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近四十年所見公私典藏唐英私物選粹匯編

2022-08-16 10:11唐英學社
景德鎮(zhèn)陶瓷 2022年2期
關(guān)鍵詞:詩文

唐英學社

唐英研究的內(nèi)容里面,重中之重當推唐英私物。何為唐英私物?就是唐英自己使用的器物,贈送師長友人的禮物,供奉寺廟神靈的貢品,這包括唐英親制的瓷器,親繪的書畫、書法作品,自用的硯臺與印章,《陶人心語》、《陶人心語續(xù)選》等稿本文集。

其落款常見為唐英、雋公、俊公、叔子、陶成居士、蝸寄、蝸寄居士、蝸寄老人、古柏、古柏堂、陶榷、榷陶、御賜郁金積翠、玉音郁金積翠等,往往直接體現(xiàn)唐英個人獨有的屬性。

俊 公

因此研究唐英,必須要通過對唐英相關(guān)物品進行系統(tǒng)了解,準確界定唐英私物的范疇,至為關(guān)鍵。若界定過寬,失之嚴謹,則無法真實還原唐英的性情心境和生平諸況。

唐英學社自創(chuàng)設(shè)以來,尤為重視匡正和確立唐英私物認定標準,曾于2017年金秋在景德鎮(zhèn)舉辦《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是次特展薈聚唐英私物近三十件,內(nèi)容異常豐富,彼此交相輝映,也是唐英私物第一次如此集中展示,極大拓展了研究的視野,助推研究的深入。

如今在此基礎(chǔ)之上,我們再通過整理過往海內(nèi)外出版資料和近年公私典藏最新公布的資訊,秉承最嚴謹?shù)膶W術(shù)態(tài)度和方法,對過往數(shù)十年里出現(xiàn)的唐英私物實行全面甄選、仔細識別。除去一部分唐英重要私物早已為大眾所熟知故不重復收錄之外,本文匯輯出最重要的三十余件與同好分享,并對展品內(nèi)涵進行解讀,以期為大家深入研究唐英提供豐富而可靠的實例和詮釋唐英私物的界定標準。

1、清乾隆元年 唐英水墨紙本行書自作詩七首鏡心

尺寸:長85cm 寬65cm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1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景德鎮(zhèn)唐英學社藏

1、試向南枝望,方知青帝恩。鶯花空紫陌,雨露早江村。香孕滋三素,羹調(diào)兆一元。不爭群卉艷,清氣自乾坤。元旦試筆賦得雨中梅。

2、淮海西江道路長,又歌行役過浮梁。寒灘清澈臣心水,曉日溫承帝闕光。山色解留人自遠,樹蔭無定客同忙。來參一木當門意,云鏁空堂澹夕陽。冬日于役淮陰過宋佛印 道場寶積寺。

3、百歲浮沉半已過,少年場里哽婆娑。風光動眼閑情少,筋力違心老病多。鳥倦云歸時若此,親酬圖報事如何。茫茫大化無須問,秋樹鳴蟬共放歌。深秋病榻口占 。

4、數(shù)椽陶署抱山中,執(zhí)卷公余蠟炬紅。雨過寒蟹鳴地籟,夜深踈竹撼天風。但思力為君親竭,不分心因老病空。指日登高重九日,飛騰云表看冥鴻。迢迢山漏欲敲殘,箕局擁書興未闌。窗外雨侵燈暈暗,庭前風落葉聲寒。漫夸蔗境濃于酒,未必秋山淡似官。犬馬酬知心正切,非關(guān)五斗易魚竿。清燈格影漏遲遲,遠客深秋獨坐時。幾載陶漁慚事業(yè),半生辛苦勝須眉。冷香未透黃花雨,噩夢先胎靜夜思。如漆前程憑造命,倥傯食息笑支離。秋雨病榻抒懷

5、飛渡錢塘夜,春陰接海濆。帆沖千嶂雨,風亂一江云。漁火沙頭見,潮聲浪里聞。中流猶仿佛,白馬素車軍。春夜乘潮渡錢塘江。(出自《陶人心語》卷之二“雨夜隨潮渡錢塘江”)

6、庚也汝來前,貽謀宜勉?。拙寧同老父,巧勿逐時賢。志苦堪移命,心誠可格天。從龍家訓在,忠孝外無傳。父子在天涯,新涼夜坐花。趨庭慚我訓,跨灶望誰夸。名利浮沉客,存亡浪蕩家。庚乎知月否,萬古仰清華。月底與庚兒閑話。(出自《陶人心語》卷之二“語文兒”)

7、玉立新生竹,云堆半吐花。笙歌時換鳥,供養(yǎng)又評茶。塵境清炎雨,鄉(xiāng)心淡客家。乾坤容此寄,隨分樂無涯。炎雨蝸亭即事。

題款:丙辰炎夏雨窗,戲錄舊作數(shù)章,沈陽唐英書課。

鈐?。禾朴⒅?、俊公、唐英圖章、雋公、秋園、珠山、醉心不在酒、陶冶賴詩篇、書己不求人、好飲方為戒工詩不在吟

唐英圖章

陶冶賴詩篇

唐英此幅書法作品是丙辰年(西元1736年)所作。這一年恰好是乾隆元年。唐英時年54歲,正值其藝術(shù)和人生的鼎盛時期。作品有三個特點卻是應(yīng)當說明的。其一,是作品的書法。本件作品一共分為七個部分,651字。由內(nèi)容以及小注可以看到,是作者在極為放松的情況下寫成的行書。書法面貌豐富多變,因此是研究唐英行書書法的可貴資料,同時其使用各式印章多達二十二枚,閑章的內(nèi)容也極為豐富,在唐英目前所遺書法作品之中,獨一無二,由此皆可洞見雋公大人之文人品性。其二,是作品的內(nèi)容。此幅作品一共包含了唐英的七件詩作。是唐英在54歲時自己整理重寫的。這些作品目前僅可在《陶人心語》及續(xù)選的各個版本找到二首(第五首、第六首),其余五首并沒有查到。因此有可能是唐英已經(jīng)佚失的作品,具有相當?shù)奈膶W價值。其三,是作者的心境。作者在這七件作品中,表現(xiàn)的并不是春風得意事業(yè)有成的心情。更多的是回憶,緬懷,感慨,甚至感傷的心態(tài)。唐英官居高位,事業(yè)有成,卻是如此的平靜,安寧,令人贊嘆。因此該幅詩文作品還可以幫助我們研究這位三百年前藝術(shù)大師的心路歷程,至為難得。

2、清乾隆十五年 唐英隸書唐人張說《恩制賜食于麗正殿書院宴賦得林字》手卷

尺寸:引首30×106cm 書心30×302cm 題跋37×153cm

題簽:唐雋公遺墨 引首:陶成居士書卷,觶齋 鈐印:郭葆昌印

題識: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誦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位竊龢羹重,恩饕醉酒深。載歌春興曲,情竭為知音。歲庚午五月,蝸寄唐英。 鈐?。禾朴⒅ ㈦h公

鑒藏?。耗Q、鞏伯眼福、郭氏觶齋秘笈之印

郭葆昌舊藏

此為目前所知唐英存世的唯一一個手卷,隸書飄逸虛靈,古趣可挹,郭氏得之,重新裝裱,并親題引首:陶成居士書卷,再請民國名賢好友瞿鴻禨、張一麐、黃侃、翁文灝、王世杰等題跋,可見郭氏對其萬般珍視,其尊崇唐英之情處處流露。

此手卷之唐英用章皆屬標準私章,可作為鑒定雋公墨寶之典型依據(jù)。

3、清雍正乾隆 唐英水墨紙本隸書五言詩立軸

尺寸:長118cm 寬54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002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香港永寶齋藏

引首章:“玉音郁金積翠”

詩文:“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p>

署款“蝸寄唐英”

后鈐:陰文“唐英之印”,陽文“俊公氏”方形印章。

閑章:“陶冶頼詩篇”

唐英隸書傳世作品,除此之外,尚知二件,一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英隸書臨乙瑛碑軸 ,一為前述郭葆昌舊藏隸書手卷。

其隸書飄逸虛靈,活脫灑麗,與鄭谷口類近,源出華山碑。引首章:“玉音郁金積翠”與閑章“陶冶頼詩篇”經(jīng)常搭配出現(xiàn)在唐英紙本書法之上。

4、清乾隆元年 唐英水墨紙本行書明人詩句立軸

尺寸:長52cm 寬27cm

日本近代裝裱

景祥學術(shù)基金藏

款識:丙辰炎夏,沈陽唐英書。 鈐?。鹤訉O保之

鑒藏章:阮龕珍藏、蓉峰寶玩

蓉峰寶玩,為劉恕(西元1759—1816)書畫典藏之章。

劉氏字行之,號蓉峰,又號寒碧主人。吳縣東山人。劉恕早慧,弱冠能文章,聲譽著於鄉(xiāng)里。乾隆五十一年中舉。后辭官歸里后移家至蘇州城西花步里,自筑寒碧莊,饒泉石花木之勝,意匠經(jīng)營,擅勝吳下。平時無聲色之好,惟性嗜花石,著有《牡丹新譜》、《茶花說》、《石供說》,又喜藏法書名畫,仿清河書畫舫之例,集成十卷,曰《掛漏編》,又集古今石刻,環(huán)所居壁間,朝夕相對以自娛。

阮龕珍藏,為況周頤(西元1861—1926)書畫文物典藏之印。

況氏,清廣西臨桂人,字夔笙,號阮庵,蕙風,光緒五年舉人。清末任內(nèi)閣中書,后漂泊揚州,武昌,南京等地,擔任兩江總督端方等人的幕僚。入民國后,流寓上海,以遺老自居,鬻文為生。工詞,為晚清四大詞人之一。所著《蕙風詞話》在詞學史上影響巨大?!度钼止P記五種》為況周頤筆記作品代表作。

故此畫經(jīng)劉氏與況氏遞藏,前后清晰,傳承有序,可見后世雅士對雋公才情之珍視。

5、清乾隆十七年 唐英紙本行書十四言聯(lián)

尺寸:全長161厘米,寬37厘米

心長142厘米,寬32厘米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詩文為“無翅而飛寺從風雨中來何年回去,如布而掛瀑自峰巒間出甚日卷開?!?/p>

上聯(lián)補注“乾隆壬申首春峽山寺口占一聯(lián)留識”

下聯(lián)落款:蝸寄唐英撰并書,后鈐“唐英之印”、“雋公”,引首章“玉音郁金積翠”,此三章為唐英紙本書法常備的基本印章組合。

其書用筆流暢,雅俗共賞,實有士人之風范。作于乾隆壬申,即是十七年(西元1752年)。乾隆十六年十二月乾隆皇帝將唐英從粵海關(guān)重新調(diào)回九江關(guān)兼管陶務(wù)。次年正月十七日唐英一家自粵起程回九江,峽山寺乃必經(jīng)之處。此書法正是見證了唐英重返潯陽的重要人生事件,至為可貴。

峽山寺,即現(xiàn)在清遠飛來寺,飛來峽自古就叫峽山,飛來寺自古也叫峽山寺,其位于飛來峽北岸,靠近飛來峽出口處。飛來寺為嶺南著名古剎,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52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古寺在北禺半山中。宋大觀后,為方便老弱善信進香禮佛,于江邊另創(chuàng)殿宇,最初的殿宇很小,建在今方丈樓的地方。到元代天歷二年重修時大規(guī)模擴建,因而成為嶺南巨剎。時人稱梁代建在半山的為“舊寺”,也叫“飛來禪寺”;稱元代在江邊擴建的為“新寺”,也叫“飛來寺”,總稱為“清遠峽山寺”。兩寺原出于一僧座主管,不分門戶,游寺者輪流參拜,香火同樣鼎盛,歷代重修,新舊兼顧。

6、清雍正乾隆 唐英水墨紙本草書五言對聯(lián)

尺寸:長129cm 寬30.5cm

詩文:對人惟坦率,無事不風流錢鏡塘先生舊藏

此對聯(lián)字體碩大,是目前私人收藏領(lǐng)域僅見一副唐英親筆紙本對聯(lián),其墨色深沉,力透紙背,書寫揮灑,飛白尤為神妙。詩文內(nèi)容雅致文氣,闡明世事道理與立身之本,達至心態(tài)的灑脫。其引首章“詩書琴酒之歡”首次見于唐英書法作品之上,后鈐?。禾朴⒅?、雋公,皆見于現(xiàn)在存世的多幅唐英書法作品中,可互相印證。落款為蝸寄唐英,為典型的唐英署款寫法。

右下方為鑒藏印 :海昌錢鏡塘藏。可知此聯(lián)曾為民國書畫收藏大家錢鏡塘所藏,錢氏收藏書畫曾名震一時,其舊藏向為人所珍重,由此聯(lián)亦可鑒錢氏鑒藏審美之獨特。

7、清雍正乾隆 唐英紙本行書五言絕句詩軸

尺寸:長118cm 寬59.4cm

展覽:《小莽蒼蒼齋藏清代學者法書展》,第040號展品,中國國家博物館,2011年10月

著錄:呂章申主編《小莽蒼蒼齋藏清代學者法書》,第52頁圖版040號,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

田家英小莽蒼蒼齋舊藏,中國國家博物館現(xiàn)藏

引首章:“玉音郁金積翠”

詩文:“霜抱瑯玕熱,煙籠環(huán)珮過,翹天飛彩勝,春色湧金波?!?/p>

署款“蝸寄唐英”

后鈐:陰文“唐英之印”,陽文“俊公”方行印章。

閑章:“陶冶頼詩篇”

此幅行書四印俱全,皆能力證此書法出自雋公之手,其風格揮灑不羈,拙中藏秀,體現(xiàn)唐英書法的多面性。引首章“玉音郁金積翠”與閑章“陶冶頼詩篇”經(jīng)常搭配出在唐英紙本書法之上。

8、清乾隆 黑地砂漆鑲嵌白瓷雕字行書對聯(lián)

尺寸:長161cm,寬44cm

詩文:幾點梅花添逸興,數(shù)聲鳥語助吟懷

著錄:《清朝乃瓷器》,日本田路周一著,博寶館刊行,1976年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001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香港永寶齋藏

結(jié)體寬博深穩(wěn),運筆酣暢圓潤,可謂骨力堅凝,神味淵永。引首為陽文“御賜郁金積翠”篆章, 落款“唐英書”,后附陰文“唐英之印”和陽文“雋公”章。此處三方篆章皆是澀胎無釉(見封三圖2)。日本近代藏家田路周一先生舊藏。

相比于制瓷、文學成就,唐英書法一項,亦毫不遜色。《歷代畫史匯傳》謂之“工宋人山水人物,能書”,載瀛《繪境軒讀畫記》、李放《八旗畫錄》皆云唐英“其畫無體不工,兼擅分隸書?!睍r下所知有其多幅翰墨傳世,所具詩文書法,神采奕奕,行筆遒勁灑脫,以行、隸二書為主?,F(xiàn)殘存的《陶人心語手稿》匯集唐英諸體書法,內(nèi)容尤其豐富,更為我們展現(xiàn)唐英書法造詣多姿多彩的一面。

雕字施純白釉,鑲嵌漆地,引首章偏愛使用“御賜郁金積翠”,署款私章“唐英之印”與“雋公”關(guān)聯(lián)使用。

無論是引首章還是唐英名號私章,皆以瓷胎為之,其中田路周一藏品的做法,更為考究,是以雕出陰陽文的木質(zhì)或陶質(zhì)印章祖模,壓印在瓷坯上入窯燒造而成,澀胎無釉,在屏對制作完好之后,往往抹上朱砂,摹擬出紅章的效果,至今在部分瓷章中尚殘存朱砂痕或紅漆痕。2009年珠山御窯廠整修北側(cè)保護工棚時出土“雋公”印章一枚,模印成型,與傳世所見一致。

9、清乾隆 紅漆灑金地鑲嵌白瓷雕字行書對聯(lián)

尺寸:長168cm 寬32cm

詩文:“水邊城市煙中畫,雨后鶯花世外情”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03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景德鎮(zhèn)顏山美術(shù)館藏

此瓷對聯(lián)原為香港出版界馬氏舊藏,是為最新出現(xiàn)的重要唐窯標準之物,此前一直未曾公開,故頗為引人矚目。其以紅木為框,紅漆灑金為地,鑲嵌白釉瓷板文字,書法體勢開張瀟灑于外,筆力勁健凝練于內(nèi),字字皆可以玩味,不愧書家之筆。引首章為“御賜郁金積翠”,落款“蝸寄唐英”,后附紅彩陽文“唐英之印”。白釉瑩然溫潤,閃現(xiàn)出十八世紀雍乾瓷業(yè)獨有的光澤。景德鎮(zhèn)陶匠精湛的技藝,將字體的筆勢、結(jié)構(gòu)及筆觸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連干筆游絲的情境都以瓷器表達出來,十分逼真,觀之一如于紙帛所書,絲毫不減(見封三圖1)。

詩文所描繪的內(nèi)容應(yīng)該是在九江煙水亭里遠望九江城的景象與內(nèi)心收獲的感受。煙水亭位于九江市長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傳為三國時名將周瑜的點將臺故址。唐代詩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詩句 “別時茫茫江浸月”,稱“浸月亭”。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九江講學時,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名“煙水亭”。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亭皆毀。至明末,重建煙水亭于浸月亭舊址。

煙水亭是歷代文人騷客宴游之地。亭內(nèi)有風格各異的楹聯(lián)匾額,或敘事繪景,或?qū)懸馐闱椋?lián)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觀聯(lián),雅趣盎然。唐英出任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后,尤喜游歷尋訪潯陽勝景古跡,煙水亭位近九江城邊,應(yīng)為必到之處。此詩句正是抒發(fā)唐英靜坐煙水亭賞景時內(nèi)心的無限愜意。

該瓷聯(lián)兩處印章的細節(jié)處理更勝常見者,體現(xiàn)如下:

一、引首章表面施白釉,非澀胎,釉面描金,字體篆文韻味更足,結(jié)構(gòu)更加豐盈,“郁金積翠”以陰刻螭龍圍飾,更具宮廷氣息,故此引首章是目前所見最為精致者,由此可證唐英對此掛屏制作的重視程度。

二、“唐英之印”表面施白釉,陽文,凹凸效果明顯,描金裝飾,印文篆體端莊圓潤,工整猶如于書畫所鈐,全然不同于先前數(shù)者。

因此,從制作工藝的精致程度與當前的保存狀態(tài)而言,本聯(lián)當為唐窯瓷制雕字對聯(lián)流傳至今品質(zhì)最佳者!

10、清乾隆 黑漆地鑲嵌白瓷雕字行書對聯(lián)

尺寸:長141.7cm 寬26.7cm

詩文:“雨樹晴山分畫譜,春花秋月?lián)Q詩題”

著錄:黃清華《被遺忘的唐窯佳器——唐英瓷制對聯(lián)與掛屏初探》

《故宮文物月刊》2013年第363期,第110頁—119頁,臺北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06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山西籀云室藏

諸瓷字白釉瑩潤似玉,書法體豐骨勁,圓轉(zhuǎn)遒麗。引首章為“御賜郁金積翠”, 落款“唐英書”,后附陰文“唐英之印”和陽文“雋公”章。此處三方篆章皆是澀胎無釉,表面尚較好地保留了一層暗紅漆(見封三圖3)。

后二者書法風格、印章、尺寸皆與日人田路周一舊藏對聯(lián)相同,落款為“唐英書”,三方篆章“御賜郁金積翠”、“唐英之印”、“雋公”的制作技法和特征高度一致,可知此三副對聯(lián)的印章皆出自同一祖模。

瓷字對聯(lián)是唐英督陶期間的創(chuàng)新之作,唐英首次用瓷器來立體地表現(xiàn)文人書法,既具瓷器工藝之美,亦見書法人文之雅,這一創(chuàng)新與其本人深刻的文人修養(yǎng)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所選唐英的詩文內(nèi)容皆與文人生活有關(guān),多是抒發(fā)書齋雅事,追慕詩情畫意的逸趣。

清道光彭蘊燦《歷代畫史匯傳》記載:“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書,詩有清思,榷兩淮、九江,珠山昌水見之筆墨者為多。曾主官窯事,制器甚精,今稱唐窯。嘗親制書、畫、詩,付窯陶成屏對,尤為奇絕?!逼渲刑貏e提到唐窯所制瓷器對聯(lián)與掛屏,并且以“尤為奇絕”來加以贊嘆,足見其在清代備受推崇。因此,瓷制對聯(lián)與掛屏是中國陶瓷史上第一次將書法藝術(shù)與制瓷技術(shù)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也是唐窯最具文人秉性的作品。

11、清乾隆 黑漆硬木地鑲嵌白瓷雕字行書對聯(lián)

尺寸:長156厘米 寬31厘米

詩文:“書田菽粟皆真味,心地芝蘭有異香”

香港私人家族藏

此聯(lián)書法與日人田路周一舊藏者相同,結(jié)體圓潤,飛白瀟灑,同出一人之手。引首為陽文“御賜郁金積翠”篆章,后附陰文“唐英之印”和陽文“雋公”章,皆是澀胎無釉(見封三圖4)。其落款“蝸寄唐英”上下氣韻連貫,頗見唐英運筆時之愜意。

詩文內(nèi)容契合文人意境,寓義惟有讀書方可提升個人涵養(yǎng)和氣質(zhì),讓自己心靈的境界更加高尚,才能感染到別人,猶如芝蘭芳香,沁人心脾。

檢視前述三副對聯(lián),皆有“御賜郁金積翠”引首章,為目前所見此類瓷制對聯(lián)共有的特征,況且唐英諸類文集和唐窯作品中皆未見出現(xiàn),可謂獨特。

“御賜”當然表明唐英所用此章內(nèi)容是得到清朝皇帝(順治或康熙)的恩賜,“郁金積翠”則是御賜的內(nèi)容,往往多是御書賜字。

據(jù)黃清華先生考證,“郁金積翠”乃來源于唐家“古柏堂”之稱號,“郁金積翠”正是柏樹特點的寫照。郁金是指柏樹的內(nèi)在品質(zhì),色黃而味芳香,積翠是指柏樹的外觀特點,終年翠綠,凌霜而不凋。

郁金,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黃色,有香氣。中醫(yī)以塊根入藥,古人亦用作香料,泡制郁鬯,或浸水作染料?!端囄念惥邸肪戆艘灰龝x·左芬《郁金頌》:“伊此奇草,名曰鬱金。越自殊域,厥珍來尋。芬香酷烈,悅目欣心?!痹诖艘隇榘啬绢愃朴艚鹨粯?,色澤金黃,具備濃郁的芬香,致人心神舒暢。

積翠,乃指翠色重迭,形容草木繁茂。唐·杜甫《玉臺觀》詩之一 :“中天積翠玉臺遙,上帝高居絳節(jié)朝?!彼巍し冻纱蟆吨]南岳》詩:“濃嵐忽飄蕩,積翠浮云端?!贝颂幗栌鳛榘貥渲θ~繁茂,可謂翠色重疊,令人視之悅目舒心。

12、清乾隆 唐英大漆螺鈿粉地行書詩文對聯(lián)

尺寸:長 136.5cm 寬26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26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西疇山房藏

詩文:滿地綠陰飛燕子 一簾晴雪卷梅花

落款:唐英,后鈐“唐英之印”、“雋公”二章。引首章不清,暫無法釋讀。

該聯(lián)以螺鈿粉為地,以大漆勾勒成字,運筆遒健瀟灑,一氣呵成,鋒芒外露。其詩文內(nèi)容彰顯出唐英的文人本性,流露對文人書齋生活的向往和回味。此聯(lián)把綠蔭與燕子、晴雪與梅花巧妙且自然地融為一體,抒發(fā)了文人雅士恬淡清高的生活追求,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無窮的韻味,讀之感知四季更迭,世間孕育著勃勃的生機,充滿著詩情畫意。

詩文出自明人錢遜《春詞(二首)》:

紅杏蕭墻翠柳遮,重門深鎖屬誰家。

日長亭館人初散,風細秋千影半斜。

滿地綠陰飛燕子,一簾晴雪卷楊花。

玉樓有客猶中酒,笑撥沉煙索煮茶。

其中“一簾晴雪卷梅花”之句有梅花于楊花之異,未知何故。然其構(gòu)建之意境不變,依然文氣蕩漾,撲面而來。

13、清雍正乾隆 唐英紙本隸書詩文對聯(lián)

尺寸:不詳

出處:不詳

此聯(lián)雖然尺寸和出處不詳,然其書法則是唐英所書無疑,多半是《曹全碑》筆法,風神逸宕,雋妙自然,清新之氣,油然而生,屬于非常典型的唐英隸書風貌,引首章為雙螭形,章文不詳。落款“蝸寄唐英”,后鈐二章。

此聯(lián)詩文化裁于唐代譚用之《山中春晚寄賈員外》:

不隨黃鶴起煙波,應(yīng)笑無成返薜蘿。看盡好花春臥穩(wěn),醉殘紅日夜吟多。高添雅興松千尺,暗養(yǎng)清音竹數(shù)科。珍重仙曹舊知己,往來星騎一相過。

上聯(lián)詩文與原文有所變動,將原文的“盡”改為“遍”,“臥穩(wěn)”變?yōu)椤八恪保蟾盼囊獠蛔?,或者當時所據(jù)版本各有差異所致。

14、清雍正 浮雕香瓜紋唐英題詩文自用端硯

尺寸:長11.6cm 寬10.6cm 厚1.7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31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景德鎮(zhèn)唐英學社藏

端石,細膩瑩潤。外形如瓜,硯首雕琢瓜、葉與藤蔓。瓜陷入硯體,作為墨池,并有瓜棱突起,四周浮雕葉蔓,葉蔓伸展或自然下垂,或侵入墨池,生動有趣。浮雕與挖刻互相呼應(yīng)、對比,技藝嫻熟,彰顯十八世紀工藝的典雅和細膩。硯背銘 :“溫潤如玉,不盈一掬,何以置之,石渠天祿”,落款:“蝸寄唐英”,后鈐“唐英之印”篆章,書法鐫刻深峻,刀鋒凌厲,氣息流暢簡約。

所用“唐英之印”篆章,與唐英紙本書法所鈐者無異,可知其硯背所刻詩文,乃是依據(jù)紙本書法移置硯石上。原為日本世家舊藏,現(xiàn)存原裝紫檀盒及日本包裝木盒。

15、清雍正 唐英題詩文自用石渠端硯

尺寸:長12.6cm 寬12.6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30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地方國營文物商店舊藏 香港永寶齋現(xiàn)藏

硯端石質(zhì),硯堂方正平闊,琢水線一周,外挖石渠墨池,四周起寬棱,背銘:“方雖不方,圓亦不圓,靜以研精,厚以永年。久矣履端之友,誠哉種玉之田”。落款:“戊申春日唐英銘”,并鈐印“唐英”、“雋公”、“一片云”。書法極佳,氣韻如行云流水。陰刻,局部仍保存明顯的朱砂痕。整體包漿古舊自然,見證了陳年墨香的沉積。

石渠之硯式,取漢石渠閣建筑特點,于硯堂周圍環(huán)以水槽,形狀各異,除圓形外皆稱石渠式。石渠硯寄托了文人對石渠閣這一兼具談經(jīng)論道與典籍收藏功能的學術(shù)文化場所的推崇。

戊申,乃雍正六年,西元1728年,該年九月唐英才接到命令來景德鎮(zhèn)協(xié)助督陶。目前所知唐英硯臺,除了此石渠硯,還有銘文瓜形小硯,公私典藏只有此二例。

16、清雍正七年 唐英紙本水墨牧牛圖軸

尺寸:長34.2cm 寬18.8cm

山西省博物館藏

所繪為江南初春牧童放牧而歸的情景。田間小徑,一老牛蹣跚而來,一童子騎于牛背上,一手牽韁繩,一手持傘,而朝觀者。垅陌間,芳草萌生,柳吐新枝,景致疏淡簡潔。

左上方大片空白處自題詞一首:“柳雨花風,春郊可愛,連天芳草黃畦菜。紅塵飛不到山家,牧童歸路橫牛背。叩角堪歌,五羖不礙,飽帆駿馬夸時輩。到頭快意穩(wěn)難期,輸它巢父牛兒在。”

詞后有跋曰:“己酉春日,偕伴里村花下修褉隴陌間,見牧子跨牛,意致踈曠,境界恍入桃源,而茂林豐草間,想不覺為之一動迄閱數(shù)月猶似留連于心目間。因繪斯圖,并綴以踏莎行小詞志慨也。時本歲冬至后十日 唐英”,后鈐“唐英”白文朱印一方。

此畫作于雍正七年,西元1729年,詩文收錄于乾隆六年《陶人心語》五卷本之卷四《題自畫牧牛圖 》(調(diào)寄踏莎行)。它記錄了唐英初來景德鎮(zhèn)的生活點滴,在歷經(jīng)三百年風霜后如今依然存世,并可與《陶人心語》記載一一對照,幸甚也!

17、清乾隆十二年 唐英紙本水墨設(shè)色踏雪尋梅圖

尺寸:長167.5cm 寬88cm

來源:北京翰海拍賣公司千禧拍賣會《中國書畫(古代)》第691號拍品,2000年01月08日

此畫尺幅恢弘,所繪冬雪初霽,天地蒼茫,數(shù)間茅廬屋舍,隱于其中,蒼松遒勁獨立,傲雪凌霜。山野之中,主仆相隨,踏雪尋梅正歸途。所繪人物雖小,卻是點睛之處,呼應(yīng)文人欣喜追求寒梅的清雅意境。

題跋 :江南春意到寒梅,曲崦迥汀幾樹開。銅井銅坑風云里,曾欹烏帽跨驢來。

乾隆丁卯十月寫于潯陽官舍。落款:唐英,后鈐二章

乾隆丁卯為乾隆十二年,西元1747年,唐英繪畫于九江關(guān)的官舍住處。此畫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的【唐英山水軸】(典藏號新00071391 )風格非常接近,題寫書法也一致,二者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相近。

18、清乾隆 唐英紙本水墨聽泉圖立軸

尺寸:不詳

著錄:《中國名畫第三十四集》,上海有正書局印行,1926年

題款:仿吾家六如居士原本 癸亥端午后二日。

蝸寄老人唐英,后鈐“叔子”、“唐英”二章

鑒藏章:時氏子孫保之

狄氏平等閣舊藏

此幅《聽泉圖》仰之彌高,望之有觀者不覺入畫之感。由近及遠,依次有坡石小橋,策杖老者,最遠處有高山峻嶺。水墨把握極佳,蒼潤兼濟,耐人回味。善用墨法,枯濕濃淡兼施并用。畫作予人親切自然之感,從中我們就可以感受到自然的淙淙流水,靜寂的小橋人家,不知歲月的蒼松老樹,悠然自得的居士賢達,唐英在構(gòu)筑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山水理想。得之者精神燦爛,出之紙上。

癸亥,為乾隆八年,西元1743年,唐英時年62歲,此畫作于其62歲生日的后二日。此畫原為平等閣主人狄平子所藏,今不知所蹤,尺寸未詳。

狄平子(1872-約1942),祖籍江蘇溧陽人。原名葆賢,字楚青,一字楚卿,別號平情居士、平情客,室名寶賢庵、平等閣。擅長書畫及古畫鑒定,后在上海創(chuàng)辦《時報》、《民報》和有正書局,首開復印精品之先河。他傾全力經(jīng)營這家很具規(guī)模的出版社。為使印刷精良,不惜高薪雇用了兩名日本技師專門負責古畫印刷并帶教幾名藝徒。有正書局首創(chuàng)用珂羅版印名畫和漢魏六朝碑刻,精心結(jié)構(gòu),不惜向收藏書畫的名家征集印行。尤其復印的精品幾可亂真。狄平子的書法剛勁清逸,頗負時譽。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唐英 墨龍詩文筆筒】原為狄氏所藏,后入胡惠春先生暫得樓,1980年代再獲捐贈入藏文物館。故狄氏獨具慧眼,對唐雋公私物情有獨鐘。

19、清乾隆 冬青釉墨彩四體詩文筆筒

尺寸:高10.3cm

引首章:古柏、片玉

后鈐章:陶、榷, 翰、墨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07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香港永寶齋藏

(正面)

(背面)

此墨彩詩文筆筒融匯唐英的制瓷技術(shù)與書法功力于一體,成為唐窯最具特色的藝術(shù)典范,彰顯出濃郁的文人氣息。唐英富具藝術(shù)才華,與唐英一樣出身、后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的高斌為《陶人心語》所寫序言中說道:「唐俊公先生自少與予同侍內(nèi)廷,長予一歲,顧先生之書畫,法皆臻絕妙,又能詩善屬文,才情掞發(fā),聲望卓然?!?/p>

楷書:

(片玉)善謊必假于真,善諛必假于諍,

善貪必假于廉,善深必假于淺。(陶、榷)

篆書:

輕信人不必多疑,而多疑人每易輕信(翰墨)

隸書:

人有甚恥我貴養(yǎng)之如補漏船一點破則崩決矣。(陶、榷)

楷書:

(古柏)獅子捉兔如捉象是以捉象如捉兔。蝸寄居士制。(陶、榷)

書法一項,唐英四體兼善,時下所知有其多幅翰墨傳世,不光喜愛紙帛上揮毫,更擅長以其書法入飾瓷器,文雅別致,洋溢書卷氣息。例如此筆筒所具詩文書法,神采奕奕,行筆遒勁灑脫,是為唐英文人本性最具說服力的明證。各式書法與印章搭配,也是異??季浚瑪?shù)寸之間,文人意趣與范式,處處彰顯和流露。

20、清乾隆 唐英制礬紅墨彩仿石紋釉題詩筆筒

尺寸:高21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18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著錄:英國Sydney L Moss 藝廊.1974年,編號20

山西籀云室藏

此筆筒通體以仿石紋釉為飾,如行云流水般暢酣,環(huán)視之,幻境迭現(xiàn),意趣無限。腹部書詩文“一榻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末鈐白文“陶”,朱文“榷”篆書印。全器搭配和諧雅致,詩、書、印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唐英亦是一位多才多藝的飽學之士,公余之暇,以詩書畫自娛,詩、書、曲都自成一家,倡導文人之雅融入瓷藝之中,是清代文人瓷畫的重要先行者。

“榷”、“陶”二章是唐英除了蝸寄、雋公、古柏堂以外最重要的自身指代,特別是在乾隆朝督陶期間,見此二章,即是等同見唐英本身,故研討唐窯歷史諸事,不可忽略此處之意義。

(正面)

(背面)

“榷”、“陶”二字互用,常見于《陶人心語》之中,例如《深秋于役浮梁道中即事》之“榷使兼陶使,昌南于役頻”,《冬夜雨窗四首之二》之“榷陶銜命駐江干,冬盡春回天地寬”,《甲子重陽七言詩》之“陶榷年華遲暮春,西風雅集古江湄”等多處。

所錄詩文“一榻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展示文人書齋的愜意生活,清風明月相伴,讀書寫字怡情,此番意境自古為文人所仰慕,因此,除了此筆筒之外,尚見于雋公自制的數(shù)件器皿之上,皆用此詩句,足見其鐘愛之情。筆筒雖小,可鑒人文,它承載了一代陶藝大師豐富的內(nèi)心情感,折射出雋公過人的藝術(shù)造詣和清逸脫俗的審美品位,令文人之雅臻于無窮之佳境。

21、清乾隆 洋彩西洋貢使進寶圖詩文筆筒

尺寸:高13.8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17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英國倫敦河洛山房舊藏

(正面)

(背面)

此洋彩進寶圖詩文筆筒乃唐英親制之雅物,堪稱上乘文房佳器。其通體施白釉,清潤宜人。外壁主題彩繪「進寶圖」,庭院欄桿之中,石潤茂林,傲然挺拔,山花綻放,掩映其中,三名外族使者持寶前進,居前綠衣者頭戴蕃帽,雙手捧托一枝紅珊瑚樹,枝干豐碩,回首對于語身后二人,藍衣者雙手舉西洋鐘表和歐式金屬燭臺,紅衣者肩負象牙,彼此相顧。所繪人物紅發(fā)碧眼,高鼻深目,束身著靴,俱西洋裝扮,擠眉弄眼,憨態(tài)可掬。整體彩繪異常精細,山石迭嶂為乾隆早期之畫風,皴法儼然,古樹蒼雅,諸人面貌以紅彩勾勒,須眉眼珠則以墨彩點綴,清晰可辨,神態(tài)豐富。彩衣華麗,斑斕奪目,諸彩洗染深淺有度,質(zhì)感如真。

畫面留空處配以行書詩句「坐想高風清入骨,況吟佳句健生神。」后鈐「榷陶」紅章。所具詩文書法與郭葆昌先生舊藏「清乾隆 唐英親制仿官釉詩文水盂」一致,神采奕奕,行筆遒勁灑脫。二者的詩句內(nèi)容皆展示出文人愜意悠閑的書齋生活,深深流露出雋公儒雅淡泊的心境。

所署「榷」「陶」二章是唐英私物之重要標志,往往與唐英名號一起配伍出現(xiàn),或者單獨使用。與唐英名號一起配伍出現(xiàn)者,說明此物屬于唐公饋贈親友之用,若單獨使用,則表示此物歸唐公自用,故無需署名,以「陶榷」或「榷陶」一詞指代。

陶榷、榷陶,是唐英自己獨有的專用名詞,帶有深刻的皇家背景,同一時代其他人不可能使用,絕對不同于「陶鑄」「翰墨」等閑章。陶榷二字是唐英身肩皇命的體現(xiàn),二者皆服務(wù)于皇帝。

(正面)

(背面)

22、清乾隆 墨彩云龍圖題詩筆筒

尺寸:直徑19.8cm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2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

山西籀云室藏

此筆筒端莊碩大,胎釉精良,外壁以墨彩繪云龍三現(xiàn)圖。畫中蒼龍翻騰于云霧之間,俯首下探,口吐海水,氣勢磅礴。整幅畫面極富動感,張弛有度,扣人心弦,風格凌厲恢弘,雖為瓷胎彩繪,卻有不輸水墨國畫之造詣,畫意直透瓷胎,酣暢淋漓,此等藝術(shù)水平為有清一代制瓷業(yè)所罕見。其畫借鑒南宋畫龍名家陳容之技法,以“一身三顯”描繪龍身四段及背鰭、龍爪等,工致精細,毫芒畢現(xiàn),再以墨彩烘染云層,層次漸變,若有若無,如聚如散,體現(xiàn)出唐英深諳中國水墨繪畫技巧之運用,駕輕就熟地揮毫發(fā)墨于細膩光滑的釉面上。畫面空隙處墨書行楷七律詩:“指日春雷震太空,甲鱗頭角動英雄;乘云帶雨飛千里,吸霧呼風上九重。擲杖葛陂仙法大,點睛僧壁巧人同;恩波桃浪溶溶暖,一任遨游四海中。蝸寄唐英并題?!毕骡j“唐英之印”抹紅白文章和“雋公”陽文篆章,引首為“玉音”朱文長方章。此為唐英自書、自畫、自制的文房雅器,融匯其制瓷技術(shù)與繪畫、書法功力于一體,成為唐窯最具特色的藝術(shù)典范,彰顯出濃郁的文人氣息。

唐英擅長書法與繪畫,平生尤喜作墨龍畫,朋友中來求畫墨龍者甚多。這在唐英的詩文記述中多有反映,前后曾賦詩七首皆涉及畫龍一事,例如《陶人心語》卷五·五言絕句《偶畫墨龍并綴小詩》、《題畫龍贈九峰僧》,七言絕句《畫龍寄錢集齋通政》。今日雖不見唐英所繪墨龍書畫實物,但可以肯定其水平絕非平庸,正因為具有如此高超的功底,唐英將其別出心裁移至瓷胎之上繪畫,并非難事,故以墨龍入飾瓷器是為唐英之首創(chuàng),由此足見其對墨龍畫厚愛之深。

該筆筒引首章則舍常見的“片月”不用,改鈐“玉音”亦為僅見之例,堪為獨特。所書的底款規(guī)制巨大,亦為同類所不見,其結(jié)構(gòu)的規(guī)整嚴謹程度一如官窯,但寫法卻有別于常例,字體折迭堆曲,均勻?qū)ΨQ,多有九迭篆之遺風。

本品所書之七律詩,唐英《陶人心語》稿本有載,后注“舊人詩”,可知并非唐英自己的詩作,乃是前人所遺。舉凡所見唐英墨彩云龍器皿,如有詩文相飾,必錄該詩,可知唐英對其頗為欣賞。

檢視當今所存唐窯私物,與本品所繪主題和詩文最一致者,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典藏的【清乾隆 墨彩云龍紋詩文筆筒】,原為民國狄平子先生舊藏,后入利氏北山堂,再經(jīng)利公捐贈入藏,著錄于林業(yè)強先生《臺閣佳器》圖版14,可資參考。

23、清乾隆 窯變釉觀音坐像

尺寸:高20.3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28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香港永寶齋藏

窯變釉觀音像曾是明清北京城的重要古物,供奉于北京報國寺,傳為明萬歷年間御賜之物,被譽為“都門八古跡”之一,目前所知最早見于明末方以智《通雅》的記載:“北京報國寺有窯變觀音像一座,高尺余,瓷質(zhì)五彩,眉發(fā)如漆而絲絲清楚,唇丹色,面淡粉色,含笑意。首帶兜披,藍如翠。身著鵝黃袍,披朱紅袈裟,凡衣邊俱黑色篆花紋如繡,誠神功也?!鼻逯衅凇独蓾摷o聞》初筆·卷八記載:“都門八古跡·乾嘉間,詩人多賦都門八古跡?!?。一為報國寺窯變觀音像,高尺余,寶冠綠帔,手捧梵字輪”?!案G變觀音像,昔高宗臨幸,曾鐫銘詞,見御制集。”另外,乾隆《欽定目下舊聞考》錄有朱彝尊據(jù)孫國敉《燕都游覽志》對報國寺觀音的記述:“寺后毗盧閣甚高,望盧溝橋有行騎歷歷可數(shù),閣下瓷觀音高可尺余,寶冠綠帔,手捧一梵宇輪,相好美異,僧云得之窯變,非人工也?!薄豆饩w順天府志·京師志十六·寺觀一》亦有:“明神宗時,李太后崇禮大士,欲得一瓷相奉之,舉念間,景德鎮(zhèn)窯中諸器化一莊嚴法像,綠衣披體……獻之闕下,命供于寺。今瓷觀音奉于正殿之后,北向,龕座周鐫高宗御制《窯變觀音像記》”。

乾隆皇帝對此尊窯變觀音頗為重視,曾為之賦詩《窯變觀音像記》,并賜制神龕,龕座鐫刻有《御制窯變觀音像記》。龕內(nèi)御書“慈竹數(shù)竿”,題修寺詩于上,并跋。龕左右御書聯(lián):“覺?;憩F(xiàn)金粟;普門香界涌青蓮”。

正因為乾隆皇帝對報國寺窯變觀音像印象非常深刻,內(nèi)心十分認同,以致他內(nèi)心也非常期待此等靈瑞之物也可以在他執(zhí)政期間可以重現(xiàn),所以他就下旨唐英負責燒造。據(jù)《清宮造辦處活計記事檔》記載乾隆十二年(1747年)四月十六日“太監(jiān)胡世杰交觀音木樣一尊,隨善財、龍女二尊,傳旨:交唐英照樣造填白觀音一尊,善財、龍女二尊,盡力燒造窯變更好……送到京時裝嚴安供。于十三年七月十二日燒造得……持進”。十三年(1748年)“太監(jiān)胡世杰傳旨:著江西照現(xiàn)燒造的觀音菩薩、善財、龍女再燒造一份,得時在靜宜園供”。

目前所見甜白釉涂黑發(fā)坐觀音,潔白瑩潤,。傳世品見有三件,一落天津,現(xiàn)藏天津博物館,背后刻篆書“唐英敬制”;一落上海,后者由北京故宮征集入院,無款;一為北京喜山堂藏,無款。但是唐英恭造的窯變觀音,至今未見公立機構(gòu)典藏,僅此一件存世,殊為珍貴,為研究唐英榷陶成就增添重要的新材料,同時對乾隆皇帝本人的宗教信仰也作出一個強有力的詮釋。

24、清乾隆 甜白釉觀音坐像

尺寸:高20.2cm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9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

北京喜山堂藏

此觀音像罩施白釉,釉面勻潤光澤,質(zhì)如凝脂。面型飽滿豐潤,神態(tài)慈祥,低首垂目,似在俯瞰塵世眾生。脖頸及上胸袒露,胸前墜礬紅彩寶珠瓔珞。頭戴披風,發(fā)施墨釉。身著天衣,衣褶垂拂流轉(zhuǎn),半露赤足,呈游戲坐姿。天津博物館庋藏一例“唐英敬制款”白釉觀音,原被供奉于皇室佛堂,是乾隆皇帝內(nèi)宮禮釋的圣物。據(jù)《乾隆朝唐英督陶紀略》記載:十二年(1747年)“太監(jiān)胡世杰交觀音木樣一尊,隨善財、龍女二尊,傳旨:交唐英照樣造填白觀音一尊,善財、龍女二尊,盡力燒造窯變更好……送到京時裝嚴安供。于十三年七月十二日燒造得……持進”。十三年(1748年)“太監(jiān)胡世杰傳旨:著江西照現(xiàn)燒造的觀音菩薩、善財、龍女再燒造一份,得時在靜宜園供”。之前傳世品僅見兩例,一落天津,帶暗刻款,一落上海,后者由故宮征集入院,無款。三者的造型及手法細節(jié)均如出一轍,當是出自同期同匠之手,詳見《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瓷》,文物出版社、兩木出版社,圖164。

底部為澀胎,墊燒痕跡明顯,中心挖制一個卡扣式孔洞,為佛教儀軌裝藏專門預(yù)留的,也是燒造過程當中出氣所必需,一般民窯之物,往往是在底部或后背挖出方形或圓形孔洞,形制不同,此類觀音造型官氣十足,非民窯可比擬。

25、清乾隆 仿古銅青綠浮雕夔龍開光石紋釉詩文壁瓶

尺寸:高21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16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

山西籀云室藏

此件壁瓶制作考究,頗見匠心,外壁以銅綠彩為地,部分呈赭色,營造古銅銹蝕斑駁的質(zhì)感,減地浮雕夔龍紋,紋飾描金彩,華麗古雅。器身中央開光施仿石紋釉,所仿石紋流水之效果,宛若天成;中間墨彩行書詩文“一榻清風書葉舞,半窗明月墨花香”,末鈐白文“陶”,朱文“榷”篆書印。器底刻“乾隆年制”金彩陽款。縱觀今日公私收藏,此種仿古銅青綠描金開光裝飾形式的唐窯壁瓶存世稀少,其間又以仿石紋釉詩文作主題者更甚。

此瓶最為獨特之處在于其屬于唐公自制自用之物,意義非凡。所署“陶”“榷”二章是唐窯私物之重要標志,往往與唐英名號一起配伍出現(xiàn),或者單獨使用。與唐英名號一起配伍出現(xiàn)者,說明此物屬于唐公饋贈親友之用,若單獨使用,則表示此物歸唐公自用,故無需署名,以“陶榷”一詞指代。

陶榷、榷陶,是唐英自己獨有的專用名詞,帶有深刻的皇家背景,同一時代其他人不可能使用,絕對不同于“陶鑄”“翰墨”等閑章。陶榷二字是唐英身肩皇命的體現(xiàn),二者皆服務(wù)于皇帝。

陶,承皇命而督陶,乾隆二年唐英正式出任御窯廠督陶官,在景德鎮(zhèn)珠山為皇家燒造御用瓷器。

榷,承皇命而征稅。乾隆四年,唐英奉弘歷諭旨從淮安關(guān)調(diào)任至九江關(guān)監(jiān)督,督陶以外的時間在九江為皇家征收過往商船的關(guān)稅,

因此,一陶一榷,既是唐英的工作內(nèi)容,也是唐英的生活狀態(tài)之反映。

26、清乾隆 墨彩設(shè)色松下高士圖硯屏

尺寸:長36cm 寬17.8cm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7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

此瓷板釉色凝潤,胎質(zhì)潔白,四周邊緣導槽處露胎,瓷板背部亦有粘砂現(xiàn)象。瓷板繪法一如宣紙之繪事,淡赭渲染,墨彩勾勒山石之輪廓,于皴擦點染之法,無一不率真自然。此繪畫中遠景為兩峰對聳,崖壁間點綴松枝。近景中繪虬松兩棵相互纏繞,松枝錯落,別有逸趣。坡地以淡綠色渲染,加以苔點。兩隱士分著紫衣、藍衣對坐于石案之側(cè),似有所語,后有修篁數(shù)枝鋪陳于山石間。

瓷板之側(cè)以淡紅彩篆書“陶”、“鑄”兩印章,一陰一陽。

唐英的陶瓷私物印章或落款使用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唐英獨有的常例,例如“陶榷”、“榷陶”、“雋公”、“雋公氏”、“俊公”、“蝸寄居士”、“古柏堂”、“古柏”等,第二種則是閑章,不為唐英獨有,其他文人皆可使用,例如“陶鑄”、“片月”、“翰墨”等。

本品即為當中的一款“陶鑄”款。瓷板之繪風文雅,層巒之中掩映古松,頗有錯落千丈松,虬龍盤古根之意味。與傳統(tǒng)之官窯紋飾不同,毫無匠氣,更具文人之趣,與北京故宮典藏《唐英雜畫手卷》(典藏號新00092653)之局部“泛舟圖” 所繪的山石樹木畫法一致,當出自雋公大人之親繪,可見此物乃唐窯之私物,置于案頭陳設(shè),亦或饋贈文友之用也。

后世所謂淺絳彩文人瓷之興起,絕非晚清沒落文人之流開啟,乃是源于唐英榷陶以來影響的結(jié)果。唐英引領(lǐng)了文人之雅融入瓷藝創(chuàng)作之中,令當時景德鎮(zhèn)文人瓷畫有了更重要的實踐,把文人瓷藝推至更高的發(fā)展階段。目前存世所見,有一批時代特征屬于典型的乾隆時期的墨彩設(shè)色瓷器,其風格與此硯屏一致,故宜重新審視所謂淺絳彩瓷器之議題的內(nèi)涵與起源。

27、清乾隆 黑漆地鑲嵌白瓷彩繪秋韻雙清圖掛屏

尺寸:長70cm 寬46.5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26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景德鎮(zhèn)唐英學社藏

此彩繪雙清圖掛屏構(gòu)圖富具文人的巧思,清新雅致。所見呼應(yīng)秋菊數(shù)朵橫欹而出,盛開中搖曳生姿,下有翠竹依洞石而生,彼此呼應(yīng)。寫生寫意并重,設(shè)色秾麗,筆調(diào)雅逸。左下方為白瓷礬紅書寫“唐英之印”和“雋公”陰陽文二章。

陶淵明愛菊,使得菊花成為文人傳統(tǒng)中高潔淡泊的隱士的象征。唐英對于“隱逸君子”菊花同樣表現(xiàn)得情有獨鐘。唐英私物的創(chuàng)作內(nèi)容皆與文人生活有關(guān),多是抒發(fā)書齋雅事,追慕詩情畫意的逸趣。秋天時節(jié)唐英喜與友人一起喝酒、賞菊、寫詩,他最多的時候?qū)懥?0多首關(guān)于菊花的詩文,收錄在唐英的《陶人心語》中。唐英還經(jīng)常畫菊花送給朋友,可惜的是,唐英所繪的菊花題材的紙本沒有保存下來,目前只能在這種鑲嵌的瓷板畫中看到唐英眼中的菊花。

唐英是一個才情十足的人,他在內(nèi)務(wù)府造辦處任職期間,所創(chuàng)造的雅物具有宮廷設(shè)計感,深受皇帝所喜愛。而此種鑲嵌瓷板的工藝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是受百寶鑲嵌工藝的影響,唐英又利用了自己在景德鎮(zhèn)制瓷的優(yōu)勢,把一般百寶鑲嵌中的螺鈿、碧璽、寶石等替換成瓷器,而且瓷器本身可以作為載體去繪畫,效果更為凸顯。

此種鑲嵌瓷板的制作,需要首先在紙上畫出樣本,然后按照紙本的繪畫內(nèi)容進行局部分割和瓷板雕刻,比如此掛屏則用了八塊瓷板拼接,雕刻好的小瓷板入窯燒成白胎,在白胎上再進行釉上彩繪畫,畫好后再入窯燒制,再將燒好的瓷板根據(jù)需要嵌入木板內(nèi)或用魚膠粘附在木板上,最后用大漆將整幅作品融為一體。整個過程非常精細,效果驚艷,故用“尤為奇絕”來形容不為過。

28、清乾隆 黑漆地鑲嵌白釉雕字行書掛屏

尺寸:長65cm 寬40cm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15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

詩文:

風揚茶煙裊山陰,青一樓,

夕陽山外磬春風,渡遙舟。

較奕逢元保論詩,得隱候,

晚成清課歇百生,數(shù)沙鷗。

落款:唐英書 鈐?。禾朴⒅?、雋公

雍正六年至乾隆二十年,在唐英長達二十八年的榷陶生涯當中,不但為清宮燒造過許多精彩絕倫的曠世佳器,亦有署款唐英齋室名號之文人雅物,常見署款有“陶鑄”、“雋公”、“蝸寄居士”、“古柏堂”等,本品即為當中的一款,文雅而精巧,藉此可鑒唐英之文人性情與意趣。唐英一生才華橫溢,除榷陶外,詩詞、戲劇、書畫均造詣非凡,只是為榷陶盛名所掩,少人提及。正如高斌為《陶人心語》作序中所書:“唐俊公先生自少與予同侍內(nèi)廷,長予一歲,顧先生之書畫,法皆臻絕妙,又能詩善屬文,才情掞發(fā),聲望卓然。”又葉氏《再續(xù)印人小傳》稱:“唐英,工宋人山水人物,能書,詩有清思,榷兩淮、九江,珠山昌水見之筆墨者為多。曾主官窯事,制器甚精,今稱唐窯,嘗親制書、畫、詩,付窯陶成屏對,尤為奇絕?!?/p>

29、清乾隆 黑漆硬木地鑲嵌瓷片設(shè)色墨彩見喜圖掛屏

尺寸:長107.5cm 寬66cm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11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

景德鎮(zhèn)唐英學社藏

此掛屏所飾梅者屈曲斜裊,橫欹生姿,枝頭吐萼含苞,各具意態(tài),風姿綽約,與四雀高低呼應(yīng),一動一靜,生動傳情,饒?zhí)硪萑?。畫筆清秀細膩,設(shè)色淡雅佚麗,雀鳥細處妙入毫顛,寒梅畫為五瓣單層,花蕊以胭脂紅彩點染,花瓣以綠彩敷染,兩者對比鮮明,朵朵粉嫩宜人,極為清雅,盡顯梅花的勁峭冷香、豐韻傲骨。更以丹青妙筆皴染出灰褐的枝干,生出蒼雅渾厚之感,質(zhì)感如真,傳出片片瑞意。其以多塊瓷片組合而成,設(shè)色入爐之后,鑲嵌入木漆上?,F(xiàn)所見俱在一整片硬木之中,此為嶺南近代改造處理之手法。

其詩文為行草:“梅插水晶瓶如畫”,署款“半癡”,后鈐“唐英之印”、“雋公”二章。其書法極為飄逸瀟灑,典型的唐英書風。

30、清乾隆 唐英鑲嵌設(shè)色瓷片五子奪魁 詩文圖掛屏

尺寸:長70.5 cm 寬47 cm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10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

北京喜山堂藏

該掛屏畫面作“五子奪魁”,五子嬉戲,寄托“登科奪魁”之美好寓意。 詩文:“寧馨自稚非凡種,奪得春魁應(yīng)是元”。 左邊鈐印:“唐英”礬紅篆章。所繪五子憨態(tài)可掬,傳神生動,衣飾設(shè)色華麗,盛世貴氣撲面而至。題詩書法流暢揮灑,典型的唐英書風。

瓷片釉面細皙溫潤,十八世紀標準的氣息,其所敷設(shè)的彩料屬于西洋體系的熟料,后世所謂的淺絳彩,正是西洋顏料傳入景德鎮(zhèn)之后匠人掌握其物理料性和技法后的結(jié)果。西洋顏料是熟料體系,這也是其得以產(chǎn)生的技術(shù)前提條件。中國傳統(tǒng)的紅綠彩、五彩、斗彩屬于生料體系,顏料在燒造前與燒造后存在鮮明的顏色反差,而17世紀西洋傳入的洋彩(琺瑯彩和近代所謂粉彩),則屬于熟料體系,顏料燒造前后不存在鮮明的色差。所以,所謂的淺絳彩品類,在雍乾之際完全具備可出現(xiàn)的一切技術(shù)條件,并非只能到了晚清才可以出現(xiàn)。

31、清乾隆 金漆地鑲嵌瓷片墨彩設(shè)色踏雪尋梅圖案幾

尺寸:長74.2cm 寬51cm

展覽:《榷陶使者唐英紀念特展》,第19號展品,唐英學社,2017年西疇山房藏

此墨彩設(shè)色踏雪尋梅圖案幾,幾面裝飾踏雪尋梅圖,畫意清雅,為乾隆時期文房之佳器。構(gòu)圖以墨彩設(shè)色繪出踏雪尋梅的典故,畫面表現(xiàn)了踏雪尋梅歸來之場景,其中所繪頭戴風兜、騎驢前行的文人雅士當為孟浩然,其后二位書童各肩負一剪梅枝,行于皓雪之間。張岱的《夜航船》里記載,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爾后“踏雪尋梅”便作為形容文人雅士賞愛風景苦心作詩的情致。

雍乾之際,唐英榷陶江西,開創(chuàng)了瓷器藝術(shù)與文人意趣高度融合的新境界,各類書卷氣濃重的文房雅器與陳設(shè)花器紛紛得以燒造成功,引領(lǐng)一時之風尚,故效仿者甚眾,各見風騷。此墨彩設(shè)色踏雪尋梅圖案幾正是唐英此番才情的顯著見證,更有“唐英之印”、“雋公”二章為憑。

雍乾時期,一些文房瓷器多流行墨彩與淺淡薄彩繪畫,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摹仿中國傳統(tǒng)文人水墨畫與淺絳畫的藝術(shù)效果,而繪畫內(nèi)容往往是文人鐘情的題材,例如此案幾正面所繪踏雪尋梅之類便是最佳的選擇之一。其繪畫水平頗高,文氣蕩漾,以小寫意的水墨韻味分別展現(xiàn)主人尋梅而獲的喜悅,仆童負梅而歸的堅毅,騎驢雪中邁步的振奮。畫中主人開臉奇古,面部抹以極為淡薄的赭色,襯托嚴寒之凍,人物衣褶線條于簡練之中極見水墨功力,構(gòu)圖處處流露出濃厚的文人畫意趣。

正面

正面

古人看花,惟獨對梅花是個例外,不但看,還要賞,還要探,還要尋。雪中探梅,踏雪尋梅,自古而然。而且,對觀梅、賞梅的環(huán)境氛圍還極其講究。明人張镃《梅品》中一共列出二十六條“花宜稱”:清溪小橋,籬邊松下,綠苔鋪地,明窗對花;花下或有珍禽為伴,仙鶴為侶,遠離塵囂,別有清境,等等。此幾面所繪踏雪尋梅圖正體現(xiàn)了唐英所仰慕的傳統(tǒng)雅士的精神世界,梅的品格,人的精神,融匯貫通,升華為一種高雅清純之氣,彌漫天地,飄溢古今。

背面

側(cè)面

32、清乾隆 天藍地洋彩秋水芙蓉詩文瓶

尺寸:高19.5cm,口徑11.4cm,足徑6.4cm

著錄:Soame Jenyn著《中國清代瓷器》,封面彩照,1971年,倫敦

Soame Jenyn's Later Chinese Porcelain: the Ch’ing dynasty, 1644-1912

展覽:《中國清代彩瓷特展》,第155號展品,英國東方陶瓷學會,1951年,倫敦德國漢堡藝術(shù)和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藏

此瓶為唐英罕見的佳器,以“一器一花一詩”的造物組合付之成器,使得一物之內(nèi),詩畫相映同輝,書法印章各見真味,成就有清一代文人瓷藝創(chuàng)造的非凡篇章。

開卷延展,畫詩書印皆俱,猶如一幅賞心悅目的工筆花卉畫,蕩漾出一份婉約的文人意趣。前面所繪盛放的芙蓉花瓣,近花心處白中微帶黃綠,瓣尖則如美人絳唇胭脂輕注,花朵底鋪玻璃白,又以尖器依花瓣伸展的方向刮刻出透明的筋脈痕跡,使花朵頓添生氣宛然如真。綠葉意在襯托花朵,但每一片之形態(tài)、色澤、向背皆不相同,或青翠欲滴,或微泛黃綠,看去優(yōu)雅自然,絲毫不覺矯揉造作。

后面書寫詩文為:蜀國芙蓉名二色,重陽前后始盈枝。畫調(diào)粉筆分妝處,繡引紅針間刺時。署款:榷陶,后鈐“榷陶氏”、“翰墨”,引首章為“片月”。“翰墨”與“片月”皆為閑章,文人士子皆可用,唯“榷陶氏”乃唐英獨有之標記。詩文書法飛灑流暢,筆鋒外露,與多處唐英書寫于瓷胎之上的書法氣韻一致。

所引詩文出自宋詩人文同的《和吳龍圖韻五首·二色芙蓉》

蜀國芙蓉名二色,重陽前后始盈枝。

畫調(diào)粉筆分妝處,繡引紅針間刺時。

落晚自憐窺露沼,忍寒誰念倚霜籬。

主人日有西園客,得爾方于勸酒宜。

秋水芙蓉者,又名木芙蓉,其花晚秋始開,霜侵露凌卻豐姿妍麗,占盡深秋風情,因而有詩說其是“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尤宜于配植水濱,開花時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嬈,故《長物志》云:“芙蓉宜植池岸,臨水為佳,若他處植之,絕無豐致”。宋人“冰明玉潤天然色”之詩句,吟詠木芙蓉麗質(zhì)天成,形容其如冰一樣明凈無瑕,似玉一般潤澤生輝。

33、清乾隆 天藍地洋彩歲寒雙清圖詩文瓶

尺寸:高19.4cm

著錄:倫敦蘇富比拍賣,1963年11月5日,第212號拍品海外私人藏

背面

此瓶與德國漢堡藝術(shù)和工藝美術(shù)博物館藏品互為姐妹之作,皆為雋公私物佳器。

正面彩繪隆冬時節(jié),寒梅盛放,虬曲多姿,南天竺相欹而出,碩果累累,梅花淡雅之色與南天竺的妍麗濃重,彼此呼應(yīng),畫面層次感豐富,次第展開。

后面引首章“半山”,題詩為:“塵外冰姿世外心,宜晴宜雨更宜陰。收回疏影月初墜,約住寒香雪正深。書舊句于昌江陶署之西園 榷陶?!?后鈐“翰、墨”二章。

詩文出自宋代賈似道《梅花》,為后世文人所喜。其畫筆清秀細膩,構(gòu)圖頗得虛實之妙,圖中生氣盎然,乍看幽雅婉柔,雋秀蘊藉,與詩文兩兩呼應(yīng)。

前述曾提及「榷」、「陶」二章、落款是唐英除了蝸寄、雋公、古柏堂以外最重要的自身指代,特別是在乾隆朝督陶期間,見此二字,即是等同見唐英本身,而「陶榷」或「榷陶」印章或落款的使用,應(yīng)該是乾隆四年以后,唐英奉旨「兼管江西陶政九江關(guān)稅務(wù)」才具備榷的職責,所以,使用上限不早于乾隆四年,本品當之無愧屬于典型的唐英私物,燒制于乾隆四年之后,而且更是雋公自制自用之物,意義非凡。

34、清乾隆 唐英《陶人心語》全五卷、《續(xù)選》二卷、《可姬小傳》一卷

尺寸:長28.5cm 寬17.5cm 2函10冊 竹紙 線裝

展覽:《瓷紙兼善——榷陶使者唐英誕辰339周年紀念特展》,第3號展品,唐英學社,2021年

孫孟延舊藏(附翁連溪題字)鑒藏章:山左古任城孫氏孟延鑒賞書籍字畫印,濟寧孫氏蘭枝館藏,孟延秘玩,孟延戊戌考閱

景德鎮(zhèn)唐英學社藏

此書為唐英自刻詩文集,全書五卷續(xù)選二卷附可姬小傳一卷,二函十冊全。書名“陶人心語”者,蓋因唐英在江西景德鎮(zhèn)督陶政最久。卷一古體詩十七首;卷二五言律詩六十六首;卷三七言律詩六十一首;卷四七言絕句二十二首附詞六首;卷五雜著十八篇。續(xù)選卷一收古體詩、律詩三十七首;續(xù)選卷二收絕句二十八首。附可姬小傳一卷,可姬,張姓,唐英之妾,因產(chǎn)子亡,年二十三歲。

按《中國古籍善本總目》等公藏著錄,此集內(nèi)容分“陶人心語、陶人心語續(xù)選、可姬小傳”三部分,陶人心語有六卷、五卷之別;續(xù)選部分則有二卷、四卷、十卷、十二卷之分,蓋隨刻隨印故,卷次、內(nèi)容皆有差異。此本正文五卷、續(xù)選二卷,是最早刻印的本子,也是市面所見唯一一部最早的版本,國家圖書館有十卷本與此不同。

此書為唐英門生施雨田手書上板,自諸家序言至正文、尾跋,通篇近二十種書體,恣肆汪洋,動人心魄,又筆筆不茍,字字精到,令人悅目至極。版心下鐫“古柏堂”為唐英讀書處,英有《古柏堂傳奇十三種》傳世。

又據(jù)首冊封面墨筆題識及鈐印可知,此書曾為清末濟寧藏書家孫孟延蘭枝館舊物。孫孟延(1863-1908)號夢巖,齋名蘭枝館,山東濟南人,清末軍機大臣孫毓汶之子。孫氏蘭枝館承先世遺存,富藏歷代名家法書古畫,所藏舊籍善本新中國成立后多為中國書店所得,現(xiàn)復旦大學圖書館有專藏孫氏舊藏清人詩文集百余種。

猜你喜歡
詩文
走遍萬水千山
極相思·檢翻舊日詩文
葉詩文:成功的5個關(guān)鍵詞
雪兒
那些男孩,教會我愛與被愛
淺談蘇東坡詩文的理趣
談古典詩文教學中提升中職生人文素養(yǎng)的有效策略
千金碎琴
绥棱县| 若尔盖县| 巨鹿县| 蛟河市| 错那县| 青川县| 卓资县| 柯坪县| 克什克腾旗| 泾川县| 通化市| 平和县| 临颍县| 博爱县| 邛崃市| 玉林市| 师宗县| 榕江县| 武山县| 西安市| 邛崃市| 湘潭县| 乐陵市| 高安市| 宁河县| 盐津县| 巴彦淖尔市| 文化| 新干县| 佛坪县| 荣成市| 察哈| 明星| 南陵县| 五华县| 江达县| 饶河县| 武夷山市| 新乡县| 阿尔山市| 娄烦县|