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蚯蚓堆肥模式的環(huán)境效益評價

2022-10-03 02:25李雙來陳云峰劉東海劉治福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22年8期
關鍵詞:通量牛糞廢棄物

張 智,李雙來,陳云峰,胡 誠,劉東海,劉治福,喬 艷*

(1.農業(yè)農村部廢棄物肥料化利用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湖北 武漢 430064;2.湖北田申甲生物環(huán)??萍加邢薰?,湖北 武穴 435402)

隨著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農業(yè)廢棄物的產生量逐漸增加[1]。一方面,廢棄物中富含有機質和氮(N)、磷(P)等營養(yǎng)元素,是種植業(yè)重要的養(yǎng)分資源;另一方面,由碳(C)、N、P等元素排放引起的溫室效應、氨揮發(fā)、水體富營養(yǎng)化、土壤酸化等環(huán)境污染問題尤為嚴重[2-3]。開展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尤其是農業(yè)廢棄物的肥料化利用,對于提高農牧業(yè)生產效率和保護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廢棄物處理工藝的核心為好氧堆肥和厭氧發(fā)酵,從目前來看,固體糞便主要采用好氧堆肥的方式、液體糞污主要采用厭氧發(fā)酵的方式進行處理。然而,好氧堆肥過程中仍然存在有機物降解不均勻、C和N損失較大、臭味濃等問題;厭氧發(fā)酵則具有投入成本高、用水量大、沼液處理難等問題[4-5]。因此,為適應日益增長的廢棄物產生趨勢,研發(fā)處理效率高、環(huán)境污染低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將成為研究的熱點。

蚯蚓堆肥是在蚯蚓和微生物的綜合作用下,將有機物質快速降解成穩(wěn)定的腐殖質[6]。近年來,蚯蚓堆肥因其獨特的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大量的研究表明,蚯蚓處理的廢棄物對象已覆蓋畜禽糞便、作物秸稈、污泥、蔬菜尾菜等。其中,牛糞因其富含纖維素和養(yǎng)分元素被認為更適宜于蚯蚓生長[7]。盡管蚯蚓處理過程堆體溫度較低,不能完全對雜草種子進行滅活,但是在蚯蚓和微生物的協同作用下,有機物質被迅速分解成穩(wěn)定的腐殖質,降解效率更高[8]。與好氧堆肥相比,蚯蚓糞N、P養(yǎng)分含量增加幅度更高[9],且蚯蚓處理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更低[10]。C、N養(yǎng)分的損失直接關系著腐熟產品的品質,絕大多數的有機碳被蚯蚓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從而產生CO2,同時,也有低于6%的碳以CH4的形式損失[11]。氮素主要是通過NH3揮發(fā)、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形式損失的,含水率、氧濃度、溫度等因素是影響N素損失的關鍵[12]。

目前有關蚯蚓堆肥的研究多采用小規(guī)模的培養(yǎng)試驗,其外部條件往往被嚴格控制,如環(huán)境溫度、空氣濕度、堆體形狀等,且較少考慮成本問題;而工廠化大規(guī)模蚯蚓堆肥需綜合考慮技術的可操作性和區(qū)域適應性,且工廠內不同堆體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和堆肥階段具有不確定性。因此,小規(guī)模的模擬試驗結果可能不足以反映大規(guī)模蚯蚓堆肥的實際情況,有必要開展大規(guī)模蚯蚓養(yǎng)殖過程中物質變化與環(huán)境效應的研究。本研究以工廠化蚯蚓處理牛糞模式為對象,限定研究邊界,明確處理過程中各環(huán)節(jié)C、N、P元素的物質變化規(guī)律,并定量化評估該模式的環(huán)境效益,為蚯蚓處理廢棄物模式的應用推廣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一家蚯蚓養(yǎng)殖場,位于湖北省武穴市。蚯蚓養(yǎng)殖的主料為牛糞,來源于附近的一家奶牛養(yǎng)殖場,采用干清糞的方式收集,車輛運輸到蚯蚓養(yǎng)殖場;輔料為污泥和秸稈,污泥來源于污水處理廠,秸稈從周邊種植戶收集。蚯蚓養(yǎng)殖場占地面積約25 hm2,采用大棚養(yǎng)殖的方法,每個大棚內部兩側設置2條長40 m、寬1 m、高0.3~0.9 m的堆體。工廠日均處理奶牛糞約100 t,其他廢棄物約40 t,穩(wěn)定運行時間超過2年。各物料常年基本理化性質如表1所示。

表1 廢棄物基本理化性狀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邊界

工廠化蚯蚓堆肥模式的整個過程基本可劃分為4個階段:原料輸入、原料混合、蚯蚓處理和成品輸出。如圖1所示,本研究限定原料混合和蚯蚓處理2個階段作為邊界。在原料混合階段,牛糞與其他廢棄物的混合比例介于1∶1~3∶2之間,混合周期約為5 d。原料混合均勻后通過定制的車輛進行上料,上料前活體蚯蚓投放密度為2 kg/m2,采用持續(xù)上料的方式,每隔5 d左右上1次料,共上料3次,每次上料高度約為0.3 m,蚯蚓處理整個處理周期平均約為40 d。本研究將蚯蚓處理階段劃分為3個時期,即初期、中期和末期,各時期處理天數分別為10、15和10 d。各環(huán)節(jié)C、N、P元素相關的變化清單主要包括:(1)固體物料的C、N、P元素變化;(2)C、N元素的氣態(tài)損失;(3)N、P元素的土壤遷移。

圖1 蚯蚓堆肥工程示意圖

1.2.2 樣品采集與測定方法

固體物料樣品:為分析各環(huán)節(jié)固體物料C、N、P元素含量的變化,分別于原料混合階段、蚯蚓處理初期、蚯蚓處理中期和蚯蚓處理末期4個時期采集固體物料樣品,每個時期采集4個大棚作為重復,同一個大棚內采集4個點得到混合樣。養(yǎng)殖場采用定期噴灑井水的方式,維持蚯蚓生長期間水分為70%±10%[13],為避免水分對取樣的影響,每次取樣保證在灑水前1 d。剔除蚯蚓活體,帶回實驗室風干、研磨、過篩,用于C、N、P以及含水率和pH等指標的測定,均采用NY 525-2012標準方法進行測定。

氣體樣品:為分析各環(huán)節(jié)固體物料的C、N氣體損失,分別于原料混合階段、蚯蚓處理初期、蚯蚓處理中期和蚯蚓處理末期共4個時期采集氣體樣品,每個時期采集4個大棚作為重復,同一個大棚內采集4個點。NH3采用硼酸吸收-標準酸滴定法測定,即將裝有50 mL硼酸吸收液的小燒杯(100 mL)置于物料表面,用已知截面積的大燒杯(2 L)扣住小燒杯,燒杯口周圍用物料密封,收集燒杯覆蓋范圍內揮發(fā)的NH3[14]。N2O、CH4和CO2采用靜態(tài)箱-氣相色譜法測定,靜態(tài)箱為直徑40 cm、高50 cm的有機玻璃圓桶,采氣時間為9:00~11:00。采氣時將采氣桶倒扣在物料表面,插入5 cm深,桶口周圍用物料密封,在0、15、30 min用注射器各采集1個氣體樣品,貯存于鋁箔氣袋,同時記錄箱內溫度。

土壤樣品:為分析蚯蚓處理階段堆體N、P元素向土壤下方的遷移損失,以堆放牛糞前0~10、10~20、20~30、30~40 cm土層土壤樣品為對照,對比蚯蚓處理牛糞一個周期(40 d)后堆體下方土壤全N、NH4+、NO3-、全P、有效P指標的變化情況,各指標均采用常規(guī)方法測定[15]。

1.3 數據處理

1.3.1 氣體排放通量的計算

氣體排放通量計算公式為:

其中,F為排放通量[mg/(m2·h)],ρ為標準狀態(tài)下的氣體密度(kg/m3),V為靜態(tài)箱有效體積(m3),S為截面積(m2),dC/dt為單位時間靜態(tài)箱內的氣體濃度變化,T為靜態(tài)箱內平均溫度(℃)。

1.3.2 環(huán)境影響定量化分析

本研究環(huán)境影響評價未考慮蚯蚓處理過程中電力、燃油等能源消耗,以及除C、N、P元素以外的其他污染物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將環(huán)境影響分為對氣體環(huán)境的全球變暖潛勢(GWP)、對水體環(huán)境的富營養(yǎng)化潛勢(EP)和對土壤環(huán)境的酸化潛勢(AP),其計算公式分別為:

其 中,25、298、0.33、0.42、1.88均 為 相 應的環(huán)境效益當量值,N2O、CH4、CO2、NH3為蚯蚓每處理1 t牛糞累積的氣體排放量(kg/t),NO3-、PO43-為土壤遷移量(kg/t)。

2 結果與分析

2.1 固體物料碳、氮、磷變化

蚯蚓處理牛糞過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質變化,包括養(yǎng)分含量和穩(wěn)定的有機質,是評估有機肥產品品質和蚯蚓適應性的重要參考[16]。如表2所示,原料混合后初始物料的含水率為65.6%,符合蚯蚓生長的含水率要求,到蚯蚓處理末期則降至34.4%。由于N、P元素的礦化作用,pH往往表現出降低的趨勢[17],本研究物料pH在整個過程中介于8.07~8.45之間,無明顯的變化趨勢,這可能與飼養(yǎng)蚯蚓的基礎物料屬性有關[6]。由于有機物質的降解,全C含量呈明顯下降的趨勢,而全N含量則有所增加,這與常規(guī)好氧堆肥過程中碳素降解速率高于氮素的現象一致[18]。C/N由初始原料的31.3降低到蚯蚓處理末期的14.3,符合腐熟堆肥的標準(C/N<20),且與普通堆肥相比,蚯蚓降解有機物的比例更高[8]。物料中NH4+含量呈下降的趨勢,而NO3-含量呈上升的趨勢,說明蚯蚓處理牛糞有利于硝化作用促進NH4+向NO3-的轉化,末期物料NH4+和NO3-含量分別為143.1和331.0 mg/kg;其中,NH4+含量低于400 mg/kg、NH4+/NO3

表2 蚯蚓堆肥模式固體物料理化性質

-低于0.5,均表示蚯蚓糞成品達到堆肥腐熟的規(guī)定[19]。蚯蚓處理對物料全P含量無明顯影響,結束時為1.61%,對應的C/P為19.0,屬于土壤可利用的范圍[20]。從物料性質的變化來看,工廠化蚯蚓堆肥C/N和C/P降幅分別為54.3%和35.8%,而小規(guī)模蚯蚓堆肥的降幅分別為47.6%~60.4%和56.2%~68.2%[8],表明工廠化蚯蚓堆肥模式有機物質的降解效率低于小規(guī)模室內培養(yǎng)試驗,這主要與物料配方的調節(jié)和環(huán)境條件的控制有關。

2.2 碳、氮氣體排放通量

規(guī)?;B(yǎng)殖和糞便管理方式的改變,是畜禽糞便管理過程中溫室氣體增加的主要原因[21]。蚯蚓處理作為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其溫室氣體和NH3的排放規(guī)律仍有待進一步明確。如圖2所示,在原料混合階段,CH4、CO2、N2O、NH3的排放通量分別為145.9、1672、0.99、24.8 g/(t·d)。其中,CH4和N2O的排放通量明顯高于蚯蚓處理階段,這可能與初始物料的含水率較高、氧含量較低有關[12]。隨著蚯蚓處理過程的進行,CH4排放通量由初期的30.3 g/(t·d)降低到末期的0.1 g/(t·d),N2O排放通量由0.73 g/(t·d)降低到0.02 g/(t·d);與蚯蚓輔助堆肥處理牛糞和番茄莖稈相比,本研究中CH4的排放峰值較高,而N2O的排放峰值較低[22]。CO2排放通量在原料混合階段相對較低,隨著蚯蚓的添加,CO2排放通量有所增加,在中期達到最高,為4682 g/(t·d),到末期時則有所降低,這與Barthod等[23]的研究結果一致。NH3的排放通量在蚯蚓處理初期達到最高,為36.5 g/(t·d),到末期降低到3.9 g/(t·d),排放高峰明顯低于不同方式的牛糞好氧堆肥[151.1~574.8 g/(t·d)][24]。從規(guī)?;球径逊蔆、N氣體排放規(guī)律可以看出,蚯蚓處理階段,CH4、N2O和NH3均表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CO2則表現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與小規(guī)模蚯蚓堆肥相比[25],規(guī)模化蚯蚓堆肥模式未監(jiān)測到CH4和N2O在后期的排放高峰,這可能與工廠化蚯蚓堆肥周期相對較短有關。

圖2 蚯蚓堆肥模式碳、氮氣體排放通量

蚯蚓處理牛糞過程中的C、N氣體累積排放情況如表3所示,CH4和CO2的累積排放量分別為1105和150142 g/t,其中,CH4的排放主要累積在原料的混合階段,CO2的排放主要累積在蚯蚓處理中期。N2O和NH3的累積排放量分別為14.9和689 g/t,且兩者的排放均主要累積在蚯蚓處理初期。結合初始物料總C、N含量,蚯蚓處理牛糞過程中CH4和CO2的累積損失率分別為0.5%和24.7%,N2O和NH3的累積損失率分別為0.2%和10.7%。整合分析結果顯示,好氧堆肥過程中N2O和NH3的平均損失率分別為1.5%和17.1%,且不同堆肥方式、廢棄物類型、填充劑類型、堆肥周期、堆肥規(guī)模的氮素損失率均普遍高于本研究蚯蚓處理牛糞模式[26]。在小規(guī)模蚯蚓堆肥中,CH4-C、N2O-N和NH3-N的損失率分別為0.1%、0.9%和12.3%[22],其中CH4和N2O的損失率明顯低于工廠化大規(guī)模蚯蚓堆肥,其原因可能與小規(guī)模蚯蚓堆肥未考慮原料混合階段(含水率較高)的氣體損失有關,進而低估了溫室氣體的排放總量。

表3 蚯蚓堆肥模式碳、氮氣體累積排放量

2.3 土壤氮、磷遷移量

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通過淋溶向下遷移的過程,是農業(yè)面源污染的一種重要形式[27]。在土壤表面堆放牛糞堆體前后,不同深度土壤全N、NH4+和NO3

-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3所示。從不同土壤深度來看,全N含量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表現出逐漸降低的趨勢;從堆放牛糞前后來看,堆放牛糞后土壤全N含量在0~10和10~20 cm土層的變幅為0.97~1.10 g/kg,明顯高于堆放牛糞前的土層土壤(0.83~0.84 g/kg),而兩者在20~40 cm土層無明顯差異,介于0.50~0.63 g/kg之間。NH4+含量隨土壤深度無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不同深度土壤NH4+含量由堆放牛糞前的0.80~0.90 mg/kg,增加到堆放牛糞后的0.99~1.10 mg/kg。NO3-含量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同樣表現出降低的趨勢,堆放牛糞前由29.9 mg/kg降低到14.3 mg/kg,而堆放牛糞后由50.1mg/kg降低到20.8 mg/kg;堆放牛糞后不同深度土壤NO3-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且表層(0~20 cm)增幅高于深層(20~40 cm)。

圖3 堆放牛糞前后土壤全N、NH4+和NO3-含量的變化

在土壤表面堆放牛糞堆體前后,不同深度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4所示。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全P含量無明顯的變化規(guī)律;從堆放牛糞前后的土壤全P含量來看,差異主要表現在0~20 cm土層深度,其中,堆放牛糞后0~10和10~20 cm土層土壤全P含量分別為1.00和0.92 mg/kg,較堆放牛糞前增加了14%和10%。堆放牛糞前后土壤有效P含量隨深度的增加均表現出降低的趨勢,當達到20~30 cm土層時,有效P含量維持在2.5 mg/kg左右;堆放牛糞后,0~10 cm土層土壤AP含量達到30.9 mg/kg,較堆放前增加了2倍以上。

圖4 堆放牛糞前后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變化

2.4 環(huán)境影響評價

蚯蚓處理牛糞模式的環(huán)境影響結果顯示(表4),全球變暖潛勢、富營養(yǎng)化潛勢、酸化潛勢分別為181.1 kg CO2eq/t、0.24 kg PO4eq/t和1.29 kg SO2eq/t。與蚯蚓輔助堆肥處理蔬菜廢棄物相比[28],本研究蚯蚓處理階段由CH4和N2O引起的GWP更低,為12.0 kg CO2eq/t。與牛糞好氧堆肥模式相比[29],本研究蚯蚓處理牛糞模式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各方面的環(huán)境危害。與牛糞厭氧發(fā)酵模式相比[30],蚯蚓處理牛糞模式降低了全球變暖潛勢和富營養(yǎng)化潛勢,但增加了酸化潛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厭氧發(fā)酵時NH3揮發(fā)較少。由于本研究未考慮電力、燃油以及除C、N、P元素以外的其他污染物對環(huán)境造成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低估了環(huán)境的影響值。盡管工廠化蚯蚓堆肥模式具有較好的環(huán)境效益,但在推廣應用時還應考慮運行和成本等多方面問題,如原料的供應與預處理、夏季保濕與冬季保溫、蚓種引進與活蚓分離、土地與能源投入等。因此,本研究針對工廠化蚯蚓堆肥模式的推廣提出:工廠選址靠近原料來源,推薦以奶牛糞為主料;建設保溫大棚,配備噴淋裝置;長期儲備作物秸稈,用于物料調節(jié)和覆蓋保溫;配套建設小規(guī)模堆肥場,以處理多余廢棄物。

表4 蚯蚓堆肥模式的環(huán)境影響值

3 結論

(1)蚯蚓堆肥得到的蚯蚓糞可達到堆肥腐熟的標準。

(2)從原料混合到蚯蚓處理結束,CH4、CO2、N2O和NH3的損失率占初始C、N的比例分別為0.50%、24.70%、0.18%和10.71%。

(3)在土質地面進行蚯蚓堆肥,其N、P均會向下遷移,且主要集中在0~20 cm表層土壤。

(4)蚯蚓堆肥模式的全球變暖潛勢、富營養(yǎng)化潛勢和酸化潛勢分別為46.0 kg CO2eq/t、0.24 kg PO4eq/t和1.29 kg SO2eq/t,較傳統(tǒng)的好氧堆肥和厭氧發(fā)酵模式環(huán)境效益更佳。

猜你喜歡
通量牛糞廢棄物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廢棄物的產業(yè)
松弛渦旋累積法獲取甲烷湍流通量的實驗研究
冬小麥田N2O通量研究
石牛糞金
深圳率先開展碳通量監(jiān)測
新型醫(yī)療廢棄物焚化艙
水泥回轉窯處理廢棄物的分析
牛糞,印度人的靈魂伴侶
電子廢棄物
寒潮過程中風浪對黃海海氣熱量通量和動量通量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