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卓
咸豐是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的年號(1851—1861)。當時清政府在政治和經(jīng)濟上都陷入了嚴重的危機,咸豐即位次年太平天國在南方起義,隔年攻陷南京,建立了強有力的敵對政權(quán),割據(jù)了富庶的江南地區(qū);隨即太平軍開始北伐,逼近天津,震驚朝野;咸豐六年(1856年)美、俄串通英、法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再次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京師于咸豐十年(1860年)陷落,咸豐出逃熱河行宮,最終死在那里,年僅31歲。面對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天災(zāi)不斷、各地起義此起彼伏、西方列強侵略的爛攤子,為了解決平叛和對外作戰(zhàn)急需的巨額軍費開支,就必須多造錢,充實國庫。因此,咸豐皇帝終于采用了多年議而不決的清初順治時的大錢政策,同時采用低價值金屬作為貨幣原料鑄造虛值大錢,對人民進行雙重的剝削。
不夸張的說,咸豐錢是數(shù)千年來中國貨幣制作發(fā)行歷史上最龐雜的一種。在馬定祥先生主編的《咸豐泉匯》中收有3698種不包括金銀錠在內(nèi)的咸豐年間金屬鑄幣,近年仍有遺漏的新品不斷被發(fā)現(xiàn)。
北京作為清朝的首都,戶部所屬的貨幣鑄造機構(gòu)寶泉局和工部所屬的貨幣鑄造機構(gòu)寶源局均設(shè)于此,兩大機構(gòu)在多處設(shè)廠鑄錢,留下了大量的咸豐錢,其中以寶泉局咸豐錢尤多。
最早的寶泉局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在江西設(shè)立,明代各省均設(shè)寶泉局,天啟二年(1622年)在北京設(shè)立寶泉局。清代寶泉局于順治元年(1644年)設(shè)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各省只留一錢局,將寶字冠在省名之前,如直隸省的寶直局,河南省的寶河局等。
寶泉局行用咸豐錢“全家?!?/p>
北京寶泉局位于東四四條83號,下設(shè)東、西、南、北四作廠,全部位于東城界內(nèi)。據(jù)清人鮑康的《大錢圖錄》記載,清代錢幣鑄造的工藝流程是“每改元鑄新錢,先選至潔之象牙刻作錢樣,呈錢法堂侍郎鑒定,然后以精銅鑿成祖錢(唯老啟盛齋頂戴鋪精此技,印范不掛沙)。其穿口(局呼金口)非錢局人不能鑿,再用祖錢翻砂鑄母錢。以后開鑄,則悉用母錢印范。頒發(fā)各省者,亦謂之母錢。外省呈進者為樣錢”。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祖錢制作分為兩大步驟,由不同的操作機構(gòu)和操作人完成:一是將祖錢雕刻外包給具有合格資質(zhì)的銅匠鋪制作,制成品成為供審定的樣品,此時的祖錢還是穿孔為小圓孔或小方孔的半成品;二是樣品經(jīng)審定合格后由錢局的匠人完成開孔程序,行話叫“開金口”,然后用祖錢翻砂制作小批量母錢用來大量鑄造流通錢,即子錢。鑄造鐵錢的母錢則被稱為“鐵母”。
流傳至今的寶泉局咸豐錢實物有制錢(小平錢)、當五、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二百、當三百、當五百、當千共計九種不同面值的貨幣,材質(zhì)包括黃銅錢、青銅錢、紅銅錢、炮銅錢,鐵錢、鉛錢、錫錢、鋅錢?!洞笄鍟洹泛汀稏|華錄》分別記載了咸豐四年(1854年)七月癸卯諭內(nèi)閣:“前據(jù)戶部等奏請停鑄當千、當五百;并慶惠等奏請停鑄當二百、三百、四百大錢,均經(jīng)降旨允行?!睋?jù)此可知當時還有試鑄的當四百大錢,只不過迄今未發(fā)現(xiàn)實物。寶泉局咸豐錢制錢面文稱通寶,當五、當十、當五十稱重寶,當百及以上統(tǒng)稱元寶,偶有例外。
寶泉局咸豐時期鑄有面值為一文的制錢,依其面文寶字可分為爾寶、缶寶、珍寶數(shù)種,其中絕大部分是爾寶(圖一),也有極少量的缶寶、珍寶和四點珍寶。
圖一 寶泉局爾寶小平
占主流位置的寶泉局爾寶咸豐制錢版式繁雜,主要類別為背穿上下決文(決文是指古錢穿孔四角十五度向外突起,延伸至邊緣稱為四出文)、扁咸、戴書、真書。背決文分為背穿右上和右下決文兩種,據(jù)說是為了區(qū)別不同的鑄廠或錢爐。
圖二左為筆者早年收藏的一枚直徑達30毫米的小平大樣錢,錢體碩大,銅色黃亮,文字清晰,穿孔是依照寶泉局母錢方式加工而成的??上Р恢喂时蝗思拥短幚恚旱貜埞喂猓挚陂g加刀修剔,筆畫被劃傷變形,看去不倫不類,但從穿孔和筆意走勢看還是官方鑄造的。
圖二 筆者收藏的寶泉局咸豐小平大樣錢與普通寶泉局小平對比
寶泉局當五大錢未正式流通,主要分為四個版式,包括戴書爾寶、楷書缶寶,少見的標明以文為計值單位的隸書雙王寶重寶五文、爾寶通寶五文。后者未循當五至當五十大錢均稱重寶的規(guī)定,采用通寶為面文。已發(fā)現(xiàn)的當五大錢多數(shù)為祖錢、母錢、樣錢,流通錢極少,均極罕見。
寶泉局當十大錢存世數(shù)量很大,有銅、鐵二種,這里主要介紹銅錢,有爾寶、缶寶、珍寶三種(圖三)。
圖三 寶泉局當十大錢
大量存世的一類爾寶大型當十大錢(圖四)直徑在37~39毫米之間,重量多在17~22克之間,最重達33克;也有同類鐵錢,應(yīng)當是官方規(guī)定的標準重量為六錢的早期發(fā)行的當十大錢。
圖四 寶泉局爾寶大型當十大錢
當時庫平一錢約重3.73克,六錢約重22克以上,減重后規(guī)定當十大錢重四錢四分,約重16.4克。而實際存世的小樣當十大錢一般尺寸不超過35毫米,多在33毫米,重量大約12~16克,不足10克的更是比比皆是,甚至有輕至4克多的,相當于平錢的重量。這說明錢局最早還是遵循規(guī)矩的,到后來就明目張膽利用私自減重的方式進一步牟利,坑害百姓。
寶泉局咸豐當五十大錢分為大型和小型二種(圖五),大型即最初發(fā)行重一兩八錢的爾寶:小型則有爾寶、缶寶二種。大型當五十大錢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咸豐泉匯》所載二枚背穿上自右至左列漢文“當五”,穿下同樣排列“制十”,共四字,合稱“當制五十”的二枚形制奇特的小圓孔祖錢。
圖五 早、晚期寶泉局當五十大錢大小對比
當百大錢多數(shù)是缶寶(圖六),少量為爾寶。缶寶當百大錢中也有幾種少見品種:一是閉口貝左出頭當百,《咸豐泉匯》中收有二枚母錢,一枚背滿文寶字大滿文,一枚小滿文寶字。二是《版式系列》中收有三枚青銅樣錢,均為小滿文寶。有趣而又費解的是兩書所刊拓片“百”字不同,《咸豐泉匯》中的二枚“百”字第二橫(三四筆之間)均為開口,《版式系列》中的三枚“百”字均為閉口。最近又上手察看海南張紀田所藏的一枚母錢,其百字亦為開口,或許因為母錢鑄造精細,樣錢工藝制作稍粗,導致細小的斷筆間隙。此版流通錢本人未見,據(jù)說僅發(fā)現(xiàn)六七枚,總數(shù)當在20枚以內(nèi)。三是最為罕見的漢文降寶一種,其母錢筆者偶然于上個世紀80年代得自北京琉璃廠,后陸續(xù)發(fā)現(xiàn)的流通錢不過二三枚。
圖六 寶泉當百大錢中較少的一種,正面元字獨特
寶泉局當二百大錢、當三百大錢都極其罕見,相比之下當三百大錢更為罕見。當二百大錢背面的“當”字左右有星月標志,幾年前還能見到實物,并且有母錢發(fā)現(xiàn)。當三百大錢和當二百書法大錢書法相同,區(qū)別在于背面無星月標志。當四百大錢只是在清代文獻中有記載,實物迄今未能發(fā)現(xiàn)。近人黃鵬霄所著《故宮清錢譜》中收有咸豐寶泉局背星月當五十、當百大錢,未見收錄當二百、當三百和當四百大錢,應(yīng)該是當時未向上級報送進呈樣錢的緣故。
當五百、當千大錢為使民樂用,特意用含銅量較高的紫銅鑄造,也有少量的黃銅錢(圖七)。寶泉局當五百大錢基本都是缶寶,爾寶極為少見,而且只見一種版式,與前述紅銅當百大錢為同一版式系列。
圖七 寶泉局當五百黃銅大錢
寶泉局當千大錢多為缶寶(圖八),爾寶極其罕見,當在數(shù)枚之內(nèi),多為紅銅材質(zhì)。
圖八 寶泉局當千紫銅大錢
還有一種寶泉局缶寶當千大錢大字版,其“元”字三四筆的起筆都是自左而右畫圓而下,在兩本咸豐錢專著中都未特別提及。最近有實物自海外回流,經(jīng)拍賣公司造勢身價飆升不少,但此版實物確實很少發(fā)現(xiàn),值得重視和珍藏。缶寶中閉口貝左出頭當千大錢諸譜未見,《版式系列》認為此系列僅有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大錢四種,沒有當千大錢。而筆者不久前在天津一藏家處見到一枚由國外回流的此版當千大錢,該錢精美異常,保存完好,沒有任何磕碰之處,可惜沒有得到拓片或圖片。不過自此,這套系列的當十、當五十、當百、當五百、當千一共五枚大錢就完備了(寶泉局當五大錢屬試鑄性質(zhì)不計在內(nèi))。
寶泉局背星月文大錢是由克勤郡王慶惠與文瑞等官員督辦鑄行的??饲诳ね跏乔宄跏酪u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王府現(xiàn)在西單路口西南角附近石駙馬大街(今新文化街)路北,由某小學占用。咸豐時期克勤郡王慶惠在內(nèi)閣供職,分管戶部事務(wù)。由于當時太平軍截斷了滇銅進京道路,戶部鑄錢原料短缺,為解決八旗軍餉,慶惠于咸豐四年農(nóng)歷三月向咸豐奏請“捐銅設(shè)局鑄錢”獲批,和文瑞(時任大理寺卿)共同督辦此事,相當于特事特辦的欽差大臣。隔四日,又為新增錢局擬定寶通、寶恒、寶盛、寶泰四選一奏請咸豐欽定。本來咸豐是授權(quán)慶惠、文瑞督辦此事,并非承辦或主辦此事,所以很快遭到咸豐的拒絕。慶惠未能獲準新建錢局,只能沿用寶泉局名并加上自己的標記。五月,慶惠查訪出安定門內(nèi)空地埋有舊銅,即請示咸豐:“可否準令奴才等自行運用?”再次遭到拒絕后,向咸豐奏請六月開鑄大錢,六月底停鑄,八月中奉上諭將銅料移交戶部,正式關(guān)門。
那么,克勤郡王所鑄大錢有何特征,同寶泉局所鑄錢幣又有何區(qū)別?據(jù)記載,寶泉局咸豐三年八月即開鑄當五十大錢,十一月增鑄當百、當五百、當千大錢,未見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大錢的鑄造事宜。咸豐四年七月,慶惠等奏請“停鑄當二百、三百、四百大錢”,說明以上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大錢均為慶惠所鑄。實物中當二百和當三百大錢文字相同,表明了慶惠鑄錢的文字特征,而當二百大錢背有星月,進一步證明慶惠鑄錢以背文星月為標記??v觀背有星月文的寶泉局大錢實物包括當五十、當百(圖九)、當二百、當五百、當千五種面值,文字特征幾乎一致,除了當三百大錢背面雖無星月文但文字風格相同。
圖九 克勤郡王鑄造當五十、當百背星月文大錢
然而不知何故,克勤郡王所鑄當五十、當百大錢存世品還有部分背星月文是被鏟除掉的:有的在應(yīng)有星月文的位置光滑無鑄造痕跡,為鑄成后鏟掉;也有應(yīng)有星月文位置處不平整,有翻砂痕跡,是用鏟掉星月文的錢作母錢翻鑄的。前述的當三百大錢也是被去除了星月文的。
而背星月當五百大錢長“百”版僅發(fā)現(xiàn)四五枚,筆者于2004年無意中所得,為一罕見版母錢,“百”字細長,明顯長于“五”字。這一版僅見到三四枚母錢,不知何故未見流通錢?!断特S泉匯》中馬定祥還提及當年在北平曾見到克勤郡王試鑄的各種面值的星月文鉛錢和鐵錢,可惜都未留拓片。
中國歷史上鑄造發(fā)放鐵錢與軍用或軍事目的密切相關(guān)。如北宋時的慶歷鐵錢直接用于發(fā)放軍餉,其余年代鐵錢也主要用于邊境地區(qū),以防止銅錢流入敵方起到資敵作用,同時在鐵錢鑄造過程中會摻入一定比例的錫使其質(zhì)地變脆,無法制作軍器盔甲。咸豐時銅、鐵錢均按照一定比例進行摻雜,用于發(fā)放軍餉。寶泉局鐵錢由寶泉局的鐵錢分局負責指導、監(jiān)督、鑄造,有小平、當十大錢兩種。鐵錢分局在山西設(shè)有平定分局,據(jù)實物判斷,主要鑄造的是通常被稱為戴書小平和真書小平的兩種小鐵錢。
(一)寶泉局小平鐵錢
寶泉局小平鐵錢基本可分爾寶(圖十)、缶寶(圖十一)、珍寶(圖十二)三類。其中缶寶因其“咸”字橫撇筆畫交匯處筆畫斷開又稱為“斷筆咸”,是寶泉局小平鉄母中最為罕見的一種。
圖十 寶泉局小平爾寶鐵錢
圖十一 寶泉局鐵錢分局鑄造的缶寶小平鐵錢
圖十二 寶泉局鐵錢分局鑄造的小平珍寶鐵錢
(二)寶泉局當十鐵錢
寶泉局當十鐵錢的種類很多,早期大字鐵錢一般被認為是銅鐵并鑄,流通錢不受重視,即使偶然發(fā)現(xiàn)母錢也被當作普通母錢對待。被真正重視的鐵母可分為爾寶、缶寶、珍寶三大類,每一類又有其小分別,前文中的圖三實際是三種漢文“寶字”不同書寫的鐵母。珍寶版自不必說,已經(jīng)是公認的珍品,缶寶版在普通咸豐寶泉局當十鐵錢中不算少見,但都是小尺寸的,一般不超過35毫米,只有尺寸達到37毫米以上的缶寶銅錢才可能是鐵母。當十缶寶鐵母中最少的一種——“斷筆咸”與前述的缶寶“斷筆咸”小平鐵母(圖十二)屬同一系列,大小兩種“斷筆咸”鐵母數(shù)年前尚能見到一二枚實物,近幾年一直沒有發(fā)現(xiàn)。
(三)兩類特殊的寶泉局鐵錢
一是真書小平鐵母(圖十三、圖十四)。
圖十三 寶泉局鐵錢分局在山西平定所設(shè)錢爐鑄造的真書小平鐵母
圖十四 用圖十三印模鑄造的鐵錢
這類寶泉局小平鐵母制作精美,書法俊秀,被稱為真書鐵母,有多種版別。上世紀40年代初馬定祥從北方攜回二枚銅錢,同時還有一枚鐵錢互證為母子,沒說明具體出處,被同好視為創(chuàng)見品,屬于奇珍。近年來山西不斷發(fā)現(xiàn)珍貴清錢,真書小平鐵母也多次在山西被發(fā)現(xiàn),而保存完好、未經(jīng)流通的同樣鐵錢在上世紀90年代更是在山西成串地被發(fā)現(xiàn)。真書鐵母也有多種版別,這二枚鐵母被刊登在《泉幣》雜志十三期“出品門”欄目上,其中一枚背穿上原有一星,印刷時被工人以為是拓印污點去除,圖十四是用其翻鑄的鐵錢。
二是戴書鐵錢。
戴書鐵錢因書法類似清代書法家戴熙的書體所以得名,有種看法認為戴書鐵錢是寶泉局咸豐錢中最為生動的。但是戴熙于道光年末即已年滿六十致仕退休,回歸浙江老家,不可能再為朝廷書寫錢文,這種看法應(yīng)當只是傳說而已。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咸豐戴書鐵錢有小平、當五、當十三種不同面值,主要在山西、河北、山東出土,很少跨省。三種文字風格完全一致的不同面值的鐵錢分別在三個省份被發(fā)現(xiàn),說明當年寶泉局所設(shè)鐵錢分局負有制作部頒樣錢到各省依樣鑄造的職責。戴書小平鐵錢主要有狹緣和闊緣(圖十五)二種,狹緣版比闊緣版少得多,鐵錢(圖十六)至今在山西還保留有很多。
圖十五 寶泉局鐵錢分局在山西設(shè)錢爐鑄造的戴書小平鐵母,分為狹緣和闊緣兩種
圖十六 用圖十五鐵母印模翻砂鑄造的鐵質(zhì)流通錢
至于鐵錢的鑄造地點,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帶不斷出土大量制作精美、保存完好的寶泉局真書小平鐵錢、戴書小平鐵錢和鐵母。反而在寶泉局所在地北京基本沒有發(fā)現(xiàn)過,說明它們很可能是寶泉局鐵錢分局在山西鑄造的。而戴書當五、當十鐵錢和鐵母分別發(fā)現(xiàn)于河北與山東,同樣未在寶泉局所在地北京發(fā)現(xiàn),說明它們的鑄造地應(yīng)為河北、山東。由此可以斷定寶泉局戴書鐵錢和真書鐵錢的鑄地均不在北京,是經(jīng)寶泉局授權(quán)在外地開爐鑄造的,這也說明了為什么寶晉局鐵錢很少被發(fā)現(xiàn)的原因。因為寶晉局所在地山西是產(chǎn)鐵區(qū),而三任山西巡撫分別于咸豐三年、六年、九年奏請中央請求不再虧本鑄造銅錢,改由寶泉局鐵錢分局在平定設(shè)爐29座,鑄造鐵錢解送進京,這樣鑄造盈虧的責任就推給了戶部。
另外,北京附近還多次發(fā)現(xiàn)了寶泉局鋅質(zhì)平錢(圖十七)。
圖十七 寶泉局鑄造的鋅質(zhì)平錢
在古代銅就是財富,大錢政策實質(zhì)上就是實行通貨膨脹,用強制發(fā)行遠低于名義價值的大面額貨幣或低價值貨幣來掠奪民間財富,也有兩種手段并用的,帶給社會的就是物價飛漲、民不聊生。
最為著名的用于掠奪民間財富的貨幣有王莽時期的一刀平五千。北宋蔡京在幣制改革時為了維護、推進大錢政策也費盡了心機,慶歷年間為解決征伐西夏的軍費而發(fā)行的當十大錢被重新拾了起來,鑄造了崇寧當十大錢。重僅十一二克的一枚當十大錢,卻要頂重30克以上的10枚小錢使用,無疑使民眾財富成倍縮水。對此,有民間藝人做戲調(diào)侃:一市民買早餐時付一當十大錢欲買一碗豆?jié){,價值一文。若真找九文錢,賣家肯定賠狠了,于是借口剛開張沒零錢找,勸客人多喝幾碗??腿藷o奈,又灌下五六碗,實在喝不下了,嘆道:若是相公(蔡京)出當百大錢,我今天就得喝死了!之后大錢不斷貶值,更不值錢了,百姓多收藏不用,市面發(fā)生錢荒,缺少貨幣流通。于是蔡京親自出馬設(shè)法行騙:一早到一熟識的剃頭匠處理發(fā),本來三枚小錢的交易,蔡京硬是給了一枚當十大錢,并悄悄囑咐剃頭匠說,過兩天大錢會繼續(xù)貶值,家里藏的大錢要趕快用掉,且切勿告訴他人。剃頭匠回家第一時間就悄悄告訴了親友,于是數(shù)日間民間私藏大錢都被拿出來使用,錢荒一下就得到解決。
而此前提到的低價值貨幣指的是利用鐵、鉛、錫甚至泥沙作為貨幣原材料。五代十國時盤踞北京的北燕政權(quán)的劉氏父子就用一種稱為墐泥的材料鑄錢,同時還發(fā)行鐵質(zhì)永安一十以至一千的大錢,這是低質(zhì)錢的典型。還有同時采用大面值和低質(zhì)材料鑄錢牟利的,如北燕和咸豐時的鐵質(zhì)大錢,當年寶泉局還鑄造過鉛錢。
形形色色的咸豐大錢和不同材質(zhì)的低值錢一經(jīng)發(fā)行,迅速掠奪走大量民間財富。咸豐三年五月發(fā)行的當十大錢規(guī)定重六錢,而足值的制錢約重一錢,就是說用六錢銅強行換取民間十錢的銅,為當十大錢表面價值的60%。而且大錢面值越大實際價值越低:八月開鑄的當五十大錢重一兩八錢,清稱庫平一兩約合37.3克,一枚當五十大錢換算成公制重量為67.14克,而50枚制錢重量應(yīng)為186.5克,僅為其面額的36%。由于前兩種當十、當五十大錢的強制發(fā)行使政府得到了減重的好處,也由于經(jīng)濟狀況的進一步惡化,十一月開鑄的當百大錢規(guī)定重僅一兩四錢,合公制52.2克,卻要當總重370多克的100枚制錢使用,貶值至其面額的14%。當五百大錢規(guī)定重一兩六錢,合公制59.68克,要當總重1865克的制錢使用,其實際價值僅為其面額的3.2%。當千大錢規(guī)定重二兩,合公制74.6克,1000枚制錢重量是3730克,當千大錢實際價值僅為其面額的2%。而且同一面值的錢也在不斷發(fā)生減重,以方便清政府掠取更多的財富:咸豐三年十一月發(fā)行當百、當五百、當千三種大錢時,將數(shù)月前發(fā)行的當十大錢減重為四錢四分,當五十大錢減重為一兩二錢;后來當十大錢又減重為三錢五分,進而減重為二錢六分。(圖十八、圖十九)
圖十八 早、晚期當十大錢大小對比
圖十九 早期的當五十大錢和稍晚的當五百大錢幾乎同等大小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旦發(fā)行大錢,政府就可以幾倍、幾十倍地掠奪民間財富。然而盡管政府可以規(guī)定大錢的面額,說多少就是多少,卻無法限定物價,物價飛漲必然導致人民進一步貧困化,直至民不聊生。所以大錢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各階層不同方式的抵制:除了漲價之外,百姓抵制使用大錢,外省糧販不肯使用大錢,導致進京糧食日少,京師糧店紛紛停業(yè);購物用大錢一成,物價也要上漲一成;用大、小錢購買白銀時差價懸殊,在京城大錢的主要流通區(qū),當時每兩白銀約合制錢一千五六百文,使用大錢時則需要一千七八百文。士卒兵丁的主要收入是軍餉,當時除了大錢,鐵錢是軍餉的主要部分,鐵錢基本上花不出去也發(fā)不出去,寶泉局在山西的鐵錢分局裁撤時庫內(nèi)還積存小平鐵錢十九萬貫。
由于鑄錢利大,當時河北通州、天津私鑄大錢運京獲利者日眾,導致大錢進一步貶值。由于大錢的價值不穩(wěn)定,錢幣的私鑄、私銷有時還會交替發(fā)生。黃鈞宰在其著作《金壺七墨》之二《金壺遁墨》中記述了私鑄蜂起的情景:“咸豐五年秋,道過清江,聞車聲轔轔然而來,視之皆錢也。問何為?曰:‘鑄錢?!瘑枺骸螢橐藻X鑄錢?’曰:‘毀制錢為當十大錢,計除工費,十可贏四五,則何為而不鑄?’是年冬,再過清江,聞車聲轔轔然來,視之,大錢也。問何為?曰:‘鑄錢?!瘑枺骸螢橛忠源箦X鑄錢?’曰:‘大錢不行,報捐者買之,當十只值一二。今毀大錢為制錢,而又能小之,合以鉛砂,計除工費,一可化三四,則何為而不鑄?’”雖“死罪日報而不為止”。通州張家灣也發(fā)現(xiàn)過用磚頭雕刻的私鑄當百大錢時使用的磚范。
很快,咸豐大錢的惡果盡顯無遺,由于受到普遍抵制,各類大錢很快就不得不停鑄了,基本只有當十大錢仍舊發(fā)行使用,至光緒朝宣布永遠停鑄當十以上大錢。
咸豐大錢作為掠奪民間財富的工具,雖然備受貶損,但作為收藏品和研究材料擁有其特殊的意義和魅力:
各省局發(fā)行大錢的面值極不統(tǒng)一:如寶泉局有當二百、當三百、當四百大錢;新疆迪化寶迪局有當八和當八十大錢;伊犁寶伊局有當四大錢;浙江寶浙局有當二十、當三十、當四十大錢。各地發(fā)行鑄造的大錢重量也不盡相同,流通使用的寶泉局當百大錢最重的是50多克,寶福局當百大錢都在180克以上。
前面說到的最早發(fā)行的寶泉局當五十大錢重一兩八錢,而稍后發(fā)行的當五百大錢僅重一兩六錢。
總的來說,寶泉局咸豐錢復雜的同時又有其內(nèi)在體系、脈絡(luò)和規(guī)律,為有志于咸豐錢幣專題的收藏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進一步提高收藏水平、擴大眼界和提升研究水平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