71 19.67±2.09*#
表3 視聽覺注意力比較(X± SD,n=84)
表4 執(zhí)行能力比較(±SD,n=84)
表4 執(zhí)行能力比較(±SD,n=84)
組別 色干擾 字干擾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0.46±0.13 0.32±0.10* 1.26±0.38 0.91±0.29*觀察組 0.48±0.11 0.16±0.05*# 1.30±0.40 0.71±0.2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提示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行為矯正能有效改善ADHD 患兒臨床癥狀,提高療效。治療后兩組的多動指數量表評分、兒童行為量表評分均有明顯降低,但觀察組的多動指數量表評分、兒童行為量表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較單純行為矯正,與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后對ADHD 患兒不良行為的改善效果更顯著。注意力和沖動性是ADHD 患兒的核心認知功能缺陷。本研究通過持續(xù)性操作測試軟件評估患兒視聽覺注意力,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反應時間、漏報數、錯報數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行為矯正顯著提高ADHD 患兒注意力。Stroop 測驗是從基礎閱讀、字干擾、顏色干擾等方面評估患兒執(zhí)行能力的常用方法,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色干擾、字干擾時長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行為矯正顯著提高ADHD 執(zhí)行力。綜上所述,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行為矯正療效顯著,可顯著改善多動癥患兒不良行為,提高執(zhí)行能力,提高視聽覺注意力。
治療前兩組色干擾、字干擾時長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的各項時長均比治療前顯著降低(P<0.05),并且觀察組的各項時長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行為矯正指的是從患兒或其家屬的行為方面展開的治療[5]。絕大部分ADHD 患兒無法專注學習,不良行為較多。因此行為矯正應從培養(yǎng)養(yǎng)生活和學習習慣開始。需結合具體病情和個體差異,綜合分析,制定系統(tǒng)矯正計劃,通過有計劃的訓練改善患兒行為和不良習慣。
研究指出,ADHD 患兒腦電圖具有慢波活動增加或陣發(fā)性θ 波活動增加的特點,是大腦皮質功能未成熟的體現[6]。腦電生物反饋治療是通過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強化訓練16~20 Hz 的感覺運動節(jié)律波的過程,將腦電模式反饋給患兒,使患兒通過自身調節(jié)改變腦電波形,強化有利波形,抑制不利波形,進而改善ADHD 患兒腦功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