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佘雪峰,王如意,王靜松,薛慶國
(1.北京科技大學 鋼鐵冶金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3;2.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上海 201900)
中國鋼鐵產(chǎn)量逐年增加,2020年粗鋼產(chǎn)量達到10.65億t,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電爐粗鋼產(chǎn)量達到9 796萬t,占總產(chǎn)量的9.2%,同比增長9.33%。電爐每生產(chǎn)1 t鋼水會產(chǎn)生10~20 kg的電爐粉塵(EAFD)[1-3],即2020年我國產(chǎn)生98~196萬t EAFD,但利用率不足20%[4]。
EAFD成分隨冶煉鋼種變化發(fā)生變化,但一般含有Fe、Zn、Pb、Cr等元素,其中Zn含量通常在5%~20%。由于EAFD鋅含量較高,無法直接配入燒結、煉鐵等工序利用,需要通過其他技術進行回收利用。目前,處理含Zn粉塵主要有火法處理和濕法處理等方式,其中火法處理由于具有處理能力大、環(huán)境壓力小等優(yōu)點被廣泛使用?;鸱üに囍饕ㄞD底爐工藝、回轉窯工藝和熔融還原工藝等。轉底爐工藝和回轉窯工藝由于還原溫度較低(約1 250 ℃),在處理含鋅粉塵時隨著鋅含量增加球團脫鋅率降低[4-11],但是得到的金屬化球團由于在利用過程中能耗高而使其經(jīng)濟性下降。熔融還原工藝則具有還原溫度高、傳熱速度快、還原產(chǎn)物便于利用等特點,其中鐵浴法熔融還原得到的鐵水可直接用于轉爐煉鋼,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經(jīng)濟效益,成為研究的重點。
郭興忠等[12]研究了鐵浴熔融還原處理氧化鋅礦的工藝,得到的氧化鋅粉ZnO含量在95%~98%,脫鋅率達到了93%以上。朱子宗等[13]研究了用鐵浴法分離高爐灰中的Zn和Pb,Pb在鐵浴中沉積實現(xiàn)與Zn的分離,得到ZnO含量超過87%的富鋅產(chǎn)品。Liu等[14]通過鐵浴還原法從高爐粉塵中回收Fe和Zn,發(fā)現(xiàn)脫鋅率在98%以上并且反應30 min后可以實現(xiàn)渣鐵分離。由于EAFD中Zn存在形式和含量與氧化鋅礦、高爐粉塵等均不同,需要單獨研究。
本文通過鐵浴式熔融還原工藝處理EAFD,研究熔渣二元堿度、還原熔分時間和C/O摩爾比等因素對EAFD還原熔分的影響,通過試驗確定較佳鐵浴式熔融還原處理條件,以期為工業(yè)應用提供指導。
試驗原料包括某鋼鐵廠的EAFD、還原劑、造渣劑、鐵粉等。其中,還原劑為石墨,造渣劑為工業(yè)純CaO,EAFD和鐵粉成分分別見表1和表2。圖1為EAFD的XRD衍射圖譜。從圖中可以看出,Zn主要以鐵酸鋅的形式存在,鐵氧化物主要是Fe2O3和Fe3O4,與其他學者研究結果一致[15]。
表1 EAFD化學成分
表2 鐵粉化學成分
圖1 EAFD的XRD圖譜
將EAFD、還原劑和造渣劑按一定比例配比后混勻,通過壓球設備將10 g混勻的原料壓制成直徑20 mm、高10 mm左右的含碳球團。然后將球團置于干燥箱中,于105 ℃干燥8 h。稱量100 g鐵粉,加入內(nèi)徑30 mm、高80 mm的石墨坩堝,并在石墨坩堝外套剛玉坩堝加以保護后加入豎式管式爐中加熱。待爐溫升至1 500 ℃鐵粉完全熔化形成鐵浴后,保溫30 min,使鐵浴成分均勻,然后按鐵浴球團比10∶1將干燥的球團分批次加入鐵浴,進行還原熔分。加熱及反應全程通入流量為5 L/min的高純氮氣(99.99%)保護。試驗設備裝置示意如圖2所示。
1—電腦;2—豎式管式爐;3—煙氣收集裝置;4—剛玉坩堝;5—石墨坩堝;6—鐵粉;7—氮氣管;8—剛玉管;9—加熱元件
渣相二元堿度(R)可根據(jù)公式(1)計算得出。
(1)
EAFD中的SiO2、CaO和Al2O3是構造渣相的主要物質(zhì),由FactSage8.0計算SiO2-CaO-Al2O3三元系相圖,結果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當R=1.4時,渣相點落在Ca2Al2SiO7相內(nèi),熔點在1 450 ℃左右。因此,本試驗中分別對R=1.2、1.4、1.6和1.8進行試驗。
圖3 CaO-SiO2-Al2O3相圖
在還原溫度T=1 500 ℃、還原時間t=40 min、nC/nO=1.1條件下,不同堿度的還原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堿度為1.2和1.4時有大量還原得到的金屬鐵存在于渣鐵界面處。當堿度增加到1.6時,熔渣聚集在鐵浴表面,還原得到的金屬鐵與熔渣完全分離并進入鐵浴。堿度繼續(xù)增加至1.8時,部分熔渣摻混入鐵浴,阻礙了渣鐵分離。表明隨著堿度增加,還原后的渣鐵分離效果逐漸變好,當堿度達到1.6時渣鐵完全分離,堿度繼續(xù)增加阻礙渣鐵分離。因此,選擇渣鐵分離的堿度為1.6。
圖4 不同堿度的還原熔分結果
在R=1.6、nC/nO=1.1、t=40 min、T=1 500 ℃條件下還原得到的熔渣XRD衍射圖譜如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熔渣主要組成礦物是鈣鋁黃長石、鎂黃長石,其中,部分CaO和SiO2化合成Ca2SiO4,F(xiàn)e則主要以鐵橄欖石存在。
圖5 R=1.6,nC/nO=1.1,t=40 min,T=1 500 ℃時熔渣的XRD圖譜
該條件下得到的熔渣電鏡掃描結果如圖6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熔渣中有C聚集現(xiàn)象。這是因為在nC/nO=1.1時C處于過剩狀態(tài),這部分過剩的C與還原得到的金屬鐵發(fā)生滲碳反應;另外,由于試驗過程中采用石墨坩堝,在高溫條件下石墨坩堝的C會參與滲碳反應,導致碳在反應后存在局部過剩,并在熔渣中聚集使碳在電鏡下被發(fā)現(xiàn)。熔渣主要是由Ca、Si、Al、Mg等氧化物組成,與圖5的XRD結果一致。
圖6 R=1.6,nC/nO=1.1,t=40 min,T=1 500℃時熔渣電鏡掃描結果
在R=1.6,nC/nO=1.1,T=1 500 ℃條件下,不同反應時間對還原熔分的影響如圖7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還原20 min時熔渣已經(jīng)形成,粉塵中的鐵氧化物已被還原并聚集成金屬球。Fe液滴與熔渣界面清晰,同時Fe液滴出現(xiàn)在渣鐵界面,表明還原20 min得到的鐵金屬在熔渣中聚集,并正在通過熔渣進入鐵浴。隨著熔分時間增加到40 min,F(xiàn)e液滴與熔渣實現(xiàn)徹底分離,熔渣在鐵浴表面聚集形成密實的熔渣體。熔分時間增加到60 min時,熔渣平鋪在鐵浴表面并且變得疏松多孔,但并未影響渣鐵分離。因此,從節(jié)約能源和渣鐵分離角度考慮,最佳熔分時間為40 min。
圖7 R=1.6,nC/nO=1.1,T=1 500 ℃時不同還原時間的熔分結果
圖8為不同還原熔分時間得到熔渣的XRD衍射圖譜。從圖中可以看出,從20 min到60 min熔渣的衍射峰基本一致,這表明在1 500 ℃鐵浴熔融還原熔分過程中還原反應在前20 min內(nèi)已經(jīng)完成,20 min之后的期間主要為形成的金屬熔體與熔渣之間的分離過程。
圖8 不同熔分時間熔渣的XRD衍射圖譜
在R=1.6,t=40 min,T=1 500 ℃條件下不同nC/nO對還原熔分的影響如圖9所示。nC/nO=1.0時,還原反應可以正常進行并且渣鐵基本分離,還原得到的熔渣聚集,但是熔渣疏松多孔。隨著配碳量增加到nC/nO=1.1時,渣鐵熔分效果進一步增強,同時形成致密的熔渣球。這是因為隨著配碳量增加,碳在滿足還原需要后剩余的碳與還原得到的金屬鐵發(fā)生滲碳反應導致金屬鐵熔點降低,促進了渣鐵分離。同時配碳量增加使粉塵中鐵氧化物、鋅氧化物充分還原需要的時間更短,渣鐵分離時間更為充足。當nC/nO增加到1.2時,還原反應及滲碳反應后還有大量C剩余,剩余的C在熔渣界面富集并形成C球,熔渣中富集的C使熔渣與鐵液之間的浸潤性增加,不利于渣鐵分離[16],因此合適的nC/nO為1.1。
圖9 R=1.6,t=40 min,T=1 500 ℃時不同nC/nO熔分結果
當R=1.6,T=1 500 ℃時,不同nC/nO條件下還原熔分40 min得到的熔渣XRD衍射結果見圖10。從圖中可以看出,nC/nO從1.0升高到1.1時,鈣鋁黃長石、鎂黃長石、鐵橄欖石和硅酸二鈣的衍射峰增強,這表明隨著配碳量增加渣鐵熔分效果變好,印證了圖9的結論。當nC/nO升高到1.2,出現(xiàn)極強的碳衍射峰,這是因為nC/nO=1.2時配入的石墨在完成還原反應和滲碳后仍有過剩并在熔渣表面富集。而nC/nO=1.1時未出現(xiàn)碳的衍射峰,這是因為在完成還原反應后剩余的C與還原得到的金屬Fe發(fā)生滲碳反應被大量消耗,使XRD檢測不到熔渣中的C。
圖10 不同nC/nO還原熔分得到熔渣的XRD衍射圖譜
表3是不同nC/nO還原40 min后熔渣成分分析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nC/nO為1.0時渣中Fe含量較高,這是因為SiO2、MnO等氧化物部分發(fā)生還原反應,導致C量不足以完全還原鐵氧化物,使渣中FeO含量較高;nC/nO升高至1.2時渣中Fe含量升高,這是由于過剩的C在熔渣中阻礙了渣鐵分離使Fe殘留在熔渣中。在不同nC/nO條件形成的熔渣中,ZnO含量最高為0.24%,最低僅為0.07%,表明該試驗條件下脫鋅率在99%以上,這與圖8中XRD未檢測到Zn元素結論一致。還原得到的熔渣經(jīng)過調(diào)質(zhì)處理后可以得到類似于高爐渣的爐渣成分,利于后期回收利用[16-18]。
表3 還原后熔渣成分
圖11為nC/nO=1.2時渣鐵界面的電鏡掃描結果。從圖中可以看出,C主要富集在熔渣側,S則主要存在與渣鐵界面處。C元素的分布表明還原得到的金屬Fe與C發(fā)生了滲碳反應。熔渣的元素主要包括Ca、Si、Al、O,少量的Fe則存在于渣鐵界面處,印證了圖5中XRD圖譜的結論。表4為圖11各點的EDS分析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A點物相主要由Fe和C組成,其中C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20.71%,遠高于鐵水中C含量,這是因為在實驗室條件下C在鐵水中的擴散速度緩慢,過剩的C元素在渣鐵界面來不及擴散便被凝固成固體,與其他學者研究一致[19-20]。B點是渣鐵交界面上的點,從該點成分可以看出大量的Mn、S存在于該處,這與高爐中錳氧化物還原和爐渣脫硫結果一致。C點物相組成則主要為C,包裹在C周圍的是Si、Ca、Al等氧化物組成的熔渣。
圖11 nC/nO=1.2,R=1.6,t=40 min,T=1 500 ℃時渣鐵界面電鏡掃描結果
表4 圖11中樣品各點的化學成分
1)隨著二元堿度R的升高,渣鐵熔分效果變好,并在R=1.6時渣鐵完全分離。但R進一步增加到1.8時,熔渣開始混入鐵浴,阻礙渣鐵分離。
2)渣鐵熔分效果隨著時間增加而變好,在熔分20 min時粉塵中的還原反應已完成,脫鋅率在99%以上,同時金屬匯集成球并在熔渣中下降。熔分時間達到40 min時金屬球完全進入鐵浴并與熔渣徹底分離,之后隨著熔分時間增加熔分效果變化不大。
3)當nC/nO=1.0時,僅能滿足還原需要,渣鐵熔分效果差。隨著配C量增加到nC/nO=1.1時,C除了可以滿足還原需求,還能與Fe發(fā)生滲碳反應,從而促進了渣鐵熔分。配C量進一步增加會使過剩的C在熔渣界面富集,阻礙渣鐵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