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飄落在心湖的雪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2022-09-17 02:08:16鄧井英
讀寫月報(語文教育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張岱

鄧井英

【文本、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節(jié)選自《陶庵夢憶》,是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的一篇小品文。

此單元的人文主題為“游目騁懷”,所選的詩文在描寫景物、抒發(fā)感情的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負。學習此單元,要引導學生感知古代詩文的意蘊,感受作者的情懷,體會古人的情感世界,從而得到思想啟迪和審美陶冶。《湖心亭看雪》寫于明亡之后,作者以淡雅的語言,記述了湖心亭賞雪的往事,表現了西湖雪后的潔凈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樂?!短这謮魬洝吩谛问缴辖梃b了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和吳自牧《夢梁錄》敘寫“故國”的傳統(tǒng)。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說:“暗想當年,節(jié)物風流,人情和美,但成長恨?!眳亲阅痢丁磯袅轰洝敌颉氛f:“緬懷往事,殆猶夢也?!薄逗耐た囱芬脖憩F出了這種悲涼的情調,“文章既是作者對西湖往昔繁華的追尋,也是對自己年輕時夢幻般生活的回憶?!盵1]文章語言極為簡練,不夸飾,不造作,以白描手法寫景記事,用互文手法表情達意,辭約而簡,意深而長,綿綿情思蘊藏在字里行間。

教師對教材解讀的深度和寬度往往決定了教學的高度。文言文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在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學重點大多聚焦在淺層的詞句積累,學生也多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和淺層思考層面。《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中要求7-9年級學段學生“閱讀淺顯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2],“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賞析品味”[3]。為了達成目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踐行深度教學,即“在立足于對知識的深度把握的基礎上,以學科素養(yǎng)的提升為導向,帶領學生由表面學習轉向融合與把握科學思想和意義系統(tǒng)”[4]。如此,引導學生超越淺層學習,讓文本知識與學生個體的情感體驗、思維、能力、價值觀深層聯(lián)結,驅動學生走向深度閱讀,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與生活、社會實際及自我的聯(lián)系,從而促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構建和提升。另外,本教學設計以誦讀為主,重視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讓學生深度參與的情境任務,調動學生主體性,品讀作者所描繪的美景,提升學生的審美品位,深挖課文的文化育人價值,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

【教學目標】

1.品讀賞析,體會白描的寫法。

2.整體感悟,細心品讀,體會文章的審美意境。

3.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及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其家國之思。

【教學重點】

整體感悟,細心品讀,體會文章的審美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家國之思。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讀思結合法、資料自助法、任務驅動式、啟發(fā)式、合作探究式。

【教學過程】

一、摘錄古文趣導入

明代汪珂玉曾說:

屏顯:

西湖之勝,清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領山水之絕者,塵世幾人哉!

(學生誦讀,并說說關于西湖四季美景的詩句。)

師:西湖之勝竟是雪后之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去領略雪后西湖的美景。

二、猜讀啟思找“文眼”

1.自由朗讀:大聲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和斷句。(學生朗讀,教師巡視;指名學生讀,糾正讀音和斷句情況。)

屏顯:

是日更定gēng 拏ná 強飲qiǎng

更有此人gèng 毳衣cuì

湖中/人鳥聲/俱絕

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2.猜讀:帶著理解讀,依據注釋疏通文意,猜猜詞義、句意,在有疑問的地方做好標注,師生共同解疑釋惑。

預設:

疑難1: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釋義:(湖上)彌漫著水汽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一:全。

疑難2: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釋義: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譯為一葉。而已:罷了。

3.談感受。

(1)自由讀,并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讀后的感受。

預設:空曠深遠、孤寂蒼茫、荒寒渺遠、朦朧、夢中的幻境、孤獨、傷感、清新淡雅、癡等。

(2)你覺得文章的“文眼”是什么?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屏顯:

文眼指詩文中那些最具表現力、最能幫助讀者理解整部作品主題思想或脈絡層次的關鍵詞語和句子。它像一個人的眼睛——心靈的窗戶,是一篇作品藝術構思的焦點,凝聚著作品的全部精神,讀者可以從中理解文章內在的奧秘。

(生自由暢談,教師引導學生就不同的觀點展開討論。)

預設:

①文眼是“癡”字,“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這是借舟子之口道出了張岱和金陵人的“癡”。

②我覺得是“絕”字,“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個“絕”字,境界全出,寫出了大雪過后萬籟無聲的空寂,表達了作者的孤獨之情。

師:“癡”是文章的文眼。更定時分獨往湖心亭看雪,看繁華落盡后天地茫茫的西湖??磥?,張岱對湖心亭雪景相當癡迷。

(3)張岱的“癡”表現在哪里?

張岱的癡表現在行為上——“癡”行。

預設:

①“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獨”,下著雪一個人去湖心亭,對山水癡迷。

②湖中人鳥生俱絕,人和鳥都沒了,而張岱卻獨自去湖心亭,反襯出他的癡迷。

③世人游西湖多是春秋或七八月份,而張岱卻選擇了冬天,選擇了晚上,一獨一絕,讓我們感到了張岱的癡迷,獨特。

師:一絕一獨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特立獨行的張岱,一個清高自賞的張岱,齊讀這段文字,體會這絕的意境,獨的心境?。ㄉR讀。)

師:這樣的癡人,眼中的景色定是與眾不同的,那么張岱眼中的景色是什么樣子?

三、說讀助思賞“癡”景

1.說讀文本,整體感知。

師:劃出文中描寫湖心亭雪景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思考:這是一番怎樣的景色讓作者如此癡迷?如此簡潔凝練、生動傳神的文字,又帶給我們怎樣的美感?請以“湖心亭上說西湖”說一說西湖美景。(生讀并思考,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湖心亭雪景之美,了解白描手法。)

屏顯: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線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畫法。在寫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簡練樸實的文字,只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

師:作者使用白描手法,仿佛創(chuàng)造出了一幅淡墨山水畫,雪中的西湖如詩如畫,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美感。西湖罕有大雪,而“大雪三日”,更是少之又少。作者以“人鳥聲俱絕”來描寫雪后西湖的寂寥空曠。而充滿寒意的冰雪世界,或許可以阻擋俗人的腳步,但卻激起了作者賞雪的熱情。張岱對冰雪情有獨鐘,他在《一卷冰雪文序》中說:

屏顯:

世間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聲、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氣。

——張岱《一卷冰雪文序》

師:張岱的詩文多賦予冰雪高潔的靈魂,他論詩亦主張“冰雪之氣”。賞雪,是他追求“冰雪人格”的沖動,也是他與天地共呼吸、與萬物共徘徊的詩意人生的表現。

2.咬文嚼字,析“癡”景。

師:作者以何等空靈之筆來寫湖中雪景呢?依據下面的提示,可從“畫面欣賞”、“字詞品味”、“描寫手法運用”、“景情關系”等不同角度賞析湖心亭雪景,寫一個賞析小片段,小組互評并提出修改意見后展示。

屏顯:

①這句話運用了許多“一”字,它們的意思相同嗎?

②賞析這句話中量詞使用的妙處?

③這句話描繪的畫面是什么色調?給人怎樣的感受?

④“天與云與山與水”一句中的三個“與”字重復嗎?沒有這三個“與”,在表達效果上和原文有何不同?

⑤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看西湖雪景的?以這樣的視角觀景有什么效果?

(生寫,教師巡視指導;生展示,教師適時評價及指正。)

預設:

例1:水墨雪景圖。

作者使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一幅淡墨山水畫。在灰白的底色上,天地開闊,“天與云與山與水”,作者用了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連成一片,讀之毫無贅述之感,反而覺得流暢自然,營造出蒼茫的意境;“痕”“點”“芥”這些詞原來是名詞,這里用作量詞,使得畫中人與景都顯得格外縹緲與微小,“一”字顯得這些景象孤獨又清晰。

例2:西湖雪景圖。

作者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等簡練單純的文字,寥寥幾筆,不加烘托渲染地勾勒出一幅素潔淡雅、萬籟無聲的西湖雪景圖,也寫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描寫的景色都是冷色調的。天色已暗,白汽彌漫,給人凄冷之感;眼前的一切都是模糊的,宛若淡淡的影子,給人一種不真實的感覺。作者身處其中,風景之“冷”與內心感受融為一體,孤獨感隨之而來。

例3:湖山夜雪圖。

作者首先用側面描寫,“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兩句,側面寫“大雪三日”后人聲鳥鳴斷絕,寂寥凄清的情境。“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幾句,沒有直接寫雪,而是間接寫了雪后霧氣彌漫,云天山水合而為一,完全成為雪與霧的世界?!昂嫌白?,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幾句,運用全景式描寫,由遠及近,把雪后西湖僅能見到的景物收羅在一起,仿佛是一個逐漸拉近的長鏡頭,極寫大雪造成的“藝術效果”。妙用“痕”“點”“芥”“粒”等量詞,把長堤、湖心亭、作者身處之舟、包括作者在內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遠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來,如同一幅頗有意境的水墨畫。

師:請同學們在上與下、大與小、遠與近、疏與密、濃與淡、隱與現、有與空的反復品讀中觸摸文字間的“冰雪之氣”。

3.身臨其境,悟情感。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透過張岱筆下的雪景,你從中感受到張岱怎樣的品性和情感?首先,我們來了解張岱其人。

屏顯:

蜀人張岱,陶庵其號也。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年至五十,國破家亡,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茛,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張岱《自為墓志銘》

陶庵國破家亡,無所歸止,披發(fā)入山……夜氣方回,因想余平生,繁華霏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

——《<陶庵夢憶>自序》

【參考譯文】蜀人張岱,號陶庵。年少時候是紈绔子弟,十分愛繁華的場所,喜歡住漂亮的房子,愛美麗的婢女和美少年,愛穿鮮艷華麗的衣裳,經常吃美食,騎駿馬,家里裝飾華麗的燈飾,愛觀看煙火,喜歡唱戲,喜歡聲樂,懂古董,喜歡蒔花養(yǎng)鳥,并且沉溺于喝茶下象棋,對作詩讀書著魔,忙忙碌碌大半生,全部都成了泡影成了夢幻。五十歲的時候,國破家亡(明朝),隱居在山里躲避戰(zhàn)亂,所剩下的只有爛床、破茶幾、壞的銅鼎、彈不了的琴,和幾本殘舊不堪的書、缺角的硯一塊而已。穿麻布衣吃素食,經常斷糧。想想二十年前,簡直就是兩個世界一樣。

師: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前半生過著“紈绔子弟”般悠閑奢華的生活,后半生窮困潦倒,經歷了國破家亡的重大變故。此文選自《陶庵夢憶》,也是張岱的代表作,寫于明朝滅亡后,大約1645年,作者以回憶的方式,淡雅的語言,記述了這次湖心亭賞雪的往事,表現西湖雪后的潔凈之美,結合上面的背景,談談景中有怎樣的情感?

預設:超凡脫俗、高潔、孤獨、不再追求繁華霏麗、追求與自然的融合、不媚俗、淡淡的哀愁、暗含著淡淡的故園之思……

師:曹雪芹曾經也是“紈绔子弟”,后來家族敗落,這些經歷成為他寫作《紅樓夢》重要的生活基礎。他們的書都有共同的字:夢。是啊,繁華過眼,舊游如夢。第一段雪景的描寫具有如詩如畫的美感,兼有文的畫意,詩的氣質!文段寫冰雪世界的潔美,也映射了作者高潔自持的人格理想,不媚不俗的精神追求。

四、悟讀精思明“癡”情

1.情景再現,分角演讀。(學生四人一組,分角色演讀,可以說白話文,也可以說文言文;學生展示,師生評議,引導學生在且演且讀中,熟讀文本,加深體驗。)

2.細讀文本,品關鍵語句。

師:“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語,與文中哪句話互相映襯?誦讀這兩句話,并結合語境,分析這兩句話的深層內涵和表達效果。(學生思考,教師巡視指導,適時引導學生明白錯落互見的表現手法。)

屏顯:

錯落互見是一種表現手法,釋義為交互出現,互相參見,使用該手法的句子以此含彼,以單方代雙方,既簡潔明快又含蓄深婉。

預設:

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語,與后文“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互映襯。此語從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實則也是作者的心語。聯(lián)系前文,作者以為他自己是“獨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負地認為他們是唯一一撥兒來湖心亭看雪的。但雙方的“獨”,都被對方的到來消解了,所以有驚訝之語;聯(lián)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語,以旁觀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與客人誰更“獨”更“癡”的問題,實則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以另一種形式的回響。而道出客為“金陵人”,更潛藏著故國之思,這種錯落間互見式的表達手法,以此含彼,以單方代雙方,既簡潔明快,又含蓄深婉。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語,與后文“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相互映襯。錯落互見手法的運用,是此文鮮明的特點。寫湖心亭的奇遇,對方驚嘆作者的不期而至,猶如作者驚嘆對方的捷足先登;又如“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一句,問姓氏而不言姓氏,卻從“金陵人”導出,暗含訣別之意,姓氏知否,頓時變得無足輕重,悲涼之情,隱忍不發(fā),卻又切實可感;又如文章結尾,從舟子口中道出“癡”意,其實作者和“金陵人”又何嘗不知自己的癲狂癡迷呢?假舟子為辭,頓時妙趣橫生。

3.悟讀精思,明“癡”情。

師:前面我們講了,張岱的“癡”表現在癡行,“獨往湖心亭看雪”“強飲三大白”,表現出特立獨行、率性任真的一面;癡景,欣賞大雪無痕的世界,映射出對高潔人格的追求。從舟子口中道出的“癡”字,看似隨意,實則意味深長。結合下面資料,從全文來看,作者的“癡”還表現在哪里?(學生分組談論,教師巡視引導,然后暢談評議。)

屏顯:

“湖心亭看雪”事件發(fā)生于崇禎五年(1632);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滅亡,順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順治元年(1644)張岱反清復明失敗,逃入山中著書;1647年左右,張岱寫《湖心亭看雪》。

“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為國都,后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

預設:

①作為明代遺民,張岱有著沉痛的亡國之恨和揮之不去的家國之思。

②癡情,“崇禎五年十二月”“金陵人”的記述,透露出無限的悵惘和淡淡的哀愁。

③一個“癡”字生動形象地概括了張岱的內心世界,更直接反映了他的精神世界。

④明亡入山時回憶起當年的這一場雪,也許更多的是對故國的懷念與癡迷,巧遇來自明朝舊都的“金陵人”則加深了作者的這份癡戀和愁思。

師:張岱他“癡”——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癡迷于故國家園的夢憶之中。

(生再次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文中體現的淡筆濃情。)

五、比讀反思促提高

1.對比閱讀。

屏顯:

記有一種畫軸,且細且長,靜靜垂于廳堂之側。她不與那些巨幅大作比氣勢、爭地位,卻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潔,惹人喜愛。在我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就垂著這樣兩軸精品,這就是宋蘇東坡的《記承天寺夜游》和明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梁衡《秋月冬雪兩軸畫》

師:如果我們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為上下聯(lián),請從兩文中分別選取一個字,兩個字合起來作為這幅對聯(lián)的橫批,并闡明理由。(學生背誦《記承天寺夜游》,思考后自由暢談,教師點撥引導。)

師:用“閑癡”橫批,一個“閑”字,表現蘇軾安閑自適,樂觀曠達的心境;“癡”字,點明張岱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也流露出在明王朝滅亡以后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伴e”“癡”二字為兩文的點睛之筆,是二人閑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

2.對話張岱。

西湖至于張岱,不只是一處風景名勝,更是斯人留守的精神家園。請以“張岱,我想對你說……”為題寫下你想說的話。(學生寫作,教師巡視;學生展示,師生賞析點評。)

六、作業(yè)布置

課外閱讀張岱的《陶庵夢憶》或《西湖夢尋》。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文言文自讀課文,如何學好、教好文言文,傳承傳統(tǒng)文化,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拔难晕淖髌肥枪湃司杷枷牒兔赖妮d體,是各種美的要素和諧統(tǒng)一,任何形式的美都是以整體的力量感染讀者、征服觀眾的。因此,教師應從宏觀角度完整地破譯、傳達作品美的內涵,使學生于心中再造美的完整形象,體會美的魅力?!盵5]文言文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我認為只有讀思結合,才能品味其語言之優(yōu)美,領悟其思想之深邃,賞析其技藝之高妙。對此,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這篇文章。

1.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文言文的教學,始終存在一個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在本次教學中,我摒棄了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串講方式,精心設計了豐富的讀書活動,創(chuàng)設了真實、具體、富有價值的情景化學習任務,如“湖心亭上說西湖”、依據提示寫一個賞析小片段并且小組互評提出修改意見、情景再現、分角演讀等,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加強學生文言文學習過程的體驗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讀思結合,推陳出新。文言文要深度教學,應當推陳出新,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針對文言文教學中容易出現的“誦讀沒層次”“讀思分離”等問題,我運用了“讀思結合”的教學方法,以讀促講,層層推進,學生在讀中思,思后讀,以讀助思,思讀結合。并設計“讀思”環(huán)節(jié)——猜讀啟思找“文眼”(整體感知)、說讀助思賞“癡”景(品味賞析)、悟讀精思明“癡”情(領悟主旨)、比讀反思促提高(學以致用),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理解文章“寫什么”“怎么寫”“為什么寫”的問題,也從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文本理解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如此,改變了以往文言文學習停留在字詞積累和文章背誦的枯燥境況,也防止出現學生從概念出發(fā),脫離文本和自身的真情實感解讀文本的問題,讓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如登山,盤旋而上,一路領略風景。

3.抓住重點,以點帶面。依據課文的行文思路、思想內涵的層次關系及學生的思維層次,我設計了一條“線索”,讓學生圍繞“癡”字來展開學習?!澳f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借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癡”字。品析“癡”行、“癡”景、“癡”情,結合背景資料,知人論世,知曉張岱其實就是個“癡”人。用一個“癡”字,把點變成“線”,以點帶面,為學生合作探究搭建支架。學生整體感知文本,賞析雪景,理解“癡”情,實現從人物的品性到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這樣逐層深入品讀,學生的思維也走向理解的深度,教學活動也充實而有效率,從而突破教學重點。

4.比較閱讀,深化理解。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言:“凡看文字,諸說有異同處最可觀?!苯虒W中設計了一個對比閱讀活動,讓學生比較前面學過的課文《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在立意和作者情懷等方面的異同,讓學生深刻明白張岱的思想境界,深化對文章理解,對作品的認識也能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同時,通過對比閱讀,也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理解、分析、整合、鑒賞、創(chuàng)新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讀寫結合,讀出自我。教學中,我設計了兩處寫的活動,一處是寫一段賞析文字,引導學生細心品讀,體會白描的寫法,體會此文的審美意境,感受作者與天地共呼吸、與萬物共徘徊的詩意人生,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鑒賞能力。寫賞析文字,對初中學生來說有些難度,我首先對詩歌的賞析方法進行了指導,并給出賞析資料,這樣學生的學習就方向,有抓手。還有一處是對話張岱,以“張岱,我想對你說”為題來寫,意在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此文的精神內涵,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向心靈深處,挖掘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教會學生學以致用,將知識與生活打通,傳承古人精神,滋養(yǎng)學生生命。這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一堂真正的語文課,應立足學情,以學生原有的知識與困惑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的習得和養(yǎng)成為落腳點,關注學生個體生命成長與發(fā)展訴求的自覺,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

注釋: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編著:《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語文·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10 頁。

[2][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8頁,第8頁。

[4]郭元祥:《課堂教學改革的基礎與方向——兼論深度教學》,《教育研究與實驗》,2015年第6期,第7頁。

[4]范紅英:《從<醉翁亭記>課堂教學透視文言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年第3期,第58 頁。

猜你喜歡
湖心亭看雪湖心亭張岱
體悟人生,感悟孤獨
湖心亭看雪
青春(2022年2期)2022-02-09 00:46:04
《湖心亭看雪》教學小結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中的文化審美價值觀
從《湖心亭看雪》一文窺張岱的故國之思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如何理解《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往”
湖心亭看雪
視野(2015年1期)2015-01-05 07:28:36
論張岱小品文的“以詩為文” ——以《補孤山種梅序》為中心
浑源县| 台东市| 凤城市| 宣城市| 龙泉市| 浑源县| 灵山县| 安达市| 山丹县| 洞口县| 手游| 潢川县| 娱乐| 阿拉善盟| 宜宾市| 文化| 海淀区| 古交市| 衢州市| 贡嘎县| 泽库县| 安多县| 康定县| 章丘市| 德惠市| 精河县| 陇川县| 蒙山县| 太仆寺旗| 龙井市| 廊坊市| 八宿县| 揭阳市| 鹤岗市| 遂溪县| 武威市| 茶陵县| 洛扎县| 泸水县| 巴塘县| 长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