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木彈匣故宮博物院藏
木蘭秋狝,位于木蘭圍場?!澳咎m”,本系滿語,漢語之意為“哨鹿”,亦即捕鹿,是清朝年間皇室權(quán)貴秋季的圍獵盛事。
《國語》有云:“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比腙P(guān)后,清初諸帝繼續(xù)倡導(dǎo)騎射這一武力特技,力圖保持、發(fā)揚(yáng)本民族的尚武精神,且身體力行??滴趸实塾诳滴醵辏?681 年)在承德建木蘭圍場,四十二年(1703 年)建熱河行宮。從此,木蘭圍場成了清代秋狝習(xí)武之所。
清圣祖康熙帝一生率八旗健兒去木蘭圍場秋狝狩獵四十八次;清高宗乾隆帝亦達(dá)四十次之多???、乾祖孫二人都是馬上高手,康熙帝晚年曾自豪地說:“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shù)百,其余圍場內(nèi)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鼻』实鄹菍⑺鳙C成功后所使用的每一顆鉛彈都保存了起來,并詳細(xì)記錄了狩獵的日期、獵物的名稱、所用的火槍等信息。
在本單元中,還將展出康熙、乾隆兩位皇帝的御用弓。弓有等級之分,每一級弓拉開時所需要的氣力不等。
據(jù)說,康熙皇帝臂力驚人,可拉開十五力之弓(需用力至少210 斤),連射十三支箭。乾隆帝所用的弓從三力至七力不等。兩位皇帝皆臂力非凡,得益于自幼年開始就一直勤練騎射。在展覽中我們還會看到,乾隆皇帝將其狩獵功績刻在他木蘭圍獵時所用弓的弓背之上。
根據(jù)狩獵對象的不同,在選取箭支時亦有區(qū)別。本次展覽從故宮收藏的近一萬支箭中甄選三十余支,包括了射熊、射虎、射狼、射鹿、射兔、射鴨、射魚等箭,觀眾可以近距離地觀看每種箭支的差別,感受滿族人對于狩獵的細(xì)致和重視。
對頁上圖:清康熙木花紋樺皮康熙帝御用弓通長90cm,寬67cm故宮博物院藏
下圖:清 骨鏃皇帝隨侍兔叉箭長110cm故宮博物院藏此展品為雍正皇帝御用兔叉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