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海紅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中學 226561)
深度學習是針對教學中存在大量死記硬背、機械學習的淺層學習現象而提出的,強調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習,除促進他們的高階思維與高級認知以外,還指向立德樹人與核心素養(yǎng),使其獲得全面發(fā)展.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有計劃、有目的的引領學生對化學課本內容與習題進行閱讀,傳授有效的閱讀方法,讓他們能準確表達心中所想.
教師需從預習開始,精心設計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內容及其他材料,使其初步了解新課,對新知識的學習充滿期待,同時幫助他們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和表達習慣,為接下來的學習做足準備.
比如,在“物質的分類及轉化”教學實踐中,本節(jié)課以文字性介紹為主,是初高中化學課程內容的銜接部分,把初中所學的孤立、單一的化學物質及反應梳理擴展為高中階段系統(tǒng)、多樣的物質反應體系,滲透分類觀、物質轉化觀等化學學科學習的基本思想方法.具體來說,在預習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求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的文字性資料,尋找其中的關鍵信息,使其交流和梳理這一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鍛煉表達能力,即為:先介紹物質分類的方法,從多種分類的角度重新認識物質世界,依據分散質微粒直徑大小了解膠體這一基本概念,這是對初中混合物體系的補充,再精選代表物質,探尋從“單質-堿性氧化物-堿-鹽”以及“單質-酸性氧化物-酸-鹽”分別代表含金屬或者非金屬元素物質之間的轉化規(guī)律,且能夠用來簡單指導生產與生活實際.通過對本節(jié)課內容的預習,學生不僅能夠將初中所學的知識由點構成線合理關聯起來,還可以指導他們對高中階段后續(xù)化學知識的學習,使其在預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閱讀與表達習慣.
教師在正式教學開始之前,圍繞教材內容與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鼓勵學生有的放矢的進行自主閱讀,并交流答案,激起他們閱讀與表達的興趣,使其學習欲望更為強烈.
例如,在開展“物質的量”教學時,教師先詢問:如何得出一粒米的質量?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方案,借機引領他們歸納處理粒子的計算方法.接著,教師展示化學方程式:
引出問題:這個反應所表達的意義是什么?實驗室里拿2個氫氣分子與1個氧氣分子反應容易做到嗎?如何知道一定質量的物質里含有多少個微粒?與其他物理量一樣,物質的量也有特定的符號和單位,請閱讀書本回答,并找出采用多大的集體當作物質的量的單位?微觀粒子與宏觀質量有什么聯系?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與回答,該反應可理解成2個氫氣分子與1個氧氣分子化合生成2個水分子;4克氫氣與32克氧氣化合生成36克水;2體積氫氣與1體積氧氣反應生成一定量的水,他們認為無論是1個還是2個分子都太小,均無法控制,使其閱讀課本內容找出對物質的量這一概念的描述,這樣從理解化學方程式的意義引入,以熟悉的知識為基礎提出問題,以引發(fā)學生對所要解決問題的重視和注意,使其對新課的閱讀產生興趣與學習欲望.
而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概念知識的講授,指導學生抓住概念中的關鍵詞語有效信息,使其真正理解概念的含義,幫助他們鞏固化學閱讀與表達的基礎.
以“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教師出示化學方程式:
由學生思考與交流這一反應屬于哪種基本反應類型,使其討論后發(fā)現不屬于四大基本反應類型的任何一個,讓他們回憶初中時期所學的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的定義,且舉例說明,知道關鍵之處是“得到氧”、“失去氧”.之后,教師設置問題: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是獨立進行的嗎?兩者可以同時進行嗎?帶領學生在此次分析上述化學反應,使其發(fā)現在反應中三氧化二鐵失去氧變成鐵,一氧化碳得到氧變成二氧化碳,然后出示化學方程式:
使其模仿上述反應進行表達和介紹氧的得失情況,順利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并讓他們認真閱讀課本中的文字性介紹,從而深化學習與理解這一概念.
在深度學習視角下的高中化學教學中,為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教師應當關注化學圖表的運用,指導他們認真閱讀與分析圖表,提取出關鍵信息,使其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同時鍛煉閱讀與表達能力.
例如,在“元素周期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課件中出示著名化學家拉瓦錫的制作的元素周期表,要求他們認真閱讀,親自動手將卡片粘在白紙上制作自己心目中的元素周期表,使其呈現元素之間的某些共同點,且表達出來.之后,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制作三個圖表,分別根據原子半徑與核電荷數的關系,化合價與核電荷數的關系,最外層電子數與核電荷數的關系,由學生展示作品和講解,分組畫出三條曲線,使其通過對圖表的閱讀總結出元素周期律,讓他們交流和完善.
化學實驗中的閱讀模式指的是學生閱讀完資料后,提煉出與實驗相關的有效信息,且把這些信息整合到實驗當中.高中化學教師需把握好良機優(yōu)化實驗教學,注重對學生閱讀和表達能力的訓練,改善實驗學習效果.
在“金屬的腐蝕與防護”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本中的實驗進行適當改進,以此獲得更多關于金屬氧化的信息,使其以生活中最為常見的金屬——鐵為例,針對鐵的氧化的過程,教材中給出的是純凈水與鹽水這兩種腐蝕條件,主要探究空氣與液體對鐵釘腐蝕程度的影響,不過部分同學可能提出不同的看法,如;金屬發(fā)生氧化可能同溫度有一定的聯系.之后,教師借機指導學生進行探究不同溫度條件下對鐵釘腐蝕程度的實驗,使其通過實驗證明在不同溫度條件盛有相同液體的容器中,溫度較高的鐵釘腐蝕速度教科,這為防護金屬的腐蝕提供新思路.這樣通過閱讀教材資料,提倡學生大膽猜想、思考與改進實驗,使其思維得以發(fā)散,借此訓練他們的閱讀、表達與實驗能力.
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注重化學習題的設計與教學,要求學生仔細閱讀題目內容,找出已知與未知條件,及數量之間的關系,并表達與交流,由此增強他們的閱讀與表達能力.
高中化學教師可引領學生搜集一些同化學有關的材料,或為其推薦一些化學類的雜志、刊物等,并交流各自的閱讀感受,進一步培養(yǎng)與提升他們的閱讀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實施“金屬材料”教學時,本節(jié)課本身就以閱讀為主,教師可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調查研究入手,使其了解金屬的物理性質,學會區(qū)分一般的金屬與非金屬,讓他們通過對生活中常見金屬制品材料選擇的討論,學會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并形成以下共識: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其中在學習“金屬材料的廣泛用途”這一部分知識時,教師除要學生仔細閱讀課本內容以外,還要主動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其結合金屬材料在生活中運用的具體實例,了解金屬材料同人類生活、生產機社會發(fā)展之間的密切關系,為他們推薦以下課外書:《金屬材料基礎》、《金屬材料常識普及讀本》、《金屬材料與熱處理》、《金屬材料常識》、《新編金屬材料手冊》、《神奇的金屬材料》、《金屬材料學》等.如此,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閱讀這些書籍,豐富自身課外生活,拓展他們的化學閱讀視野,增進課堂內外知識的聯系與整合,使其對金屬材料的認識更為全面.
總而言之,在高中在化學教學活動中,閱讀與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艱巨又重要的任務,短時間內很難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教師需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理念,除做好理論知識的講授、解題訓練及人格素養(yǎng)等工作以外,還要善于發(fā)現與制造契機,從多個方面與不同視角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促使他們掌握更多有效的閱讀方法與表達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