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犀比印度犀牛小,通體長2.5~3.5米,肩高1.6米,平均體重1500千克,最大個體可達2300千克。有一只角,角長少于20厘米,皮膚為灰色。爪哇犀牛曾在亞洲廣泛分布,包括中國南部以及中原地帶(漢朝以前),棲息于低地雨林和紅樹林沼澤中。喜歡獨來獨往,以樹枝、嫩芽、嫩葉、果子、竹類、芒果及無花果等為食。每胎只生一只幼犀,哺乳期為1~2年。爪哇犀牛平均壽命35~40年,最長的可達50多年。由于人類的大量捕殺,如今只在爪哇島的國家公園分布著50到60只。
圖片| 搜狐網
黑龍江豹動作迅捷如箭,跳躍彈力特佳,爬樹更是靈巧。棲息在以巖石地帶或崖地為中心的山岳地帶,活動范圍廣及森林地帶到深山之中。由于食物的減少及被視為害獸遭捕殺,目前正急劇銳減。目前俄羅斯的極東地方僅存20至25頭,朝鮮半島30至40頭,中國境內可能已完全絕種。
圖片| 搜狐網
鯨豚類中體型最小者,體格粗壯。背鰭顯著,似鯊魚鰭。頭部渾圓,幾乎沒有嘴喙。眼睛四周有深色眼圈。身上復雜且黯淡的灰色圖案,在某種光線下看起來接近橄欖色或黃褐色。生性害羞,而且會躲避任何船只。會浮升水面呼吸,并以幾乎不興水波的緩慢方式向前翻轉,然后很快地消失于海面上。潛水時小尾鰭一直保留在水中。噴氣并不明顯,但是會發(fā)出類似港灣鼠海豚那般巨大、尖銳的呼吸聲。
華南虎又叫廈門虎,頭圓,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較長,胸腹部雜有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黃色并布滿黑色橫紋。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條紋,條紋的間距較孟加拉虎、西伯利亞虎的大,體側還常出現(xiàn)菱形紋,在亞種老虎中體型較小。華南虎以草食性動物野豬、鹿、狍等為食,曾經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地區(qū)。華南虎雖不喜歡長途泅水,卻能游過較狹窄的海峽,所以還出現(xiàn)在像廈門等地的島嶼上。多單獨生活,不成群,多在夜間活動,嗅覺發(fā)達,行動敏捷,善于游泳,但不善于爬樹。是中國的十大瀕危動物之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列入紅色物種名錄極度瀕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