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學(xué)貴, 黃曉雪
(1.廣州華商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 廣東 廣州 511300;2.廣州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語言服務(wù)研究中心, 廣東 廣州 510006)
許多南方方言(包括南方官話),伴隨介詞同時用作表受益者、接受者,人物方向①[1-2]、人物源點②、平比、關(guān)聯(lián)的介詞。如宜都話(屬西南官話)的“跟[kn55]”[3]。
伴隨:跟你一路兒去∣跟你商量點兒事
人物方向:有話跟你說∣跟老師鞠躬
人物源點:跟張老兒借錢他得不得得肯???
平比:這個伙計的脾氣跟他爹一個樣∣湖南人說話的聲氣跟我們這截不同
受益者(包括受損):麻煩您跟我?guī)c兒東西回去∣好好搞,跟你屋里大人爭氣∣ 跟我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跟我把斧頭砍缺噠
關(guān)聯(lián):我的事跟你不相干
接受者(動詞前):你寫的書跟他也送一本
(動詞后):用完噠把東西還跟別個∣回去說跟你媽聽
福州話的“共”也有上述多種功能:[4]
伴隨:我明旦共汝齊去我明天跟你一起去∣ 我懷共伊齊做我不跟他一起做
人物方向:我有話共汝講我有話跟你說∣ 今哺共汝拍電話今晚給你打電話
人物源點:我想共汝借幾本書我想向你借幾本書
平比:我弟共伊平平懸我弟弟跟她一樣高∣ 兒婿共圖勿會一樣女婿跟兒子不一樣
受益者:我共汝洗碗,汝閣行我替你洗碗,你只管走吧
關(guān)聯(lián):者代共我無干過這事跟我沒關(guān)系∣ 我共者代無干過我跟這事沒關(guān)系
接受者(動詞前):伊共我寫批他寫信給我
類似宜都話的“跟”、福州話的“共”的情況比較普遍。除“跟”“共”外,還有蘇州話的“搭[ta5]”[5]、五華客家話的“摎[lau44]”[6]、開遠話的“挨[ai55]”[7]、南寧平話的“湊[ts‘u24]”[8]、石城龍崗話的“贏[ia?24]”[9]、寧遠話的“和[xo21]”[10]、桂陽六合土話的“帶[ta45]”[11]、廉江話的“同[t‘o?12]”等。③[12-13]
關(guān)于伴隨介詞,學(xué)者們討論得最多的是“跟”的多功能語義演變。文章很多,不能一一論列,只介紹金小棟的意見。金小棟、吳福祥對“跟”的多功能演變模式作了全面的梳理和概括,調(diào)查了漢語17個方言點,歸納出“跟”的22種功能。[1]汲取吳福祥[14]、馬貝加[15]等人的成果,金先生將“跟”的多功能演變模式構(gòu)擬為:
我們基本贊同金先生的構(gòu)擬,并認為這個模式同樣適合其他伴隨介詞如“共”“搭”“和”等,但對伴隨到受益者演變的具體過程,金先生沒有展開討論。
與伴隨介詞同形的受益介詞廣泛分布于漢語南方方言。北方方言雖然也有,但不及南方方言普遍。主要有“跟”“搭”“同”“共”“挨”“和”“合”等?!案敝饕植荚谀戏焦僭拝^(qū)(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贛語和一些湘語中也有用“跟”作受益介詞的[1,16];用“搭”的方言有湖州([·t])、德清([·t])、余杭([·t])、寧波([·t])[17]4114、蘇州([ta5])[5]、益陽([ta45])[18]等,主要分布在吳語區(qū)和湘語區(qū);用“同”的方言有海寧([do?35])、桐鄉(xiāng)([do?212])、丹陽([t?]或[t])、萍鄉(xiāng)([t‘?])、梅縣([t‘u?])、廣州([t‘o?])、東莞([t‘o?])、???[da?])[17]1363-1364、東勢([t‘u?2])[19]、瀏陽([t‘?45])[20]等,主要分布于吳語、粵語、客家話和閩語;用“和”的方言有屬贛語的宿松話([·ho])、屬吳語的浦江話([·xo])等;用“共”的方言有福州[21]、海口([ka?])[17]1258、平和([ka?])[22]、古田([k?y?24])[23]等,主要分布在閩語區(qū);用“挨”的有云南開遠([ai55])[7]、麗水市縉云縣([ai33])[24]等;用“合”的有海口([ka])[17]1484等。下面以宿松話的“和[·ho]”為例,說明伴隨介詞演變?yōu)槭芤嬲邩擞浀倪^程④。宿松話的“和”有如下用法:
(1)你等一茬一會,我和你一路一起去。
(2)你今朝和我一路一起去看電影噠。(“噠”是表祈使、祈請的語氣詞)
(3)我家今朝來好多親戚在,你來和我一路一起舞做下飯噠。
(4)我忙得要死,你也⑤和我一路洗下衣裳噠。
(5)我去和佢商量下賣屋里事我去跟他商量一下賣房子的事。
(6)你過來下,我和你講個事。∣你莫受氣你別生氣,我和你講個話。
(7)你要和伯伯打個招呼你要跟伯伯打個招呼。∣ 你要和佢賠個禮。
(8)我和奶奶梳下一下頭,你去洗菜。
(9)你和我盛滴點飯來。
(10)你和我買一斤茶葉。
例(1)—(10)都是“N1+和+N2+VP”格式。例(1)—(5)表示伴隨或協(xié)同某人做某事,“和”為伴隨介詞。例(1)(2),N1和N2在同一時間各自實施VP,例(3)—(5)則是N1和N2共同實施VP。
“伴隨>人物方向”的演變。表人物方向的“和”來源于伴隨介詞“和”?!昂汀笔窃诶?5)類句子中開始發(fā)生語義演變的。與例(3)(4)不同,例(5)的“商量”是言說義動詞,言說義動詞帶有“方向”義(“言說者”向“聽話者”的方向傳遞),從N1和N2雙方交互的角度看,“和”表“伴隨”,但從N1或N2單方面而言,動作是由N1指向N2,這時“和”又有表“人物方向”的作用,例(5)的“和”可以認為是表“伴隨/人物方向”(“/”表示“或者”)。當方向性顯著的言說動詞如“講”進入VP位置時,“和”往往只能理解為表“人物方向”,如例(6)。表“人物方向”的“和”擴展到用于VP為“方向”義的非言說類動詞時,便形成例(7)類句子。
“人物方向>人物方向/受益者”的演變?!昂汀笔窃诶?6)類句子中開始向受益者標記演變的。在例(6)類句子中,如果N1提供的是N2需要的信息或者說話人或聽話人主觀上認為是N2需要的信息,N2就容易被看作是動作的受益者,N1為N2提供了某種信息服務(wù)。這時,N2就既是動作指向的對象,又是受益者,“和”表“人物方向”兼表“服務(wù)受益”,這就為“和”演變?yōu)槭芤嬲邩擞浱峁┝似鯔C。
“人物方向/受益者>受益者”的演變。當例(6)的“和”被看作表“服務(wù)受益”時,就可以用于例(8)類句子。這類句子的動詞雖不包含“方向”義,但動作的發(fā)生是針對某個對象的,這也是與例(6)共通的。服務(wù)受益與替代受益語義關(guān)系密切,前者很容易向后者擴展。服務(wù)受益是“N1為N2付出了勞動而使N2受益”,N2是服務(wù)的對象。替代受益表示“N1代替了N2的勞動而使N2受益”,N2是替代的對象。但服務(wù)的對象與替代的對象有時不容易區(qū)分,當N1替代了N2的勞動、同時N2又是服務(wù)對象時,N2就既是替代的對象又是服務(wù)的對象。這種情況下,到底作何種理解要看說話人的著眼點和視角(有時跟社會文化心理有關(guān))。如果強調(diào)VP為N2提供服務(wù)或勞動,那么是服務(wù)受益;如果強調(diào)VP是N2份內(nèi)的事,那么是替代受益。例(8)“我和奶奶梳下一下頭”通常理解為服務(wù)受益,但如果把“梳頭”看作是“奶奶”份內(nèi)的事,則為替代受益。例(9)“你和我盛滴點飯來”,“盛飯”是一個動作,并不強調(diào)“飯”歸“我”所有,所以是服務(wù)受益。宿松方言沒有用于動詞前的接受受益。例(10)的“和”表服務(wù)或替代受益,即“你為我提供買茶葉”的服務(wù),沒有“買一斤茶葉給我”的意思,雖然,在特定語境下可包含有“茶葉”歸“我”所有的意思,但就“和”本身來說,不表接受受益。⑥這與北京話不同,北京話“我給他買一斤茶”,表示的意思可以與“買一斤茶給他”相當,這時“給”表接受受益,也可以表示“替他買茶”或“為他提供買茶”,這時“給”表替代或服務(wù)受益。
在有的方言如宜都話中,與伴隨介詞相關(guān)的受益者標記除用作服務(wù)受益和替代受益外,也可用于表接受受益,如:
(11)我跟哥哥買一雙鞋子。
例(11)的“哥哥”既可看作受益者,又可看作“鞋子”的接受者,即包含有“買一雙鞋給哥哥”的意思,但這是從服務(wù)受益演變來的。關(guān)于服務(wù)受益到接受受益的演變可參見《漢語方言受益者標記來源考察》[25]一文。與宜都話的“跟”類似的,還有川黔地區(qū)的西南官話如四川瀘州的“跟[kn44]”、湖南桂陽話(湘南土話)的“搭”、福州話(閩語)的“共”以及廣東廉江話(粵語)的“同[t‘o?21]等,也可表接受受益。[26]
伴隨介詞到受益者標記的演變經(jīng)歷了如下過程:
伴隨→人物方向→服務(wù)受益→替代受益
從伴隨介詞演變來的受益者標記起初只引進受益者,不引進受損者;宿松方言的“和”和“跟”都只引進受益者,不引進受損者。宜都話“跟”引進受損者的用法(如“跟我把東西翻得亂七八糟”)應(yīng)由引進受益者的用法發(fā)展而來。
在宿松方言中,例(6)的“和”在特定語境中可分析為表服務(wù)受益(這類句子記作T1),但例(7)的“和”不能理解為服務(wù)受益。例(6)(7)的“和”都不能重新分析為替代受益,因為替代的對象(“我替他磕頭”中的“他”)與動作指向的對象(“我向他磕頭”中的“他”)不能是同一論元。那么,例(6)(7)的“和”能不能重新分析為接受受益呢?我們認為在南方方言是不能的。這跟“接受受益”的來源有關(guān)?!敖邮苁芤妗背衔乃f跟服務(wù)受益密切相關(guān)外,又跟給予類雙及物結(jié)構(gòu)密切相關(guān)。漢語南北方言中往往采用不同的雙及物結(jié)構(gòu)類型,表接受受益也就使用不同的句式。
先說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如北京話中,“給”普遍能表接受受益,這跟給予類雙及物結(jié)構(gòu)雙賓A式⑦[27-28]有關(guān)。根據(jù)黃曉雪等研究[29],“我給他買一本書”類結(jié)構(gòu)只存在于有雙賓A式的方言中。在有雙賓A式“V給+ Or+ Ot”的方言中,“給某人某物”容易聯(lián)想到“給某人一個行為”,如北京話“給你一本書”是“給某人某物”;而“給你買一本書”是“給某人一個‘買書’的行為”,表動作行為的VP占據(jù)Ot的位置之后;Or則由“事物Ot的接受者”變?yōu)椤皠幼鱒P的接受者”,形成“V給+ Or+ VP”格式。經(jīng)過重新分析,VP成為前景信息,“給”語法化為表受益的介詞;“P給”首先是表接受受益⑧,而后才是服務(wù)受益和替代受益。因而北方官話如北京話、黑龍江話“我給你說個故事∣ 我給你講個笑話”這類句子很常見,這里的“給”既可以理解為受益者標記,又可理解為表“人物方向”。在北方方言中,“給”表給予、接受受益、人物方向的句式同構(gòu)。
在南方方言中,表給予的雙及物結(jié)構(gòu)用介賓補語式或雙賓B式,這兩個結(jié)構(gòu)后可再加一個支配直接賓語的動詞,構(gòu)成復(fù)雜給予結(jié)構(gòu)“介賓補語式+V2” 或“雙賓B式+V2”(這兩類格式的給予句記作T2),例如:
甲組 乙組
宿松話:把一本書在給佢 把一本書在給佢看
買一件衣裳在給佢 買一件衣裳在給佢著穿
宜都話:添一碗肉把他 添一碗肉把他吃
把本書你 把本書你看
廣州話:盛一碗肉畀佢 盛一碗肉畀佢吃
畀本書你 畀本書你看
乙組句子是在甲組后加一動詞衍生出來的。在南方方言中,進入介賓補語式或雙賓B式中的動詞既可以是給予動詞(“把”“畀”等),又可以是二價的非“給”義動詞(“買”“盛”等)。感官感知到的動作或聲音(如話語、歌聲等)也可進入這類格式,如宿松話:
(12)我打個謎謎語在給你猜。
(13)我講個笑話在給你聽。∣ 你講個經(jīng)故事在我聽。
這是把“謎語、笑話”當作給予物、仿照“把一本書在給佢看”類結(jié)構(gòu)形成的。例(13)表示的意思跟例(6)相近,但有細微差別。例(13)側(cè)重于表給予,如果認為句子表示的事件是接受者需要的,則這個接受者同時又是受益者,這與例(6)側(cè)重于表向某人提供某個信息不同。⑨例(13)不能用T1類格式表達,如不能說“我和你講個笑話”,“你和講個經(jīng)故事”。可見,在宿松方言中表給予和接受受益同構(gòu),但給予和接受受益不與表人物方向同構(gòu)。前者用T2類格式,后者用T1類格式。這是為什么例(6)類句子中表“人物方向”的“和”不能重新分析為表接受受益的原因。
例(13)類句子在南方方言中不但分布面廣,而且很常見,如:
(14)唱個歌兒你聽。(宜都話)
(15)我講個笑話畀你聽我講個笑話給你聽。(廣州話)
(16)我唱一題歌汝聽我唱歌給你聽。(福州話)
例(14)—(16)都可看作兼表接受受益的給予句;不過,與宿松方言不同的是,這類句子在這三個方言中也可用T1類格式表達,如:
(17)我跟你唱個歌兒。(宜都話)
(18)我同你講個笑話。(廣州話)
這類句子不如例(14)—(16)常見,在有的方言中如福州話中還很受限制,如沒有“我共汝唱蜀題歌我給你唱首歌”的說法。我們認為,例(17)—(19)中的“跟”“同”“共”是由表服務(wù)受益的語義擴展來的,其歷史層次要晚于例(14)—(16)類句子。也就是說,在南方方言中,例(17)—(19)類句子不是受益者標記演變的源頭,而更可能是服務(wù)受益演變的結(jié)果。
語義成分在概念空間上相鄰是語義演變的基礎(chǔ),但其具體的演變過程,還要受語言系統(tǒng)中相關(guān)語義成分、句法結(jié)構(gòu)等因素的制約。
在不同方言或語言中,某類語法成分不但來源有可能不同,而且演變路徑、演變方式也會不同。如北京話“給”表接受受益來自給予動詞的語法化,而宜都話中“跟”表接受受益則來自表服務(wù)受益的語義擴展。
[本文系廣州華商學(xué)院校內(nèi)導(dǎo)師制科研項目(2021HSDS24)的研究成果]
【注釋】
① 根據(jù)金小棟、吳福祥“人物方向”(human direction,或稱“有生方向”),指的是言說等行為所指向的有生對象。參見[1]。表“人物方向”的介詞包括馬貝加所說的引進“所對者”和“言談?wù)摺钡慕樵~。參見[2]。我們這里所說的表“人物方向”的介詞專指相當于“對、向”(如“對他說”“向你道歉”)的語義成分。
② “人物源點”(human source,或稱“有生來源”)表示“索取”等動作行為關(guān)涉的對象,指的是某個實體轉(zhuǎn)移前的所屬對象。參見[1]。
③ 據(jù)江藍生研究,“跟”在少數(shù)方言中還能用作處所介詞和存在動詞等,本文只討論跟伴隨介詞相關(guān)的用法。參見[12]。另據(jù)李煒、劉亞男研究,“跟”在四川瀘州、四川宜賓江安、貴州畢節(jié)等方言中還有作給予動詞的用法,這個問題筆者將另文討論。參見[13]。文中未注明出處的用例皆為筆者調(diào)查所得。
④ 本文把有受益介詞的句子稱為“施益句”。這類句子都有使某人受益(包括受損)的意思。所謂“受益”,大致可按語義分為三類。(一)服務(wù)受益:動作行為為某一對象施行并使其受益,如 “給大家辦點事”,“大家”是服務(wù)的對象。(二)接受受益:把某物給予某一對象并使其受益,如“給孩子買一雙鞋”的“一雙鞋”是給予物,“孩子”是接受者同時又是受益者。(三)替代受益:代替某一對象的動作行為并使其受益,如“他不識字,你替他寫封信”,“他”是替代的對象。作這樣的劃分,是為便于探討受益介詞的演變路徑。
⑤ “也”在這里表委婉語氣。
⑥ 在宿松方言中,受益者標記除“和”外,還有“把”和“替”,“把”和“替”也只能表服務(wù)受益和替代受益,不表接受受益。
⑦ 根據(jù)劉丹青和張敏研究,雙賓A式(北京話:“給你一本書”)主要分布在官話區(qū)(下江、蘭銀、西南官話除外)、徽語、一些吳語和閩語中;漢語南方方言(包括武漢一帶的西南官話和江淮官話)給予類雙及物結(jié)構(gòu)通常只有介賓補語式(北京話:“送書給他”)和雙賓B式(廣州話:“畀給書佢”),沒有雙賓A式,雙賓B式由介賓補語式省略介詞而來。
⑧ 表接受受益的“給”還有更為抽象的用法,如“我給你唱首歌”“我給你賠個禮”等。這是在“給你買一本書”類句子類推的作用下,把通過感官感知到的抽象事物“歌”和動作“賠禮”看作可接受的“事物”而形成的。
⑨ 例(13)類和例(6)類句子在北京話、黑龍江話中意義也有細微差別。前一類句子要用介詞“給”,如“我給你講個笑話”,這里的“給”不能用“跟”;后一類要用“跟”,如“我跟你講個事”,這里的“跟”不能用“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