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魅力在于其可簡單、可復(fù)雜,不同文字的組合有著不同的意思,給人不同的感覺。少年們的文字,通常都是溫暖的,他們用自己的筆觸,記錄下身邊的人、事、物,這些文字里往往不會夾雜太多復(fù)雜的元素,而是以一種真情實感來表達自己。
這是一種記錄,也是一種幸福,若干年后,當(dāng)他們再次看到這些文字時,腦海里或許能夠立馬浮現(xiàn)出書寫時的情景,回憶起那些年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的思考。(文/向煜)
茶樹是平凡的,但我依然喜歡著茶樹。
家住蘇州東山,碧螺春之鄉(xiāng)。在那里,山坳上,有著大片大片的茶葉樹,嫩綠的、翠綠的、深綠的,是綠的世界,柔和的色調(diào)。高的枇杷樹、楊梅樹、橘樹,低的茶葉樹,地上樹上斑駁的光點,展現(xiàn)了光與影的美。也許你就會覺得,是柔和的美,是幽雅,是江南。但是你走著走著發(fā)現(xiàn),那里除了綠色,還是綠色,一模一樣,沒有新意。
那也許這時,會遇到一家人前來采茶,有時會帶上小孩,說是來體驗生活的。在密密麻麻的茶樹中挑出一個個嫩綠的芽尖尖。一個又一個,一棵接一棵,漫山遍野,很煩人?有點吧,反正我是這么認為的。
但是,事實告訴我,若是只有一個人的時候是這樣的,但是一家人便不同了。大人邊采邊嘮家常,小孩采著采著沒了心性,有時會抱怨幾聲,有時會偷偷去荊棘堆里挖筍,碰了一身刺兒。茶葉沒采多少,倒帶走了一籃子筍。
茶樹是平凡的,卻絕不普通。
那是有凝聚力的一種樹。茶樹矮,一家老小都可以來采,它可以產(chǎn)生共同的話題,讓老人與小孩更加親近。春風(fēng)吹著,家家戶戶,老老小小,在山中采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與自然相和諧,理想的社會。
“我愛幽蘭異眾芳,不將顏色媚春陽。西風(fēng)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不錯,只見那簇簇的花朵綴著一條條碧綠而又修長的葉兒。這一幕若是凡間女子青絲與發(fā)飾,那便是更美的,更好的!
碧綠的葉兒垂掛在花盆外,托起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的花朵兒,滿盆兒、雜樣兒,共生共長,活潑熱鬧。
這幽蘭啊,似平凡又不平凡,好一個清新脫俗、高潔淡雅、香遠益清!
從未見過開得那般鮮紅的玫瑰。在一個無人問津的角落,只見一抹鮮艷的紅,像是被鮮血染過,在雜草中生長,不見其花枝,唯見其花綻。只是引人注目的紅,在沒有肥沃的泥土、充實的陽光的陰暗角落里,不停地生長著。鮮紅的花瓣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是少女的淚珠。環(huán)顧四周,才知道這枝玫瑰是這兒的“佼佼者”,在和自己的命運做斗爭。
我驚詫于山中的一抹綠。
那是一棵青松,孤獨地挺立在山的崖壁上。樹干傾斜卻依舊筆直,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土里。針狀的葉子聚在一塊,密密麻麻,看起來活像一避雨的屋檐。
山中很安靜。正值冬季,又是清晨,很少有人來山上游蕩。寒風(fēng)襲來,青松在風(fēng)中搖曳,點點碧綠隨風(fēng)飄動,一晃一晃的,賦予了山中點點活力。用力吸吮,風(fēng)中還夾雜著露水的清新,是獨屬于山的清芬。搖曳的它,不知是否為山中氤氳了片片芬芳。
我佇立許久,享受著冬晨的愜意。昨夜雨水悄然將至,鞋邊不再潔凈,被石路旁的濕泥所沾染。看著看著,想起了去年,在家門口的一棵小樹。疫情無聲蔓延,沖破了熱鬧的紅年。銀裝素裹,大地籠罩在寒冷之下。終于回春時,小樹卻沒抵抗住嚴寒夭折了,我只能惋惜,可惜缺少我們數(shù)月陪伴照料的它。
看著青松,我不禁感嘆,它是憑借怎樣的耐力,在風(fēng)霜雨露中生長起來的。孤獨而又頑強,是我的第一感受。兒時課本上,松樹是高潔傲岸的,而在挺拔的它身上,有風(fēng)花雪月留下的足跡,卻不減堅貞肅穆。我想,正是如此,松樹的精神才會顯得格外珍貴吧。
在人生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挫折與不幸。有人選擇抱怨墮落,有人默不作聲,負重前行。正是因為在痛苦中磨煉,毅力才顯得尤其可貴。
我釋然,重向前方之路邁進。
古人云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你東西南北風(fēng)。 ”說的正是那青翠挺拔的竹子。 綠綠的竹竿筆直地站立在那,竹葉也十分茂密,陽光照射下, 仿佛在和它互相挑逗。
俗話說“歲寒三友”,竹就是其中的一員,那么竹到底有什么內(nèi)在呢?
正如“任你東西南北風(fēng) ”所說,竹不畏懼狂風(fēng)的襲擊,不畏懼大風(fēng)的澆灌。盡管風(fēng)雨在它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傷痕,但它依然筆直地站立在那兒。人們都說梅花堅強生命力頑強,但竹又何嘗不是呢?
許多隱士都喜歡竹,因為隱士大多數(shù)高潔、清廉,所以竹的另一個特點就是高潔。
竹從不與其他花樹爭奇斗艷,而是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用自己的方式來譜寫自己的樂章。
傍晚,帶著考試失意的落寞,拖著久坐無力的雙腿,我形單影只地走著,來到家門口的荷塘邊。胡亂看一眼,不見一絲生氣。凜冽的寒風(fēng)吹干了一池水,只留下一片死寂。走近看,池中只有幾枝枯荷豎立著,光禿禿的。風(fēng)沒有方向地吹著,心海卻再也沒有波瀾。
倏忽間,眼前閃過記憶中那株夏荷。一池清澈的池水中烘托出一株欲開的荷花,那樣似開非開,待紅不紅的羞澀荷花,裝飾了我多少個蟬鳴之夜的夢??!而眼前這片凄涼的景色自然不能與“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景相提并論。我心灰意冷,離去時卻看到一位老人正在池塘邊畫些什么,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我湊上去看了,那紙上的東西,不正是這一池枯荷嗎?
看到我滿臉的疑惑,老人笑道:“孩子,怎么啦?”我似笑非笑地抱怨道:“您為何要畫這一池破敗不堪的荷花呢?”
聽完這話,老人立馬嚴肅起來,說:“何來破???你看那挺立的莖,無論風(fēng)怎樣肆虐,它總是挺直腰桿,不屈不撓;看那枝頭,即使沒有了花朵的點綴,卻依然有了點點青綠。哪怕在這充斥著寒冷的嚴冬,也依然在盼春?!闭f完他看向前方,我也看去,果然,風(fēng)并沒有將其吹倒,它堅強地豎立著,在風(fēng)中搖曳,在風(fēng)中呈現(xiàn)它枝頭的點點生機。
天空的陰霾散去,如同我的內(nèi)心一樣一片晴朗。我明白了老人說的話,花開固然很美,但為了開花而付出的努力更美,就如同日出之美,在于它脫胎于最深的黑暗。盛夏時節(jié)綻放的荷花的確很美,但美景凋零之后的那份執(zhí)著與堅強,才是它靈魂最好的詮釋。
那一簇簇的菊花吸引著我的目光,只見一片淺淺的黃像一位嬌羞的姑娘,見她捂嘴笑,也見她梳弄著她的發(fā)。只是深深淺淺的黃,仿佛在沸騰,在舞動,在不斷生長。黃色大條幅上,不時落下一只只蝴蝶,陽光照耀,就像鑲嵌著寶石。仔細一看,這菊花還與蝴蝶互相挑逗著呢!
一過中午,不知怎的,卻突然刮起大風(fēng),一朵朵菊花相互推著擠著,我看著它們,似乎將要謝去。無數(shù)次經(jīng)歷大風(fēng)的洗禮,在下一秒,它又恢復(fù)了原來的樣子,傲然挺立。
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似乎是情誼,傲骨迎寒,我不由想起那句詩:“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p>
生命的活力,綿延長久。
我的奶奶是一名樸實無華的農(nóng)民,她熱愛生活,要說她的一技之長,那必然是耕種了。
奶奶的耕種本領(lǐng)強,并且堅持不懈,記得幾年前奶奶去田地種菜,我跟了上去。那次,她播種的是黃瓜種子,回想往日奶奶種的甘甜的嫩黃瓜,我不禁有些好奇黃瓜的種植和生長。
只見奶奶先是舉起鋤頭翻土,讓緊繃的土壤得到放松。隨后,她把土往下?lián)芰藫?,松軟的土壤就被整理成一排排的畦田。她又在畦田上挖出一個個小坑,坑與坑之間間隔一段距離。接著,她往每個坑中個撒入兩粒菜種,再蓋上一層薄薄的土,最后,用大大的瓢舀起滿滿的一勺水倒在菜的周圍。
奶奶坐下休息時,我挨著她坐了下來,與她交談起來。她告訴我,第一次種黃瓜時沒經(jīng)驗,黃瓜苗枯死了。后來,向周邊種植成功的鄰居討教經(jīng)驗,找到原因、進行總結(jié)。
埋下黃瓜種后,我一有空就和奶奶一塊兒去田地里,我知道了當(dāng)土壤發(fā)白或樹苗葉子下垂時就說明樹苗缺水,有蟲子就要打農(nóng)藥,瘦弱就要澆化肥水。
我十分敬佩我的奶奶,她耕地經(jīng)驗足并且熱愛種植,種出的瓜果蔬菜甘甜可口,身為吃貨的我總是一臉興奮地奔進田地,抱著滿滿一籃子水果蔬菜蹦蹦跳跳地回家。
我名喚天一閣,僅是平凡小樓一座,倒也立世數(shù)百年,看到了許多。你若愿意,便聽我嘮叨幾句陳年舊事吧。
故事的開始是范欽建造了藏書閣,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愿以水攻火,故名“天一閣”。我看歷史的洪流中,不乏出名的文學(xué)家、思想家,藏書家卻極少,而范欽就是那種只因書便興奮,暢快,為之心跳加速,為之輾轉(zhuǎn)反側(cè),不住地癡迷,無盡地?zé)岢?。以前,藏書對范欽來說只是私人愛好,而當(dāng)其歷盡紅塵之后,發(fā)現(xiàn)只有藏書是終其一生的追求。我很幸運,作為如此普通的樓閣,卻能感受文化長河的力量。我想,范欽也是幸運的,找到了人生的價值和一生所求,這樣的一生,再怎么平凡,也絕不渾渾噩噩,碌碌無為。
我的故事仍在繼續(xù)書寫,我不想說什么傳奇事跡,只想起了嘉靖年間的一位女子,她叫錢秀云,我從未見過。錢秀云酷愛讀書,我作為藏書宏富的“天一閣”,成了她深閨中最美的夢。
后來,再后來……我見著了學(xué)富五車的學(xué)者,茂騰騰的后生,潛心朝圣的文人,嬉笑吵鬧的旅客……我凝望著,我沉思著,我訴說著……
這么多年來,我不斷講著這些故事,只希望給每個登上這樓梯的人一些思考,你或許從中悟到了文化的興盛與落寞,時代的繁華和衰敗,那你是否問過自己終其一生的追求著什么?或許是“為往圣繼絕學(xué),為萬世開太平”,或許是“松花釀酒,春水煎茶”,或許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或許是“吹滅讀書燈,一生都是月”……
其實我不知道怎么來形容媽媽的性格,我并不討厭她,也不是很喜歡她,因為她總是讓我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我的母親,她跟我說不要總是玩電腦,那會浪費你很多的時間;她跟我說,不要看太多電視,這不僅會對你的眼睛不好,也會讓你浪費時間,讓你不會思考;她跟我說,要多看書,在這個社會上,多學(xué)一點是一點,總會有用的,還會增加我的涵養(yǎng)和品位;她跟我說,要多看報紙,多看新聞……
但她也是一位善良的人。每當(dāng)看到乞丐她總會拿錢給他們,這時我會告訴媽媽,現(xiàn)在有很多假的乞丐,叫媽媽不要這么輕易給他們錢,可是她卻告訴我說寧可給錯一個,也不能忽視他們!
她說:“如果每個人都是這樣的想法,乞丐豈不是該餓死了。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幫一個是一個。我相信他們有自己的苦衷,不然誰會愿意整天靠乞討過生活?!?/p>
如果我能夠?qū)W得更堅強,如果我能夠?qū)W得了好脾氣,如果我能夠?qū)W會善解人意、體諒人——那么,我得感謝我的母親,我的啟蒙老師。
我的父親,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他不高也不胖,總是板著個臉,好不嚴肅。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什么時候,他的鬢角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幾縷白發(fā)。
平日里,我倒是不大佩服他,但到了夏天,又覺得父親是一位很厲害的人。
眾所周知,夏天是一位熱情的吉卜賽女郎,她豪放、灑脫,給我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好東西,尤其是水果。
東山就在這個熱情的季節(jié)迎來了枇杷、杏子、李子的豐收。在我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枇杷樹,自它開花之時,我就已經(jīng)在期盼著摘它的果實吃了。可是我太矮了,根本采不到。而且,最好的果子都長在頂上,就算搬椅子都采不到。沒辦法,采不了就吃不到,我只好一直望著那棵樹,這自然也被我的父親注意到了。
有一天,他搬來梯子,然后爬上去摘枇杷,甚至都站在了屋檐上,那時我真的好怕他摔下來。采了小半框枇杷后,他爬下來了把那筐枇杷給我。那天,我吃到了枇杷,酸酸甜甜的,很好吃。我沒想到,他會給我摘來枇杷。原來他是關(guān)心我的,也沒有我想得那樣嚴厲。
這就是我的父親。一位平凡又“偉大”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